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所有文章

新闻中心 > 所有文章

  • 潮州:一枚小橄榄,“撬动”十亿大产业 潮汕文化

    潮州:一枚小橄榄,“撬动”十亿大产业

    潮安区创建橄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效凸显 一枚小橄榄,“撬动”十亿大产业   冬日时节,潮安区北部文祠、归湖一带的山坡上,成片橄榄林苍翠挺拔,或黄或青的果实挂满枝头,承载着潮安乡村振兴与百姓致富的满满希望。   橄榄是潮州人民共同的记忆。逢年过节,潮州人的茶台饭桌上少不了一盘盘或青或黄的橄榄。而说起我市橄榄的主产地,当属潮安区北部的文祠、归湖等镇。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山地资源让这里成为橄榄的生长福地。近年来,潮安区充分发挥优越自然条件,在品种改良、产品创新、文化赋能上多向发力,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带动村民致富。2021年12月,潮安区橄榄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目前,产业园橄榄种植面积达5.62万亩,主导产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 橄榄糁 品种改良 “改”出一番“新天地”    潮安区文祠镇、归湖镇是橄榄生产重镇,但随着近10年来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橄榄产业陷入一段“低谷期”。    为改变这一现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潮州市果树研究所和潮州市建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承担潮州市重大科技专项“优质橄榄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示范”,引进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和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共同选育的橄榄新品种。“2018年开始,公司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品种,对原有橄榄树进行换种改良,至今已改良2000多亩。”建成农业总经理倪晓榕表示,品种优化后成效明显,今年橄榄产量比去年增长了50%以上,良种橄榄价格虽然有回落,但也在10元/斤左右。    时值冬日,走进建成农业橄榄种植基地,6000亩的山地整齐栽种着4万多株橄榄树,满山碧绿映入眼帘。“以前,文祠镇种植的橄榄大多为檀香橄榄,口感不如青皮橄榄,受众有限。”倪晓榕告诉记者,产业园开展建设后,建成农业自主研发建成1号、建成2号等橄榄新品种,近年还引进灵峰、三棱、闽清2号等良种进行结构优化,取得不错成效。倪晓榕说,稳定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园各实施主体不断完善的加工产业链让橄榄丰产又丰收,当地橄榄产业发展信心不断得以提振。 潮州橄榄 产品创新 “创”出十亿“大产业”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才能激发出橄榄的最大价值,让“小果子”成为“大产业”。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深度融合,也是近年来潮安加快橄榄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新探索。   橄榄酒就是潮安橄榄产业创新链上的“重要一环”。“以往潮州人做橄榄酒是用高浓度的白酒浸泡橄榄,而现在公司是用破碎的橄榄肉发酵,使橄榄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融入酒中。我们发现,这样制成的酒,干浸出物浓度比其他果酒与葡萄酒高好几倍。”橄醇食品公司负责人何飞说。除橄榄酒外,如今,橄醇食品正在小众精品的风味下功夫:橄榄果露酒、橄榄醋的研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同样是橄榄,在潮安区文香食品厂负责人廖泽冰手中则被玩出了不同花样。文香食品厂自成立以来便致力打造橄榄健康食品,采用传统的制作手法将当地的橄榄进行加工,生产的乌橄榄、橄榄菜、南姜橄榄、香黄橄榄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今年,廖泽冰在橄榄精深加工狠下功夫,不久前研发出了老树橄榄茶,继续提升橄榄产品附加值。“老树橄榄茶是用上珂村的橄榄古树产出的鲜果和云南普洱茶搭配,茶汤清亮,冲泡出来有一股独特的橄榄香味。”廖泽冰说,他将老树橄榄茶做成袋泡茶的形式,小包装方便携带和冲泡,也适应了消费者追求方便快捷的饮用习惯。“老树橄榄茶已经取得上市标准,我们将在今年的潮州橄榄文化周上正式推出这款产品。”廖泽冰说。    产品创新,让潮安区的“小果子”成为“大产业”。2021年12月,潮安区橄榄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目前,产业园橄榄种植面积达5.62万亩,占全区橄榄种植面积的九成以上,辐射带动周边橄榄种植面积10万亩,主导产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 文化赋能 擦亮橄榄“金名片”    近年来,借着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东风,在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组成的驻文祠镇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潮安区紧抓三产融合机遇,进一步落实“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通过发挥宣传口的专业优势,以文化为锚点、以产业为抓手,擦亮潮安橄榄“金名片”,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鲜活力。   在工作队和产业园的推动下,2021年底,首届潮州文祠橄榄文化节在文祠镇成功举办,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让文祠企业、农户有了展示优质农副产品的大平台,为文祠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外,工作队还参与举办“印象潮州·百味橄榄”摄影大赛、征文大赛,全面打响文祠橄榄知名度。接下来,产业园还将把旅游农业与橄榄品牌创建相结合,在高标准打造橄榄产业推进产业兴旺的同时,积极打造文化、旅游、民宿等特色项目,建成全区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展示样板。   一枚小橄榄,正在向“乡村振兴”全面发力。

