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周的世界潮人寻根地2022年“寻根之旅”潮之传承公益夏令营在各界人士和小营员们的翘首期盼中正式开营!
想要知道小营员们在“寻根之旅”中的精彩生活和收获?那下面的内容不容错过!
“寻根之旅”潮之传承公益夏令营第二天
经过昨天的开营仪式和破冰活动,小营员们已逐渐熟悉起来。
在“寻根之旅”潮之传承公益夏令营开营的第二天,“寻根之旅”项目负责人、国际潮青联合会副会长李红梅担任“班主任”,带领小营员们一起开始打卡夏令营活动课程。
上课啦!上课啦!
开篇第一课,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张明远教授向小营员们介绍观“潮非遗”之美,张明远教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小营员们讲解“唐音遗响”潮州音乐的来源于发展。
紧接着,洪菲老师通过精心准备的潮语书籍,采用一问一答的教习方式,让小营员们在玩乐互动中学习潮语这门古老的语言。
潮语是潮人的母语,它不仅是潮州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更是潮州文化的根;“一油堆,二油雷;双(三)头尖,四菜粿;五缚粽,六甜粿······”
小营员们一边跟着洪菲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潮州歌谣“馃名歌”,认识不同的潮州粿品;一边用手工黏土和粿印,体验一把红桃粿的印制过程。
戳、捏、按、压······小营员们或印出一个个纹理清晰的红桃粿,或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塑造一个个可爱有趣的“艺术品”。
短暂的课间休息后,张敏博士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通带领小营员们走进潮州非遗文化的世界里,领略潮州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
既然学习了潮州非遗文化的理论知识,实操也是必不可少的!
潮州麦秆画研究艺术馆馆长方志伟大师透过麦秆画《潮州古城》向小营员们细细讲解着潮州麦秆画的悠久历史和简单的麦秆画制作技艺。
小营员们跃跃欲试,在方志伟大师和其他老师的协助下,用镊子、棉棒等工具亲手体验麦秆画的制作过程。
瞧!小营员们或认真调整麦秆粘黏时的角度;或邀请小伙伴记录下自己的制作过程;或细心拔掉麦秆上多余的细丝······在麦秆画制作的过程中感受这项非遗技艺之美。
潮州是中国瓷都,瓷塑自然是小营员们此次夏令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枫溪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吴维潮大师的指导下,小营员们发挥着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启“玩泥巴”时间。
一团团不起眼的小泥巴在小营员的手中,或揉捏成团,或搓成长条形,或用力敲打泥巴·····
随着一件件充满童趣作品的完成,小营员们小心翼翼地捧着作品,露出自信的笑容。
随着太阳落山,这场结合着趣味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带给小营员们不一样课堂体验的课程也宣告结束了。明天小营员们将会前往砚峰书院、明德园、牌坊街开启新一天的夏令营行程,在哪里他们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国际潮青联合会副会长、深圳潮青商会轮值会长吴玉丹、轮值理事陈少莹出席活动
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小潮青家长们纷纷为“寻根之旅”潮之传承公益夏令营项目点赞,国际潮青联合会副会长、深圳市潮汕青年商会轮值会长、深圳市金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玉丹表示,该项目不仅为海内外潮人后代与本土潮人后代创造了文化互动、潮语沟通、思想的交流碰撞的机会,也增强了海内外潮籍青少年儿童对潮语的兴趣及对家乡文化、中华文化的热爱,希望“寻根之旅”潮之传承公益夏令营能继续开展下去,为潮汕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广大贡献力量,也祝愿“寻根之旅”潮之传承公益夏令营项目越办越好。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