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所有文章

新闻中心 > 所有文章

  • 陈经纬:华商恰逢“天时 地利 人和”好时机 潮青访谈

    陈经纬:华商恰逢“天时 地利 人和”好时机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日讯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深圳)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暨第二届侨商高峰论坛上,香港中国商会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经纬表示,华商恰逢“天时、地利、人和”大好时机。 发言全文摘录: 香港中国商会的会务是以服务国家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为重点。中国(深圳)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暨第二届侨商高峰论坛的举办(以下简称“侨交会”),是香港中国商会以在香港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为基础而牵头发起,以深圳侨商智库研究院为执行机构,联合四百多家海内外商协会合办、协办。 在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宣布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一带一路”的行动号角已吹响并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侨交会”举办目的是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积极助推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更好的合作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的华商经济实力强厚,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华[2.41%]侨华人超过4000万,上市公司中有70%是华商持有,华商力量极为强大,在所在国政商界具有深厚的人脈资源和影响力。“侨交会”的举办将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广大华商来说,更是一个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平台。 在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本人荣幸亲耳聆听了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我相信,更会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大华商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习近平主席同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未来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 “侨交会”的举办正是为未来五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美元,可让国外商品在“侨交会”交易、展示、推广,同时也可为我国出口商品的交易、展示、推广发挥作用;其二可为未来五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让中国对外投资的所在国在“侨交会”上作为项目推介和合作交流,同时也可为中国各地方政府引进外资的项目搭建交流平台;其三为未来五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让旅游目的地所在国在“侨交会”上进行推介与交流合作。 深圳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基地,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其地理位置毗邻港澳,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高端制造业基地;是刚公布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深圳也更加了解基本国情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与港澳台华人华侨联系比较密切,“侨交会”在深圳举办对联通海内外同胞、侨商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侨交会”举办地点的选址充分利用了深圳、香港这两个的独特地缘的优势。 各位朋友:国家“一带一路”的实施给深圳、香港和海外侨胞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举办“侨交会”这样的交流合作平台,将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海内外广大企业更好、更大的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04月08日 
    阅读全文
  • 陈经纬:"一带一路"是华商共同发展的好机遇 潮青访谈

    陈经纬:"一带一路"是华商共同发展的好机遇

    亚太日报讯 4月1日,香港中国商会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经纬出席中国(深圳)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暨第二届侨商高峰论坛。陈经纬在会上表示“侨交会”的举办将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广大华商来说,更是一个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平台。  全文如下:   香港中国商会的会务是以服务国家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为重点。中国(深圳)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暨第二届侨商高峰论坛的举办(以下简称“侨交会”),是香港中国商会以在香港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为基础而牵头发起,以深圳侨商智库研究院为执行机构,联合四百多家海内外商协会合办、协办。   在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宣布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档,“一带一路”的行动号角已吹响并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侨交会”举办目的是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积极助推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更好的合作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的华商经济实力强厚,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超过4000万,上市公司中有70%是华商持有,华商力量极为强大,在所在国政商界具有深厚的人脉资源和影响力。“侨交会”的举办将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广大华商来说,更是一个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平台。   在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本人荣幸亲耳聆听了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我相信,更会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大华商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习近平主席同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未来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   “侨交会”的举办正是为未来五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美元,可让国外商品在“侨交会”交易、展示、推广,同时也可为我国出口商品的交易、展示、推广发挥作用;其二可为未来五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让中国对外投资的所在国在“侨交会”上作为专案推介和合作交流,同时也可为中国各地方政府引进外资的专案搭建交流平台;其三为未来五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让旅游目的地所在国在“侨交会”上进行推介与交流合作。   深圳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基地,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其地理位置毗邻港澳,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高端制造业基地;是刚公布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深圳也更加了解基本国情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与港澳台华人华侨联系比较密切,“侨交会”在深圳举办对联通海内外同胞、侨商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侨交会”举办地点的选址充分利用了深圳、香港这两个的独特地缘的优势。   各位朋友:国家“一带一路”的实施给深圳、香港和海外侨胞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举办“侨交会”这样的交流合作平台,将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海内外广大企业更好、更大的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谢谢大家!