    12月16日 
    阅读全文
  • 美丽乡村|汕头妈屿岛:燃起“人间烟火气” 绘就渔村新图景 潮汕文化
    阅读全文
  • 热烈祝贺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陈振彬高票连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港区代表 会董新闻

    热烈祝贺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陈振彬高票连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港区代表

     热烈祝贺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陈振彬   高票连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港区代表     第十四届港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12月15日隆重举行,1400多名选举成员以全票制方式,选出36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身兼主席团常务主席的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参加选举者来自香港各界优秀人士,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定能胜任工作。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陈振彬高票连任,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同仁热烈祝贺陈振彬主席荣获殊荣,继续服务国家、服务全国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行使最高国家权力。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全体同仁以及居港一百多万潮籍乡亲,热烈祝贺36位新当选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并全力支持陈振彬主席继续在全国人大代表的岗位上,为履行国家宪法所赋予的重任,为保证香港宪制责任贡献力量。

    12月15日 
    阅读全文
  • 潮州工夫茶艺参与联合申报晋级为人类非遗文化活动在我市举行 潮汕文化

    潮州工夫茶艺参与联合申报晋级为人类非遗文化活动在我市举行

    潮州工夫茶艺参与联合申报 晋级为人类非遗文化活动在我市举行 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 共品茶之美,共话茶之事,共享茶之乐。12月14日,“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潮州工夫茶艺参与联合申报晋级为人类非遗”文化活动在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前举行。这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以庆祝“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人类非遗为主旨,推动潮州工夫茶艺的普及和推广,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良好氛围的具体行动。 市委书记何晓军,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刘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奕民,市委副书记王文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星,副市长周茹茵参加活动。 张奕民对潮州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上取得的重大成果表示祝贺。他指出,潮州工夫茶艺成功申遗是我省非遗保护传承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是继古琴艺术、粤剧、剪纸、皮影戏之后广东的第5个人类非遗项目。近年来,潮州坚持文化赋能、品牌引领,做强茶文化、茶产业、茶技艺文章,走出一条独具潮州特色的发展之路。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继续大力支持潮州非遗工作,通过线上与线下、静态与动态、集中攻势与持续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讲好潮州工夫茶故事,将广东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进一步发扬光大,让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享誉全球。 刘星表示,潮州工夫茶艺申遗成功,必将有力推进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潮州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潮州将以此为契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新媒体同发力的方式,广泛掀起宣传热潮,以茶为媒讲好潮州故事广东故事中国故事,更好发挥茶艺作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重要媒介的作用,大力实施潮州文化大传播大发展工程,进一步推动潮州工夫茶艺传承发展,推动潮州文化全方位走出去,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活动中,市文广旅体局还认定了潮州市天羽工夫茶文化交流中心、潮州印象凤凰单丛茶文化交流中心等10家潮州工夫茶艺宣传基地,共同宣传传播潮州工夫茶艺。现场还组织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潮州工夫茶艺表演,让人们近距离感受潮州工夫茶艺的独特魅力。 据悉,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州工夫茶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东省唯一参与共同申报的项目。

    12月14日 
    阅读全文
  • 超越华为,跃居全球第二!潮汕80后博士缔造出一家估值百亿的激光雷达独角兽! 潮青访谈
    阅读全文
  • 刘艺良得票最高!十二人当选澳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会董新闻
    阅读全文
  • 【潮商重磅】自贸港“一带一路”高级别经济合作论坛暨国际潮商经济合作组织年会在海南隆重举行 会董新闻

    【潮商重磅】自贸港“一带一路”高级别经济合作论坛暨国际潮商经济合作组织年会在海南隆重举行

    【潮商重磅】自贸港“一带一路”高级别经济合作论坛暨国际潮商经济合作组织年会在海南隆重举行

    12月12日 
    阅读全文
  • 相约元旦!一起来小公园这条美食街品地道“潮味“吧! 潮汕文化

    相约元旦!一起来小公园这条美食街品地道“潮味“吧!

