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以儒学核心价值观缔造出新加坡的辉煌
文/张永和 李光耀的卓著贡献,在当代是举世公认的。他以儒学核心价值观为治国理念,在天然资源十分缺乏的情况下,推进新加坡经济腾飞,创造了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使新加坡在上世纪80年代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李光耀(资料图 图源网络) 1959年6月5日,新加坡首届自治政府宣誓就职。35岁的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光耀当选为总理。当时,新加坡内忧外患,经济困难重重,简直就是一个贫困的“小渔村”。但是,李光耀在议会坚定地说:“斗争是复杂的,但无论多么激烈的斗争,都动摇不了我们发展经济的决心。”“我深知前面的道路是崎岖曲折的,可能还会出现政治局势的不稳定,给种族主义分子和其他不良分子以可乘之机,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有利条件,一定要把新加坡经济繁荣的新局面开创在我们手中,刷新莱佛士时代以来的纪录。” 1994年10月15日,当选为北京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的李光耀在成立仪式上致词:“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年到1969年那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的。新加坡人民有群体的凝聚力,能够以务实的态度,来看待治理国家和解决社会的问题。” “我在想,如果只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和高超精密的科学技术,而缺乏一股精神的凝聚力,那我们的国家是很危险的。”上世纪80年代初,李光耀说,“那么,我们的国家就失去精神支柱,难以抵御各种天灾人祸,最后必然会走向土崩瓦解……” 当新加坡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跃入电脑时代,人们的思路,又飞上新的台阶的时候,李光耀和开国元勋们并没有那么乐观,反而格外担忧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982年7月间,当时的新加坡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吴庆瑞博士率团飞往美国,和一些华裔学者商讨有关推行儒家伦理教育问题。一回国,他就邀着李光耀来到新加坡河畔散步,商量事关新加坡思想教育的重大方针。他说:“光耀老弟,可能只有我才了解你的心情。我们过去埋头推进经济发展,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的青少年越来越受到西方腐朽堕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如果我们忽视这个大问题,可能要犯大错误喽!” 吴庆瑞(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重组内阁时,我把你这个经济发展有功之臣,转行调来当教育部长!”李光耀说。 “我在美国主持举办了儒家伦理研讨会,”吴庆瑞说:“许多华裔学者都认为,倡导儒家思想,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大家说,我们在追赶日本,但日本为什么成功?他们成功的秘诀,正是我们老祖宗的儒家思想,靠的就是孔孟之道哪。” 李光耀全神贯注地倾听吴庆瑞的情况介绍,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中国《诗经》中脍炙人口的诗句。它告诉我们,广采各种各样的山石,才能创作出玲珑剔透的玉雕。只有广泛涉猎,才有更多成功的机会。英国学者德博诺把这种利用外部信息来发现、解决内部问题的途径,称作侧向思维。你这次赴美召开研讨会,收获很大,这种远距离的侧向思维,将有利于解决我们内心的烦恼。我也经常沉思,日本的高科技是向西方取经的,但它的意识形态,或者至少是日本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部分,却来自中国的儒家思想,这是发人深省的。” 吴庆瑞说:“在美国召开的研讨会上,不少华裔学者作了比较研究。例如,1882年日本天皇给日本军人所下的命令,就是按照中国儒家思想写成的。那是明治政府建立以后,传统的等级制度废除了,武士阶级失去了特权,征兵制开始实行。保卫国防的义务落到全体国民身上,所有的日本人都被认为是潜在的士兵。当时,天皇给陆海军士兵的命令就是基于这一考虑写成的,同时也是天皇给全国人民的必须遵奉的国家命令,实际上是全民官运亨通守则。这个命令强调了中国儒家思想的五个美德:忠诚、礼义、勇敢、信义、节俭。那时,日本天皇就‘借用’孔夫子的脑袋,来教育自己的士兵、教育日本人民了。” 李光耀敏锐地指出:“但是,日本天皇的命令却没有考虑到仁慈,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美德核心。不知学者们注意到这一点了吗?” 吴庆瑞对李光耀的敏感很是欣赏。他说:“看来,你对日本的研究也很精细呀。在研讨会上,学者们也分析了天皇的心态,可能考虑到这是专门对士兵或潜在士兵下达的命令,忽略‘仁慈’也是自然的。” 李光耀笑着说:“任何国家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传统,都不可能照搬套用,总是根据本国国情,为我所用。我们倡导儒家思想,也要从新加坡的实际出发,才能引发真正的效益。” 吴庆瑞高兴地说:“老弟,你倒是很推崇孔子的仁爱美德的。在研讨会上,学者们还印发了你对倡导儒家思想的演说哩。看来,我们在发展经济中,也要发展精神,这也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在李光耀看来,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八个字: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他提倡把这八个字化为新加坡人的具体行动准则,并一一赋予新的涵义。 李光耀说,忠,就是要忠于国家,要有国民意识。新加坡是个移民社会,现在的新加坡人都是移民的后代,他们的先辈来自中国、印度、印尼和马来西亚,有各自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作为侨民在新加坡谋生。过去这些人大都有落叶归根的思想,没有争取新加坡独立的强烈愿望。新加坡独立初期,由于地小人少,资源贫乏,不少人仍认为独立是暂时的,把新加坡看作祖国的观念比较淡薄。因此,李光耀强调,我们要从落叶归根转化为落地生根,培养强烈的国民意识,成了首要任务。这种国民意识,也就是忠。 