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印尼以及港澳台等八家潮团为第十一届国际潮青联谊年会致贺信
10月15日
新闻中心 > 所有文章
牢记殷殷嘱托 奋力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中共汕头市委书记 温湛滨 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面对面、手把手指导我们推进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给予我们最亲切的关怀、最温暖的力量。三年来,汕头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山高水长的深情厚爱,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把对总书记的感恩之心、爱戴之情、忠诚之志,转化为做好汕头工作的高度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书写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新篇章。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粤东地区率先突破3000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增速居全省第6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增速居全省第2位。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干部队伍精气神更加勃发 汕头牢记总书记关于“要引导人们认识到汕头经济特区的今天来之不易,从中感悟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嘱托,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党的政治建设扎实有力。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组织“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和一系列群众宣传宣讲活动,引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成为汕头最鲜明的政治底色、成为汕头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基层组织建设提质增效。 坚持大抓基层导向,滚动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支部堡垒提升、头雁提质领航、党员先锋示范、党建品牌创优“四项工程”,出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50条、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30条、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10条等有力举措,建立“双报到双服务”平急转换机制,推动超5.2万人次在职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报到服务,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 能力作风素质不断提升。 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实施“育苗固基、梯次培养”、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双提升”、“争做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三项行动,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增强。驰而不息纠“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突出重实干实绩实效的鲜明导向,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实施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为想干者搭舞台、为敢干者卸包袱,党员干部心思更稳、作风更实、劲头更足,形成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事创业氛围。 我们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晰 汕头牢记总书记关于“希望汕头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思考谋划,拿出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来”的嘱托,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针对汕头工业基础薄弱、产业质量不高的实际,明确“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发展思路,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主导产业集聚成势。 立足汕头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构建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大健康等“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得到上上下下、海内海外的一致认可和广泛支持。全面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培育计划,组建专班为产业集群提供“量身定制”服务,定期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等活动。其中,新能源产业迎来“爆发期”,国际风电创新港加快建设,总投资超70亿元的“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等14个上下游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明显,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数大会,腾讯、阿里、华为等头部企业布局汕头,带动产业规模超千亿;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转型,总投资305亿元的国际纺织服装城开工,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纺织园区。今年1—8月,“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投资增长22.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成为汕头加快弯道超车的“新引擎”。 科技创新动能澎湃。 以汕头科学城建设为牵引,一体推进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粤东科技创新策源地。