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特色餐饮“老字号”来了!镇邦路美食街试运营时间定了→
潮汕特色餐饮“老字号”来了!镇邦路美食街试运营时间定了→
09月20日新闻中心 > 潮汕文化
潮汕人善经商、讲诚信,这一品质,在过去的钱庄中得以很好体现。为再现百载商埠荣光,感受潮人经营法则,我市精心组织,深入挖掘潮汕钱庄的前世今生,在市博物馆筹办建成潮汕钱庄展馆,今天上午,潮汕钱庄展馆正式开馆。 潮汕钱庄展馆包括“四海侨银、钱庄兴替、票上风光、红色侨资”四个部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文献等详实材料,辅以影视、互动、体验等表现手法,全面、系统、多维度展示潮汕钱庄的完整生命线,再现百载商埠荣光,感受潮人经营法则,生动体现华侨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 据市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通过这四个部分,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潮汕钱庄的组成、潮汕钱庄的发展史,以及华侨对潮汕钱庄作出的贡献,也可以了解华侨漂洋过海的历史。 1860年开埠后,汕头迅速成为东南亚经济贸易圈的重要节点,逐渐成为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建设潮汕钱庄展馆,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再现潮汕金融历史、体现潮侨家国情怀的重要举措,也是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展馆中一张张钞票、一封封书信、一件件器具,引导前往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深入了解广大潮籍华侨和侨乡人民建设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沉淀、文明成果,同心同德,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09月19日 预制菜逐渐成为饭桌“新宠”,不仅方便、快捷、省时省心,而且口味佳、种类多、饱含人间烟火气,非常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产业发展火热。 预制菜上游连着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下游连着餐饮业转型和消费变革,发展空间巨大。今年以来,预制菜概念持续火爆。为“掘金”预制菜赛道,在广东各地,企业提速发展,政府积极“入局”,纷纷在这一赛道中布局。在汕头,狮头鹅、牛肉丸、各式海鲜等诸多“潮”味特色已被开发成预制菜,并且借助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和海外市场紧密相连,飘香全球。 这其中,随着一系列卤鹅预制菜产品的上市及“出海”,不仅让远在异国他乡的潮汕人便捷地品尝到家乡的味道,更让全国各地广大食客随时、随地可体验、品味到原汁原味的潮味佳肴。 打响品牌 特色产业蝶变壮大 汕头澄海区是国家级禽畜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澄海系狮头鹅”保种育种最大基地,也是广东省狮头鹅最大的产区。回顾澄海农业产业的发展进程,狮头鹅产业从数十年前农户散养、技术落后的状态,到如今集聚成链、插上数字化“翅膀”,成为澄海区拳头产业。不难看出,澄海狮头鹅产业,呈现不断蝶变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澄海区积极谋划狮头鹅全产业链,大力推进狮头鹅品牌和“12221”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狮头鹅大师、一批狮头鹅名店、一批狮头鹅龙头企业、一批狮头鹅电商、一批狮头鹅产业基地、一批狮头鹅合作社、一批狮头鹅产业链配套企业等,以一业火,带一地红,促百业旺。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支持、技术指导、产业拉动等措施,澄海区引导全区狮头鹅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目前,澄海区已集聚十余家有实力的狮头鹅经营主体,并有超千户农户参与进来,狮头鹅产业发展火热。 作为汕头卤水重要代表之一,澄海卤鹅远近闻名。对于澄海狮头鹅来说,卤制加工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澄海狮头鹅从孵化到饲养再到宰杀,还需经过这一道重要工序才能变成餐桌上的美食。 “狮头鹅本身又大又肥,用来卤制非常合适。”余壮忠是澄海卤鹅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澄海区日日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他告诉记者,卤鹅的制作过程都是以人工为主,并且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过程十分复杂与繁琐。