为了真正贯彻经过修改、含有新意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字精神,李光耀及其政府展开一系列的工作。例如,为了强调忠于国家,新加坡政府实行国民服役制,凡是年满18岁的男青年,都要应征服役一至二年,接受爱国思想和军事训练,培养誓死保国的意志和守纪律、守秩序、吃苦耐劳的品质。李光耀以身作则,把自己两个儿子李显龙、李显扬都送去服兵役。后来又提倡唱爱国歌曲,李光耀亲自指挥,带领他的内阁成员登台大唱特唱,以振奋国民爱国热情。 李光耀不遗余力地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倡导孝道。他特别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巩固国家、民族永存不败的基础”。1981年春节,李光耀在电视讲话中说:“孝道不被重视,生存体系就变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变得粗野。”他不赞成子女抛开年老的父母组织小家庭单过而使原先的家庭成为空巢。主张按照儒家传统,保持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他还表示,为了确保这类家庭不致分裂,国家牺牲一些经济利益也在所不惜,要重赏三代同堂的家庭。李光耀认为,把老人送去老人院生活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一般都应由子女把老人留在家中供养。多年来,新加坡都在旧历新年开展敬老运动,届时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们都到自己的选区慰问老人,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老人、关怀老人的风气。 李光耀理解的仁爱,就是要富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要关心他人,要和谐处世。(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发扬仁爱精神,以求得种族和谐与社会安定,是李光耀的又一项思想建设。李光耀理解的仁爱,就是要富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要关心他人,要和谐处世。他号召新加坡人都来当“仁人君子”,做一个“有人情味的人”。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社会,要做到秩序良好、安定团结,必须促进各族之间的团结,友好和睦。他强调,要解决好劳资矛盾、新老两代的所谓“代沟”问题。李光耀认为,新老两代要相互了解和尊重,年青人要充分评价老一辈在新加坡创业的功绩,虚心向他们请教,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老一代人则应爱护关怀青年人,要善于发现“青年俊杰”,尽力培养提携,并在适当时候主动让贤。他自己就率先做出榜样,把总理要职主动让位给吴作栋,在政坛传为佳话。李光耀还说,要优化师徒关系,提倡师傅无保留地向徒弟传艺,不要留一手;徒弟则要尊敬师傅,认真向师傅学艺。李光耀强调,仁爱精神还表现在公民的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方面,每个公民都要为自己的家庭成员设想,不得随意离婚,重婚者判重刑。 新加坡设有社区、居民委员会、联络所、文化俱乐部等多种组织,其中居民委员会的作用最大。它不仅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负责举办各种福利事业;而且有监督青少年不要酗酒、吸毒和犯罪的义务;一家有灾难,居民委员会应立即组织救助。建屋局分配住房也要与居民委员会联系,并用心良苦地让各种族居民混居在同一幢楼里,以促进互相了解和团结,避免人为地划分成华人圈、印度人圈或马来人圈。 举世闻名的新加坡礼貌训练,亦是基于李光耀对礼义功能的深刻认识。他说:“礼义能导致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提高生产力的要素。”1979年6月,李光耀亲自主持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文明礼貌运动,后又规定每年6月为全国文明礼貌月,一直坚持下去。政府反对奇装异服和“嬉皮士”作风,长发披肩的男人如到政府机关办事,一律排在后面,早来也没有用。值得称道的是,李光耀强调讲礼貌不是崇洋媚外,对外国人不要卑躬屈膝,对同胞一视同仁,时刻保持民族尊严。 李光耀以儒学核心价值观治国,使新加坡在上世纪80年代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关于廉耻,李光耀认为,国家兴旺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说法的政府。他强调,“新加坡的生存靠政治稳定,靠高级官员们的说法和效率。”李光耀指出,人民行动党成立时就喊出“打倒贪污”的口号,并把党旗基本色调定为白色以示清廉。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提出政府要在政治和行政方面保持高度廉洁,公务员必须做到“两手干净”。李光耀在他的总理署内设立反贪污局,监督的对象就是全国的公务员。在新加坡的法律中,有关惩治贪污的条文有26条,内容具体详尽。李光耀对于肃贪是雷厉风行的。前国防部政务部长,全家旅游雅加达时,接受了印尼商人赠送的七张飞机票,被反贪污局发现,李光耀亲自查询属实后,当即撤职治罪。为了防止官员假公济私,政府还规定,凡从政人员,不得与企业有经济上的联系。与此同时,李光耀又注意提高公务员的薪金,以保证高薪养廉,厚禄养贤。1979年起,政府对公务员实行为期三年的薪金调整计划,每年每人薪金提高20%。现在,又在考虑再次提高各级公务员的薪金,以免他们的收入太过低于同样能力同等水平而在公司企业中的任职人员。 李光耀对于炎黄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儒家学说大力推崇,他说:“他们(新加坡人)把社会利益放在个人的利益之上,而不接受美国人那种无限度的个人主义。”“这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一致的。” 李光耀用炎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武装新加坡人民的头脑,厉行廉政,严肃反贪,建设清洁、高效、实干为民的政府,由他亲自审定的新加坡公务员制服,是清一色的洁白颜色。廉,是立国之本;清,是当政之根。这正是新加坡经济腾飞的秘密之一,产生了神奇的力量,力促新加坡搭上国际经济快车,多次迎击风暴,屡屡战胜危机,化险为夷,在现代化建设之路上持续腾飞。
0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