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和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四大行动”,培育认定国家“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链主”企业2家、“单项冠军”企业4家、专精特新2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18家。举办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12场,邀请36家高校院所、106个科研团队与345家次企业进行产学研对接。加强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出台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系列政策,创办丘成桐少年班,建成保税产业学院等一批校企合作典范,成立潮医智库、潮师智库,近3年引进到岗博(硕)士4000余名。 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划定16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线并进行空间落实。大力推进“工改工”,促进闲置用地、低效用地、改变用途的土地、散乱污企业用地、违法用地等存量用地提质增效,已累计改造9210亩,力争五年形成5万亩新型工业园区。加快推进398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区和69.76平方公里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完成土地收储3037亩,园区路网、标准厂房等全面开工建设。深汕协作取得重大进展,谋划共建83平方公里的“深圳—汕头产业合作园区”,汕头广澳港—深圳蛇口组合港启动运营。 我们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城市形象更有魅力 汕头牢记总书记关于“把汕头作为重要发展极”的嘱托,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功能品质、激发内生活力,加快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打造宜居宜业、近悦远来的活力特区。 交通建设突飞猛进。 深入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工程”,构建“3+2+2”高铁通道和“5+3+3”高速公路通道,汕北大道、中阳大道、海湾隧道、陈沙大道等重要交通干道建成通车,时速350公里的广汕汕高铁汕头南站至汕尾段年底开通,漳汕高铁年底将正式启动建设。全面推进市政道路改造和快速路网建设,未来可实现全市域15分钟上高速、半小时到深圳、1小时到广州、2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凸显。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牢固树立“清朗的政治生态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行政务服务“三免”、“好差评”、“周六不打烊”制度,坚持“能取消的取消、能下放的下放、能上网的上网、能秒批的秒批”,逐步分类推行涉企服务代办,市级综合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一窗受理,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企业设立登记实现“即来即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形成,在省营商环境评估中连续两年居粤东西北城市首位。 人气商气火爆兴旺。 持续做大展会经济、文旅经济、节庆经济,加快汕头国际会展中心和配套酒店项目建设,连续圆满举办服博会、玩博会、南澳科学会议等高端展会,每月举办大型演唱会,焰火晚会、英歌舞展演、花车巡游等重大节庆活动燃动全城,“潮味”美食、非遗文化、滨海美景、侨乡古迹等文旅产品享誉全球。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来汕游客521.6万人次,同比增长51.6%,旅游收入31.49亿元,同比增长100.83%,汕头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成为“网红”城市。 我们坚持引侨联侨惠侨聚侨,新时代“侨”的文章更加出彩 汕头牢记总书记关于“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的嘱托,以高水平筹办2024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为契机,凝侨心聚侨力,共享商机、共谋发展,引导全球华侨华人积极融入祖国发展、参与家乡建设。 和美侨乡生机焕发。 以“绣花”功夫推进小公园开埠区、樟林古港等文物遗产保育活化,建成了广澳东湖、外砂蓬中等一批“最美侨村”,打造了镇邦美食街、潮汕华侨博物馆等一批华侨寻根新地标。加强侨批、潮剧、潮绣等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推动潮汕文化“海外行”,实施“海外潮剧播种计划”,汕头侨批文物馆、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侨批档案馆藏量规模居全国首位。 为侨服务亮点纷呈。 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依托,高质量建设惠侨聚侨重大平台,打造侨情资源库,建成数字虚拟潮汕家园平台,19家海外侨团(商会)入驻“华侨之家”并设立汕头联络点。建设海外华文教育创新发展中心,构建“N+1+N”海外华文教育模式,服务泰国、印尼、捷克等11个国家的汉语学习者超96万人次。圆满举办国际潮团总会会员大会,300多名海内外潮籍乡亲返乡参会,创造历届会员大会参会人数之最,实现侨乡与华侨的“双向奔赴”。 侨资侨智加速汇聚。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积极争取国家出台支持汕头经济特区发展一揽子政策,出台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跨境电商促进条例,成为全省首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扩大试点和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地区。设立“国际侨才港”,入驻66个创新创业项目,“华侨板”累计挂牌企业681家,融资额超19亿元。组织友好代表团赴泰国、印尼和新加坡访问并开展经贸交流,推动“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走出去”,签约项目37个,总金额超200亿元。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汕头牢记总书记关于“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展现新的更大作为”的嘱托,贯彻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可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深入实施绿美汕头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推进内海湾规划建设,加快美丽圩镇和乡村风貌提升,建成山海农耕、生态湿地、和美花海等一批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带,荣获“中国美丽城市典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3年上半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为97.25%。