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 照耀世界的书房
“大家平安吉祥!”年近90岁高龄的星云大师坐着轮椅进入会场时,大家纷纷起立鼓掌,向这位尊长表达敬意。 15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星云大师总监修的《献给旅行者365日——中华文化与佛教宝典》出版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星云大师专程从台湾赶来出席,他笑言,《献给旅行者365日》一书的出版,完成了他50年的心愿。 在星云大师看来,在人生旅途中,所见所闻、一句一偈,或能引发出无限的启发与转机。无论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相约同行,阅读,是最好的陪伴。 《献给旅行者365日》以中华文化为主基调,收录的内容包含中华文化的精华,包括孔子、孟子、朱熹、李白、苏轼、梁启超、曾国藩、林语堂、胡适等400余位文人、智者、哲人的名文、名段,总共800则作品,并配有星云大师的墨宝箴言、传统山水图画,凝聚了他的人生体验和认知感悟。每一篇文章娓娓道来,既不是居高临下借权威语式以偏概全,也不是把人文教育柔化为慈善家的安抚。着眼于为人心加油,为社会提供阳光、智慧和奋发的力量。 新书出版座谈会后,星云大师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阐述中华文化的弘扬。 以书为媒 中华文化应流传世界各地 “50年前,我曾经有过一个想法:把中华文化中自古以来的精彩诗词歌句、座右铭整理起来,为漂泊中的中国人,为那些遇到挫折、心里苦闷的人,激励鼓舞精神” 南方日报:《献给旅行者365日》一书首次印刷110万册,免费发行。请您谈谈,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 星云大师:除了《圣经》之外,在世界各地饭店的房间内,应该有一本包罗万象、励志人心、有中华文化底蕴的宝典,期许容易阅读的短章节,为旅者疲惫的身心,带来阳光般的温暖,为迷途的心灵,带来正面的力量。 我们也看到,目前大众都向往中华文化,自己希望通过积极倡导,能够将其发扬光大,而这本书就与中华文化有关,能够为之增加光彩。 南方日报:书的内容选录是怎么考量的? 星云大师:这本书的内容由我选定。我的弟子从几万条作品中选出一万多条,逐一念给我听,我来选择。可以说,收录的作品能对读者理解人生有重要的意义和帮助。 书在台湾已经印了2000万本,大概每一个图书馆、每一个公共场所都有,我希望在大陆也是如此。两岸人民使用同一种语言、拥有相似的生活习惯,两岸虽然有一道海峡相隔,但文化没有相隔,大家处在同样文化的光耀之下,不分彼此,文化可以促进“两岸一家亲”。 同时,我们在筹划出版中英文对照版的《献给旅行者365日》,过去《圣经》从国外到中国来,现在要礼尚往来,我们也有这样的文化送到他们的国家去。 南方日报:您怎么看待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星云大师:自古以来,华夏子孙漂洋过海,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可以说,全世界有海水流到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凡是太阳能照耀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在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这些外国著名博物馆,收藏着许许多多中华文化瑰宝,他们也以此为荣。所以,我们应该感受到,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照耀着世界的书房。 佛性禅心 佛学成中华文化重要部分 “佛教讲‘自觉’,即自己要觉悟,如果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身处共同文化之下各自发展,再汇聚起来形成一个优秀文化,这将是未来我们全中华人民的希望” 南方日报:自汉代以来,佛教传入中国并得到了长足发展,学界对佛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多有论及。您怎么看待佛教与中华文化的历史交织? 星云大师:唐代,玄奘法师远赴西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留学生,也是第一个把老子《道德经》翻译成梵文的人。当时,他在印度讲演,几十个国家的国王聆听他的说法。中华文化扬威世界,玄奘法师是不得不提的。另外,鉴真大师远渡日本,现今日本的文化也是他传过去的。 所以我说,弘扬中华文化,佛教不能缺席。自古以来,中华文化与佛教关系密切。举例说,尤其是语言。假设去除掉佛教的语言,现代人讲话就很困难了,很多词语,是非常常用的,比如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广结善缘等。 老庄哲学以及孔孟学术博大精深,佛教的一些学说也同样深广。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也产生了独特变化,开始讲究“禅”与“开悟”:即希望中国人都有悟性,每天不断进步,将来人人都有大彻大悟的时候。在中国,成佛不成佛变得不重要,开悟反而是重要的。 在某种程度上说,佛学更是哲学,而中国人多年孕育出的思想,更有着与佛学融合的地方,二者同样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如果大家能按照这种文化为人处世,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所以说,就算姓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也可以像朋友一般互相往来、尊重共荣。 南方日报:目前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一再提升,当心灵受到外物诱惑之时该如何处之? 星云大师:在这点上,我提倡儒家所说的“自我学习”,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佛教也讲“自觉”,即自己要觉悟,如果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身处共同文化之下各自发展,再汇聚起来形成一个优秀文化,这将是未来我们全中华人民的希望。 值得发扬的优秀中华文化中,包含“新旧”两种,一种传统文化,一种则是被称为“新文化”的内容,如有序排队、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泱泱大国,中华文明孕育出的中国人,应该谦卑。比如,在公共场合讲话要轻声细语,这就是讲我们中华文化的人文气质。如果我们每个人能按部就班依照次序做事,很好地把新旧两种文化融合在一起,这就是中华文化未来的一点希望。 不必说你过得比我好,我就不喜欢你。你有钱能买电视机,至少我可以站着看一看;你有钱可以建公园,我至少可以去散步。别人的成功我可以享用,不一定也要占有。
0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