       日前,记者从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小公园镇邦路美食街已确定22家潮汕餐饮品牌入驻,品类包括卤鹅、牛肉丸、猪血汤、砂锅粥、潮汕甜品等。目前,入驻的餐饮商家正加紧内部装修,预计本月底完工,争取2023年元旦试营业。 镇邦路美食街位于小公园片区     据了解,入驻美食街的餐饮品牌均为知名度较高的潮汕特色美食,其中不乏“老字号”品牌,包括:百年银屏、老大鱼丸、壮雄薄壳、然记肠粉、松发食品、老羊仔、蔡溪记、广场豆花、日日香、米琦甜品、阿丽清淖、南海冰室、荣轩食府、达濠李老二、祥麒大鼎猪血、西天巷蚝烙、打丸哥、爱西干面、适口砂锅粥、苏南勤记、福合埕、富苑饮食。    近日,记者在美食街看到,各餐饮商家在有关职能部门和汕头市餐饮业协会的指引下,正进行内部装修施工和厨卫设备安装,部分商家的招牌已安装完毕。美食街整体装修风格统一协调,与小公园骑楼群建筑相互呼应。    在适口砂锅粥店面,装修进度已超过50%,厨卫设备即将进场。经营者辛树钦表示,小公园是汕头的文化地标,镇邦路美食街位于小公园片区,非常看好美食街的发展前景,有信心做大做强。 美食街各餐饮商家正加紧内部装修    祥麒大鼎猪血店面同样正加紧装修,未来店内可容纳10张餐桌,将提供汤面和火锅服务。经营者刘祥麒从事潮汕餐饮30多年,在他看来,20多个潮汕餐饮品牌同时汇聚在镇邦路美食街上,是潮菜形象和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这样的美食平台,可以让外地游客更好了解潮菜传统特色和汕头饮食文化。 镇邦路美食街     据悉,本次规划的镇邦路美食街长约120米。为打响美食街品牌,本次入驻美食街的餐饮商家均享受到“前2年免收租金、后3年租金减半”的业态培育期优惠,门店整修施工也获得一定补贴。    汕头市餐饮业协会表示,目前镇邦路美食街临时停车场及星级公厕正加紧建设。接下来,美食街还将结合街道骑楼风格特点,升级完善灯光、景观等氛围装置,并设立户外公共用餐区,营造情景式餐饮氛围。

    12月11日 
    阅读全文
  • 筹款超7000万元!揭阳共青团联合揭阳大学生发展基金会助4992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慈善公益