坚持将阶段性治理举措和长远性治理机制相结合,将练江整治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将生态环境改善和群众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练江整治“2.0版本”深入推进,被生态环境部推选为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全国9个城市之一。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汕头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优先方向,近三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均超70%,而且做到只增不减,年均增长超过10%,有效兜实兜牢“三保”底线。持续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推动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加装管道燃气、实施供水系统提压改造,全面实施“汕头呼援通”居家养老紧急援助服务。稳步提高教育医疗服务水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市三甲医院增至6家。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因地制宜整治22个城中村,城中村整体面貌和文明秩序稳步提升。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入实施创建平安幸福汕头“六大工程”,强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有事好商量”等协商平台,巩固完善“红袖章”、“慈善+社工+志愿者”等服务模式,探索形成一批富有汕头特色的“枫桥式”工作法。高效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大幅下降,呈现出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态势。 殷殷嘱托,谨记于心,笃之于行。接下来,汕头将继续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埋头苦干、奋勇前行,以“杀出一条血路”的魄力、坚如磐石的毅力、只争朝夕的劲头,进一步夯实基础、激发动能、凝聚力量,奋力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以汕头实践展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演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汕头力量。
10月13日2023年10月10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黄孟复莅临北京潮商会参观《开启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奋进中的北京潮商会第二届理事会》图片展。原林业部副部长、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蔡延松,原邮电部副部长、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杨贤足,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张伟超,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军制部副部长、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吴子勇等老领导一同观展。 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会长、北京潮商会会长陈才雄对黄孟复主席和在京潮籍老领导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陪同观展。 北京潮商会第二届理事会产生于2018年底。图片展通过“前言 开启新征程”、“会务建设”、“参政议政 服务家乡”、“潮来潮往”、“潮青风采”、“公益慈善”、“抗击新冠疫情”、“党建风采”、“振兴潮剧”、“一带一路”等十个板块,形象展示了近五年来北京潮商会各方面建设取得的成绩。 黄孟复主席和老领导们一边驻足观看,一边时不时给予称赞,对北京潮商会在陈才雄会长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取得长足进步表示高度肯定。黄孟复主席说,北京潮商会是一支团结奋斗、积极向上、敢拼会赢的队伍,广大潮商在我国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家乡建设、公益慈善等方面发挥聪明才智,作出了突出贡献。希望北京潮商会在新征程上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做出新成绩,争当好榜样。 一同参观的老领导纷纷表示,北京潮商会多年来为家乡潮汕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发展大局、为国际联合大团结大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海内外潮属社团和潮商潮人中的影响日益上升,在北京市社会团体中的口碑日益向好。 出席北京潮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十一次常务理事会议的北京潮商会联席会长陈启光、陈升河,国际潮青联合会执行会长、北京潮商会副会长陈思宇,国际潮青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潮商会执行会长周建轩,北京潮商会常务副会长吴上岳、陈桂龙,北京潮商会副会长刘红卫、钟潮辉、蔡文辉、柯克亚、陈海滨、陈阁州,常务理事陈再添、陈海燕、陈少强、陈少燕、陈泽锐、黄馨逸,监事长林鑫,监事李伟南,秘书长李庆,副秘书长武平平、郑哲璇及罗佳娜等一同参加观展。 随后,双方还进行了座谈交流。
10月13日10月10日,由中国侨联主办,广东省侨联、汕头市侨联承办的“根在祖国情系家乡”2023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广东汕头营)在汕头小公园开埠区开营。来自泰国的30名华裔师生将在汕头开展为期10天的寻根之旅,学习中华文化和潮汕地方特色文化,增强对祖国和故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开营仪式上,一段热闹的潮州大锣鼓表演,拉近了泰国师生与汕头的情感距离。随后,师生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小公园开埠区。 小公园位于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曾经是繁华商业区、文化区,也是现存全省保存最完整的扇形放射状骑楼街区,更是汕头历史的发源地和全球潮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营员们先后参观了中山纪念亭、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历迹馆、侨批文化馆、开埠历史陈列馆、镇邦美食街。