    04月08日 
    阅读全文
  • 清明中国式祭奠:死者的面子,生者的美名

    导语:有网友爆料回农村老家发现,色情表演在农村泛滥成灾,大多数葬礼都请来脱衣舞女郎“助兴”。同样参加过类似葬礼的小说家曹寇表示:葬礼也是礼,在他居住的城市社区,葬礼演出除了歌舞,还有相声、小品、杂技、魔术,跳脱衣舞仅仅是穿麻戴孝、浩大的送葬队伍、唢呐齐鸣的变异版,它不仅带有一种让人惊喜的叙事性,还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这个国家所剩无几的“生机”。 相比于脱衣舞的“离经叛道”,中国式葬礼的本质却在于——葬礼的主角从来就不是死者,它更侧重表达生者的财富、地位及奢侈程度,唯有如此,死者的面子才能保存,生者的美名才得以传扬。孝已经脱离了亲情行为,它是一种事关子孙功业的表达方式。 葬礼也是礼。礼,既是制度,也是仪式。仪式貌似累赘,但它极其重要,几乎就是文明的本身形象。故宫的修建就是这一仪式(礼)的重要体现。一个人从中华门(大明门或大清门)开始下马下轿步行,穿过广阔的天安门广场,进入天安门,再经过漫长的甬道,进入午门,然后过金水桥,进过太和门,继而在空旷的殿前广场上接受烈日和风雨,这才气喘吁吁地出现在巍峨的太和殿的石阶之下。皇帝就坐在这个大殿的正中,坐在那个被蓄意抬高到需要仰视的宝座之上。拾级而上,跨过几乎抵裆的大门槛,这个疲惫的朝见者终于进入了大殿。在生理上,他唯一想做的就是瘫倒在金砖地面上。当然,瘫倒也被规范了,那就是跪,乃至三跪乃至九叩。 故宫的礼仪设计无处不在,我的意思是说,它貌似铺张浪费,但其实用性由上述可见一斑。当然,礼仪正在发生变化,或者几千年来一直在变化。孔子时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制度更替和礼仪变迁。孔子的问题是,他对礼仪的变化做出了一个自己的价值判断,即认可周礼的有序和规范,而反对新秩序的“无序”和多元。而历史最终表明,孔子的愤怒、伤感和悲情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一个统一而稳定的“礼”一旦崩溃,政治和经济嬗变姑且不论,风俗的变化将是最为直观和感性的表达方式。事实就是这样,在一百多年来的革命中国,礼仪变化一直让人措手不及。移风易俗既是政权和年代更替的重要体现,同时,在某一礼仪已被上层建筑固化统一之后,民间对其不懈展开地扭曲变形,却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这个国家所剩无几的“生机”。 那么,回到“河北一农村办葬礼请女郎跳脱衣舞助兴”这条新闻上来,笔者并不认为在礼仪上它有任何问题。一如传闻某个原始部落,亲人死后,他们以分食尸体为悼念方式。我们不能因为我们不吃死者的尸体而沾沾自喜,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断定我们比那些分食尸体的人更加悲痛。说到底,这仅仅是一个礼仪和风俗差异。现在的问题是,脱衣舞刺激并颠覆了传统礼仪方式。 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如此,中国人长期讲究孝道,葬礼上未必鲜花翠柏党旗覆盖,未必个个如丧考妣,但用庄严肃穆、面露戚容,乃至哭天喊地的嚎叫来“捧场”是一种正统和规范。而脱衣舞显然破坏了这一情境,带有某种离经叛道的意味。不过,这只是表象。事实是,中国式葬礼的主角从来就不是死者,“庄严肃穆、面露戚容,乃至哭天喊地的嚎叫”既可能是一种情感流露,也很可能是一种表演方式。必须要让外人看到自己的悲痛和孝心。如果悲痛不易表达,那么孝心必须铺张。我们看到的基本都是如此,中国式葬礼更侧重表达生者的财富、地位以及相关的奢侈程度,唯有如此,死者的面子才能保存,生者的美名才得以传扬。孝已经脱离了亲情行为,它只是一种事关子孙的功业的表达方式。穷家无孝,母因子贵才是至孝。所以说,无论是连唱三天大戏,还是请女郎来跳脱衣舞,又恰恰是中国式葬礼中表达“孝”的必然方式。换言之,跳脱衣舞或许仅仅是穿麻戴孝、浩大的送葬队伍、锁啦齐鸣、三天三夜大戏、七天七夜水陆道场的简化版和变异版。 当然,这仍然无法消除脱衣舞的荒诞感及其在情感和美学上对“和谐”的挑战。这也就是我们到底如何抒情的问题。中国确实是一个抒情大国,一会儿“汶川雄起”一会儿“上海不哭”,这些辞令和网络蜡烛往往会把所有人都裹挟进去,让你不敢公然晒大腿晒美食。步调一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此类抒情词汇和政治号角完全淹没了个体情感。在这一点上,我倒更倾向于赞颂跳脱衣舞的违和方式,它既是抒情,也是反抒情,甚至带有一种让人惊喜的叙事性。老实说,何止“河北一农村”,在笔者居住的城市社区,葬礼演出可谓层出不穷。除了歌舞,还有相声、小品、杂技、魔术,相当于一台简陋的春晚。而且色情气味热烈。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吸引那些晚饭后无所事事的小区居民。人们扶老携幼,拖家带口,自带板凳,在大瓦数的灯泡照耀下,将这些草台班子包围起来,欢呼叫好。散去之际,无不对死者家属心存感激。 葬礼上跳脱衣舞,我没遇到过。但说实话,我希望遇到,想看。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男性,我们没法让自己在促销活动时对台上的青春大腿佯装不见,并还会对那些拂袖而去的家伙深表怀疑。我也没法在人头攒动的事故现场将自己置身事外,反而希望自己个子高点脖子长点,能知道包围圈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存在感,不仅在于“我是主角”,其更大的部分是“我是观众”。 曹寇,1977年生。写小说,出版有小说集《越来越》、《屋顶长的一棵树》和《躺下去会舒服点》,长篇《十七年表》,随笔集《生活片》。另有文史作品《藏在箱底的秘密性史》一部。现居南京。

    04月07日 
    阅读全文
  • 李嘉诚:若香港取消自由行 股市将跌逾千点 潮青访谈

    李嘉诚:若香港取消自由行 股市将跌逾千点

    香港富商李嘉诚26日出席旗下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业绩发布会,被问及自身与内地的关系时,他表示一直以来都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很浓厚。 李嘉诚语重心长地说道,“我10岁时遇到战争,在自己的家乡第一次看到有炸弹从天空落下。我一直以来,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很浓厚。”他指出,旗下的基金占财产的三分之一,而基金的捐款89%用在香港和内地,主要用于教育和医疗事业。 李嘉诚认为,内地是香港最大的靠山,香港获得内地很多方面的支持。所以他仍看好香港的楼市和经济,预料未来1至2年,香港经济不会太差。 对于内地自由行(个人游)旅客的问题,李嘉诚说,“如果今天说我们不需要自由行,全部不需要,我相信股票会跌1000点以上。香港最大的得益就是有内地很多方面的支持。” 对于香港年轻人发展的建议,李嘉诚表示,很多事是事在人为。他举例指出,过去3年汕头大学医学院有72个学生去考美国的医学毕业试,只有两个人在第一次考试未能通过,其他都通过了。可见这些年轻人有心,对学识下功夫,不负所望。虽然年轻人受到很多环境的限制,但在富裕的城市,若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对的,相信将来在香港一样有很多机会,事在人为。 李嘉诚已经80多岁高龄,退休问题受到外界关注。他表示,旗下公司比较复杂,涉及52个国家的业务。幸好有一班好的员工支持,即使现在退休也无问题。但目前精神和健康都不错,所以想继续工作。 “这是我对自己的责任心,希望将来交棒之时,公司可以上一个新的台阶,”李嘉诚笑了笑说。儿子李泽钜在旁边打趣地说,“他是全公司最抵(划算)的员工,(工资)5000元一年。”  

    03月31日 
    阅读全文
  • 庄佩源:伯父让我明白赚钱不是人生第一位 潮青访谈

    庄佩源:伯父让我明白赚钱不是人生第一位

    中国侨联前副主席、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创始人庄世平亲侄子庄佩源近日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的采访,回想起伯父,庄佩源感慨颇深。 他说,伯父是个十分爱国的人,做事情不斤斤计较,做好事也不图回报,只要能做到的事一定会尽全力完成,这对他一生影响很大。庄佩源表示,庄世平让他明白人生中赚钱不是第一位的,更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庄佩源祖籍潮州,在香港度过了人生的前25年,移民到美国后当过近10年飞行员,为美国辅助空军上尉,1999年转业后加入美国洛杉矶警队后备役,曾荣获警局颁发“年度警务功勋章”、“模范警员服务奖”等称号。不仅如此,他在美国拥有航运、图书批发等实业,担任美国亚洲商会协会主席、洛杉矶中华总商会会长等职务。 庄佩源说,他和伯父庄世平的感情很深,移民到美国后每次回香港他都会去看望伯父,在最后的日子里伯父告诉他,他把每一天都当做生日来对待,非常地珍惜。 庄佩源认为,中美建交以来,许多问题都在改进,中美双方都需相互谅解和尊重,推动双方关系向前发展。 庄佩源对中国的感情很深,他身边长期携带三部手机,一部是美国的号码,另两部是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他说,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正越来越大,作为华人他很自豪,现在在洛杉矶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向他学习中文,许多人还督促孩子把中文学好,将来到中国留学。

