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会董新闻

新闻中心 > 会董新闻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胡剑江:《为香港青年实现太空梦 推动科创新经济》、《稳步复常勿急于求成 各界携手巩固本港优势》

文章栏目:会董新闻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1日


   10月7日,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会长、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胡剑江在大公文汇发表专题文章《为香港青年实现太空梦 推动科创新经济》,分享解读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的喜讯,鼓励香港青年要努力抓住时代机遇,助力香港走上科创新经济的发展新路。


原文:

来论|为香港青年实现太空梦 推动科创新经济
大文论坛
2022.10.07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胡剑江


文/胡剑江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于近期启动,并破天荒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这是国家向香港特区送上大礼,充分体现国家对香港的关爱、支持和信任。笔者认为,港人如果能够成为航天员,参与太空站工作,是港人的荣耀、是香港的骄傲,将有助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科技,积极推动香港科创新经济发展。

   其实香港一直都有积极参与国家航天事业发展。香港理工大学团队研发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助力「嫦娥五号」成功完成月表采样返回任务;理大研发的「落火状态监视相机」,为国家首个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提供支援。

   国家首艘自行研制无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顺利升空,浸大中医药学院研究团队便获选进行当中的「空间微重力环境下CKIP-1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研究,是有份参与是次太空科学实验任务的唯一港校。以上这些成果皆证明,香港在航天科技领域具有世界级水平。这次国家在港选拔载荷专家,是具有两个重大意义。

   首先是定必会对香港航天科技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航空产业蕴藏着巨大的「钱途」,单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25年将达到一万亿人民币的年产值,现今香港仍未有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系统。正如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孙东局长所指出,香港只要将北斗的一部分做起来,哪怕只做到年产值一千亿,也相当于香港GDP上升一个百分点,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实现香港航天科技产业化,是未来的一大方向,这与香港推动再工业化、北部都会区发展相辅相成。当香港的航天产业不断壮大,国际创科中心的内涵将更丰富,地位将更稳固。国家有完整的航天产业,香港引入一部分,就有一个很好的平台。香港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引入国际人才。

   其次宣布在香港特区选拔载荷专家,充分体现出国家对香港,特别是香港青年的关爱,亦标志着国家对香港科研人才水平的信心。习近平主席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这次选拔香港专家的国家政策,不仅是一种突破,更是让梦想成为航天员的香港青年人有机会梦想成真。藉培训香港青年参与引以为傲的国家航天任务,除了提高香港青年人的创科兴趣,亦可成为香港青少年的爱国教育课,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笔者亦曾走进校园,向学生介绍国家的科技创新等信息,感受到他们对科技发展的热情和向往。这次为香港青年参与航天事业的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让他们的航天梦由往时的天马行空,变为现在触手可及的可能。

   为香港青年实现太空梦,归根到底是要让香港青年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国家航天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对香港航天科技研发、产业化,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十四五」规划为香港创科发展提供明确方向及重大发展机遇,其中航天科技产业更是全球科技的朝阳产业。近年,香港与内地的创新科技合作不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大平台,港深全力建设的深港科技合作区,实现「一区两园」,通过融入大湾区的创科产业链,助力国家的科技自强自立,更为香港的创科产业注入强大动力。香港从不缺科创的理论储备和教育资源,但缺乏崇尚科创的社会氛围,缺乏能让青年人觉得时尚的科创文化。香港青年要努力抓住时代机遇,追寻梦想,让科创文化在香港社会生根发芽,助力香港走上科创新经济的发展新路。

   (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



   9月29日,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会长、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胡剑江在大公文汇发表专题文章《稳步复常勿急于求成 各界携手巩固本港优势》,分享香港特区政府有序放宽防疫限制,兼顾重振经济民生的利好。


原文:

   稳步复常勿急于求成 各界携手巩固本港优势

文/胡剑江

   顺应民意,回应各界诉求,本周一起特区政府实施「0+3」入境检疫安排,至今反应良好,提振社会气氛,受到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普遍欢迎。事实反映,本港复常之路必须稳打稳扎,切勿急于求成才能避免走「回头路」。本港能够有序放宽防疫限制,兼顾重振经济民生,不仅有利于恢复与海外和内地的正常通关,加快本港经济民生复甦的步伐,而且本港保防疫、振经济的成功经验可供内地参考,再次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进一步巩固本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

