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生:功夫茶里看潮汕人的深层灵魂
有海水的地方,就会有中国人;由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潮汕人;有潮汕人的地方就会有工夫茶。
潮汕人以功夫茶为道具广交人缘,并善于运用关系营销,注重人际关系的经营并结成彼此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如通过宗族、家族、亲戚、邻里、乡党、同学、同事、战友等关系成为一个大关系的网络。“请来吃杯茶”,“有闲来吃茶”是潮汕人的最常用语。杯小容大,店小聚财,工夫茶有容乃大的包容性格给潮汕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质上潮汕功夫茶具的三个杯之“三”并非实数,而是表示“多”的意思,另表示“天、地、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引用《易经》)可见,工夫茶道的世界之大。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潮汕人之意不在茶,在乎道义之利也。从中透视出潮汕人对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传承。在浓厚的商业环境中成长的潮汕人,以茶为道具广交人缘,广开财路,建立起独特工夫茶关系,工夫茶的有效沟通孕育了潮汕人群狼文化的团队精神。
潮汕人以善于经商而闻名,潮汕人的成功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就是坚持做一件事——吃(泡)工夫茶,尝试不同的茶叶和品味。喝工夫茶是潮汕人的习惯,很多生意都是在品味工夫茶中成交;潮汕人聚在一起只需要一杯工夫茶就会在品味中捕捉到商机。在品评“工夫茶”中,潮汕人酝酿着一个有一个的商业计划;在品评“工夫茶”中,潮汕人演绎了一个有一个的掘金传奇。
工夫茶是潮汕人获取商业信息的主要途径。相对于传统的信息环境下的中国商人,潮汕人大多见多识广,具有强烈的商品经济常识和市场观念,具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具有优秀的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每个潮汕人都拥有自己的功夫茶具,依赖这“一亩三分地”——“一壶三个杯”,搭建起高效的信息平台,在工夫茶冲泡的活动过程中,包涵了工商业等相互交流中获取大量的市场信息,通过这一平台从而保持信息畅通、资源共享的竞争优势。工夫茶打破了人与人交流的障碍。每一个工夫茶道场都是一个信息加工厂。搜集、整理、加工、储存的信息随时都有可能派上用场。工夫茶道场就像“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其信息流量不可估量,通过工夫茶网络连接的各行各业,有力的促进了潮汕人之间的沟通,合作和资源整合,克服了潮汕人之间无序的竞争,在提高潮汕人整体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潮汕人几乎熟悉社会的各个领域。
“功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做事方法细致、讲究的意思。工夫茶重在品鉴,对选茗、择水、挑器、煮水等各个细节都非常功夫。泥炉、砂铫、榄核炭、鹅毛扇、铜筷子、“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从潮汕民系对工夫茶细微程序专注到这一点,我们清楚的看到潮汕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生活理念,才会有今天的潮韵系列:潮州菜、潮瓷、潮州大屋、潮绣、潮剧、潮州音乐、潮州木雕••••••,潮汕人会做生意,在国内有“无潮不成市”之说。潮汕人把“茶”的这种“功夫”作风带入商业活动,即使以精明著称的上海人和善于经商的温州人也不得不佩服。精于茶道的潮商将之茶文化转移到商业精神,工夫茶道与潮商精神得到有机的结合。《茶经》曰“茶味之寒,最宜精行修得之人”。君子之交淡如水,潮汕人之交应如茶。工夫茶不在乎多,而在于精,每一杯都是精华。潮汕人往往在商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获胜,而功夫茶道文化更是功不可没。
茶道——人道、商道。中国社会传统是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自古中国人就是礼仪之邦。潮汕传统文化又是典型的伦理性文化,功夫茶茶道作为儒家礼仪的表象和补充,反映了儒雅文化的本土化,与中国的“饮德食和”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家所推崇的“礼”、道家所推崇的中庸,在功夫茶道里得到传承和发展,深入到潮汕的社会有机体,深切渗透到民众意识、性格、习俗之中。正是在这一精彩影响下形成了潮汕工夫茶儒家礼教思想的茶礼,蕴含着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教、礼让”。这使潮汕人在道德(仁、义、礼、智、信)的自觉要求体现在功夫茶礼的规式中,茶饮程序逐步演变成为合理的商业礼仪和待客礼俗。工夫茶文化是潮汕人“和”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工夫茶器的天圆地方,形象的展示了智圆行方、天人合一的茶道世界。工夫茶茶道蕴涵了潮汕人的人文精神、价值体系和奉行准则,并促使潮汕人逐步形成了礼谦圆融、和气生财的处世方式。
工夫茶是潮汕区域文化的重要表征,功夫茶道的内核是潮汕人的深层灵魂,是潮汕人走向成功的奥秘,是潮汕民系走向世界的名片,潮汕人走遍天下的最大本钱。
注:
潮汕人——潮汕四市人民的简称。四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
林楚生——汕头人,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理事长,高级评茶师
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