中山纪念亭精巧的榫卯结构、骑楼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以及侨批文化馆丰富的文物馆藏,深深地吸引了营员们的目光。他们亲眼目睹承载着家中长辈美好回忆的小公园如此真实,如此焕然一新,纷纷惊叹不已。 10日下午,营员们来到濠江区,参观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 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是一座全方位体现和展示“大潮汕”文化的大型博物馆,设计元素汇聚潮汕文化精髓,建筑风格取材自极具潮汕韵味的山海特色、红头船、潮汕民居,形成“风起沙汕、潮送玉舟”“花开四海、叶落归根”“玉堂金殿、南滨新厝”“鲲鹏展翅、遨游万里”四组具潮汕文化内涵的设计意象,成为汇聚潮汕文化精髓、展现汕头迈进新时代的城市新地标。 大家依次参观了潮博中心的城市规划展览馆、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潮汕华侨博物馆等展厅,通过观看图文内容、走进复原场景、欣赏艺术作品、多媒体互动等方式,更加深入了解汕头发展历程、潮汕特色文化、潮汕华侨历史。先辈们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每位营员。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参观加强了自己对潮汕历史和华侨文化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回泰后将更加积极地宣传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11日,30名泰国师生学起了潮汕方言和英歌舞,体验潮汕文化魅力。 在潮汕方言趣味知识课堂上,市级非遗项目汕头童谣代表性传承人、汕头融媒节目主持人黄斌一字一句教同学们学唱潮汕童谣和基本的日常用语。不少泰国学生第一次接触潮汕话,就被童谣的音韵美、律动美深深吸引,表现出浓厚兴趣,学起来十分专注积极。 而在潮汕李家教拳系传承中心开展的英歌舞课程也再次燃起了泰国学生们学习潮汕文化的兴趣。在教练的指导下,大家拿着棒槌练习一招一式,有的同学则学习敲锣打鼓。 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也是汕头非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近年来火爆全国。英歌舞雄浑的气势、刚劲的舞姿深深吸引了这些青少年,很快,同学们渐入佳境,越学越起劲儿,越学越有范儿。不到半个小时,这种魅力十足的舞蹈已经虏获了泰国学生的心。 “我们很喜欢这门课程,要努力才能学好。”同学们都兴奋地表示。“希望侨后代都来传承学习我们的潮汕非遗文化,把它发扬光大。”潮汕李家教拳系传承中心英歌队负责人邱顕达满怀期望。 本次“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是疫情以来汕头市首次恢复举办线下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活动以“汉语、文化、寻根”为主题,在汕期间,承办方组织同学们学习汉语、剪纸、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开设潮语、工夫茶、侨批、英歌舞、潮菜、潮剧等潮汕地方特色文化课程,并安排大家到汕头华侨中学交流学习,走进澄海玩具企业,参观潮阳耀明书院、澄海陈慈黉故居、濠江东湖村、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东海岸公园、汕头体育中心等人文古迹、景区景点和城市景观,帮助师生更好体验汕头侨乡的风土人情,增进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感受,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好地记住自己的根、自己的魂,争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国故事的传播者,为将来做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奠定基础。
10月12日启动仪式现场 《法国的潮州人》展览暨潮州文化海外行活动启动仪式10月10日下午在法国国家移民历史博物馆举行。展览以图文和影像的方式展示从十九世纪60年代以来移民到法国的潮州人的历史,追溯来自中国广东潮州的移民群体轨迹,以彰显中法两国人民互相包容、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友好关系。现场还展示了潮州工夫茶艺、潮州木雕、潮绣、潮州陶瓷、潮州抽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领侨处万磊参赞、李成元一秘、刘辉秘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前国民议会议员、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会长陈文雄,潮州市委副书记王文森,博物馆馆长康斯坦斯·里维埃(Constance Rivière),法国潮州会馆会长许葵等法国潮州会馆成员,法国华侨华人会主席蔡君柱等侨界代表以及来自社会各界人士500余人出席启动仪式。 万磊参赞与侨领代表一起观看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活动由广东省潮州市博物馆主办,法国移民历史博物馆、法国潮州会馆承办,法国陈氏兄弟公司及凯撒堡协办,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潮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来自潮州的18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在活动上亮相,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叶汉钟为嘉宾展示了潮州工夫茶艺,潮州市厨师协会会长、五星名厨孙文生老师展示了潮州菜。著名钢琴教育家、祖籍潮南峡山的周勤龄与法国潮州会馆潮乐团合奏了潮乐。 体验潮州工夫茶艺 启动仪式由活动的策划人、国际潮青联合会副会长李红梅主持。许葵会长、里维埃馆长、万磊参赞、王文森副书记先后致辞。 出席嘉宾共同启动展览暨潮州文化海外行活动 周勤龄与法国潮州会馆潮乐团合奏潮乐吸引观众 许葵介绍了法国潮州会馆的创立历程和宗旨,强调了潮州人对祖籍国和家乡的浓郁感情。他表示,此次活动为潮州文化的海外传播搭建了一个舞台,会馆将用心用情办好这场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盛会,讲好潮州文化故事,努力让潮州文化走向世界,并加深法国潮人对潮州文化及潮人移民历史的了解。 国际潮青联合会名誉会长、法国潮州会馆会长许葵许葵致辞 里维埃表示,今天的展览也是昨天刚刚开幕的“1860 年以来的东亚和东南亚移民”的组成部分,这些历史表明了法中两国悠久深厚的友好交往和友谊,体现了移民为法国发展所做的贡献。明年是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潮州文化交流团能参与组织这个活动,也是法中友谊的体现。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为中法百年交往的密切及亲密友谊增添色彩。 