除了上等酱油之外,他还将桂皮、八角、草果等十多种配料制成卤料包,专门用来卤制狮头鹅。卤制狮头鹅的色泽需视鹅龄而定,年龄越小的鹅越易上色,如果是养了3年的老鹅,最少要卤制3小时才能入味。 多年来,每天一大早,日日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卤制间总是忙而有序,偌大的卤池中浸泡着数只狮头鹅,卤池上方设有横杆和若干挂钩。负责卤鹅的师傅时时守在卤池前,每隔20分钟就把鹅吊起离汤,挂在挂钩上约5分钟,排掉鹅体内的血水后再放入卤水中,并多次翻转。一阵阵扑鼻而来的卤香味,成为澄海卤水狮头鹅的一个美味注脚。 无独有偶,位于澄海区莲下镇北村长丰工业区的广东熙望食品有限公司,其无菌自动化卤制加工生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机器轰鸣声中,一件件卤鹅预制菜从车间到包装间,再由货车送抵各地,环环相扣,秩序井然,让各地食客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美味卤鹅。 “公司卤制加工的狮头鹅,品控、化验、称重、清洗、飞水、卤制、预冷、真空包装、速冻、冷冻贮存等工艺流程都由技术人员借助现代化设备完成,利用精密智控技术‘锁住’狮头鹅原有的香味。”广东熙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有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根据订单需求量,公司一天加工制作的卤鹅都会在次日早晨发配冷链物流到广州、深圳等地的连锁门店,让更多人及时品尝到产自澄海的新鲜卤鹅,进一步打响澄海狮头鹅品牌。 走向世界 鹅界“顶流”破浪出海 仲秋时节,走进位于澄海区莱美路北侧的广东心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台台大型设备高速运转,阵阵卤香味扑鼻而来。在该公司首层的“自动化中央厨房+数字化生产设备”车间,清洁能源蒸汽发生器、自动化卤制生产线、全自动鹅蛋蒸煮剥壳设备、全自动喷淋杀菌设备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各工位生产工人按部就班,现场忙碌而有序,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心瓷科技是第一家出口狮头鹅的企业,公司董事长杜永铢最早从事外贸行业,有十几年的出口经验。出口狮头鹅这个念头,他其实酝酿了许多年。“许多海外侨胞回到家乡首先要品尝的就是牛肉丸和狮头鹅,这是一种家乡情结。”杜永铢认为,汕头农产品做大做强必须有一个代表,而狮头鹅就是足以代表汕头的农产品。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让狮头鹅产品在无添加剂的情况下锁鲜,我们一直在探索。”杜永铢说,针对狮头鹅这一特色农产品,心瓷科技通过高温、辐射、微波杀菌、液氮锁鲜保存和贴体包装等技术,使卤鹅预制菜品可常温保存,也可冷冻保存,保质期从几天延长到半年,为狮头鹅拓宽线上销售创造了条件。 据悉,现代化生产工艺让卤鹅这项传统技艺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又不失传统的味道,狮头鹅卤制用料、火候、调味等每一个流程,都有着精确的配比。他们先通过辐射、微波、高温等几种方法对狮头鹅产品进行杀菌,再通过液氮设备进行冷冻,锁住原有的香味。而经过急速锁鲜的狮头鹅预制菜产品,常温下可存放6个月,再依靠电商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加速了狮头鹅卤制产品加工,卤鹅预制菜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百姓餐桌上,这背后彰显了澄海狮头鹅产业链的蓬勃生机与巨大潜力。不仅如此,借助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和紧密相连的海外市场,卤鹅预制菜更是飘香全球。 近年来,在汕头海关部门的指导下,心瓷科技升级改造“自动化中央厨房+数字化生产设备”车间,形成从原料到成品的可追溯体系。随后,经过精心筹备,心瓷科技很快就获得了出口资格。杜永铢说,公司还通过了HACCP体系认证及取得出口许可证,有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加持,将推动澄海狮头鹅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 2021年12月9日,汕头澄海狮头鹅(卤鹅预制菜)首发出口发车仪式在广东心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一箱箱澄海狮头鹅预制菜产品被推出仓库,装上跨境物流运输货车,宣告澄海区狮头鹅预制产品成功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当天随跨境物流冷链运输车出发的卤鹅预制菜包括卤制鹅肉、鹅掌等多款产品,部分产品还将经香港转运,抢滩东南亚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借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际合作新机遇,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澄海正合力打通出口通道,推动澄海狮头鹅走出澄海、走向世界。