    筹款超7000万元!揭阳共青团联合揭阳大学生发展基金会助4992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广东省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秘书处执行秘书长潘晓洁还清楚地记得,10年前她和同事抱着箱子在菜市场门口劝捐的场景,“那时候基金会刚成立,公信力低、知名度小、募捐经验少。为了筹募更多善款、帮助更多寒门学子上大学,我们日日夜夜在外劝捐”。10年来,该基金会筹款已超7000万元,帮助4992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其中,国际潮青联合会两年来为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捐赠善款近65万元。 2022年8月19日,国际潮青联合会向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捐赠善款432000元。 2021年9月1日,国际潮青联合会向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捐赠爱心善款216000元。    作为由团揭阳市委业务指导、以大学生群体为服务对象的团属基金会,该基金会的发展变化也是当地团组织服务青年成长的缩影。团揭阳市委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工作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在引领、凝聚、服务青年人才上持续发力,创新打造“育才+引才+用才+聚才”青年人才工作矩阵,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青年人才支撑、注入青春新鲜活力。    悉心育才   2012年11月,在揭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10年来,一直坚持资助贫寒家庭优秀学子完成大学学业。基金会首创普惠性长效助学机制,为学子提供从大学本科入学至毕业的持续性帮扶;首倡“五位一体”闭环式服务理念,从助学补贴、思想引领、志愿服务、实习见习、就业创业5个方面服务学子成长成才,加强大学生与家乡的连接,激励更多返乡大学生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揭西县棉湖镇第二中学青年教师林佳微就是曾受惠的学子之一。大学期间,在基金会的帮助下,林佳微连续3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17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学院毕业,站上“三尺讲台”勤教力学。    漫长的学医之路对于寒门学子郑埕斌而言,曾经困难重重,“在大城市上学会面临很多经济上的问题,还好有基金会的支持,让我可以一直坚持下去”。2018年从广州医科大学毕业后,郑埕斌选择到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继续深造。如今,他已成为揭阳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为自己能用所学服务社会、回报家乡感到幸福和满足。    倾心引才   提及青年人才工作,团揭阳市委书记陈颖聪坦言,“引才留才”是潮汕三市发展共同的难题,揭阳亦是如此。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生对家乡发展近况缺乏了解,“学生走出家乡到大城市去上学,他们缺乏官方的、有公信力的渠道全面了解家乡发展态势和企业发展情况,与家乡‘脱嵌’近4年的他们在求职择业时,自然较少优先考虑回乡发展”。   在提高本地企业和大学生黏性这一核心问题上,团揭阳市委突出需求导向,不断构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   2020年,针对当地企事业单位发展缺乏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互联网、新媒体及管理型专业人才问题,团揭阳市委指导基金会设立了专业技能奖。两年来,团揭阳市委已奖励学子逾1900名,发放奖金超120万元。“依托奖项,激励大学生投身专业研究的同时,我们与这批未来之才牵系上精准联系的纽带。”陈颖聪说。   在陈颖聪看来,大学生的“在校期”是青年人才工作的“黄金期”。“关心、帮助在校大学生,培养他们对家乡的朴素情感,增强他们服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应该抓住这个阶段做足工作,要多为他们做一些暖心事,把工作做到他们心里”。今年,为进一步挖掘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吸引高分层人才就读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团揭阳市委为当地这第一所本科公办院校设立榕江奖学金。该奖学金由爱心企业家林辉勇全资捐款360万元,奖励优秀入读学生。   2020年9月,在团揭阳市委的指导下,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依托小程序自主研发揭阳市大学生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池”和“企业库”匹配对接,打造“选、用”一体化青年人才培育生态链。该平台坚持每天推荐1名优秀大学生,截至目前共推荐学生438期,推荐优秀企业32期,宣导揭阳人才政策107期,吸引10万多名大学生了解揭阳企业和用人需求。   为引导更多本土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团揭阳市委和基金会长期举办“返家乡”假期公益活动,启动“展翅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近5年共开发近8000个实习岗位。