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近日,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汕头超声”)获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批准,即将在A股创业板上市。
据悉,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同意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其保荐机构为中国银河证券,拟募集资金3.1146亿元。
2022年6月15日,深交所受理了汕头超声的上市申请,并于2023年3月17日通过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
2024年9月29日,深交所官网显示,汕头超声创业板上市申请已经提交注册。
目前汕头超声实际控制人为李德来。公开资料显示,李德来,男,1961年生,籍贯汕头,高级工程师,1983年8月至2008年12月,历任超声研究所技术员、主任助理、副部长、部长、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2008年12月至2018年4月,任超声有限董事长兼总经理;2018年5月至2020年9月,任超声有限董事长;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任汕头超声董事长;2021年12月至今,任汕头超声董事长兼总经理。
作为中国医学超声领域的先驱,汕头超声设立于1982年,前身为超声研究所,最早可以追溯到1957年成立的汕头无线电厂,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从事医用超声影像设备和工业超声无损检测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在医用超声领域,其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一度被称为中国超声“鼻祖”;目前主要产品涵盖了医用超声设备、工业超声设备、X射线等领域。
80年代初尚值改革开放的春天,大量外资企业蜂拥而入后,国内尚未成型的医械领域遭遇降维打击,迅速交出市场。直到1983年,一台名为CTS-18型的B型超声诊断系统横空出世,吹响了国产替代的第一声号角,打破了国内B超零国产的局面。承接这台B超研发工作的正是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国超声之父”姚锦钟,汕头潮阳人
在所长“中国超声之父”姚锦钟的带领下,汕头超声在1988年便实现了企业成本的完全自给,并从一个全部家当只有300多万元的科研机构,跃升为资产总额达1.7亿元的工业巨擘,成为中国医械科技的先导。
不过,尽管第一台B超的意义重大,但彼时的GPS已经借助开普勒原理驶入彩超时代,要从夹缝中觅得生存并不简单。直到1997年,汕头超声才收购了美国公司ATL公司彩超技术及生产线,率先生产彩超,消化、吸收,推出彩色超声成像诊断系统。
原汕头市超声电子仪器厂的总装车间
2002年,已从汕头超声退休的姚锦钟带领团队成立开立医疗,全心投入国产彩超的研发。2003年,汕头超声成功研制全数字B超,开始全面替代进口产品;2004年,汕头超声推出国内第一台便携式彩超SSI-1000型,并将该产品推向了世界。
2020年9月25日,李德来与林旭斌、陈宏龙、刘洪卫、杨金耀、许奕瀚、林盛杰、郑高仑、陈小波、林武平、余炎雄、陈智发、李波翰、吴声岗、周桂荣和韦壁群订立《一致行动协议》,构成一致行动关系。
据了解,汕头超声主营两类产品,一个是医学影像设备,另一个是工业无损检测设备。公司最领先的业务是医用超声设备,比如无线彩超、便携式彩超、推车式彩超、全容积乳腺超声成像系统等多种产品,应用于临床诊断、床旁检查、专科诊断等场景。
作为国内超声诊断和检测行业的先行者、探索者和践行者,汕头超声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人类安全与健康事业的创新发展,坚定不移地专注于医学影像设备及无损检测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在各专业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稳定快速发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诊断系统、智能乳腺全容积超声系统、免防护DR产品系列、工业超声TOFD检测仪、工业超声相控阵检测仪、超声换能器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等技术研发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在超声诊断和X射线细分领域与国际厂商展开充分竞争,与跨国企业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根据美国Global Info Research数据,汕头超声被评定为全球超声诊断仪器的重点供货商之一;2021年,其超声影像设备的国内市场销量排名前三。
前不久,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正式公示了第十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的遴选结果,汕头超声自主研发制造的台式超声、便携式超声、掌上超声、便携式X射线共6大品类近百款产品成功入选。
作为民族高科技企业的佼佼者,汕头超声多年来一直坚持将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工作,取得多项高科技成果,并成功实现产品化,不断优化提升产品性能。发展到今天,汕头超声已成为集医用超声、便携式DR、工业超声、智能服务平台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高端的设备、精湛的工艺、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赢得了广大业界人士的高度信赖。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