    03月31日 
    阅读全文
  • 陈幼南:让世界潮籍青年明白自己根在潮汕 潮青访谈

    陈幼南:让世界潮籍青年明白自己根在潮汕

    “创办潮青会,最大的目的就是团结世界各地的潮籍青年,通过各种活动,增强他们对家乡的感情,这是我们的责任。”昨天,国际潮青联谊年会和国际潮青联合会的创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陈幼南博士在其下榻的帝豪酒店接受记者专访,谈到他联合发起组织国际潮青联谊年会的初衷时,陈幼南着重说到两个字——“责任”。 陈幼南是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陈伟南的儿子。从小,亲爱国爱乡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了他。随着香港潮州商会第一代潮汕人年岁越来越高,为了培养香港青年潮人的爱乡之情,20年前,香港潮州商会创办了青年委员会。潮人遍布全世界,考虑到世界其它地方没有类似的潮青团体,陈幼南觉得应该为潮青搭建一个平台,让青年潮人聚在一起,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1999年,由香港潮州商会青年委员会发起并主办的第一届国际潮青联谊年会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 “潮青会举办至今已是第六届了,今年回到我们家乡汕头举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陈幼南高兴地说:“第一届在香港,第二届在法国,第三届在加拿大,第四届在深圳,第五届在曼谷。我很高兴地看到,年会无论在哪个地方举行,都能吸引很多潮属社团参加。希望可以继续办下去,也希望更多的潮汕青年人参与活动。”陈幼南认为,可以通过潮青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借助动漫、卡通等新潮的方式,吸引青年潮人来学习潮汕历史,从小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让他们懂得潮汕文化与其它地方文化的区别,推广潮汕文化。 陈幼南告诉记者,父亲一直重视培养子女的家乡观念。如今,他也以父亲的榜样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从小培养两个孩子对家乡的感情,经常带他们回来,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根在潮汕。