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潮汕人的地方,就应该有澄海狮头鹅!”泰国澄海同乡会副理事长陈贤得表示,在泰国吃到澄海卤鹅,就像尝到了家乡的味道。如今,澄海狮头鹅出海渐成常态,标志着当地狮头鹅产业已迈入了国际化发展新阶段。 多方合力 政策助推释放红利 在预制菜领域,汕头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并在此领域精耕细作,持续探索打造汕头预制菜特色品牌。加之政策也在不断释放红利,在预制菜新风口和RCEP实施下,汕头顺势而为打好潮汕菜这张牌,在预制菜领域大展身手。 政策好不好,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状况。为推动澄海“卤鹅预制菜”产业发展,汕头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汕头市制定《汕头市加快推进狮头鹅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狮头鹅产业发展,引导资本、技术、人才向产业汇聚,构建现代狮头鹅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澄海区制定《澄海狮头鹅产业“五年百亿”发展行动纲要》,为狮头鹅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性、战略性的指导;印发《澄海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实施办法》,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联动银行提供金融扶持,免息贷款,协助不少中小型企业有充裕的资金深耕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发展不仅靠内生动力,也要靠外部动力。今年3月,广东出台《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下称《措施》)提出,加强人才培育,把潮汕菜预制菜产业人才培养纳入“粤菜师傅”工程,引进一批潮汕菜预制菜研发、制作专业技术人才,积极组织开展潮汕菜预制菜产业人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职业技能评价活动。 实际上,在人才培育方面,汕头早有行动和部署。仍以卤制狮头鹅为例。近年来,汕头组织开发“潮汕卤鹅”专项职业能力培训项目,并获批准发布“潮汕卤鹅”专项职业能力考评标准、考核题库和培训教材,在全省应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出台《汕头市乡村工匠职称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在全省较早开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评审出狮头鹅养殖、卤鹅制作等专业技术人才20人。 依托“粤菜师傅”乡村实训基地、职业培训机构、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工院校和餐饮企业,汕头采取短期培训、以师带徒、专项培训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学员掌握“潮汕卤鹅”制作技艺后,既可以实现就业也可以创业开店,实现个人技能致富的同时,更带动汕头澄海狮头鹅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现代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7月15日,汕头市农业农村局举行汕头市预制菜产业联合会第一次筹备会。会议讨论确定了联合会的具体定位、参与单位、管理办法等,并定于近期举行联合会成立仪式,推动联合会快速落地,服务于汕头预制菜行业联合发展。近日,记者获悉,受疫情影响,汕头市预制菜产业联合会成立大会将延期至10月举行。 据悉,汕头将以此为契机,在更大的平台上联动预制菜企业,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强大合力。整合市场资源,联结生产要素,构建信息透明化平台,为预制菜企业提供优质的资源与平台服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推动汕头预制菜产业整体快速发展。