学子们在企业智能全流程5G数字工厂感受科技给塑料家居行业带来的全新活力,在企业电商运营中心感受传统产业进军“互联网+”带来的跨越与创新,在企业产品展览厅感受享誉世界的“揭阳鞋”与国产大品牌强强联合带来的新机遇……“2021年,我们还携手广东海兴集团等20多家揭阳知名企业联合推出‘未来之星’计划,为揭阳籍本科毕业生定制成长路径,配备专业导师,帮助人才在揭阳成长。”潘晓洁说。    2014年,刚上大一的郑埕斌参加“返家乡”活动后感触很深,“那一次真的大开眼界,一颗‘学成回乡’的种子也在那时种下”。和郑埕斌有共鸣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今年3月,在基金会的帮助下,谢素茹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毕业后进入广东海兴集团工作。    精心用才   在回家乡就业的大潮中,还有博士章泽杰的身影。2005年,章泽杰考入中南大学,完成了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的攻读。求学期间,他主要从事绿色化工和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曾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专利5篇。   当得知揭阳正筹建第一所本科大学,章泽杰投递了简历。“揭阳是广东的欠发达地区,发展慢的原因之一在于工业科技等含金量高的经济体太少。我是揭阳人,学业有成理应反哺家乡。”带着为家乡培养更多优秀科研人才的念头,章泽杰踏上了回乡之路,现为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先进制造学院化工与先进材料系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回到揭阳工作已1年多。   章泽杰依托学校成熟的学科平台体系,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专业知识,针对揭阳乃至粤东地区不同企业的需求,为他们的提质升级提供节能、降本、提效规划,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积极参与绿色石化与先进材料研究院和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揭阳分中心(榕江实验室)的建设。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近年来,中共揭阳市委大力实施“回家行动”,鼓励引导广大揭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像章泽杰、郑埕斌这样选择投身家乡干事创业的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越来越多。如何留住青年人才的心,是团揭阳市委近年来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人才来了,要能‘海阔凭鱼跃’,让他们在工作上有成就感;也要解决‘急难愁盼’,让他们在生活中有归属感。”陈颖聪说。    今年7月,揭阳市青年硕士博士联合会正式成立,旨在搭建党委政府与青年人才沟通联系的桥梁,及时向青年人才传递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作为发起人之一,章泽杰全程参与筹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揭阳市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望与欢迎,揭阳的发展前景令人振奋,未来可期”。    真心聚才   10年来,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资助过的很多学子已经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他们自发的“反哺”举动,也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深受感动。   2017年,毕业学生谢跃锐、陈罡、蔡浩涛、杨美珊等自发组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进贤励志会(以下简称“励志会”)。潘晓洁向记者介绍,励志会在基金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以“互帮互助、建设家乡、回报社会”为目标,是基金会联系毕业学子的桥梁和纽带,倡导毕业学子在力所能及之时回馈爱心,帮扶学弟学妹完成学业,发起的“接力计划”目前已为基金会筹款超6万元。   作为曾受基金会资助的学生之一,林佳微常怀感恩之心,一有经济收入便积极响应励志会“接力计划”的号召,从2018年2月开始,每月固定捐款,以实际行动帮扶贫寒学子实现上大学的梦想。   “揭阳市人民医院临床平台、科研平台条件齐全,对年轻医生来说是一个极佳的成长平台。”郑埕斌告诉记者,揭阳市招才引才的满满诚意和坚定决心让他感触很深,“人才补贴、租房和购房补贴等十分给力,家乡有这么好的政策和平台,我一直推荐师弟师妹们回来就业”。   人才间往往存在黏合性和群集性,以才吸才、以才引才的人才虹吸效应在揭阳初显。在郑埕斌向师弟师妹介绍家乡新貌时,章泽杰正努力邀请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揭阳开展学术交流。“我希望在教好传统经典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尽我所能把当前世界最前沿的科学与技术带到揭阳。”章泽杰说。

