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由商务印书馆、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北京潮商会共同协办的《潮学集成》新书发布会暨出版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举办。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潮学集成》编委会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国际潮青联合会名誉会长、《潮学集成》编委会副主任林伦伦出席活动并为新书发布揭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二十多位知名学者、文化界人士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套汇集百年潮学研究成果的皇皇巨著正式面世。会议由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郑勇主持。

国际潮青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潮商会驻会会长、《世界潮商》总编辑周建轩出席活动并作发言。


顾青代表商务印书馆致辞。他高度评价了《潮学集成》的里程碑意义。他指出,从三十多年前饶宗颐先生首倡潮学研究,到今天数十位学者合力完成这套巨著,标志着潮学研究进入了新阶段。顾青表示,该丛书为今后的潮学研究树立了学术标杆,其系统挖掘和梳理地方文化的实践,正是构建中国自主学术体系的重要路径。他希望商务印书馆能继续推动潮学研究,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出版平台。

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朱巧云教授代表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潮州文化研究院理事长程国赋教授致辞。致辞指出,《潮学集成》是研究院的标志性成果,首次全景式呈现了潮州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价值,将成为潮学领域的权威工具书。该丛书将显著提升潮学在国内外学界的显示度,搭建起潮汕与世界的文化桥梁。未来将以本书为新起点,深化潮学研究,推动潮州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潮学集成》编委会主任陈平原教授和编委会副主任林伦伦教授分别做主旨发言。

陈平原教授在题为《地方性学问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向度——关于<潮学集成>的编纂思路与工作策略》的发言中,介绍了《潮学集成》的编纂理念与操作思路。他谈到,即便潮学能见度不高,但精深的地方性学问同样具备世界性意义。该丛书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一种精神标杆,其工作思路将为未来数十年的潮学研究正本清源,并对其他地方性学问产生示范效应。

林伦伦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成如容易却艰辛:<潮学集成>的编纂和读后感》。他表示,《潮学集成》的编纂宗旨之一是致敬潮学百年发展史上的学术前辈,最应该致敬的是潮学的举旗人饶宗颐先生。他总结了该丛书的双重价值:既是对潮学学术史的系统梳理,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
在随后的座谈会环节,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潮学集成》的学术价值、文化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各分卷主编代表简述编纂思路,对潮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个人见解。

文献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周少川教授对潮学文献的数字化、对加强潮学文献研究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希望与建议,呼吁出版“潮汕全书”。

美术卷主编、中央美术学院王璜生教授表示,在编纂过程中,挖掘到不少珍贵的潮汕美术史资料,为潮汕美术研究和海外传播研究提供新思路,他还期望加强对潮汕民间美术的充分挖掘与深入研究。

海外潮人卷主编、暨南大学张应龙教授认为,潮学研究因为有海外潮人类群,他们把潮汕文化带到海外,落地生根拓展,而更具有世界意义。所以海外潮人研究也成为潮学研究一个重要特色。

文学卷主编、韩山师范学院黄景忠教授介绍了观照文学发展史貌、学术史脉络,突出地方与全局的关系,体现潮汕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互动和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作者选择上兼顾创作者与研究者、内与外的编纂原则。

民俗卷主编、潮州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心文史学者陈贤武介绍了潮汕百年民俗史的发展,认为《潮学集成》总结过去的学术传统,继承和弘扬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为未来民俗学的健康发展提供镜鉴。

戏曲卷主编、汕头融媒集团编导梁卫群介绍了潮汕戏剧独特的美学和演出特点,指出目前潮汕戏曲研究力量略显薄弱,希望能得到更多学者关注。

思想卷主编、华南师范大学陈椰指出,在编纂中尽量拓展思想的边界,小传统的、民间的、非主流的观念跟老百姓日常信念的东西,都尽量挖掘并呈现出来。他希望有朝一日更多潮籍学者出现在中国哲学史而非区域的研究上,这将是彰显这块地域有丰厚文化潜力的更好表现。

作为协办方代表,周建轩在发言中回顾了与陈平原、林伦伦两位教授的深厚渊源。他特别提及,此前北京潮商会特别聘请二位教授担任北京潮商会潮汕文化传承中心首席文化顾问时,便深切感受到他们对潮汕文化传承的赤诚之心。如今见证《潮学集成》问世,更让商会深感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北京潮商会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搭建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学术研讨、文化展演、公益推广等形式,让《潮学集成》的智慧滋养更多潮人,让潮汕文化在传承中创新、交流中绽放,为中华文明繁荣发展注入“潮”力量。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王风,中央美术学院曹庆晖,清华大学哲学系陈壁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朱曦林,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袁一丹等学界专家继续展开深入讨论,从出版史、艺术档案、哲学思想等角度,进一步丰富了《潮学集成》的学术内涵。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副所长王风教授表示,目前地方性文化与方言的溃退与衰落令人痛心,是值得关注的社会趋势。潮学的研究工作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意义。从学术视角,王风教授对《潮学集成》的编纂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中央美术学院曹庆晖教授在发言中,肯定了美术卷的编纂逻辑,并深感启发。他还对进一步提高美术类学术图书的编纂和出版水平,提出了诚恳的建议。

清华大学陈壁生教授指出,从潮汕人的角度看这套书,他认为《潮学集成》是对过去百年间,尤其是过去三十年潮学研究成果的系统化整合,也由此为以后潮学研究奠定再出发的坚实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朱曦林认为,《潮学集成》的出版,为潮学确立起了一个学科体系内涵和外延,以及明晰的概念,为潮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抓手,为推进潮学文献的数字化提供了进路。、

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长聘副教授袁一丹认为,潮学以及潮人带来的海上网络是以潮州为中心的地方史研究具有外溢拓展空间和超越可能性的课题。地方性知识如何“出圈”,获得圈外关注,值得深入探讨。

《潮学集成》由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主持,商务印书馆出版。“集成”系统梳理晚清以降潮学百年发展史,钩稽海内外潮学研究重要文献,分历史、方言、思想、民俗、文学、戏曲、美术、教育、文献、海外潮人十卷。丛书正本清源,全景式呈现潮学诸领域研究成果,并致力于构建“潮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完整知识体系,为未来的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助推潮学研究与潮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