潮汕习俗:婚姻嫁娶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8日

古时,婚须六礼,据说是周朝姬旦所规定的,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徽、请期、亲迎大道程序。历代都有改变。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提倡文明结婚,虽摆脱了“六礼”旧俗。但民国年间,又产生了新的“六礼”。潮汕各县,虽不完全相同,但也差异不大。现据《揭东县志》社会篇“民俗”所介绍,结婚程序是:

提亲 就是男方托媒或托亲友向女方提亲。也有女方有媒人把生辰八字送到男家的。

合婚 就是女方的生辰八字、放在男家米缸里或灶山头上(放司命公处)。三日内不发生什么事(打碎一个饭碗也不可以),便请算命先生合婚,双方生辰八字不相冲相克、女方八字不带凶神恶煞,有带吉星的更好,有“宜男”的更受欢迎。合婚没问题,第二程序完成。

定亲 由算命先生择定吉日,男方用竹木盛装上“茶包”二个,锦糖若干,还有饼、 糕等礼物,红帖(亲家帖)二个放于帖盒,送到女家。女家收后,回礼是橘饼和龙眼干,也包成两个茶包。还有两个大肚帕,里面放着一对银元。帖盒里两个回帖。男女两家,都把礼品分送亲戚朋友,告知儿女已有对象。

问名(俗称“讨娶”) 男方用两个小茶包(里面包杂锦糖:米方、豆仁糖、油麻条、瓜册、明糖等),由媒人送到女家,要求迎亲。女方若不同意,可以延期,如若同意,便再把女儿生辰八字,送给男方择吉日。

请期(俗称“官6日”) 即男方把何时送聘、迎亲,新娘何时裁衣、沐浴、梳头、上轿都详细用红帖写给女方。

行聘与亲迎 这两个程序相差一日举行,迎亲之前一日为送聘。男家用竹木盛把锦糖、大饼桃、猪脚等礼品及聘金十二版红帖送给女方,女方把回礼连同嫁妆箱囊衣物首饰被褥枕头送到男家。亲迎是最隆重的礼节。男家请一位长辈提前一天与聘礼同到女家,代表新郎迎亲。新娘按吉时沐浴、更换新衣、梳头,穿戴整齐,与父母兄弟食“分花”桌,用石榴花分摘给兄弟们,称为“分花”。上轿时由一位族中好命长辈,张开雨伞,拉她上轿,新娘哭别父母兄弟才上轿,轿门由男方长辈代表迎亲者贴上红纸封条。写明某年月日某府封。起轿时,女家大把撒炒乌豆及钱币。邻居小孩都来抢钱。新娘堂姐妹送嫁。

男家铺红结彩,宾客满堂都来迎新娘。轿到庭前,新郎举行“踢轿”仪式,撕开封条,伴娘扶新娘出轿,由大厅进入新房,房门设火烟,由新娘跨过。专请一青娘,边走边念吉利诗句(即“做四句”)。稍微休息后,新娘与新郎举行拜堂仪式(只拜司命公),接着捧茶敬翁姑,又敬亲堂长辈,都有红包赏脸。有钱者送金首饰。

中午“坐桌”。全鸡全鱼12菜色,新娘新郎坐主位,每挟一样,青娘便念一首吉利诗。围观之人甚多。坐桌后便会宴宾客。下午,伴娘引新娘擦灶头,搅泔水。晚上闹新房,常至半夜方让新娘新郎食合欢丸、牵被头休息。第二天一早,伴娘教新娘入厨房煮食。伴娘都是女家亲人,午前便回家去了。

这些程序,有钱人搞得十分隆重,穷家人草草了事。但大都是必经这些礼节的。

解放后,提倡文明结婚,男女双方,自由恋爱,经双方家长同意,到政府部门打结婚证,择个吉日(或利用节日),约请几个好友,晚上同居一室,便算结婚了。既省钱,又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