    12月10日 
    阅读全文
  • 一缕来自凤凰山的奇香,融入一盏茶里的工夫 潮汕文化

    一缕来自凤凰山的奇香,融入一盏茶里的工夫

    近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广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工夫茶艺是本次申报重要组成部分。     一缕来自凤凰山的奇香,融入一盏茶里的工夫。岁月流转,凤凰山上的古茶树年年吐绿,潮州工夫茶的故事历久弥新。出门在外的游子会随身带着茶具,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潮州寻求与茶的合作机会,潮州工夫茶开始出现在全球各类展会上……这项古老的非遗从未被遗忘,它正随着时代逐渐香飘四海。     雅俗共赏 传承就在生活中 在潮州,喝工夫茶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茶余饭后、客人来访、好友相见,往往都以一壶茶来相陪。“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是潮州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潮人习俗尚风雅,举措高超,无论嘉会盛宴,闲处寄居,商店工厂,下至街边路侧,豆棚瓜下,每于百忙当中,抑或闲情逸致,无不惜此泥炉砂铫,举杯提壶,长饮短酌,以度此快乐人生。”正如同《潮州茶经》所说,潮州人对工夫茶的喜爱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独饮或待客,有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潮州就像一座大茶馆,家家户户都是茶摊。”1938年出生的陈香白作为潮州工夫茶艺的非遗传承人。在他的回忆中,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潮州的大街(如今牌坊街)上,商铺铺主纷纷将工夫茶具摆在骑楼下的长廊上,无论认识与否,路过者皆可坐下来饮茶,可见潮州工夫茶向来雅俗共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伦伦认为,茶进入潮人的生活,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明清时代。明本潮州戏文里有很多潮人以茶待客的礼俗,比如《荔枝记》,可以看到明代茶事已盛,成为潮州人生活风俗。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潮州工夫茶,就在人们日复一日的冲泡、品饮中传承了下来。无论富贵贫寒,一罐茶叶、一套茶具一定是每个潮州家庭的必需品。在潮州,人们把茶叶叫作茶米,吃的小点心叫作茶配,还有茶脚、茶盅酒具等用语。在街头采访时可以发现,“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这些烹泡程式用语,市民都能随口说出几句。而在潮州市区200米长的新泰街上,就有近10家茶叶店相对而开。走街串巷看到门户大开坐在院中饮茶的老茶客,只要走过去讨杯茶喝,往往能得到热情招待。有意思的是,只要碰到家长里短的烦心事,一句“来食茶”,再奉上几杯清香扑鼻的香茗,就是潮州人简单而优雅的处理方式。前不久,潮州就从本地人的生活习俗入手,创新提出处理基层纠纷的“茶文化六步调解法”,从识茶、醒茶、泡茶、斟茶、敬茶、悟茶这六个步骤,帮助双方以礼相待、纾解心结。如今,“茶+调解”已成为潮州特色调解品牌。巧妙运用茶文化解决问题,正体现了潮州人精细、精致的品质。无论在工艺美术,还是在饮食、喝茶等方面,潮州文化的共同特点都是追求精致。秦牧散文《敝乡茶事甲天下》,其中就有5篇故事提到潮州人对于茶道茶器、茶艺精细化的追求。林伦伦表示,从诗文中的茶故事,从茶叶、茶具、泉水到烹茶、冲茶的过程中,看到的是潮人追求精致的精神。 工夫茶的发展,也促进了潮州手拉朱泥壶的大力发展。多年来,潮州手拉坯朱泥壶远销东南亚等国,如今也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手拉壶之外,茶器、茶服等也随着茶香走入千家万户。     南茶北饮 “好工夫”走向全国 举办“南茶北饮·做好三茶融合大文章”高峰论坛,邀请“大咖”共话潮州工夫茶与手拉壶;专设潮州味的茶室客栈,品饮地道潮州工夫茶;成立潮州工夫茶艺传习基地……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一系列活动并不是在潮州举办,而是发生在距离潮州2500公里之外的呼和浩特市。走进呼和浩特著名风景区大召社区内,会发现一座充满潮州味的客栈——“—舍一茶事”客栈。客栈面临大道门旁的墙上刻着“潮州茶食”四个大字,客栈内摆置着潮州手拉朱泥壶、潮州木雕、潮州石雕、潮州油画家画的《工夫茶》等。不仅每间客房都配有茶室,客栈内20多名员工人人都能泡上一手标准的潮州工夫茶。这间客栈正是潮州工夫茶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叶汉钟于2018年在内蒙古成立的潮州工夫茶艺传习基地。除内蒙古外,南京、上海、济南也设有这样的基地,今年8月还在乌鲁木齐落地。在叶汉钟的带动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潜航员付文韬都纷纷成了潮州工夫茶的铁杆茶迷。在传承人把茶艺带往北方的同时,也有不少爱茶人慕名前来潮州学艺,来自陕西西安的姑娘小张就是其中一位。“我自己开了一家茶叶网店,也一直非常喜爱茶文化,所以这次专程来体验学习。”小张告诉记者,她在潮州、揭阳等地辗转一个月,学成回家之后她的小店也上新了凤凰单丛茶。