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潮青访谈

新闻中心 > 潮青访谈

依法履职 参政议政 | 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刘艺良,全国政协委员龚俊龙两会建言

文章栏目:潮青访谈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5日


马化腾:关注数实融合 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应急开放平台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拟提交多份书面建议,内容涉及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农村教育和人才培养、文化科技成果应用与创新、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社会应急网络建设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蓝碳(海洋碳汇)发展等。

▲全国人大代表、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推动文博行业全链条数字化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文化科技实力。从5G、超高清到虚拟现实,文化科技成果的深度应用使观看者从“在线”转向“在场”,不由自主“沉浸”其中。

  作为该领域的从业者,马化腾指出文化科技成果在文化产业之外的应用日渐丰富,溢出效应开始显现。为此,他建议促进文化科技成果在其他产业的价值外溢,以及在标准和专利领域转化,进一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马化腾建议推动文博行业全链条数字化,构建全真互联的文化遗产数字体系,形成多元协作的保护传承新格局。

  推进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制定

  当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正处于系统化、全方位融合的关键时期——随着技术革新,人机交互界面正在迭代,孕育着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机会;传统产业被数字化带动激活,涌现出大量新型平台和业态;治理现代化与数字化公共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为数字技术创造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产业机会。

  但“数实融合”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技术应用与不同行业需求的适配性不强;不同数字工具间难以打通;数字化供需难匹配,缺乏规模化对接平台等。

  作为来自数字科技产业一线的代表,马化腾连续多年在推动中国数字化进程与发展数字经济领域积极建言。针对当前“数实融合”面临的问题,他建议引导数字科技企业面向核心产业和重点领域进行研发,推进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制定,提高对“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升级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要前瞻研究新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与治理规则,探索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引导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真正流向实体领域;总结推广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持续增加对偏远地区、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

  打造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应急开放平台

  在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和山西洪涝灾害中,互联网科技企业通过公益平台、多人协作在线文档、电商平台等数字化产品和技术,在资金筹措、求助信息对接、属地化志愿者、物资调配等多个方面初步发挥了联动效应,凸显利用数字支撑能力构建政府引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应急网络的必要性。

  基于此,马化腾提出,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打造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应急开放平台,将预警信息、应急科普与救援服务有效连接。他建议,加强社会应急能力建设与基层治理的融合,探索提高数字化连接能力,将社区志愿者、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数量庞大的属地化群体,纳入社会应急志愿者组织体系,通过派单机制将需求和供给精准匹配。

 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连续三年,马化腾都提交了乡村振兴相关建议。在人才作为农村振兴基础的当下,他在2022年两会中聚焦农村教育培训,提出多项支持农村人才培养的建议。

  教育设施方面,马化腾建议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打造覆盖农村教育资源的数字平台。

  基于农村教育的需求,他建议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大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等紧缺领域学科建设,适当设置种养殖、园林艺术等课程内容,加深城乡青少年对涉农职业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农村青少年对农村的归属感。与此同时,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建设人才实践基地、实施就业帮扶,引导校企合作孵化农业经济领域先进技术与专利。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蓝碳发展,助力碳中和

  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是近年社会热议的话题。历年两会中,从制定《自然保护地法》的议案,到统筹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修复和珠江口国家公园建设的建议。

  今年两会,马化腾提出关于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蓝碳发展的建议。建议称,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和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同时具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这三大滨海蓝碳系统,具有发展蓝碳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此,他建议开展大湾区蓝碳生态系统基础调查与检测,建立数据网络系统。基于此,加强海洋协同保护管理重建高生物量、高碳汇型水生生物群落,完善海洋碳循环和储碳机制。同时,加大对蓝碳关键技术的科研投入,探索蓝碳定价机制,支持海洋碳汇交易。

刘艺良:全国最小代表团团长,为澳门谋“最大未来”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澳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刘艺良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团长、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澳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刘艺良作为全国最小代表团的团长,希望继续为澳门谋“最大未来”。

   自1999年以来,刘艺良已连续担任过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位资深代表所在的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只有12人,虽然人数最少,但却占人口比例最高。