09月18日潮汕文化公园 处处都是好景致 潮汕文化公园位于潮博中心南面,背靠笔架山,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与已经建成开放的潮博中心和正在建设的潮汕风情商业街构成南滨片区人文景观中轴线。 经过近1年的建设 公园目前已基本完工 走在公园里,可漫步水涧道 观赏景观墙、游览亭台楼阁 处处都是好景致 将为南滨片区再添 一处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南滨公园 观海胜地 南滨公园位于礐石大桥南岸,总用地面积约1400亩,以礐石大桥为界,分东西两区。 公园以“城市门户 活力公园”为定位,在园内规划建设有凤凰来仪、观海长廊、渡口记忆、草坪剧场、湿地花海等景色,从 多方面展现汕头海滨邹鲁的特色。 航拍下,南滨公园绿意盎然,满目皆景,秋意渐浓。 在静谧天空下,聆听鸟鸣虫叫,欣赏绿叶红花,将繁忙工作抛之脑后。公园里的人们在这个天然大氧吧休闲散步,感受着秋 天的味道。
09月17日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潮剧是联结海内外潮人的文化纽带,近年来,我市致力推进潮剧繁荣发展,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通过与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开设了全日制潮剧本科班、高等继续教育本科学历班,多措并举培育高素质潮剧传承人才,推动潮剧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助力我市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潮剧《蝶恋》展演 结缘“上戏”: 首批本科学历班学员明年毕业 近日,上海戏剧学院与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合作办学表演(潮剧)学历班毕业原创剧目潮剧《蝶恋》在汕头艺校展演,这也是潮剧第一个本科学历班毕业大戏展演。该剧以浓郁的潮汕风土人情、独特的现代人文视角、新颖的戏曲表现形式、诗意的舞台艺术意境,演绎纯美潮剧新作。 上海戏剧学院是国内培养演艺专门人才的最高学府之一。2017年6月,汕头市委宣传部与上海戏剧学院签订了《传统戏曲人才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开办潮剧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本科班,学制五年,招收20名潮剧学生,汕头艺校委托上海戏剧学院独立开班授课。这是我市创新潮剧人才培养机制、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这一潮剧本科班的学生将于2023年1月毕业,创作毕业大戏潮剧《蝶恋》,就是本科班的合作办学成果。 原创剧目潮剧《蝶恋》以民间爱情故事为素材,讲述潮州女子刘如玉和同学陆慕韩相识相恋,却遭遇家庭和封建礼教阻拦,最终殉情的爱情悲剧。 携手“国戏”: 全日制潮剧本科班免学费入学 8月29日,中国戏曲学院首届潮剧本科班28位学生迎来开学,开启第2学年的求学新征程。他们当中有从普通高中、艺术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也有我市专业院团、艺术院校的演员、老师,怀着学以致用、繁荣潮剧艺术的初心走到一起,经过专业考试和全国文化课普通高考,最终成为了中国戏曲学院首个全日制潮剧本科班的同学。新学年开学,同学们都满怀信心与期待。 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国戏曲艺术人才的摇篮,也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2021年汕头市政府与中国戏曲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戏曲学院开设全日制潮剧表演本科班,28名潮剧学生被中国戏曲学院录取,其中潮剧表演22人、潮剧器乐6人,这是潮剧历史上第一个全日制潮剧本科班。 此次市政府与中国戏曲学院合办的潮剧本科班有多项暖心举措,在当时报考、备考阶段就为学生提供指引,举办文化课辅导班,学员免学费入学。潮剧本科班探索“学校+基地”新模式,在广东潮剧院、汕头文化艺术学校设立中国戏曲学院汕头教学实践基地,并按照全日制本科班“2+1+1”教学安排,2年在中国戏曲学院上课,1年在汕头实践基地实习,1年创排毕业大戏和完成毕业论文,搭建戏曲人才培养、传承创新、创作实践平台,为新时代戏剧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样本。 联合本地院校: 开设潮剧潮乐学历教育大专班 我市与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为有条件外出求学的潮剧学子创造了平台,而部分需要兼顾家庭、事业、学业,难以离开汕头外出求学的潮剧演员,也迎来了广东潮剧院与汕头开放大学合作开设学历教育大专班的好消息。今年10月,汕头开放大学将迎来首批表演艺术(潮剧潮乐)专业学历教育的30多位新生。
09月16日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