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所有文章

新闻中心 > 所有文章

  • 李奕标会长出席深圳大学2023新年晚会暨40周年校庆启动仪式 新闻动态
    阅读全文
  • “侨乡潮韵”展现独特魅力,第十八届深圳文博会“汕头元素”绽放异彩! 潮汕文化

    “侨乡潮韵”展现独特魅力,第十八届深圳文博会“汕头元素”绽放异彩!

       近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以“和美侨乡”为主题的汕头展厅在粤港澳大湾区馆精彩亮相,红头船、小公园、侨批等多种侨乡元素与多彩多姿的非遗文创作品相得益彰,展现了汕头作为著名侨乡的独特魅力,呈现了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新成效,吸引不少观众前来打卡交流、共觅合作商机。 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文博会,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七届,每年汇聚海内外10多万种文化创意产业展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已成为国内外文化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首展”“首发”“首秀”的“首选地”。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首次举办的文博会,采取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方式,主会场共6个展馆12万平方米,并在深圳全市各区设立65个分会场,另设“云上文博会”线上国际馆。展会期间,还举办文化产业相关会议、论坛、洽谈、签约、创意大赛等各类配套活动,发布权威信息,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红头船从樟林古港出发扬帆破浪,一封封侨批汇集而成的图案和过番纪念柱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潮籍侨胞过番的感人故事,承载着海内外潮人乡愁记忆的小公园开埠区以视频、展板、文创作品等形式展现新风采新活力,在汕头展厅,独特浓郁的“侨味”扑面而来,让人领略到潮汕侨文化的特有魅力。    “这次文博会更加突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突出文旅融合和文化消费。”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黄丽凤告诉记者,文博会是文化企业最主要的最佳展示平台,汕头组织了十几家文化企业来参展,其中包括了省级文化产业园区、重点的文旅企业,也有一些非遗项目。通过创新展览的形式和内容,做大做强汕头“侨”字文章,宣传优秀的潮汕文化,展示新时代的文化创意,为企业搭建一个展示、交流、交易的平台,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全面展示汕头新时代的新作为、新形象和新力量。    记者发现,汕头展厅通过图片喷绘、视频播放、实物展示、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广泛立体宣传,从多方面多角度充分展示汕头文旅体融合的发展成果和亮点。现场展出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的陶瓷微书、剪纸、蛋雕、金漆画、木雕、沥粉等工艺作品和文创精品,做工之精美,作品之细腻无不令参观者赞叹。而参展的汕头牛肉丸、佛手果、潮汕卤味等代表性的非遗美食,也让人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潮汕风情,受到参观者的青睐。    蛋雕市级非遗传承人陈锐波正在现场演示精湛的蛋雕技法,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眼球。“非常荣幸能够来参加这个文博会,我们也看到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看到了我们国家对手工艺的重视程度。”陈锐波指着一件《玉兔献瑞》作品告诉记者,这次参展他带来多件汕头蛋雕作品,这是特意为兔年完成了一件“蛋中蛋”作品,它里面一个鸡蛋,外面一个鹅蛋,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这个鸡蛋怎么把它套到鹅蛋里面去,但从外面完全看不出来怎么塞进去的,作品融合了影雕、镂空、套雕三种技艺。近年来他也创作了七八件侨文化元素的蛋雕作品,包括红头船、北回归线、小公园,还有老市区的一些骑楼建筑。“蛋雕属于一种比较小众的艺术,我希望汕头蛋雕能够通过这次展览,加强同行的交流,让更多人了解汕头蛋雕,了解我们潮汕文化,把潮汕文化推广到全世界。”陈锐波如是道。

    01月02日 
    阅读全文
  • 2023国际潮青|聚集新力量,开创新天地 新闻动态

    2023国际潮青|聚集新力量,开创新天地

    值此元旦佳节来临之际 会长李奕标执行会长张俊勇、陈思宇、黄德安携会董会全体成员祝福全球潮商、潮青及社会各界朋友元旦快乐、吉祥好运!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让我们携手共进、砥砺前行!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01月01日 
    阅读全文
  • “美丽潮州”征集活动圆满收官!邀您再赏大美潮州! 潮汕文化

    “美丽潮州”征集活动圆满收官!邀您再赏大美潮州!

