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所有文章

新闻中心 > 所有文章

  • 家族企业的传承 :需要传承什么?

    参加各种家族企业论坛,传承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原因很简单,家族企业之所以被称之为家族企业,就在于它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们说起各种标杆的家族企业,都有两代以上的传承历史,否则很难被称之为家族企业。国外的很多新创办的知名企业,比如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但由于没有经历过传承,我们一般不会把它们称之为家族企业。 对于中国这个经济几十年来变化天翻地覆的国度而言,家族企业传承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犹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他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不是传承,而是企业的升级和转型。 但在中国大陆,这个定义却值得商榷。1949新中国建立以后,有近三十年私有经济是被取缔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就三十多年时间。很多企业的创始人都还活跃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二代还没有正式交接班,也没有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样的企业算不算家族企业?学术上存在一些分歧,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不仅学术上的定义存在分歧,公众对家族企业的认识也各不相同。仅仅是十年前,很多上进一点的企业家都比较排斥这个词,因为这个词会让人想到一些偏负面的概念: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比如说,俏江南的创始人张兰就公开宣传:俏江南不是家族企业。企业家对这个词开始坦然接受,也就是最近几年的时间,因为企业传承开始成为一个大问题了。 不过说到家族企业到底传承什么,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看法。现代企业制度确定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因此家族企业的传承至少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同时传承所有权和经营权,企业第二代在企业传承中扮演重要的经营角色;第二种是只传承所有权,请职业经理人去经营公司;有人把企业全部卖掉,只传承家族财富,已经说不上是家族企业传承了。 第一种家族企业传承也就是我们常说“子承父业”,那些动不动就有几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都是这种类型。这些家族企业通常集中在一些变化很缓慢的行业,比如寺庙维修、温泉旅馆、酱油酿制、橄榄油加工、西装定制等。这些行业强调工艺传承,以及对价值观的坚守,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管理起来相对简单,家族成员掌控经营权更有利于价值观的传承。 那些知名的家族企业,绝大多数则属于第二种传承方式,比如说西门子、保时捷、法拉利和IBM等。这些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开来,家族成员可能曾经涉足企业运营,但后来大都退出了经营层,只是拥有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其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你很难保证所有家族企业成员都有能力和兴趣参与家族企业的运营。 中国的家族企业传承刚刚开始。家族企业传承什么?如何传承?值得每个企业家认真思索。各种家族企业论坛大家讨论的都很热闹,但真正切中要害的寥寥无几,大都是一些人云亦云的废话。一些家族企业传承的培训班也在瞎胡闹,认为家族企业传承就是二代要听一代的话,还引入了“弟子规”等国学。进步一点的培养二代的经营管理能力,这些都跑偏了。 我先亮明我的观点: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年,超过30年的寥寥无几,对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不存在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企业在传承之前就结束了。对于那些需要面对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企业,能够幸运地“子承父业”的人也是少数派,绝大多数会选择第二种传承方式,二代只是继承公司的所有权,企业的经营权交给职业经理人。 为什么我会如此悲观?原因很简单:家族企业传承本来就是一件极难的事。即便是欧美和日本这样几百年来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家族企业每传承一代的概率都不超过三分之一,那些传承了几百年的家族企业一方面很稀少,而且大都是一些规模很小的传统企业。对于中国这个经济几十年来变化天翻地覆的国度而言,家族企业传承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犹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他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不是传承,而是企业的升级和转型。 还有一个原因,中国的大多数一代企业家和二代企业家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都有一定的出入,因为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不同,很多二代企业家对家族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策略都缺乏认同感,也没有能力去驾驭那些非常复杂的政商关系和人际关系。大多数一代企业家从事的是传统的加工制造业,而二代们更多对于互联网和投资领域更有兴趣,非要让他们去“子承父业”,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可能还会对二代企业家们迷失自己的方向。 我对那些“子承父业”的二代企业家表示由衷的尊敬,他们做成了一件极难的事,但我认为这不应该成为家族企业传承的唯一路径。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与其早早给二代规划好职业发展路径,倒不如放手让他们去追逐自己的目标。家族企业传承,传承的不仅只有家族企业,还有家族财富,这是更容易传承的,还有家族精神,这是更值得传承的。