    03月31日 
    阅读全文
  • 郑南雁:铂涛集团下一个10年是全球化运作 潮青访谈

    郑南雁:铂涛集团下一个10年是全球化运作

    3月15日,在铂涛集团的10周年盛大庆典上,铂涛集团联席董事长兼首席品牌建构师郑南雁发表演讲,提出铂涛集团下一个10年发展目标:成为全球最具规模的服务型企业。 以下为郑南雁的演讲内容: 很高兴在这里给大家回顾一下铂涛的过去,但更重要的是想给大家讲讲铂涛的未来。过去10年,我们各个品牌在不同领域引领行业发展。 始于7天未来搭建品牌矩阵 2005年,7天在广州北京路开出第一家门店,此后,我们走出华南走向全国甚至海外,现在7天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门店数最多的经济型酒店品牌。而且我们现在努力设立一个平台型团队,相信7天很快就会成为全球第一的经济型酒店,你们有信心吗? 2013年铂涛集团成立,我们不仅要发展7天,同时还发布了4个各具特色的中高端品牌。至此,铂涛从单一经济型酒店公司转型成为提供多种独特体验的多品牌集团,同时,我们也努力向8000万会员提供更多的体验型服务。在这里与大家再回顾一下这些不同格调的体验消费品牌:麗枫目前的全国签约门店数超过120家,从规模总量上说,应该可以提升到中端酒店市场前三名,希望他们能够像7天一样在中端酒店领域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铂涛菲诺是铂涛转型发展过程中第一个高端品牌,也是国内第一家能够在境外接管高端五星级酒店的品牌,去年他们在老挝签约的标杆项目,也将成为下一次东盟峰会的指定接待酒店。喆·啡是我们很有代表性的中端品牌,将咖啡馆文化与酒店结合,在国内甚至全球也是第一家跨领域结合的品牌,现在签约门店也超过了80家。 ZMAX潮漫是我们推出的新锐社交酒店品牌,在国内也是社交主题酒店品类的开创者,不仅在国内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在国外的消费者调研当中也是深受欢迎,这也证明了社交主题在全球酒店市场也是一种领先潮流。 再说说希岸,这应该是男女生都会喜欢的酒店,因为美女能在这里能得到很多宠爱,男生在这里能看到很多美女,期待希岸能够在独特体验的酒店领域有所发展。稻家是我们收购的提供藏式民俗体验的旅游酒店品牌,目前位于稻城亚丁,刚才为我们献上动人歌声的藏族员工就来自稻家。 IU是我们新推出的国内首个引入互联网概念的酒店品牌,IU的很多理念会再一次引领经济型和高端经济型酒店的潮流,因为现在没有互联网就没有了生活。 此外,我们也开始拥有一些极具特色的高端奢华酒店品牌。 来自法国的Maison Albar(安珀)拥有近百年酒店家族历史,Albar家族从1923年开始经营第一家酒店,将近100年的历史在世界酒店业也是少有的。去年,铂涛集团与法国的巴黎酒店集团达成合作,在全球市场发展Maison Albar(安珀)这个奢华精品酒店品牌,这将成为铂涛集团在高端奢华领域的重要品牌之一。H12酒店,是位于奥地利雪山上的一家充满艺术格调的酒店,客人对这家酒店的评语,除了好评之外没有别的评语。大家理解吗?这意味着H12酒店的设计和服务是多么地超乎消费者预期。我们期待H12与Maison Albar(安珀)能够成为铂涛集团皇冠上两颗重要的明珠。 刚才我们提到全球酒店当中哪些品牌拥有百年历史,希尔顿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我们与希尔顿全球达成战略合作,把希尔顿全球旗下规模最大的欢朋酒店带给中国消费者,我们有信心将希尔顿欢朋发展成为精品商务酒店领域非常出色的产品。 除了酒店品牌,铂涛集团在业内首创酒店以外的跨界品牌,将我们提供的服务,从酒店住宿拓展到其他体验型消费。MORA COFFEE就是我们推出的第一个跨界品牌,这是一个简约、现代风格的咖啡店,我们希望以后在所有的7天、麗枫甚至更多中端酒店里面都有MORA COFFEE。 最后了解一下漫珠沙华艺术平台。铂涛集团过往一直有援建希望小学的公益传统,而漫珠沙华艺术平台是我们在公益领域的一个创新。很多艺术家和画家的早期生活是很艰苦的,我们希望通过集团旗下的门店资源,联合一批理念相同的艺术机构,帮助一批有潜质的艺术家成长。将来,大家会在MORA COFFEE、中高端品牌的门店里看到漫珠沙华的艺术品。希望未来有更多的艺术家通过漫珠沙华艺术平台更自由地创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艺术作品,让大家在生活当中获得更多的艺术熏陶。在过去的10年,我们铂涛人创造了以下数字:超过8000万的会员、4万名员工、近3000家门店,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我们相信这些数字可能在5年、10以后还会发生改变。 富有铂涛特色的理念 今天,我还希望与大家一起回顾铂涛为什么能够快速成长。我想富有铂涛特色的文化理念是很重要的成功因素。 第一是“责任”,我们的一线店长、一线员工、高管都把责任作为我们工作的核心,驱动公司不管遇到困难或在逆境中都能够快速发展。希望铂涛集团以后的10年、20年发展中,这种品质能够继续发扬。 第二是“创新”,铂涛集团在业内是创新最快的公司,我们能够迅速成立十多个中高端牌子,并且搭建好各种平台,希望各位员工和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继续创新,这个基因发展的越好,我们也就发展得越好。 第三是“共享”,我们很注重共享精神,这也是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现在做的品牌创建平台、会员平台都是“共享”的体现。 第四是“快乐”,从7天开始就有的文化基因,将来也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核心理念,在公司发展的不同时期,我们也在努力打造“员工参与”的文化,让员工能快乐地工作。