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做牛仔裤起家以后,马介璋大部分投资集中在深圳,从潮州菜馆,到佳宁娜广场,再到华南工业原料城,带领企业成功转型的轨迹,可谓一步一层天,他说,“深圳是我投资内地的大本营”。
马介璋是第一批投资深圳的香港潮商。1985年,他开始调整策略,把投资由香港转向深圳。这一招使他的事业有了全新飞跃。从1985年开始,马介璋在深圳投资500万元设服装厂,第二年就增资到3000万元,继而他又参与了制鞋、旅馆、娱乐业等投资,在宝安县发展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工业村等。在他的带动下,大批港商跨过罗湖桥来到深圳“掘金”。
1991年,马介璋投资10亿多元建造佳宁娜友谊广场,位置靠近深圳火车站。项目总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整个大厦由4座塔楼组成,集商业、办公、住宅、休闲、娱乐于一身,在当时的罗湖建筑群中鹤立鸡群。有人认为火车站人流集中,但脏乱差,低档宾馆酒店或许可以生存,开发高档项目恐怕不合适宜。很多人不明白,在那么多可供挑选的好地段中,马介璋为什么惟独看中这个地块。直到后来,地铁开通,火车站广场和人民南路的改造,佳宁娜友谊广场的价值得到尽情释放,他们才初步领略到马介璋当年投资的胆识和眼光。
进入21世纪,马介璋在深圳的投资更具战略眼光。
深圳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来源于马介璋和香港企业巨子郑松兴、孙启烈、马伟武、梁满林的一个创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包括深圳在内的珠三角一带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狭窄的范围内聚集了十多万家制造企业,制造业的各种原料都奇货可居,需求量巨大。但这些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交易市场却分散在国内各个城市,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CEPA协议的签署,众多的跨国公司加速向珠三角一带转移生产基地,以寻求降低生产成本。一个综合各门类的超大型工业原料市场、一个现代化的物流平台,已经成为珠三角发展的必需要件。
在港深两地发展多年的马介璋看到了这一商机,经过成熟思考后,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好友、也是在国内投资的香港企业巨头郑松兴、孙启烈、马伟武和梁满林,五位企业家一拍即合,决定共同投资26亿元在深圳打造一个最先进、最专业的国际化工业原料交易基地,整合珠三角制造业的产业链。
2002年8月,华南城项目正式产生,2003年11月破土动工,随后便创造了380天完成首期50万平方米建筑工程,28天建成一座招商中心,两个月建成一座展览馆,2004年12云首期开门纳客时,逾千商户蜂拥入城的奇迹。
如今的华南城,已经真正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第一个将纺织服装、皮革皮具、电子、印刷纸品包装、五金化工塑料五大制造业原料整合在一起交易、展示基地,其专业性和先进的服务已经为世界所瞩目,滚滚商机已经随着华南城的不断成熟源源而来。
在深圳的巨大成功刺激了马介璋深入内地的野心,效仿达成集团依托大陆的成功之道,“佳宁娜舞步”这一次移向湖南益阳。
由达成集团投资的益阳梓山湖整体开发经营项目,是港深企业当时在广东之外的泛珠三角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该项目投资总额达28亿元。
那么当初马介璋为什么要把这么大的资金掷向一个内地三线城市呢?
马介璋解释说,选择益阳这个地方投资28亿元是经过多方考察后确定的。作为洞庭湖明珠的益阳拥有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离省会长沙和黄花国际机场仅一个多小时车程。前些年,佳宁娜集团在广东投资较多,但广东经济已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而益阳正处于起飞阶段,不仅成本低,而且投资项目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这个项目同样有着不可比拟的地利优势,所处的地块在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城市圈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