    以影像记录历史 以艺术讴歌时代    由潮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潮州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美丽潮州”图片视频海报作品征集活动今天(12.31)圆满结束。    此次活动征集作品涵盖了图片、视频、微电影、微纪录片、设计海报、MV、H5等形式,反映和记录了潮州市全力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的实践和成果,展示了潮州市近年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承和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喜人变化和巨大成就。    活动启动以来,反响热烈,广大市民踊跃参与。据统计,活动累计投稿作者超过200人,投稿图片作品超1万件,视频作品超200个,作品类型包括人文美景图片、创意海报、MV、纪录片等。部分入选作品已在“潮州发布”微信公众号、看潮州APP展示,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现在,请跟随作者的镜头 一起领略美丽潮州精彩瞬间 (部分入选作品  排序不分先后) 城市掠影 美丽潮州 俯瞰潮州大地 东岸古城古朴典雅 西岸新城日新月异 日出日落为它镀上金色的光晕 灯火璀璨勾勒青春婀娜的身影 只此一瞬 也能定格美好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为城市系上了“金腰带” 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潮州正在崛起 乡村胜景 美丽潮州 金凤似火 灯笼高挂 潮州乡村红红火火 春日绿意盎然的茶园 夏日海风吹拂的海边 秋日丰收在望的田野 冬日花团锦簇的梅岭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深挖农旅融合优质资源 一幅产业强、村庄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潮州大地上徐徐展开…… 文化印象 美丽潮州 璀璨夺目的非遗手艺 名扬天下的工夫茶艺   它们不是空中楼阁 是生活的小确幸 是古城的烟火气 是深埋在潮州人血液的文化基因 慢游潮州 古街、古桥、古祠、古寨 去感受千年古城里的文化底蕴 人在景中走 如在画中游 或者你已悄然走入摄者的镜头里 生态印记 美丽潮州 滔滔韩江 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串联起一江两岸旖旎的风光 智慧管护 长效涵养 让潮州的山更青,水更绿 环境更宜居,生态更和谐 美丽潮州,你我共享! 2023年,让我们一起 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12月31日 
    阅读全文
  • 百年侨宅文园小筑成年轻人热门写生点 潮汕文化

    百年侨宅文园小筑成年轻人热门写生点

       日前,最新一批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建于1910年的“文园小筑”位列其中。这座百年老宅同时也是海外华侨返乡建大厝的生动注脚。    漫步在文园小筑中,随处可见大胆加入的东南亚建筑风格——南洋蓝与潮汕传统文化搭配,毫无违和感。    如今,文园小筑已经成为摄影师、画家的网红打卡点,也将带动周边古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文园小筑    书斋镂空花玻璃窗中西合璧    “在过去,潮汕人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为安身立命之本。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义、礼、信,在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例如反映儒家思想的历史人物、民间故事、戏曲小说,是潮汕乡土建筑装饰表现的一大题材。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花鸟,体现老百姓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的场景,以及乡间民情风俗,也是重要组成内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文园小筑里探索到答案。”汕头市政协文史委特约研究员蔡海松告诉记者。 蔡海松      据资料显示,文园小筑坐落于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古村,总占地约1700平方米,共有5厅23房,主座“通奉第”为潮汕“四点金”土木结构建筑,前后厅房天井等格局齐全,屋后设有后花园。小筑内还另设了一厅两房的二层书斋。      据清乾隆《潮州府志》记载:“家有千金,必构书斋,雕梁画栋,缀以池台竹树。”这些史料进一步反映了,当时潮汕人喜建书斋庭园,并成为一种潮流。 格扇门 对潮汕传统建筑有着多年研究的蔡海松认为,书斋是潮汕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乡土建筑,为读书、学习而修建,布局自由,不受规整的布局形制所限制。 “潮汕书斋多与住宅、庭园合为一体,规模较小,地方色彩浓厚。呈现出独特的地域工艺特色,体现潮汕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蔡海松说。 文园小筑书斋二楼的镂空花玻璃窗,成为该处传统建筑的吸睛之处。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发现,潮州传统木雕将每片玻璃分隔出三个椭圆形镜面,在阳光的反射下透出了西方古典的韵味。深紫色的栏杆提升了书斋与其他普通房间的辨识度。该屋子主人陈伟俊告诉记者,这一排窗子糅合了中西方的建筑特色。 书斋二楼的镂空花玻璃窗    侨宅逐渐成为年轻人网红打卡点    记者探访时发现,书斋一楼则是一排精致金色木雕镂空,外加南洋蓝色为基调的格扇门,引人驻足。据蔡海松介绍,格扇门是乡土建筑中特有的建筑构成部分,兼顾墙体、门体、窗体三者的实用功能,又兼具装饰风格。格扇门在建筑中起到重要的空间组织作用。 书斋二楼的镂空花玻璃窗    潮汕地区一般的三进式祠堂大厝的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厅、中厅和后厅。蔡海松认为,这些格扇门成为了老厝空间的“分割线”与“联结者”,协助标识出建筑之间的层次,展现出“进深三间”的形制格局。特别是中、后厅之间通过门廊相连,引导人们穿过门和厅堂,层层递进,产生深远、无穷尽的感觉。    “文园小筑”这一名称,实际上源于这块地以前的名称“文园”。80多岁的陈伟俊先辈出洋谋生,在泰国艰苦奋斗,事业有成后,便寄钱回家营造家宅。    陈伟俊告诉记者,粤东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就在附近,他们属于同一个家族,文园小筑的建设说起来与陈家还有一段渊源——陈伟俊的老爷帮陈慈黉家族做管家,在建设文园小筑的时候,陈慈黉的儿子还回乡监工。 潮州木雕    近年来,随着澄海当地旅游的发展,文园小筑愈发得到摄影、绘画爱好者热捧。    汕头市龙湖区谢易初中学的美术老师李丹隆,常常带领学生到此进行写生。文园小筑的历史故事、屋内屋外的美景,是吸引他一次又一次带领学生到文园小筑写生的原因。    随着各地文保单位日益受到重视,文园小筑也逐步投入修缮中,很多以前被藤蔓遮盖住的古壁画,渐渐显露了出来。这令李丹隆十分惊喜,他称就像“开盲盒”,每一次去都能有“新发现”。