    08月18日 
    阅读全文
  • 济群法师:人类产生负面情绪 根源在贪嗔痴三毒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因缘和观念引导下形成。错误的观念,正是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就像我们对某人或某物生起贪心,这种贪从哪里来?为什么我们会贪恋这个而非那个?为什么我们会被贪心驱使着,得不到就寝食难安,得到了又唯恐失去?正是来自于我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这样那样的种种观念。 我们觉得这个人或物很重要,很喜欢,当这种思维被反复强化之后,贪心就会随之增长,从动心发展为动力。最终,从开始的一点点贪念,逐步增长到铺天盖地的贪,彻底地笼罩你、左右你,促使我们不断地为之奋斗。而在奋斗过程中,这个对象的重要感又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贪是如此,一切心行的运作规律都是如此。我们对某人生起嗔心,反复想着他的坏处,嗔心就会迅速扩大。我们对自己生起执著,时时想着自己的长处,我慢就会随之增长。我们不妨观察一下,有哪种心理不是在相关因缘下产生并发展的? 身为凡夫,我们的心念往往和贪、嗔、痴密切相关。事实上,这正是我们所以成为凡夫、所以流转生死的根本。因而佛教称之为三毒,即危害心灵健康的三种病毒。其中的痴就是无明,也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无明就是心灵的黑暗,看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看不清潜藏的觉悟本性。因为看不清,就会对自己产生错误设定,把种种不是“我”的东西,当做是自我的替代品——比如身体,比如相貌,比如地位,比如身份。我们已经完全认同了这种替代,从未产生怀疑。对很多人说,如果连这个与生俱来的身体都不能代表“我”,恐怕是一个近乎荒谬的观点,并且远远超出我们的理解和承受力。 事实上,我们安立为“我”的这一切,我们所拥有的身体、相貌、地位、身份,虽然和我们有关,但只是暂时而非永久的关系,更不能真正地代表“我”。如果对这点定位不清,就会产生坚固的执著,进而形成依赖。因为依赖,就希望它是永恒的,希望身体永远健康,希望相貌永远年轻,希望地位永远稳固,这样才足以成为我们的支撑,让我们觉得安心、觉得安全。 但我们面对的现实是,身体会死亡,相貌会衰老,地位会失去,身份会改变。不必说整个世界,仅仅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死亡,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天灾人祸发出警报。这些现实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安全感,使我们觉得这些依赖是岌岌可危的,是靠不住的。仅仅因为担心失去自己所拥有的,就足以使我们产生焦虑,甚至是非常严重的焦虑。一旦真的失去,孤独、沮丧乃至嗔恨也就在所难免。 所以说,各种负面情绪的根源就在于贪嗔痴。而由无明产生的种种错误观念,又对负面情绪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些情绪的攻击下,我们常常连对手在哪都分辨不清,自然不会有还手之力。其结果,就是不断纵容这些情绪,使其兴风作浪,泛滥成灾。

    08月18日 
    阅读全文
  • 虚云禅师:行住坐卧都有威仪 不守本分何异俗人

    编者按: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数磨难,自云:“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禅师晚年在云居山,依然不忘弘法,随时开示修行法门,今天这一篇开示是虚云禅师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日所说。 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图片来源网络)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本来无一物,万法了不可得,妄执心外有法,成邪知邪见。既然说识得心无寸土,那就算了,何必还说许多名堂,什么三归五戒、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等,说这多法门,无非对治众生的心而已。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众生无量劫来,被无明烦恼污染了真心,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不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今欲返本还原,要先调身,断除习气,把粗心变为细心,从有为到无为,在自性清净身上用功。行住坐卧,一天到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小心谨慎,断除习气。胆要大,心要细,胆大包身,不被境转,心细则气细,否则粗心浮气。这种情形可以自己检查,一般人在劳苦奔波忙忙碌碌时就气喘息粗,有定力功夫的人再忙也不喘气,一天到晚总是心平气和的。 一心不乱,就是定。妄无本体,有定就无妄,就能复本心源。功夫从外头做起,先讲威仪教相,行住坐卧都有威仪。不要说忙得要死,还讲什么威仪。既然作如来之弟子、先圣之宗亲,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就要做到“任他波涛浪起,振锡杖以腾空;假使十大魔军,闻名而归正道”,怎能因为忙了就不讲威仪呢? 昔日浮山远录公谓其首座曰:“所以治心,须求妙悟。悟则神和气静容敬色庄,妄想情虑皆融为真心矣。”“以此治心,心自灵妙,然后导物,孰不从化?”所以有眼的人,看你一举一动威仪怎样,就知你有道无道。 佛在世时,舍利弗初为婆罗门,路逢马胜比丘,见他威仪很好,心生恭敬,从之问法。马胜比丘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闻偈得法眼净,归与亲友目连宣说偈言,亦得法眼净,即时各将弟子一百,往诣竹园,求愿出家。佛呼“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被身,即成沙门。 你看马胜比丘行路威仪好,便成如是功德,这就是以威仪导物、孰不从化的例子。初发心的同参们,要向古人习学,一心观照自己,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若不如此,不守本分,随妄流转,何异俗人?虽说出家办道,都是空话,各人留心!

