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1中国基金排行榜
7月11日,上海-——全球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2011中国基金排行榜,共有50支公募基金和20支私募基金列入榜单。国泰金鹰增长、大摩资源优选混合及华安宝利配置分别在股票型基金、激进配置型基金和标准混合型基金中拔得头筹。富国天利增长债券则在债券类基金中获得第一。在私募基金榜上,朱雀2期以风险调整后近3年63.18%的收益率名列榜首。 这是《福布斯》中文版第8次发布中国基金排行榜。此次排行榜的研究对象为在中国境内发行的908支公募基金和434支非机构化私募信托产品,对其中发行时间超过5年的公募基金及发行时间超过3年的私募信托产品进行基础数据的搜集和研究。公募基金的计算数据截止日为2011年5月31日;私募基金数据截止日为2011年6月15日,由于各公司净值公布日期不完全统一,选取离2010年5月31日最近的净值公布日期的净值为最新净值,并以此往前取用36个月的净值数据。 从今年的数据和排名结果看,居于领先位置的均为大中型基金管理公司,大公司占据人、财、市场口碑的先发优势,这对小公司及后来者带来严峻的考验,他们将越来越难在短期内摆脱生存一线。 在基金榜的公募产品部分,依然以最近3年年化收益率为最重要的权重排名指标,同时用近3年的波动率以及对基金公司治理的考察作为风险调整系数。所有入围样本均需成立5年以上,数据上剔除那些近1年以上不能申购的基金产品,尽管其中不乏业绩优秀者,但这些基金对潜在投资者已经不具务投资价值。 对成立5年以上的股票型基金排名,结果令人大失所望。股票型入围样本数为46支,剔除1只暂停申购,45支股票型基金近三年以来取得正收益的只有9支,最高3年回报为21.86%,如果再扣除近三年的CPI,投资者所得少之又少。 而与之相比,在2010年福布斯中国基金排行榜上,列示的40支主要投资于股票的基金,其前3年年化收益最高为16.13%(2009年的榜单上,这一数字均在30%以上)。这一数字持续走低,说明在经历了2006-2007年的牛市之后,A股市场的赚钱效应正在逐步退潮,而基金经理们将面临更为复杂和严峻的考验。 由于配置型基金的仓位设计范围比较宽,在波动剧烈的市场中更具灵活性,这一点在今年的榜单上体现的非常明显。最佳配置型基金前20强(激进配置型12强、标准混合型8强)近三年的总回报率处于10.39%-44.31%区间,整体相对股票型基金在绝对收益上存在明显优势。 股市不好的时候,债市的避风港作用再次体现。成立5年以上的债券基金入围样本数为16支,去年位列同类榜单第一、第二名的饶刚与王茜再次入榜,今年第二名的周玉雄最近5年总回报达到207%,在更低风险保障条件下,收益堪比偏股型基金。且在债券基金经理或产品的榜单上浏览,今年以来多为正收益,而偏股型基金经理前45强中,今年以来的业绩只有一人为正(4.30%)。值得推崇的是,由饶刚担任基金经理的富国天利增长连续两年上榜,震荡市取得不输于股票基金的收益。综观债券基金整体偏强,在预期并不乐观的2011年下半年,债券基金是值得考虑的去处。 在基金榜的阳光私募产品部分,以成立3年以上入围,近3年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为主要评价指标。截至目前,成立3年以上的非机构化阳光私募产品已达419支,相比去年,我们榜单扩展到前20名。根据日期截止到今年5月13日-6月3披露的最新净值计算,李华轮执掌的朱雀系依然在榜,并跃升榜首榜眼位置;同样在榜的还有龙腾、新价值3期、博颐精选。淡水泉、景林、粤财合赢稳健跃入前10,尚雅系行渐势弱,去年入榜4只,今年仅存两只。江晖执掌的星石系6只产品进入前11-20的位置,再次凸显星石系在下行市中的抗风险能力。 与阳光私募产品相比,公募产品不但业绩上式微,规模上也呈现持续流出的态势。2007年第4季度和2008年第1季度基金业形成3.5万亿峰值。过去3年以来,股票方向基金和固定收益方向基金的实际资金不断净流出,实际份额不断减少,目前是2.5万亿左右。 与公募基金发展面临业绩和销售双重瓶颈的局面相比,阳光私募的发展正驶入快车道。尤其是2010年,尽管受到信托公司证券账号停开等不利因素的限制,但全年成立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仍达到308只,几乎超过前面数年的总和。截至2010年末,国内阳光私募的资产管理总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周健工表示:“未来一年市场仍将在国内外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下反复震荡,个股选择和交易能力将成为投资A股市场的两大收益来源,个人投资者的弱势将更为明显,市场对优秀基金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我们对发行时间超过5年的公募基金及发行时间超过3年的私募信托产品进行基础数据的搜集和研究,投资者应该留意那些风险控制能力及收益能力都经受了考验的基金。” 《福布斯》2011中国基金排行榜制榜人钱琪表示:“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两个分支,公募、私募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彼此无可替代,但投资者追求绝对收益的目标正把公募、私募产品放在同一把尺度下。经历了2010年小盘股春天和2011年上半年的大幅下跌后,A股市场在反复振荡中对基金产品的考验丝毫未减弱,只有那些在收益能力和风险控制力上都具水准的基金,才能在长跑中胜出。”
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