我们认为让员工快乐是最核心的,只有你们快乐,我们的顾客才会快乐,客户的快乐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快乐,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希望大家能秉承“快乐”的理念,让我们工作更加开心。 铂涛集团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一直重视客户服务的理念,包括我们早期在经济型产品中,突出让客户“天天睡好觉”的产品设计,也包括去年铂涛会推出“不爽就免单”的服务,以后我们也会推出更多提升客户价值的服务,让不同级别的会员积分得到更好的价值体现。我们还需要推出更多新品牌,让我们的会员有更多和更好的消费体验。重视客户喜好、重视客户需求,这是铂涛集团在过去10年可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将来我们需要坚持的核心价值观。 下一个10年:真正全球化运作 铂涛集团的下一个10年,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有点挑战的目标:在10年后成为全球最具规模的服务型企业,我们不仅把目标留在国内也定在全世界,我们以酒店住宿为核心,提供其他多种独特体验的品牌。为什么我们可能做到这一目标?因为我们很幸运,可以跟随中国消费者的脚步,这是全球最强大的消费群体。 目前铂涛集团已经在东南亚设立办公机构,今年会在欧洲设立更多开发机构,将来也可能在美国设立开发机构。只要消费者有需求,再大的挑战我们也会努力去做,希望到2018年,我们拥有500家海外酒店。而在下一个10年,希望铂涛集团成为第一家真正全球化运作的中国住宿业集团,满足中国消费者走向全球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在体验消费领域不断创新。我们所说的体验消费,就是消费者需要花时间去体验的行业。消费者除了工作时间以外,有很多闲暇时间,如果我们能创造更多体验型品牌,能覆盖他们更多的休闲时间,那我们就有可能成为最成功的服务型企业。 所以,我们在酒店方面,除了继续扩展更多品牌之外,还会在长租和短租、休闲度假和休闲娱乐等领域突破。 铂涛未来展望 对未来的展望,我们有短期和长期的目标。2018年,我估计经过所有铂涛人的努力,旗下门店数应该可以超过6000家,各种品牌总数达到30个左右。相信将来我们不是讨论覆盖国内多少城市,而是讨论覆盖全球多少个城市。如果更长远一点,希望在下一个10年,当我们再相聚一起庆祝时,我们可能不是以多少家门店来衡量我们的发展。到那个时候,希望我们每天服务的客户可以超过200万人次,相当于1年中我们会服务超过7亿人次的客户。 我相信只要坚持让我们成功的铂涛理念,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我们一定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有为消费者提供很多种独特体验的酒店、咖啡店、画廊或艺术廊,还有其他更多的体验型服务。

    03月31日 
    阅读全文
  • 深度解析:潮汕日常用语中的诸多茶叶“元素”

    潮汕日常用语中,吸收了不少的茶叶语言。 你看,一谈,“意思”两个字就冒出来了。华佗是东汉末三国时代人,并且与那个“先是奸雄后是英雄”的曹操同乡,他在《食论》中就这样说:“苦荼(茶)久食,益意思,”“意思”的原意应是意念、思维、思想。华佗的原意是经常饮茶,能开启思路,活跃情绪、思想,对头脑有利。在潮汕的日常用语中,“意思”有多种用法,如继续作名词用,有想法、含义、意味等说法,如:你的意思是……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此外,还有“真无意思”、“不好意思”等用法。 作为计量单位的“角”,在潮语中,除了人民币“一角钱二角钱”读成角,很多地方被读成“甲”音,如“角力”读成“甲力”、“一角碗”读成“一甲碗”(10个)。其实,“角”,原是一种青铜酒器,其它一项析义为古代的量器,《管子·七法》中有“斗,斛也;角,量也”。后用为酒的计量单位,也作为对一定量的酒提(不是漏斗)的称呼。《水浒传》中,有招呼酒家“打几角酒来”即指此。还有“一角文书”之说,那就等同于“封”了。“角”是多少,只知比升小,并不知其具体定量。 那么“甲”又有何说法呢?查遍此字涵义,没有一甲等于多少的定量。汉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甲科四十人,甲是分类不是量词。宋将进士分为三甲,后又分五等。明清时代,通称进士为甲科。特别是明代,殿试名次也分三甲,但一甲只有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却有若干人,分别赐以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就像现代的学位),但“甲”无论如何不是一个量词。 “以一当十”的“角”,倒能从茶语中找到根由。唐时已把一定数量的茶称“X角茶”。至叶梦得的《石林燕语》卷八中谈到“密云龙”(茶名),以二十饼为一斤装成两袋,谓之“双角团茶”。很明显,这个角不是指袋,而同样指数量,“二角”就是十饼了。故而,潮语中代表“十”的“甲”,应是原先“角”的转音,这里它又变成一个数词。 最有趣的用语应数“研夫”了。 原来宋代“官焙”,仍以茶饼为正宗,加之宋人尚斗茶,对茶饼的制作就更考究了。当时的茶饼制作,一般分采、择、蒸、榨、研、造、过黄七道工序。榨后要研,约相当于唐代的捣和研。“研茶之具,以柯为杵,以瓦为盆,分团勺水,亦皆有数。”(赵汝砺语)很显然是以柯木作杵,在陶盆中研了。直要研到“荡之欲其匀,操之欲其腻”才合乎要求,可见要有一定的技术和劳作。研茶的人宋代就称“研夫”。潮语中,不用于指人,而是将此名词作动词使用,指将其物研磨成细末的过程为“研夫”,去掉了对体力劳动者带贬义的称呼,就像外地称煮食的人为厨夫、伙夫一样,潮州人称草木灰为“灰夫”,真个文雅得多。 潮人尚茶,故对茶叶语言有深刻的领会和吸收,“活学活用”到日常生活的其它方面。