    08月18日 
    阅读全文
  • 慧律法师:往生靠平常下功夫 至诚念佛必生净土

    问: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答:往生是要靠平常下功夫的。如果临命终能够有端相(佛来接引:见佛、见光、见花、闻香),当然这是最好的了。但如果说,我们在无意识当中死亡了,这要看他这辈子所造的因果。神识脱离出来以后,就不会受到身体无意识状态的影响,也就是说,神识只要脱离肉身,无意识状态就摆脱了,它就照样比活人更清楚。 看过经典就知道,我们的中阴身脱离出来以后,六根猛利,似有神通,好像有大神通。所以就算他临命终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但如果他这辈子自从听到佛法,肯修福、肯修慧,就算他被车子撞到了,变成植物人,可是他深厚的善根还是在,只是因为他的灵魂受到肉体羁绊,只要断气以后,灵魂脱出来,所有的善业就继续显现出来,不影响往生。 再讲一句更贴切的话:如果这个人平常一心念佛、戒杀、放生、吃素、用功、度众生、散播正法……就算有一天走出去,在路上很不小心被车子撞死了,当下就往生,一定往生! 所以,临命终不管发生什么意外,他是综合这辈子所修的善根,是这辈子的综合体,要不然,修了那么多的福报,临命终怎么报呢?因为这样死,就不能往生,太不公平了。所以,临命终怎么死的还是其次,重点在于活着你怎么做。

    08月18日 
    阅读全文
  • 弘一大师:严格遵循十大要诀 助你打造完美人格

    编者按:弘一大师,民国四大高僧之一,俗家名李叔同,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表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之前原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知名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开拓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教师、编辑之职。民国七年剃度为僧,法名演音,法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弘一大师堪称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在书画、诗文、戏剧、音乐、艺术、金石、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极深造诣;出家之后精修律宗,又成佛门一代高僧,被佛教界尊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圣贤尚且如此虚心,我等岂可贡高自满!(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一、虚心 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日:“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二、慎独 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三、宽厚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四、吃亏 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五、寡言 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六、不说人过 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七、不文己过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八、不覆己过 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九、闻谤不辩 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十、不嗔 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08月18日 
    阅读全文
  • 虚云禅师:末法时代知识难求 熟读楞严才有把握

