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1860年,汕头就开埠设关,逐步成为南粤最重要的商业贸易城市之一,有“百载商埠楼船万国”的美誉。数以万计的潮汕人,就是从汕头搭乘早期的“红头船”闯南洋,形成了今日潮汕籍华 侨遍布东南亚的格局。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知名侨乡如何用好“侨”力,打好“侨”牌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日前接受中新社独家专访时作出解答,他表示,汕头未来将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之路,以亚洲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亚青会”)为契机,以“侨”引“侨”,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聚“侨”引智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华侨华人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温湛滨表示,华侨华人助力汕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289个,其中来自华侨华人的投资项目有5865个,合同侨资金额149.06亿美元,涉及44个国家和地区。温湛滨称,2014年,正是在知名侨领支持推动下,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华侨试验区”),赋予汕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重要使命。
温湛滨介绍,华侨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在城市承载功能、现代产业体系、招商引资等多个方面工作中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设立规模50亿元人民币的华侨产业母基金、举办系列重大产业项目签约、加快深汕协同创新科技园建设等等。同时,汕头积极争取广东省政府、国家工信部在汕头华侨试验区举办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数字经济大会,并争取将永久会址落户汕头。
特别是在聚“侨”引智工作方面,汕头持续增效。据介绍,汕头正不断完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侨梦苑”侨商产业聚集区、新侨创新创业基地、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汕头工作基地等优质平台建设,设立华侨华人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和“华侨之家”等。
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打造惠侨联侨枢纽
汕头目前正积极推动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城市发展思路,积极谋划构建独有的“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新”,即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特”即纺织服装、玩具创意2个特色优势传统产业;“一大”即市场前景广阔、在汕头有一定基础的大健康产业。从数据来看,汕头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取得快速进步。4月,汕头将举办首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打响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品牌。
据悉,汕头正积极争取涉侨优惠政策,扎实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加强侨商对接服务,探索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充分发挥华侨试验区供应链金融、华侨产业母基金、华侨板、大宗商品服务平台、助企贷等平台服务功能,做好侨商投资意向、投资项目的后期跟踪服务。
以亚青会为契机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如何做好新时代海外华侨华人的沟通和服务工作,也是历年两会上讨论的热点。今年12月,汕头即将举办第三届亚青会。温湛滨表示,汕头将以举办亚青会为契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创造条件引侨资、聚侨力、汇侨智,深化与港澳、东南亚侨团合作,广泛引导华侨新生代参与亚青会、关注汕头,加强与新侨的联络交往,增进与新侨的情感交流。温湛滨举例介绍,汕头近期举办了“喊全球吃澄海狮头鹅”活动,狮头鹅是潮汕一大特色美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吸引海外潮籍青年对家乡的关注,对家乡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图为广东省汕头市潮鹏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的狮头鹅。中新社 陈楚红 摄
温湛滨认为汕头还要讲好“潮”故事。汕头要用好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全面展示潮汕籍华侨华人海外移民史、发展史,增强潮汕籍侨胞的归属感和潮汕文化的认同感,邀请海外乡亲回乡参观、探亲、考察与交流,近日,汕头正式申办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暨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敦睦乡谊、共谋发展,进一步密切与海内外潮汕籍乡亲的联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全国人大代表、潮州市饶平县海山镇东港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沈禧娜:加强渔港升级改造 支持渔港商贸发展
“当报告提到关于农业农村时,现场多次响起了掌声,这让我感到很激动。”谈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饶平县海山镇东港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沈禧娜难掩喜悦。她说,报告中的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对农民发放补贴、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践行为民宗旨、办好民生实事、回应群众关切。
来自饶平基层乡镇的沈禧娜,十分关注沿海欠发达地区渔港商贸发展。“渔港是推动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屏障。”沈禧娜经过走访调研发现,饶平县渔港陆域部分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脏乱,渔港现代化建设相对缓慢。因此,需要加强渔港整体升级改造,拓展渔港综合服务功能特别是商业贸易功能,为推动渔港经济“三产”融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她说:“这对于推动沿海欠发达地区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新渔村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她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渔港特别是渔港商贸发展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宽对沿海欠发达地区申报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项目的条件,帮助沿海欠发达地区加强渔港区域范围内特别是岸上市政、景观、环保、电子商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集渔业生产、渔业体验旅游、商业贸易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渔港,走出“港产城”一体化、“渔贸游”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渔港经济新路子。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