    03月31日 
    阅读全文
  • 你知道吗? 福建省莆田竟然是广东潮汕人的“根”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世间之人,必有其祖”,数典不忘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潮州人,福建祖”,早就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饶宗颐教授总纂的《潮州志》明确记载:“唐时中华氏姓迁入者,有潮阳洪氏,来自莆田”,“自宋以来闽人多迁潮,而仕宦占籍尤众,以莆田为最多”,其中有黄、郑、方、陈、萧、魏、丘和兴化蔡诸氏。莆田则是中华先民南迁的“中转站”。为此,在万物复苏,生意盎然的春日,汕头都市报“根之旅”新闻采风团满怀“亲情”踏上旅程,去找寻潮人先祖南迁的足迹和古老奇丽的血缘故事。 采风团驱车数千公里,辗转闽南十余县市,经漳州,入厦门,进泉州……记者一路披星戴月,车轮滚滚,风尘仆仆,边采边走,而后直奔心仪已久的潮人祖地莆田。 在莆田期间,记者所到之处,都享受“嫡亲”的待遇,尽管语言有差异,但不影响与乡亲们的感情交流。在莆田市委宣传部精心安排下,记者与当地资深的姓氏源流研究专家们欢聚一堂,请他们厘清“福建祖”的“根系”。专家们侃侃而谈,清晰地勾勒出中原先民南迁的“路线图”,即从河南固始、潢川等地南迁后,部分留居莆田,部分从沿海的莆田再次南下,经泉、漳直至潮汕,特别在宋代,由闽南迁入潮汕的移民明显增加,至宋淳佑六年已达60多万人,动迁的原因“或以屯戍,或以避乱,或则迁谪而留住,或因勤王而播迁”(新编《潮州志》第七册P3038)。莆田有不少姓氏分衍潮汕地区,如宋高宗建炎年间,黄汝詹到潮州任职后,因“爱潮阳山中之胜”,便定居竹山龙陂,即今西胪镇波美村,为来潮之祖。澄海东里镇宋氏先祖两兄弟,是明嘉靖年间由莆田九莲山迁来的。林南垅于元至正年间迁至揭阳,成为锡场林姓祖。潮州吴姓多始于莆田,宋末之乱,吴定迁居大吴,分创三乡,成为大吴、银湖、龙吉美三乡始祖……。专家们还特别介绍,世界华人巨富李嘉诚的先祖,就在莆田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 当记者赶到洋尾村时,那里民俗巡游活动正热烈进行,身着绚丽古装的童男童女骑马,在村民的簇拥下,穿街过巷,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记者走进李氏大宗祠,只见里面还挂着“热烈欢迎广东省汕头市李氏宗亲来祖祠谒祖”的横额。这些年,潮汕的李氏宗亲谒祖团不断前来洋尾村,其中的澄海谒祖团是由24个村的宗亲代表组成。 在莆田采访期间,适逢一股冷空气南下,当地的气温骤然降至8℃左右,然而凛冽的寒风阻挡不了记者寻“根”的脚步,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涵江区涵头镇黄巷村的黄冈祠。祠里的执事黄春泉老人说,这里便是潮汕地区黄氏的祖地,“每年正月初六至初八,都有一批又一批的黄氏宗亲,不约而同地从汕头、潮州和揭阳等地前来这里祭祖。”记者举目环视,只见挂在宗祠里面墙上的一面面锦旗,均是潮汕地区宗亲赠送的,其中揭阳江夏文化研究会和汕头达濠埭头永思堂、永锡堂赠送的锦旗上,分别缀有“慎终追远”、“黄冈衍派传闽粤”的字样。记者临行前也曾了解到,潮汕地区的普宁市洪阳镇共有32个村庄,其中,其祖先是从莆田迁去的就有13个,还有10个村庄的祖先是从闽南的漳浦、南靖等地迁去的。姓氏源流研究专家吴奎信教授则明确指出,百分之七、八十潮汕人的祖先是莆田先民。所以,莆田是众多潮汕百姓的祖地已确定无疑,莫怪乎莆田的专家们深情地说:“不仅是潮州人福建祖,而且是潮州人莆田祖!”并热切地希望潮汕地区的乡亲多来莆田走亲戚,进行族谱对接,增强文化认同,携手共建美好未来。 白塘镇洋尾村 李嘉诚祖籍地 二月的莆田,春寒料峭。 适逢传统节日“跑廿六”“大闹热”,距离莆田市区大约30多分钟车程的白塘镇洋尾村,却是鼓乐阵阵,热闹非凡。 一路引领记者前往的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鸿恩突然“爆料”:“李嘉诚祖籍地就在莆田,而且就在洋尾村!” 李嘉诚:我是半个福建人 穿过一片桃花林,进入白塘镇洋尾村,只见这里家家户户都在家门口摆上香案,燃放爆竹,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今天是我们村的大节日,每年在这一天都要举行大型民俗活动。”在村里的李氏小宗祠门口,莆田市李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李金星对记者说。当天的活动中,该村由各家各户的小孩骑着巡游于村里巷道的马匹有120匹之多。记者看到,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中,还有30多名女子扛着写着各自姓氏的“姓旗”,好不热闹! 走进李氏小宗祠,映入眼帘的是墙上一幅李嘉诚先生的照片,让来自潮汕的记者倍感亲切。知名潮人侨领、全球商界“超人”李嘉诚先生真的和福建莆田有血缘之亲?大概是看出记者的一丝不解,李金星会长告诉记者,早在1993年8月18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就曾经报道: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对当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陈光毅说:“我们祖先有几代在福建莆田居住生活过,我可以说是半个福建人。”接着,李会长向记者展示了当地政协部门题为《关于“李嘉诚祖籍地”专题调研初步成果的汇报》,以及《关于“李嘉诚祖籍地”专题调研初步成果的再汇报》两份呈阅件。李会长还介绍,通过族谱查证等也发现李嘉诚的祖籍地就是洋尾村。 潮汕李氏后人常来认祖 “除了建于清朝的李氏小宗祠,我们村里还有一个建于明朝的李氏大宗祠。”从李氏小宗祠出来,记者一行在李金星的热情带引下,不久就找到了李氏大宗祠。这里祠堂门口正在演出木偶戏,精彩演出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节日气氛更为浓烈。 近年来,每年都有来自潮汕多个地方的李氏移民后代前来认祖祭祖,其中包括汕头澄海、潮州、揭阳,还有汕尾的海丰和陆丰等。前来祭祖者一般都选择在每年4月份和6月份,汕头一些祭祖者则选择在春节期间前来祭拜。潮汕祭祖者规模较大的是来自汕头澄海,有时一次便多达50人左右。“宗亲会都会为这些来自潮汕各地的祭祖者准备好祭品,他们风尘仆仆抵达这里后,先在李氏小宗祠看族谱并祭拜。吃完午饭后,又到李氏大宗祠祭拜,接着还会去祭拜祖墓,这样整个祭祖过程才算完成。”李会长介绍说。 中原移民  由闽入潮  三次迁徙 据族谱记载,潮汕移民,几乎都来自中原,但直接从中原移居潮汕的为数极少,绝大多数是先占籍福建,而后转徙潮汕。中原移民由闽入潮汕,主要有三次,即两晋时期,隋唐时期和南宋末年。专家指出,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不仅大大增加了潮汕的人口总量,而且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技术经验,促进了潮汕农业、商贸的发展。福建的语言、信仰和风俗习惯,也随之传入潮汕,故有“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漳潮之分”之说。