南茶北饮成为新风尚的背后,是潮州工夫茶走向全国的步伐。在今年于潮州举办的国际茶日和工夫茶大会上,潮州工夫茶的火热可见一斑。“每天到展位的客商络绎不绝。”广东天池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柯泽龙说,开幕之后,每天到展位的客商络绎不绝,有时甚至一位难求。这些客商有不少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也有来自厦门、杭州、贵州、内蒙古、吉林等地。“很多客商以前都是品饮其他茶类的,这次专程来到潮州,就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凤凰单丛茶。”柯泽龙说,短短几天时间,他们已积累了近20位有合作意向的客户。让潮州工夫茶走向全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相关负责人在行动。广东千庭茶业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林伟强便是其中之一,当前千庭茶业正以工夫茶文化为载体,在西南、西北、华南等区域建设品牌运营中心、工夫茶体验馆,开启全国品鉴会,助力潮州茶文化的推广。“潮州工夫茶不仅是潮州的,更是全世界的。”林伟强介绍,多年来,其和企业都在全方位探索潮州工夫茶文化与凤凰单丛茶的共生赋能经营。而企业在落地其他地区时,首先便是举办一场潮州工夫茶分享大会。还有的客商计划把茶叶种植技术也带出去。国际茶日和工夫茶大会期间,贵州凉都水城春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何远国专程从六盘水市远道而来,“我希望能寻找到致力于绿色健康、高端康养方面的广东企业进行合作,争取做到两地优势互补,把生产基地建在贵州,把制茶工厂建在广东。”何远国表示,目前他已与潮州一家企业达成初步意向。此外,他还计划将凤凰单丛茶引到六盘水进行试种。 不过,潮州工夫茶要走向全国,还需要有标准的设定。 2018年1月28日,我国首部工夫茶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教材——《中国(潮州)工夫茶艺师》发布。潮州工夫茶艺,就此成为了全国工夫茶艺培训的蓝本。2019年底中国茶叶学会正式发布《潮州工夫茶艺技术规程》中,潮州工夫茶艺二十一式的独特考究烹泡程式有了明确的标准,即备器、生火、净手、候火、倾茶、炙茶、温壶、温杯、纳茶、润茶、刮沫、烫杯、高冲、滚杯、低斟、点茶、请茶、闻香、啜味、审韵、谢宾。而后,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工夫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香白在《工夫茶与潮州朱泥壶》一书中,将这二十一式总结成18个比较通俗的口诀。在通俗易懂的口诀加持下,一幅工夫茶展演画卷仿佛缓缓打开。“潮州工夫茶文化体系离不开‘茶、器、水、艺、道’五个大字。”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谢鸿洲说,去年8月,该研究会发布了潮汕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瓯等潮州工夫茶“茶器四宝”团体标准,四项技术工艺自此有章可循。“没有标准,行业就发展不起来。”潮州工夫茶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叶汉钟说。目前,潮州工夫茶的少儿茶艺技术规程、茶台五件套中茶盘和壶承的团体标准也已先后发布,潮州手拉朱泥壶的市级地方标准也在今年8月评审通过。 程式化的标准给予了工夫茶行稳致远的底气,除了工夫茶冲泡技术规程确立之外,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不甘落后。今年10月30日,2022年潮州市茶叶职业技能大赛在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开幕,共222名选手报名参赛,他们将在制茶、评茶、茶艺三大领域“大展拳脚”,为不断擦亮单丛茶“金字招牌”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香飘四海 这就是家乡味道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看来,“茶中香水”潮州单丛茶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它的香和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去了解它、关注它,并爱上它。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潮州工夫茶的香气,正逐渐飘向四海。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介绍,潮州工夫茶艺是中国茶道的核心代表,在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它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虽然盛行于闽粤港台地区,但其影响早已遍及全国,远及海外。  “历史上,工夫茶随着华侨的脚步漂洋过海,是海外华人尤其是粤闽华侨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朱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陈香白就曾讲过一个故事:2002年9月在马来西亚的国际茶会上,他受邀讲解并演示潮州工夫茶艺,期间一名90多岁的潮籍老华侨不请自上台来,指着茶动情地说:“陈老,这不只是一杯工夫茶,看到这杯茶我就想起我的家乡,想起在家乡喝的茶的味道。”     