里维埃馆长致辞 万磊表示,今天的展览让我们有机会回顾旅法海外华侨华人发展史,经过百余年的变迁和发展,旅法华侨华人已成为法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研究和保存历史,是为了人类的足迹和贡献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以史为鉴可以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今天的展览更向我们提供了了解绚丽多彩的潮州文化和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的窗口。今天活动更加独特的意义在于体现了对历史、对旅法华裔群体所做贡献和对中法关系发展的重视和尊重。明年,我们将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举办中法文化和旅游年,巴黎还将举办奥运会,相信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共同推动中法关系和两国各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万磊参赞致辞 王文森向大家介绍了潮州悠久历史与精彩的风土人情。他表示,潮州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发挥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积极推进潮文化海外传播,到法国巴黎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希望借助这一活动,进一步加深法国民众对潮州文化及潮人移民历史的了解,展示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和生动实践,增进两地文化交流。潮州也将继续贯彻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高水平对外交流,与法国巴黎在内的世界各友好城市共创合作发展共赢的美好未来。他盛邀大家到潮州参观考察,深入体验潮州文化之美,也希望大家支持潮州,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王文森副书记致辞 展览共分为《迁徙之旅路漫漫》、《融入法国谱新篇》、《文明互鉴传佳话》、《根在潮州慰乡情》四部分介绍了潮州人侨居法国的历史,以及在法国取得的成就。资料显示,潮州人移居法国历史大致上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60年代汕头的开埠和法国对印度支那地区殖民统治的发端,但大规模移民法国则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当时,在潮州人作为华人主要族群的原法属印度支那地区,受连年战乱、国有化运动和当局排华政策的冲击,数十万潮州人被迫逃离家园、投奔怒海,其中有约8万人以印支难民的身份被法国政府收容和安置,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聚居于巴黎13区以及法国南部的马赛、里昂等城市,从事中餐馆、杂货店和制衣厂等行业的艰苦工作,用勤劳的汗水浇灌出事业的艳丽花朵,积攒下数量不菲的创业资金,更有一些人在商界崭露头角,获得成功。随着第二代潮州人的成长和崛起,他们主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重视维护华人的合法权益,并在参政道路上迈开了可喜的步伐。与此同时,他们努力保持自身的民族特性,积极推展华文教育,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如今法国的潮州人作为模范的外来移民族群,业已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法中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他们把巴黎13区等聚居地打造成为具有浓郁中国文化色彩的繁荣社区,将中国文化介绍给法国民众。他们与其他来自全球各地的潮籍商人、学者和科学家一道,为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互鉴,扮演了重要角色。
10月12日10月10日上午,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在广州会见了来粤访问的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泰国正大集团资深董事长谢国民一行。 黄坤明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谢国民的到访表示欢迎,对正大集团扎根广东、投资广东表示感谢。他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长期以来,谢先生时时不忘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回报,带领企业持续加大在中国特别是在广东的投资力度,踊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体现了浓厚的桑梓情怀。广东改革开放45年来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广大侨商侨胞的支持,广大侨商侨胞始终是广东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始终是广东联通世界的重要桥梁纽带。 黄坤明说,当前,广东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的起点推进现代化建设,在更高水平上谋划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广东改革开放,这更加需要广大侨商侨胞积极参与其中。我们热切期望广大侨商侨胞继续踊跃投身到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中来,发挥好示范带动和桥梁纽带作用,带头投资大湾区、推介大湾区,助力广东深度开拓国际市场,实现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积极参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将企业优势和广东县镇村资源禀赋结合起来,持续加大农牧业投资布局力度,共同推动农业更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继续发扬热心公益优良传统,支持慈善公益事业。广东将持续加强与广大侨胞的联系,为大家来粤合作交流提供更加便利、更加贴心的服务。 谢国民愉快地回忆起改革开放之初回乡投资创业、见证家乡发展的亲身经历,并介绍了当前企业在广东的发展计划和投资布局。他表示,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自己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此次回乡参访深刻感受到家乡高质量发展涌现的蓬勃动力和呈现的广阔前景,自己备受鼓舞也倍感振奋,将紧紧抓住广东推进现代化建设这一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企业在高效规模种养殖、商业零售、机械制造、国际贸易等领域长期深耕的专业优势、资源优势,更加紧密对接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需求,加快现有项目落地建设,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努力为家乡发展作出新贡献。同时不遗余力牵线搭桥,引荐更多侨商来粤投资发展,携手粤企共同开拓东盟等“一带一路”市场,共享发展机遇。省领导宋福龙、陈建文、王瑞军、陈良贤参加会见。
10月10日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