   疫情持续两年多,近期再加上加息压力,本港经济低迷、百业艰难。随着近期疫情缓和,包括商界在内不少业界人士强烈呼吁政府放宽检疫措施,例如由原来「3+4」安排调整为「0+7」,吸引外来游客,刺激市民消费,以挽救疲弱经济,助旅游、零售等服务业脱离水深火热的困境。特区政府最终出台「0+3」新安排,包括让海外、台湾地区经机场抵港人士无须酒店检疫;取消旅客登机前核酸检测安排,改以快测结果代替等,调整幅度之大出人意料。

   政府助业界渡难关有担当

   虽然目前本港疫情有所回调,但每日确诊人数仍徘徊在三、四千左右,每日仍有不幸染疫而死亡个案,特区政府以市民安全为重,保持控疫、外防输入任重道远,但在承受防疫压力的情况下,特区政府还是作出「0+3」新安排,显示政府对有效控疫有信心,同时积极回应市民和各界诉求,放宽检疫的新安排比业界要求更进取,显示政府为重振经济、助各行各业渡过难关有承担

  「0+3」新安排的利好效应立竿见影,连日来市民外游意欲热烈,机票一票难求,海外返港的港人和来港游客增加,航空业界受惠更明显,已经出现争人才、请人难情况,有航空公司计划未来3个月额外提供逾8万个往返日泰星等地的机位。新安排是复常迈出的重要一步,释放出本港重振经济的蓬勃活力,亦证明本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中心的根基雄厚、地位稳固,只要稳步复甦,本港的优势可以迅速重振、提升。

   加快开放、早日复常是社会共同期望,有商界、旅游界人士不满足于「0+3」安排,渴望政府一步到位实施「0+0」安排,全面取消入境检疫限制,认为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海外游客、国际投资者,确保香港不会被已全面取消检疫限制的周边城市「抢客」,才能保住香港的竞争优势。作为商界一份子,我亦体会业界要求「0+0」安排、全面放宽检疫限制的迫切心情。不过,理想不宜脱离现实,本港进一步放宽检疫限制必须慎重行事,不能不考虑防疫控疫的需要。

   在第五波疫情中儿童和长者均录得死亡和重症个案,虽然现时本港每日新增个案数字有回落迹象,市民接种的比率有所提高,但医务衞生局长卢宠茂指出,目前本港11岁以下儿童的第一针比率为72%,第三针为16%。80岁以上长者的打针率都有提升,第一针为71%,第三针升至现时约55%。不过,数字并非属于理想阶段,为更好保护一老一幼这类高风险人士,需要再提升他们的接种率,尤其是第三针。

   更令人担忧的是,本港防疫漏洞远未完全堵塞,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提醒,各界要警惕违反防疫措施的现象,指或会令现行防疫措施受到影响,以致带来疫情反弹。近期,有超过40人违反「红码」规则,随意离开检疫处所,每月亦有约8%至10%受检人士未遵守强制检测,超过千人违反强制检测公告;有失德医生滥发近3万张「假免针纸」。

   各行各业支持复常事半功倍

  「0+3」安排实施不足一周,疫苗接种率和市民守法守规防疫意识均有待提高,在此情况下,放宽检疫限制应步步为营,先做好「0+3」安排,检视实际成效、如何改善,再考量下一步放宽也不迟。而且配合防疫、协助复常,与商界、旅游界利益息息相关,业界出力支持责无旁贷。在推广接种疫苗之初,商界曾推出不少优惠、奖励吸引市民接种,有发展商更提供住宅单位作接种疫苗抽奖。如今为加快复常,商界、旅游界应积极考虑加推类似优惠、奖励,各行各业携手合作,防疫复常事半功倍,「0+0」安排才有望早日实施。

   特区政府根据本港和全球疫情变化与香港实际情况,因时因势调整和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得到中央的支援和肯定。日前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在新闻发布会也表示,特区政府做的调整无可厚非,不需要过度解读。如果本港能够在有效控疫的情况下,重新与国际社会接轨也保持稳定,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其中的成功经验可供内地参考,本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也得到进一步彰显。因此,社会各界会更要保持理性和耐心,与政府共同努力,为持续推进放宽防疫限制、重振经济民生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