叶汉钟的女儿叶青青也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她至今难忘的故事,“我曾在美国费城做工夫茶茶艺展示,观众里有一位已经移民过来40多年的老奶奶,她一喝我的茶就激动地拉住我的手对我说‘这是我妈妈的味道啊’。” 这一影响力的形成,也与潮州持续不断推动潮州工夫茶走出去不无关系。近年来,潮州不断加大在文化方面的重视与投入,深挖潮州工夫茶文化脉络,展示工夫茶文化精髓,推动茶产业与潮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为了让潮州工夫茶走得更远,潮州多次组织对外交流活动,启动“潮州单丛茶5G云平台”,助推凤凰单丛茶插上“互联网+”翅膀。在今年国际茶日和工夫茶大会上,数字直播间就在各个展位上遍地开花。商家企业纷纷当起主播,向网友们推介茶叶、茶器,宣传工夫茶文化,将单丛茶及潮文化推向全球。甚至有不少商家自行开起直播间亲身当主播,向网友直播工夫茶大会盛况,介绍自家产品。一方小小的屏幕,让潮州工夫茶的“好工夫”传扬四方。今年1-10月份,经潮州海关检验监管出口茶叶210批,货值2789.9万美元,同比增长61.53%、55.7%。 多方努力下,潮州工夫茶的身影开始活跃于全球各类展会上。在阿联酋2020迪拜世博会上,潮州单丛茶、潮州工夫“茶器四宝”成了中华文化馆指定用茶与用器。2021年中国(深圳)国际秋季茶产业博览会到“一带一路”香港国际食品展,从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到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农产品采购商峰会暨第十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都少不了工夫茶的身影。如何让世界循着茶香结缘潮州?当前,潮州正结合自身拥有的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快推进凤凰山茶旅走廊建设,努力探索以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在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东兴村,由华侨旧宅改造而成的茶文化主题“博物馆+民宿”——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和恺德苑民宿已成为游客的必游之地:先辈们生产劳作的原始茶器茶具、旧宅里本就有的焙茶炉灶、从当地茶农征集而来的母树茶样,还有镇馆之宝、树龄超过600年的茶王宋种一号标本,让潮州工夫茶艺这一非遗亲切可感。命名为茶香居、茶里居、茶山居和宋茶居的小院落,用书法书写经典茶诗的旧木窗,以及凤凰单丛茶十大香型茶树盆栽,让游客得以处处见茶闻香。 在当地的精心打造下,以民宿、博物馆等为首期项目的凤凰谷茶旅田园综合体初具规模。即便受疫情影响,开业两年来接待旅客仍达6万人次。随着凤凰山茶旅走廊建设的纵深推进,凤凰山沿线各镇景区景点、历史遗存、乡村聚落、文旅项目等将逐步串点成线、串珠成链,让更多海内外游客感受到工夫茶的新魅力。     ■延伸     一片“金叶子”      撬动产业链 如同茁壮生长的茶树一样,潮州单丛茶产业在品牌化道路上已迈开大步。据统计,目前潮州市拥有茶叶类公用品牌4个,其中潮州市申请使用“凤凰单丛(枞)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企业有95家,获保护的产品年总产值达30亿元,较保护前增长445%;受惠农户达37500户,农民年平均收入达2.86万元,较获保护前的1.65万元增长了73.3%。在2017年广东省现代农业博览会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榜中,凤凰单丛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以142亿元排名全省第二位。 与此同时,茶器定制也打开了消费的新蓝海。壶、碗、杯、盘、托……饮茶离不开茶具,凤凰单丛茶的热销也随之打开了潮州茶具、茶器、茶叶包装等配套产品的市场。枫溪陶瓷城陈韵堂店铺内,各式茶具一应俱全。旁边的隔间内,员工正有条不紊地备货包装发送物流。“喜欢茶具的人必然喜欢喝茶,这是一个整体的互动,能产生连带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时间检验,该店铺负责人陈辉总结出这句话。“以前虽然不卖茶,但是我常会送茶给顾客。”陈辉原以茶具销售为主。对于豪爽的客户,陈辉往往会在茶具里面配上一小罐茶,当作小礼品送给顾客。茶与茶具两者互相结合,陈辉的客户黏性越来越强。当天,经常在线上联系的客户林先生,从深圳赶来提取购买的50套盖碗茶具。这套茶具里有着不一样的乾坤,原来整个盖碗非常轻盈,洁白通透,盖碗反口比普通盖碗大2—3毫米,盖碗设计成双层。尽管碗中倒进滚沸的开水,但拿在手中并不会和其他盖碗一样烫手。这是陈辉考虑到多数消费者的痛点而自行设计的一款产品,尽管价格较之普通市面的盖碗稍贵,但供不应求。2021年,该产品销量超过1万套,目前仍是爆款茶具之一。

    12月09日 
    阅读全文
共5454记录 首页 «上一页 ... 96 97 98 99 100 ... 下一页 » 尾页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