    末法邪魔赞叹淫欲,熟读楞严不堕歧途。(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佛灭度后,法住世间有三阶段: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 《善见论》云:“由度女人出家,正法唯有五百岁。由世尊制比丘尼行八敬法,正法还得一千年。问:千年已,正法为都灭那?答:不都灭,于千年中得三达智,复千年中得爱尽罗汉无三达智,复千年中得阿那含,复千年中得斯陀含,复千年中得须陀洹,总得一万年,初五千岁得道,后五千岁学而不得道。于一万岁后,一切经书文字灭尽,但现剃头袈裟法服而已。” 沩山老人说:“所恨同生像季,去圣时遥。”沩山老人在唐朝,去佛已千余年,是像法时期,一切事情变迁,水久虫生,法久成弊。《付法藏经》云:“阿难比丘,化诸众生,皆令度脱,最后至一竹林中,闻有比丘诵《法句经》偈云:‘若人生百岁,不见水潦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阿难闻已,惨然而叹,世间眼灭,何其速哉!烦恼诸恶,如何便起!违反圣数,自生妄想,此非佛语,不可修行。……汝今谛听,我演佛偈:‘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尔时比丘即向其师说阿难语,师告之曰:‘阿难老朽,智慧衰劣,言多错谬,不可信矣,如今但当如前而诵。’阿难后时,闻彼比丘犹诵前偈,……即入三昧,推求圣德,不见有人能回彼意,便作是言:‘异哉!无常甚大,劫猛散坏,如是无量圣贤,今诸世间皆悉空旷,常处黑暗,怖畏中行,邪见炽盛,不善增长,诽谤如来,断绝正教,永当沉没,生死大河,开恶趣门,闭人天路,于无量劫,受诸苦恼,我于今日,宜入涅槃。’” 《楞严经》指出:“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经中说九生百世者,一生一百年,一世三十年,今去佛世二千余年,就是百世魔王出现之时。 佛灭不久,《法句经》偈就有诵为“水潦鹤”的,时至今日其讹误更多了。“水潦鹤”就是鸳鸯鸟,见之有何意义;解生灭法,能离苦海,故有百岁不解不如一日能解,所谓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也。末法邪师,各各自谓是善知识,当参学的人,若无试金石,必从邪沦坠。只见境风浩浩,摧残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烧尽菩提之种。末世求道,真不容易。 沩山老人说:“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孔子亦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好跟他学,不会带坏你,不相干的人,种种习气,臭不可闻,和他接近日久,自己也会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香染香,近臭染臭。善友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故宜亲近。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 《楞严经》说:“色阴尽者,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忽于半夜,在暗室中,见种种物。”受阴尽者,能反观其面,各有十种禅那现境,叫着五十种阴魔,迷不自识的则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老子说的“其中有精”和孔子说的“空空如也”,是见到识阴的道理。罗汉五阴俱尽,已出三界;我们色阴未尽,与道相隔得远。 我惭愧不过比你们痴长几岁,弄到一个虚名。你们以为我有什么长外,以我为宗,就苦了。我比《楞严》所说的妖魔外道都不如,比祖师更不如。所以每每教你们参学的,要带眼识人,又要有双好耳,听法能辨邪正,然后将所见所闻的放进一个好肚里,比较他的是非得失,修行就不会走错路,不上伪善知识的当。 现正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经前后所说,着重在一个淫字,如经中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看《楞严经》若不归宗,跑马看花,就不中用,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作观,自得受用。古来行人,从此经悟道的很多,温州仙岩安禅师,因看“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当时破句读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于此忽有悟入。后人语师云:“破句读了也。”师云:“此是我悟处。”毕生读之不易,人称之曰“安楞严”。希望同参们,无论老少,常读《楞严》,此经是你随身善知识,时闻世尊说法,就和阿难作同参。

    08月18日 
    阅读全文
  • 梦参长老:对待一切众生 都要相信他们可以度化

    相信众生都可度,只是我的德不够,我跟他没有因缘,我度不了他,别人也许可以度他。但是一定相信他也是能成佛的,这叫信心,这个信心很不容易的。当我们的冤家或是害我们很深的人,你看见他,气都气死了,你还相信他有佛性,应该咒他下地狱才好。 我在纽约有遇着这么一件事,有一位跟我天天拜忏的弟子,她是马来西亚的华侨,在邮政局工作。她对面坐的是位美国小姐,那位美国小姐看不起她,一天捣她的蛋,连停车位也给佔上,让她停不进车。两人共享一个办公桌,做些小动作,使她烦恼得要死。她来问我:“师父!我拜忏,怎么样发愿让她倒霉。”我说:“你错了。”她说:“那怎么办?”我说:“你发愿让她降伏。”“啊!她这么害我,我让她降伏,我给她拜忏?”我说:“你不是想得快乐吗?你要是把她转过来,你把她度了,你也得快乐啊!你要听我的,你每天到了中午要吃饭,你多买个面包,多买份咖啡给她,说供养她的,你待她很好,处处的讨她喜欢。拜忏的时候,就向佛菩萨回向,要佛菩萨度她。她没有信心,就做这些恶事、害人的事儿,她会越做越深嘛。”我说:“你听师父的话,做一个礼拜看看。”她做到第五天,那位美国小姐对她特别好,她就信了。当然不见得这些事都这么灵,也许你跟她冤业结得很深,不是短短几天可以化解。她只是瞧不起华裔而已,你这么对待她,她咖啡一喝,面包一吃,什么也就忘了。 所以对待一切众生,一定相信他们是可度的。我在这儿讲过《占察善恶业报经》,发起这部经的菩萨叫坚净信菩萨,他的信心非常坚定,我们应当学他,相信三宝的力量,不要怀疑。不然只责怪自己业障重,修得不相应,诚心不够,信心不诚实,做佛事的时候不一心,三心二意的,里头夹杂着很多的污染。我们不是以清净的信心学佛,而是夹着很多其他的杂染心来学佛,所以你得的果是杂染果;佛法的果德或者有,但中间夹着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这是你自己种的因,你不要向外找,就找你自己好了。

