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巨擘陈有汉的盘谷神话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6日

富可过三代

凭借商务上的杰出成就和对泰国经济的卓越贡献,陈有汉1983年获美国加州佩珀代因大学财政学名誉博士学位,1986年获菲律宾马尼拉德拉赛尔大学企业管理名誉博士学位。他曾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1990年亚洲25位杰出银行家之一”,被亚太银行家协会颁授“卓越银行家最高荣誉奖”。并屡获泰国王室的御赐勋章,包括一等皇冠勋章和一等白象勋章等。在1987年至1992年,他成为泰国上议院议员。1994年,被推选为亚太银行家俱乐部主席。

陈有汉还担任着泰中贸易投资发展协会名誉主席、泰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泰美商业促进委员会主席、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委员等多项职务。

而在他拥有的众多光环和桂冠中,泰国国王亲自给他颁发的“模范父亲奖”是最特别的一个。年届70的他与夫人曾金萍育有两男两女:长子陈智深,次子陈智淦,长女陈丽碧,次女陈丽翠。均被送往美国深造,在其悉心栽培下,都在各自的事业里大展宏图。

陈智深,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士、美国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化工工程硕士及金融与经济管理硕士,1992年进入盘谷银行。陈有汉1993年辞去盘谷银行总裁职务,出任董事长后,陈智深并没有立即被选任为接班人,而是由郭仲宜出任总裁一职。一年零两个月后,郭因健康原因提出辞职,陈智深才得以接任。这也反映出陈氏家族的一贯原则:即有能力者才可执掌门户大权。

金融风暴后盘谷银行能迅速复苏,很大程度上仰仗陈智深的功劳。由于优秀的管理才能,他获得了《亚洲银行》杂志颁发的“泰国优秀企业领导人奖”。母校伍斯特理工大学也将“卓越成就奖”颁发给他。

次子陈智淦,美国布朗大学化学工程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企业管理硕士。任曼谷亚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经理、亚洲证券有限公司常务董事长、泰国城市地产有限公司总裁。近年来进入地产领域发展,成为一名成功的发展商。

上海盘谷房地产有限公司的主要投资方就是城市地产,以及总部在香港的陈有庆旗下的亚洲金融集团。成立于1987年的城市地产,目前在泰国曼谷、帕他雅和清迈的市区主要地段拥有并经营超过80万平方米的商业和住宅物业。

如果说陈有汉从其父手里接下家族事业并将之发展壮大是种辉煌与成功的话,那么他将其平稳过渡到第三代,为第三代才能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则是另一个大成就。

亚洲现代企业和企业巨子的崛起,始于“二战”以后。在半个多世纪的经济风云与传奇神话中,家族企业兴衰更替的故事不断演绎,由盛而衰的例子并不鲜见。而陈有汉堪称从老一代企业家手中接业、守业乃至兴业,并成功传至第三代的典范。

亚洲金融风暴洗礼

会计部的岁月练就了陈有汉对财经数据的高度敏感,这使得他曾领导盘谷银行成功避过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萧条。

在陈有汉就任总裁的初期,盘谷银行快速扩张,头两年内增加注册资本4次,银行资产增加20多亿美元。但到了1983年底,泰国由于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他和助手们敏锐地意识到了危机的逼近,迅速采取紧急措施,放慢信贷速度,归还了大部分国外贷款,将“高增长”方针及时调整为“高质量”方针。这令盘谷银行避免了1984年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负面影响。

但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亚洲,泰国的银行金融业在其间首当其冲,泰铢一度贬值40%,盘谷银行作为泰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冲击:资产额由19.78亿美元减至7.46亿美元,缩减62%;当年纯利润比上年下降80%,1998年亏损495亿泰铢;同期,坏账比率升至29.8%。

1998年,泰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金融改革的重大决策,其中“8?14”计划对商业银行影响重大,它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国际标准充足准备金,这一决策迫使各商业银行纷纷增资。

为解决流动资金困难,盘谷银行出售了旗下友联财务公司、曼谷第一信托、亚洲证券公司以及陈弼臣早年创办的亚洲商业公司的股权。同时积极招揽外资,至2000年,经过多次增资,盘谷银行的股东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大股东之一陈得树集团退出盘谷,台湾中华开发信托公司集团、和信集团、日本樱花银行成为新股东,陈有汉家族虽仍保有对盘谷银行的行政管理权,但所持股份已从原来的35%降到10%-12%,而外资持股比例则增至49%。

金融风暴后,已于1994年出任总裁的陈有汉长子陈智深,对盘谷银行进行了机构改革、信息技术升级,引进先进设备及技术,提升银行的产品及服务品质,使盘谷逐步从困境中走出,保住了在泰国商业银行中的优势地位。

由于卓越的经营业绩,盘谷银行连续第四年获《环球金融》杂志“外币兑换泰国优秀银行奖”;以高效的美元转帐通知外国银行的业绩,获JP摩根-大通银行“2004年结算质量认证奖”。

首页 上一页 3 /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