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牵头 制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律

   横琴的发展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是澳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刘艺良带来了超过十份建议,当中主要是聚焦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建设。

   为依法积极推进横琴粤澳深合区建设,刘艺良建议,参考海南自贸港法立法模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牵头制定横琴粤澳深合区的法律,确保深合区发展的原则和方向的统一性,保证深合区落实各项创新政策的稳定性,彰显粤澳联合开发建设深合区的可预期性。

   此外,刘艺良还建议,进一步重视澳门青年到横琴创业就业的推进和配套保障。希望深合区政府设置专门部门或团队,一条龙服务澳门青年在横琴的创业就业全流程;同时,建议政府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横琴具有澳门元素的企业和项目,支持有关项目打造澳门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利用好澳门企业、澳门项目更了解澳门青年的优势,创造更多适合澳门青年创业就业的机会和选择。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形成积极履职优良传统

   作为知名企业家,刘艺良参与全国人大会议的议案、建议主要围绕经济民生议题,并为此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刘艺良说,每次会议期间,澳门代表都认真审议各项报告、草案,每位代表均积极发言。澳门代表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为国家建设和澳门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每次大会均提出数十份建议。

   “大会闭会期间,澳门代表同样认真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每年均认真负责完成相关视察、调研、参加执法检查、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参加培训班及讲座等工作。”刘艺良说,多年来,澳门代表团已经形成了积极履职的优良传统。

关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代表多项建议被采纳

   区域合作作为澳门拓展发展空间、实现经济适度多元的重要途径,一直是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和澳门社会的关注点。刘艺良认为,横琴是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最便利、最适宜的新空间,是澳门未来发展的新出路。

   过去五年,澳门代表的建议中,与横琴有关的占比较大,涉及通关便利、检验检疫、跨境交通、分线管理、澳门企业和居民税务政策、现代金融及科技发展政策以及创新横琴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等多个方面。

   刘艺良说,去年公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澳门代表过去四年提出的相关建议大部分被纳入,部分甚至更加创新。

澳门要发挥好“国家所需、澳门所长”

   去年12月,澳门特区政府公布《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该规划结合澳门发展实际和面临的机遇,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在加快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推动社会民生建设、深入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提升公共治理水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方面作了规划安排。

   刘艺良表示,澳门要更好发挥优势,关键是发挥好“国家所需、澳门所长”,主要包括打造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他认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让澳门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更加广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澳门深入参与,将横琴打造成为符合澳门发展所需的高地。

澳门青年要顺势而为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

   近年来内地陆续推出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发展的措施,越来越多澳门青年选择到内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刘艺良呼吁澳门青年把握内地发展机遇。他表示,内地市场广阔,社会稳定、科技进步、文明发展,消费力强、市场潜力大。澳门青年应顺应市场趋势,把握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

   “通过在内地更广阔的天地,不仅可以有更多发展机会,还能通过学习、体验、竞争等,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刘艺良认为,有内地经历的澳门青年如果未来回特区发展,也能更好地把握事业方向,为澳门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龚俊龙:推动支持香港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产业枢纽上升为国家级湾港合作平台

如何更好发挥优势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恒裕集团董事局主席龚俊龙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期待今年两会多出台有利于稳增长的措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今年,如何更好发挥优势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抗击疫情,成为港区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龚俊龙表示,大力支持将香港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产业枢纽上升为国家战略。

   龚俊龙建议,推动支持香港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产业枢纽上升为国家级湾港合作平台。推行「香港研究,湾区制造,国家市场,国际融资」策略,从更高起点的规划推动湾港高效协作、更高层次的制度对接推动湾港全面融合发展,更好服务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湾港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的统筹指导,由国家层面成立高层次专责小组,研究解决融合发展中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重大问题;在制度规则创新方面给予支持,探索推动湾港科创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规则对接和要素自由流动。

   龚俊龙表示,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要求爱国爱港力量提升能力建设。面对疫情严峻挑战,我们应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团结一心,为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发挥积极的作用。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