    08月18日 
    阅读全文
  • 明贤法师:无常成就世间常态 无我构筑我之假象

    明贤法师8月9日下午开示于青海湖畔(图片来源:北海禅院) 南怀瑾亲见高人从青海湖中踏波而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如果对于烦恼不能解读,自己的困惑、自己的不安放不平,那怎样办才好呢?般若中观的学习跟禅门有一个共同之处,给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世间万事的解读,就是凡是你知道的事情,它需要条件去支持,这就属于缘起。 我们绝大多数认为人是独立,事情可以独立,财富完全独立,跟别人没有关系。事实上,我们正在误读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比如财富,如果股票市场上没有那么多人的供给,哪里会有独立一两个人的挣钱呢?没有天下穷人的劳动,怎么会有富人独揽天下的大财富呢?如果没有很多人的努力和奉献,哪有一两个人集中的公权呢?所以,实际上没有一个社会是能让人个体独立的。也可以说,缘起本然是世界的真正的面目。 我们在少年、中年、青年的时候可以忽略它,可是当生老病死来临的时候,你必须要把问题搞清楚,才能明明白白去死、明明白白去活的时候,我们还能不考虑吗?如果它是事实,为什么一定要回避了它,才觉得心里没事了呢?它是事实,我们就来了解它吧! 凡是需要其他的条件去支持,都属于缘起。人所知的常识范围内,能被了解的有哪一件事不需要条件支持呢?需要另外的条件支持的,不是独立完成一切条件的就是缘起。 佛说,缘起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没有事物是实有的,任何事物没有自体,没有自性。 为什么需要条件支持就能说明万事都没有自体呢?因为很简单,独立的自体那是封闭式的,不需要外来条件参与的,而缘起说明需要外来条件参与,没有封闭的独立自体。独立不了,封闭不了,这是每件事的特征。既然没有独立封闭的那一部分,它的实有从何而来?除了里外、左右、上下、有缘无缘的各类条件的大集合以外(若把这些条件都撤离),主体上还能留下什么?任何一个事物的主体什么都没有,还能叫做实有吗? 早年佛陀创立的教法,给我们一个常识:你眼前的一块石头,脚上的一双袜子,身上的一个披风、一件衣服或者头顶的一个帽子,它们都是各种条件的集合,或者一大堆条件,或者一小撮条件,或是很精致的条件,或是很松散的条件。总而言之,我们的可穿戴设备全都是各种条件的集合。再简单说,没有一个是实有物。 我们对于事物的分析和观察往往太过肤浅,稍稍认真一点就不耐烦不愿意了。可是,生死这件事情它不会让你不耐烦,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就是这个事实。 既然一切的事物本然都是虚伪和不真实的,都是没有真实的主体的,那你发现一个问题了吗?就是原来你所认真对待的那些事,件件都是靠不住的。我们认为靠得住的一定就是不会改变的,有什么不会改变呢? 但是,只有正在改变,才是你的安全感。不能改变,它不能给你安全感。一朵花它如果开了六十年不谢,你会认为这是安全吗?它只能是一种危机。人死虽然是很难受的,但是老人不离世,新人不出生,这样的世界你会觉得安全吗? 有人说,不生不死。可即便是净土,也有来生的菩萨,也有离开的菩萨。长生不死是我们追求的一个境界,可是无常是你获得长生不死的基本的常识。有这样的理解,我们才会知道,在生死的洪流中忧悲苦恼,各种烦恼争执,各种爱别离、求不得,各种怨憎相会,这一切原本是可以看空的。因为无常,所以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似乎给了我们一种隐隐约约的安全感,那就是变动不居里的稳定的理解——这就是所谓深度认同世间的不圆满性。 正因为理解了无常,所以我们知道了世间的常态,无常导致了世间的各种常态。正因为无我,也导致了在这个世间上空相的、假象的“我”的存在。我们对自我的了解,就是各种“无我”给我们的概念影像。 既然真相如此,那么我们今天有必要深刻地来用一番功夫。各位现在所面对的正是海北州这边的青海湖,这边的湖滩很平缓,水的温度是有点暖的,水不深,刚刚没过脚背。水非常清澈,水很干净,水里面有很多盐分。这个湖面,自古以来有很多的圣贤在其中修行。数十年前,这一带没有变暖,每到冬季,整个湖就要封湖,被冰冻起来。封湖了以后,就会有做好准备的修行人从陆地上踏着冰,朝着湖的中心走去。要走很久的时间,最后到达海心山,或称为湖心山。在那座山上住下来,就开始闭关修行。到了三年六个月圆满的时候,他们就出来。选择的时间都是冬天进去,夏天出来。夏天已经开湖了,就像我们现在这样的水面。修行成就的出家人,就会从湖心山上飘然走来,凌波微步。那是真正的凌波微步,从水面上走过,一直从岸上登陆。这样的事,一直到民国时期还有人见证,比如有名的南怀瑾先生、贾题韬先生就见证过这样的事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对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片湖面非常干净,很宽大。第一眼看来,我们会觉得这个湖里有一汪的湖水,很真切,是实有物。可是根据我们刚才所分析的道理来看,我们眼前是没有所有水这个实体的。各种条件成就了水这个概念,横着立在了我们的面前。那么,我们有必要面对这片湖面来做一次共修。既然有缘在这个圣道场地,就依这个圣道场地修行。

