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4年筹划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7月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香港文化博物馆
当天上午
大风降雨的天气
阻挡不了香港市民前来参观的热情
现场,一楼展厅外一度排起参观长队
有一家三口一起前来参观
在展厅互动影像装置前驻足体验
一些老人则细细观摩着展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厅一角
据此前报道,截至6月26日晚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经不同购票平台售出或预订的
各类型门票近10万张
全部9个展厅的特别展览门票
已售出约九成
足以见得香港市民的期待与参观热情
开馆当天,科技化互动展陈吸引众多观众体验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介绍
故宫博物院“借”给香港故宫文博馆的
900多件文物中
许多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究竟是哪些古书画如此金贵?
▲现场展出文物,来源:@网友小周
洛神赋图
或许你还记得此前火爆全网的水下舞蹈《洛神水赋》,它的原型《洛神赋图》也出现在此次特展中。

水下舞蹈《洛神水赋》。图源网络
据说,东晋的顾恺之阅读了曹植的《洛神赋》后大受感动,从而创作了《洛神赋图》,以细致的笔墨,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晋顾恺之(宋摹) 《洛神赋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图源雅昌艺术网
此次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洛神赋图》(北宋摹本)采用绢本设色,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如画面设色浓艳,画法古拙。画面分段描绘了《洛神赋》的内容。如前段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曹植步履趋前,洛水女神飘飘而来,时隐时现;后段画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鲸鲵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张望,依依不舍。
江山秋色图
除了《洛神赋图》外,此次“国之瑰宝”特展展出的名作还包括南宋(传)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卷。


南宋(传)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卷,绢本设色。图源雅昌艺术网
《江山秋色图》卷描绘的是北方山水。画面中群峰绵密,层峦叠嶂,布局严谨,勾勒精细。其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与《千里江山图》一样,这也是一幅“青绿山水图”。又正如《兰亭集序》中所描写的景色:“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行书摹兰亭序帖卷
展出的这幅《行书摹兰亭序帖卷》,墨色清淡,气息古穆,卷中题跋、观款17则,钤印达104方。这件作品使用白麻纸书写,被推断为唐人勾摹本。

唐(传)虞世南《行书摹兰亭序帖卷》。图源雅昌艺术网
此外
唐(传)虞世南《行书摹兰亭序帖卷》
北宋米芾《行书研山铭卷》
北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楷书夏日诗帖》
宋赵孟頫《人骑图》卷
南宋李嵩《花篮图》
清郎世宁《狮子玉》等都会展出
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南宋赵芾 《江山万里图》卷 纸本水墨。图源雅昌艺术网
据悉,书画展览展期共三个月
每隔一个月就会更换一批书画名作
而且,这批珍贵的“国之瑰宝”
在香港展出过后
要回到故宫博物院“休眠”数年
为什么古书画文物展出后需要“休眠期”?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馆员李涛向记者解密,纸与绢是古人绘画的两种基本材质,而在此次展出的“国宝级”文物中,绢本画作更是占了很大比重。
李涛解释,任何光照都会对书画类文物造成一定的伤害,更不用说是闪光灯的强光照。这也是书画类文物展出后需要进入“休眠期”的重要原因。书画类展品在“入库休眠”之前,还要进行虫菌消杀的步骤。

广东省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
稳定的温湿度对于书画类文物的保存至关重要。“目前正值夏季,南北气候差异此时应当最小,因此也为文物平安展出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李涛分析。
你对故宫展品感兴趣吗
不妨随我们穿越时光
国宝特派旅行团,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