    03月31日 
    阅读全文
  • 潮州日报:浅谈古近代潮州商贸经济的发展及文化特征

    秦统一六国,中国版图开始形成,而其时潮地尚为蛮夷。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平定岭南,始于揭阳岭置戍所。汉高祖三年(前204),南海尉赵佗并象郡、桂林郡,称南越王,始于潮地置揭阳令。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汉平定南越,置揭阳县,潮地才立行政区划由中央政权正式管辖。但比起中原,潮地尚属边远落后,直到唐代(618—907),潮州仍为朝廷用来安置贬谪朝官的惩戒之所,以至元和十四年(819)韩愈(618—907)贬潮路上即有绝望之感,嘱咐其侄孙湘“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载《昌黎文录辑校》第59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至潮后见到的是“颺风鳄鱼,患祸不测;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载雍正《潮州府志》“艺文”) 但“人间正道是沧桑”。地处“瘴江”与“涨海”,正是使潮州改变落后,成为“岭海名邦”的有利条件。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港泊优越;韩、榕贯其腹,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尤其是在缺乏汽车的古代,缺乏飞机的近代,潮州具备无可比拟的水上交通优势。雍正《潮州府志》总纂、漳州蓝鼎元是这样评述的: “潮郡东南皆海也。左控闽、漳,右临惠、广,壮全潮之形势,为两省之屏藩,浩浩乎大观也哉。春秋之交,南风盛发,扬帆北上,经闽省出烽火。流江,翱翔乎宁波、上海,然后穷尽水花鸟,过黑水大洋,游奕登莱、关东、天津间,不过旬有五日耳。秋冬以后,北风劲烈,顺流南下,碣石、大鹏、香山、崖山、高雷、琼崖,三日可历遍也。外则占城、暹罗,一苇可航;葛啰吧、吕宋、琉球,如在几席;东洋日本,不难扼其吭而捣其穴也。茫茫大海,无樊蓠之限。(蓝鼎元:《潮州海防图说》,载《蓝鼎元论潮文集》,海天出版社,1993年7月) 蓝氏此刻划甚为清晰,一幅“潮州航运图”跃然纸上。 当代有句时髦语,叫“路通财道”。潮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交通环境,而使之虽迟开发,但却最早从农耕文化向海洋文化转变,摆脱自给自足传统经济的束缚,不断步入商品经济的浪潮中,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点,成为岭南重镇、岭海名邦。 一、潮港宜泊,是优良的海运中转站 绵长的海岸线和岛岸线(据黄挺、杜经国《潮汕古代商贸港口研究》以现潮汕地区地域计,海岸线长278公里,岛岸线长124公里。载《潮学研究(1)》,1994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有优越的港口资源,如当今的南澳港、汕头港、柘林港等使潮地很早就被选为海运的泊船之处。早在西汉,司马迁《史记》便记载:“南越反,东越王馀善上书,请以卒八千人从楼船将军击吕嘉等,兵至揭阳,以海风波为解,不行,持两端,阴使南越。”(《二十五史》第一册第265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黄挺教授认为:“东越的兵船停泊(于潮地)的地点,虽难确切考证,但约略不离韩江、榕江两江口,因非泊于此难以解决八千大军的饮水问题。韩江东溪下洲龟山西汉遗址的发现,当可与文献相印证。(黄挺、杜经国《潮汕古代商贸港口研究》;《潮学研究(1)》第53页) 《史记》的记载,仅提及潮地沿海有优越的停泊条件,而《隋书·陈棱传》则涉及海上商贸往来。陈棱“(大业)三年拜武贲郎将。后三岁(即六年、610年)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即潮州)泛海击流求国,月余而至。流求人初见舡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云云。(《二十五史》第三册第1121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黄挺教授认为:《陈棱传》下文,又载流求人见船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云云,可推知彼时常有发自义安的商船往流求贸易。而陈棱发东阳(今浙江金华)兵,不自就近的温州或福州、泉州的港口出,必抵义安后方击流求,或即由于义安人习熟此航道的缘故。(黄挺、杜经国《潮汕古代商贸港口研究》,《潮学研究(1)第54页》) 据黄挺教授考证:“有唐一代,未见有关本区(潮州)海交及港口的记载。北宋以来,本区发展很快,人文日渐郁盛,海上交通的兴旺遂成自然的趋势,见于古籍记录与考古发现的港口众多。如宋代的潮州港、南澳港、凤岭港、鮀浦港、揭阳港、辟望港。”(黄挺、杜经国《潮汕古代商贸港口研究》、载《潮学研究(1)》第54页)《宋史》已有潮州港的记载:“太平兴国五年(980),是年潮州言,三佛齐国蕃商李甫海,乘舶船载香药、犀角、象牙,至海口,会风势不便、飘船六十日至潮州。其香药悉送广州。”(《二十五史》第六册第1405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明代,饶平柘林不但是重要的军港,而且是商船停泊之地。“嘉靖时,番船已经常往来,知暹罗与潮人之移殖交流,由来久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03)饶平大尖峰下云,柘林澳在其南,暹罗、日本及海寇皆泊舟于此。”“柘林造船业亦盛。”(饶宗颐《柘林在海外交通史上的地位》,载《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 清代,潮州虽曾实施海禁,但经潮州港的船运仍川流不息。焦鹏先生据《华夷变态》、《唐通事会所日录》所记载作不完全统计,仅康熙二年(1663)至康熙三十六年(1697)这是35年间,经潮州出发的潮州船或外埠船至日本的有47船次,其中康熙二十七年(1688)就有11船次。(焦鹏《清初潮州的对日海上贸易》,载《潮州研究(13)》,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韩国林现圭据金指南《东槎日录》揭示,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朝鲜肃宗十四年)3月3日,南澳船户杨登兴从宁波取新建航船出航,3月22日至潮州乌丁(欧汀)装货,有乌白砂糖2000担,白方绅2000疋、红白绉纱200疋、药材20包、大米100担,然后又到南澳装载一些货物。全船载粤东、闽南商户及船员共63人。6月4日从南澳出发前往宁波、南京、苏州,6月18日因海上恶劣遭难,于6月底漂流到朝鲜济州岛。(朴现奎:《1688年漂流在朝鲜济州岛的潮州出航船考》,载《潮学研究(14)》,花城出版社,2008年12月) 由上可见,潮州具有优良的海上交通环境。 二、潮瓷外销及宋代潮州陶瓷业的兴盛 潮瓷外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 唐代,潮州人利用本地丰富的瓷土矿资源,在潮州城郊的象鼻山、北堤头、竹竿山等地建瓷窑,出产瓷器开始海运东南亚各地。新加坡学者林亦秋依据在苏门答腊彭加山凫附近海域发现的,由考古学家命名为“黑石号”的唐代沉船中的潮州窑青瓷考证:“沉船的出土文物,可知潮州青瓷在9世纪的唐代,就已漂洋过海来到印尼的室利佛逝王国。”(《诏代黑石号沉船出水的潮州青瓷》,载《南国瓷珍》第118页,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12年6月) “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开拓。由于世界各国十分喜爱中国瓷器,需求量很大。加上宋政府对涉外贸易采取宽松支持态度,对番舶外商实行优惠政策,且(在全国)东南各港口先后设立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因而陶瓷外运数量越来越大,其中也包括潮州窑的产品。”为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潮瓷制品大量洋人化。“在水东窑(属笔架山窑)出土的大耳短吻瓷塑哈巴狗、卷毛高鼻洋人头像以及各窑口生产的长咀无耳军持瓶(佛教用物)更纯粹为外国人设计生产的。”(庄义青《宋代的潮州》第79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据各种资料反映,20世纪在印尼、马来西亚、巴格达、朝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宋代潮州笔架山窑生产瓷器的发现。 宋代,陶瓷生产是潮州的一大支柱产业,并形成多个颇具规模的生产基地,如程岗洋(现属澄海)、洪厝埔、竹竿山以及笔架山等,以城东笔架山规模最大。 笔架山人口密集、瓷窑众多,窑群集中,连成一片,有“白瓷窑”之称,人们也称之为百窑村。1953~1986年在笔架山先后共发掘10座瓷窑。其中1号窑长24.1米,宽约2.85米,估算年可产碗20万只。10号窑残长79.5米,宽约3米,估算年可产碗50万只。生产规模如此庞大,宋时的潮州已堪称“南国瓷都”了。 三、潮州抽纱,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 抽纱,作为20世纪对潮州经济最具影响力的特色产品,“其技艺是外来抽通工种与潮州久享盛誉的刺绣工艺结合的产物。”