    08月18日 
    阅读全文
  • 星云大师:神通未必让你幸福 有时反而带来痛苦

    大目犍连神通第一,难救亡母脱离地狱。(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人生苦空无常,一般人在遭逢苦难或面对无力解决的问题时,除了祈求佛菩萨、神明的加被之外,最大的希望莫过于自己拥有神通力。 神通是透过修持禅定之后所得到的一种不可思议力量,这种力量超乎寻常,而且无碍自在。因此凡人莫不希望具在“神而通之”“神而奇之”的超人力量,以达成现实生活所无法实现的愿望。 然而,有了神通真的就能顺心如意、所求如愿了吗?事实不然,因为神通敌不过业力,业力才是世间最大的力量。神通不能违背因果,因此即使“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他也无法拯救母亲脱离地狱之苦。 神通不但不是万能的,有时候有了神通反而带来痛苦。例如:有了他心通,知道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竟然心怀鬼胎,你的心里会舒服吗?有了天耳通,听到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在背地里说你坏话,你的气能忍得下吗?甚至有了宿命通,知道自己只剩下一年的寿命,你的日子会过得自在吗? 再说,神通也不是一般人以为的只有佛菩萨、鬼神、仙人才有,神通更不一定指神奇变化的法术。神通充塞于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之中,例如:乌云密布,天上就会下雨;气流变动,就会产生暴风,乃至四时运转、日夜递嬗等,这种种自然的变化,都可视为是一种神通。 神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更是俯拾即是,例如:喝茶解渴、吃饭当饱、善泳者浮于水面、善骑单车者行走自如等,乃至电话、飞机、网络的发明,不就是天耳通、神足通、天眼通吗?甚至器官移植、复制动物等,这一切不都是足以使前人瞠目结舌、闻所未闻的神通吗? 因此,神通是人类经验的累积,是智慧的呈现,是能力的超绝运用。神通是在有形有相上求,有就是有限、有量、有尽;唯有空无的真理,才有无限的妙用。所以,神通比不上道德,神通更及不上空无,具有神通并不一定拥有幸福,只有道德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能够求证空无的真理,更是究竟解脱之道。

