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自动化先驱
受过高等教育、谙熟现代金融理论的陈有汉与其父有着不同的经营理念。陈弼臣讲道义、重人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银行贷款很多都是没有抵押的,靠的就是一个信字。“而现在国际化了,生意大了,客人多了,银行不可能对每个客户都了解,所以一定要科学管理。使贷款的风险尽量地减少。”在向制度化管理转型的过程中,陈有汉将这两种模式有机结合,用一套中西结合的管理方式把盘谷带入了一个新的辉煌时代。
陈有汉强调团体精神,他任内所做的最大调整就是完成了盘谷银行从家族到团队协作的转变。他认为员工是银行的最大资产,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银行才能为广大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在分析盘谷银行20年来迅速发展的原因时,他说:“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尽力吸收优秀的有银行工作经验的人才。”要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企业中,他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满意的薪酬;第二,充分的信任;第三,能力的体现和认同。他承续其父“任人唯贤”、“惟才是举”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做法,吸收了大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才能的人才,包括公务员中及金融界的杰出人士。
他总结出所谓“微笑品质”,亦即服务素质(Service)、管理素质(Mangagement)、公关形象素质(Image)、信贷素质(Lending)和员工素质(Employee)。这五个英文词语的头一个大写字母构成了英文单词微笑(SMILE)。
在欧洲求学多年的经历,给了陈有汉比父辈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丰富的参照系,使他成为东南亚金融业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最早倡导者。早在1970年还是会计部经理时,他就根据西方国家银行的最新动向,极为超前地指出,计算机技术将决定银行业未来的竞争。根据他的建议,在人们还怀疑机器可靠性的当时,盘谷银行投资数百万美元购买了IBM大型电脑主机,在泰国首家实现了存款电脑联网。他任总裁7年后的1987年底,盘谷银行实现了全国所有分行的电脑联网服务,后又向世界各地分行实行联网,从而使盘谷银行成为先进的“电子银行”。
陈有汉还秉承父策,不遗余力开拓海外市场。陈弼臣率先开设了盘谷银行在香港的分行,陈有汉接手后,更是把业务从香港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伦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始终走在泰国其他银行之前,抢占竞争先机。至今盘谷银行国外分行及代表处已达22家。
在陈有汉担任总裁的13年间,盘谷银行的发展速度、所取得的业绩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到1993年其离任时,盘谷银行的信贷额度增加了6倍,净利润提高了12倍。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前,盘谷银行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私人商业银行,在英国IBCA评出的全球300家盈利最高的银行中,排名第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