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穹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领投,多位老股东追投。这一动向再次将焦点聚集在其孵化方——具身智能赛道独角兽企业非夕科技(Flexiv),以及其创始人兼CEO王世全身上。作为一位从汕头走出的“80后”斯坦福博士,王世全用近十年时间,带领团队重新定义了机器人的技术路径与商业边界,开创了以“仿人化”为核心的自适应机器人新品类。
01
从实验室到独角兽:仿人化路径的坚定探索
非夕科技创始人王世全
王世全从小就是“学霸”,高中就读于汕头金山中学,2008年考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高班(工程高级教育班)——一个每年仅招收40名优秀学生的特殊班级。在浙大期间,王世全就展现出对机器人自动化的浓厚兴趣,参与了多个机器人项目,其中包括2011年在智控所主导完成的四足机器人项目。
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期间,王世全主攻柔性灵巧手设计、仿真建模及控制、传感器设计与融合算法、驱动器设计,以及深度学习在机器人上的应用,研究机器人种类涵盖四足、人形、移动、水下机器人,获得中美技术发明专利多项;发表二十余篇顶级期刊会议论文(Science,IJRR,IROS,ICRA,RSS),其主导的人形攀岩机器人研究更是斩获了国际顶级机器人会议IROS的最佳论文奖。
在实验室研究中,他逐步认识到传统机器人的局限:尽管位置控制与视觉技术已十分成熟,但机器人在应对复杂、非结构化任务时仍举步维艰。
2017年,非夕的第一台样机在美国组装完成
2016年,王世全与三位斯坦福校友——叶熙阳、钟书耘、卢策吾共同创立非夕科技,确立了以“力控为中心”的仿人化技术路线。与传统机器人依赖高精度轨迹规划不同,非夕的机器人模仿人类“手眼协调”与“手感调整”的行为模式,通过整机力控与高频响应能力,实现对外部环境的实时感知与自适应——相当于给机器人装上了‘触觉神经’,能像人手一样感知物体硬度并调整力度。2019年,非夕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展发布全球首台自适应机器人“Rizon·拂晓”,标志着这一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视野。
然而,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王世全坦言,在创业初期,团队曾面临“是否走捷径”“是否做常规产品铺量”的抉择。
“长期主义”,成为他最终的答案。“坚持耕耘优势方向,不通过‘卷’的策略,或者是竞争性非常强的策略,推动商业化的进展。”王世全坚定地说,无论是对外提供给社会的产品,还是公司自身的组织架构,都要精心雕琢。王世全带领团队攻克了从力矩传感器、关节控制器到操作系统全栈技术的自研难题。2022年,非夕机器人核心能力突破应用临界点,开始收获规模化订单;2023年,产品实现跨行业破圈,在多领域落地百余种工艺场景;同年,非夕孵化出聚焦具身智能的子公司穹彻智能,进一步拓展技术边界,为非夕科技的商业化提速与生态布局提供了新支点。
02
商业化提速与生态共振:从单点突破到行业赋能
王世全的自适应机器人并非“概念产品”,其差异化优势已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在硬件层面,仿生设计减少了对高精度的依赖,仅需简单工具即可完成多种工艺,大幅降低了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改造成本;在调试环节,力觉与视觉融合技术将传统方案中耗时数周的点位调校缩短至几小时;在操作系统层面,工程师可通过“傻瓜式”编程快速教会机器人新工艺。 从最初仅能在一两个场景部署,到逐步打造出通用的底层能力,再到如今,非夕科技产品能够广泛应用于诸多行业场景。
稳扎稳打推进底层技术创新与商业化落地的“长期主义”路线,让非夕科技实现从单点验证到多行业复制的跨越式发展,进入规模化、加速增长阶段。 目前,非夕科技已与美团、TCL、上海电气等国内企业,以及西门子、3M等全球知名公司建立生态合作,行业包括汽车制造、家电生产等工业领域,以及医疗健康、科研教育、农业生产、艺术装置等。
凭借在多行业的场景落地与生态合作拓展,2025年5月,非夕科技再次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被测算为2025上半年“最吸金机器人创业公司”前十。王世全透露,非夕的营收与订单量近年来保持年均2至3倍的增长。
随着AI加速向生产端渗透,非夕正依托其“通用力控能力 + AI原生架构 + 数据闭环潜力”,助力构建跨行业、跨形态的机器人基础设施,持续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与产业价值。2025年,非夕科技先完成C 轮亿级美元融资,随后其孵化的穹彻智能获得阿里巴巴集团领投的新一轮融资,资金将继续投入在扩产、研发及生态拓展。非夕主办的“星穹论坛”则联结AI原点社区与生态伙伴,推动具身智能领域从技术探索走向产业共振。
与此同时,王世全个人也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并在日内瓦峰会上分享了对技术融合与机器人未来的洞见,与多领域的青年创变者携手践行科技向善,共同为创造人类福祉做出努力。
从斯坦福实验室的学术设想,到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王世全与非夕科技的九年征程,印证了“仿人化”路径在机器人领域的巨大潜力。随着穹彻智能获得阿里加持,非夕科技在自适应机器人基座平台与具身智能生态的布局愈发清晰。目前,非夕科技正在推进底层技术的创新,使得自适应机器人变得更小巧,同时升级其感知控制、灵活度等方面能力,以此打开更广的应用场景。
在这条充满挑战的路上,这位汕头青年与他的团队,正以力控技术为支点,撬动机器人产业的下一场变革。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