    08月18日 
    阅读全文
  • 人世无常 悯我同胞 各地佛教界为天津爆炸受难者祈福

    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摄影:顿行) 上海玉佛寺为天津爆炸受难者祈福(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摄影:谢珏) 北海禅院明贤法师带领参加大学生夏令营的多个高校学子,为天津爆炸受难者祈福。(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天津莲宗寺为8.12塘沽爆炸受难者祈福 8月12日23时30分许,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据媒体报道,爆炸现场火光冲天,甚至升起蘑菇云,数十公里内产生强烈震感,波及河北省大部,临近各省多个地震台网军检测到强烈震感。两次爆炸接近25吨TNT炸药,事故现场满目疮痍。截止8月13日晚间,事故已造成50人死亡,700多人受伤。 灾难发生后,凤凰佛教佛学顾问济群法师在微博写道:“无常的又一次惨烈显现!祈愿三宝加持,亡者离苦得乐,伤者转危为安,生者伸出援助之手。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与此同时,佛教界迅速行动起来,以佛教的方式为受难同胞祈福。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连夜呼吁深圳弘法寺、尼泊尔中华寺、三亚南山寺、大洪山慈恩寺等数十家寺院的常住法师、广大佛子共同为在此次天津爆炸事件的伤亡同胞祈福,并希望各大寺院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积极响应,奉献爱心,为此次特大事故做出积极贡献。 惊闻塘沽8月12日晚发生大爆炸,天津市莲宗寺率两序大众在14日下午(农历七月初一)启建息灾祈福法会,恭诵《观世音普门品》为塘沽爆炸事故中的伤者祈福,祈愿他们早日康复,远离灾厄,吉祥安康;祈愿赈灾抢险一线的武警官兵及志愿者们顺利圆满;同时回向给事故遇难者,祈愿他们无有恐怖,离苦得乐,往生净土。愿全世界各个角落灾难平息,化干戈为玉帛,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天津潮音寺从8月13日起,在潮音寺大雄宝殿设立坛场,虔诚礼拜《观音宝忏》三日,每晚供平安灯千盏,祈愿伤者早日康复、吉祥平安;祈愿不幸遇难者神归安养、往生净域!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永信于13日一早安排少林寺全体僧众为在此次天津爆炸事件的伤亡同胞祈福,为台风遇难者暨祈福,祈愿逝者早日度脱;祈愿伤者远离灾难早日康复;祈愿生者远离灾难。 爆炸发生后,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深感震惊并关切,上海玉佛禅寺于13日晨立即举行祈福法会,为天津爆炸、山阳山体滑坡事故受难者祈愿。上午8时许,祈福法会在玉佛寺觉群楼万佛堂举行。玉佛禅寺全体法师虔诚诵经、共同祈福,愿佛菩萨保佑受伤者早日康复、不幸往生者早日得度,登净土莲邦。 8月13日,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一行在理事长妙贤法师的带领下,来到天津市慈善协会,向发生在8月12日晚的天津滨海新区大爆炸伤者捐助首批慰问款三十万元。体现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和佛慈基金会扶危济困的宗旨。 五台山佛教协会呼吁佛教四众弟子以佛教方式为天津塘沽爆炸事件中的伤亡同胞祈福,祈愿逝者安息、往生极乐世界;祈愿生者平安,早日康复,远离忧患。即日起,五台山各大寺院也将为天津爆炸事件中的伤亡同胞启建诵经祈福超荐法会。 8月13日下午,来自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全国各地高校学子在北海禅院常住的带领下举行祈福法会,共同为“天津爆炸事故”的受灾同胞祈福,为生命守护希望,以无常共相警策。“灾难突降,愿我们的互相扶助争取生存与终极解脱!岁月静好,愿我们的彼此关怀共求和谐与智慧大道!” 祈愿我佛慈悲,护佑逝者离苦得乐早登净土莲邦,祈愿伤者早日康复,祈愿生者平安!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08月18日 
    阅读全文
共5349记录 首页 «上一页 ... 256 257 258 259 260 ... 下一页 » 尾页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