(《潮州抽纱志》,潮州抽纱志编写组,1986年10月) 刺绣是中国的传统工艺,而在潮州地区具其地方特色而名之为潮绣。潮俗“妇女多勤纺织,凡女子十一、二龄,其母即为预治嫁衣,故织纴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乾隆《潮州府志》卷十二第10页),潮绣源于何时,说法不一,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始于唐宋。”,至明代已有较高技艺,而清代已成为民间工艺。(杨坚平《潮绣抽纱》第14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 光绪十二年(1886),汕头一位德籍领港员的妻子于传教时发现精致的潮州绣艺有与外国抽通工艺结合而创新的价值,于是将她原学到的抽通工艺在潮州妇女中传授,绣成手巾之类的原始抽纱品。光绪二十二年(1896),汕头福音医院美籍医生莱爱力的妻子来潮传教,又把西方抽通技术在女教徒中传播,把带来的样品散发给教徒,并用揭阳出产的夏布交教徒联系地方妇女加工,使抽纱技艺形成社会化。光绪二十六年(1900),海阳北厢新埔村(今陈桥新埔)人丁惠龙开创抽纱制品贸易渠道,并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成立第一家抽纱商铺“发合号”。自此,汕头传教士、教徒争相委托加工,潮州抽纱产品通过来往船员、外人传布港、澳和欧美各大洲。外国人视为奇珍、争相寻购,导致英、美、意、德等国商人纷纷来汕头开设抽纱洋行。(上引自《潮州抽纱志》第8~9页) 此后,潮州抽纱业迅速发展,民国23年(1934)统计,潮州城有抽纱刺绣商铺(行)52家,以义安路、西马路、西关外最为集中。(《潮州市商业志》第38—39页,潮州市商业局编,1988年10月)“据民国24年(1935)调查,全潮州抽纱工人有50万人之众,一说100万人。其在汕头赴抽纱洋行工作者,每人日工值由3角至6角。潮安妇女,夙擅刺绣之技,所作之抽纱加绣一项,艺高值昂,每日多至1元,少亦数角。其关系潮人生计之钜概可想见,自夏布业崩坠之后,兀端赖此为维持也。”(《潮州志》第3361页,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印,2005年8月) 四、潮州通商口岸的确立与汕头开埠 1858年(咸丰八年)6月13日、6月18日、6月26日,清政府与俄、美、英均订立《天津条约》,同意在潮州等城市设立通商口岸。1859年11月清政府同意潮州对美先行开市。1860年1月1日(咸丰九年十二月九日),潮州对美如期开市。潮海关设于汕头,汕头开埠。 汕头开埠以后,帝国主义用鸦片和廉价商品向潮州倾销,造成潮州和闽南一带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纷纷沦为“猪仔”,被卖到南洋和世界各地当苦力。 1860年外国人开始控制潮海关。1864年仅鸦片一项的进口就价值291万余银元,占汕头埠全年进口总额的76%。外商随后在汕头办起怡和、鲁粦、太古和德记等洋行。 1864年外国资本家在汕头创办了柴工师文船舶修造厂,随后又建机器榨糖厂;1879年民族资本家也在汕头投资办起豆饼榨油厂,此后又办了肥皂、罐头、酿酒、电池、火柴等工厂。 1871~1903年,汕头埠年均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492万余银元。汕头形成了以小公园为中心的商业网络,批发商行、小批发点、零售商店遍布闹市。有些大商行还在各地设有分号或联号,形成了北到天津、大连、上海、芜湖等地,南达香港和东南亚各国的通商网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潮州的货物运销,除中国内地及香港外,远达新加坡、泰国、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地。1936年仅从汕头港外运的货物,值2550多万元;运入的达5710多万元。1933年汕头全埠商行达3441家,商业的繁盛居全中国各城市第7位,仅次于上海、广州、天津、大连、汉口、胶州。港口吞吐量居全中国第3位,仅次于上海、广州。(《潮汕百科全书》第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3月。) 五、潮州商业城的形成与发展 现潮州古城区(以环城路为界)规划于宋,形成于明,定型于清。其特点是区域功能明晰,有北贵、南富、西丁、东财之称。北廓为城之上,是衙署府门所在,居者以达官贵人为多;南廓猷灶义兴甲、家石古郑庵十大巷并列,豪宅云集,居者多是豪富;西廓打银街、胶柏街成片,工艺与作坊聚集,从工多是男人;东方临江,以太平路为中轴,商户行栈林立,是商贾经营旺地。 古潮州城市场十分兴盛,远在宋代,商民们便自发地在湘子桥上聚汇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市场。明代以后,又逐渐在城内形成了一个商业中心区和若干专业性市场。到清代,潮州市场分布的格局大抵如此:从太平路北端昌黎路口起向南至开元路口,是古城潮州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义安路是铜、锡器制品营销的集中地;西马路是鼓乐业的所在地,仙街头是眼镜古董商的聚集点,上东堤和图训巷多是私家银庄和批局;下东堤、东门街、下水门街和东门外沿韩江一带,集中着纸、糖、油豆、京果、海味、碗等行业,湘子桥和桥东宁波寺前,是青果佣行;东城门至下水门沿江内街,是木器家具农具铁类的产销地带;南门沿江是竹类批发市场;南春路大部分是竹器店;下水门外南端至鱼鲜场,是杉木竹和海鲜鱼品的经营点;位于潮州城北的昌黎路,是潮州政治、文化中心之所在,在这里经营的大都是笔墨店、刻印店、写字摊、裱画铺;西平路西门一带多为顾绣、抽纱的营销点。此外,还有以商业专业性活动频繁而得名的米铺街、竹铺头、豆铺街、糖行街等商品交换街巷和以专业经纪商聚汇形成的猪仔场、青果场、青菜场、鱼鲜场等服务性交易场所。(上引自《潮州商业志》第375页,潮州市商业局编,1988年) 民国13年(1924),大街拆建竣工,并易名太平路。此后,各行业商家竞相在该路租屋建店,一时间街道两侧商店林立,百业俱兴。其中尤以北侧昌黎路口至南侧开元路一段最为繁盛。聚集在这里的商店,经营着绸缎布匹、苏广百货、金银首饰、鞋帽被服、电器五金、书局、药房等。据民国23年(1934)全城商业坐商调查资料记载,潮州城初具规模的坐商已有2418家,分为146个行业。当时,在整条太平路经营的坐商共有372家,分为金融、杂货、金属、美术品、建筑、染织、衣着、装饰、日用品、燃料品、饮食品、医药等12个大类、75个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居于首户的巨贾多聚集于太平路中段,其中有在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吴祥记、大祥、义成、顺发、千大、庆祥、千盛等。此外,街道两侧的铺缝店隙中,还夹杂着为数众多的杂食、杂货摊档。各种生意互相竞争,相互作用,使这一市场日趋繁荣。太平路上从早到晚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叫卖声、要货声此起彼落。(上引自《潮州市商业志》第377页,潮州市商业局编,1988年) 六、古近代潮州商贸经济的文化特征 海洋文化,是古近代潮州商贸经济的文化特征。 汕头大学教授隗芾认为:海洋文化是与以海洋为依托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其要点是“市场经济”。(见《中国海洋文化与潮汕》,汕头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在古代能形成海洋文化的地域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丰富的海上水运资源,一是要有充足的商品交换生产基础,一是要有规避中央集权制约的相对宽松政治环境,而这三方面正是当时潮州最具备的优势。具有无可比拟的水上交通条件与优良海港,以兴盛的陶瓷业为主的出口商品的生产,处于省尾国角而又能与海外长期的经济交流与技术引进,尤其是众多海外潮人的作用,使潮州较早步入世界经济洪流,反过来促进地方商贸经济的发展。 后语 认识潮人,应认识世界潮人;了解潮商,应了解世界潮商。 潮人,来自中原的移民。带着浓郁的中华文化底蕴,在与西方文化交融中,产生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1917—);吸吮儒商的优良传统,在海外经济大潮搏击中,产生了世界华商首富李嘉诚(1928—)。一位出生于潮城达贵街区商贾之家,却成为文化巨擘;一位出身于潮城儒学宫旁的文化之家,却成为商界大佬。这出现于同一时期的“异象”,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积累的呈现,称“海滨邹鲁”,并非宋人给潮州的溢美,而是历史对潮郡的恰切评价。海洋,使潮人带着中华优秀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巨流,而形成独特的潮州文化。海洋,使潮人带着儒商诚实风范融入世界经济大潮而形成独特的潮商精神。潮人胸怀环宇,潮商放眼世界。每二年一度的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与潮学国际研讨会在世界各地轮流召开,就是这一现象的具体体现。

    03月31日 
    阅读全文
共5340记录 首页 «上一页 ... 260 261 262 263 264 ... 下一页 » 尾页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