    12月31日 
    阅读全文
  • 人民网|一杯工夫茶 架起“连心桥” 潮汕文化

    人民网|一杯工夫茶 架起“连心桥”

       近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非遗项目列入该名录,总数居世界第一位。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艺(又称“潮汕工夫茶艺”)作为中华茶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本次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东唯一参与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艺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汕头市文化馆供图    记者从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潮汕工夫茶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获悉,潮州工夫茶艺是流传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茶叶冲泡技艺,历史悠久,以选用乌龙茶为主的精制茗茶和小壶小杯器具搭配、多次冲泡出汤分饮为特色,形成集潮汕风土气息、茶饮特色、地域生活与礼仪表达为一体的综合性茶饮文化体系。潮州工夫茶具有香、甘、润、爽的特点。 潮州工夫茶艺中的滚杯动作,即烫洗茶杯,也叫“狮子滚绣球”。汕头市文化馆供图 就职于研究所的国家一级茶艺技师、“广东省技术能手”纪炜燕告诉记者,“近年来,研究所以工夫茶为媒开展国际交流,实地接待来自十余个国家的友好人士体验工夫茶文化,通过‘云端’为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侨胞分享工夫茶艺,我们深切感受到海内外人士对于这杯工夫茶的喜爱之情,也鼓舞我们以工夫茶文化为纽带促进中外交流。” 多国青年参与“探索中国——潮汕工夫茶文化体验”活动。受访者供图 工夫茶文化走进校园,纪炜燕与学生互动。受访者供图    在研究所,身着旗袍的茶艺技师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展演茶艺,带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员们领悟中华茶文化、切身感受茶之美。“有一次,因物流配送导致茶具没有第一时间送达学员手中,我就让学员尽可能在家中找出可以用来冲泡的茶具,其中,有位学员甚至找到自己母亲结婚时带到马来西亚的工夫茶具,跟随课堂中所讲述的流程在国外泡上一杯温暖的工夫茶,华侨们对潮汕工夫茶的喜爱之情和认真态度,让我很是触动。”纪炜燕说。 幼儿园小朋友通过茶礼课堂了解工夫茶文化。受访者供图 纪炜燕表示,“目前,海内外约有4500万潮汕人,素说‘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潮州工夫茶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项目之一,将激励我们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要让工夫茶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还要让工夫茶走向世界各地。” 据了解,潮汕地区在饮茶习惯上各有差异,有武夷岩茶、单丛茶、铁观音、揭阳炒茶等不同的茶种类,但都有共同的特征,即色深浓酽、性温和而不伤胃,适合长时间品饮,也正是精制加工过的茶叶特有的品质,才能满足潮汕人“大把茶叶塞满壶”的饮茶习惯。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消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制茶师根据自然条件和当地习俗,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形成2000多种茶品。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社会化、仪式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12月31日 
    阅读全文
  • 深圳潮青会主席陈国雄:深圳最早的服装业弄潮儿从罗湖出发 会董新闻
    阅读全文
  • 工夫茶“走出去”| 对话潮州砚峰书院山长李闻海:何以“潮州工夫天下茶”? 会董新闻
    阅读全文
  • 汕头地理标志产品“达濠鱼丸”亮屏纽约时代广场 潮汕文化

    汕头地理标志产品“达濠鱼丸”亮屏纽约时代广场

       近日,汕头地理标志产品“达濠鱼丸”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交通枢纽屏。亮屏的15秒短视频以“和达濠鱼丸过‘鲜’年”为主题,在纽约时代广场交通枢纽核心地带滚动播放,呈现出一颗颗Q弹雪白的达濠鱼丸,在厨师的巧手烹饪下变成了鲜香诱人的美味佳肴。    传承数百年之久的达濠鱼丸,是属于一代代潮汕人的集体记忆与乡愁。近年来,当地积极做足特色文章,推动小鱼丸向大产业发展。它既是汕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也是濠江水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导产品。    2022年以来,濠江水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提出努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2.0版,重点建设以达濠鱼丸为主的濠江水产品品牌。在RCEP生效之际,产业园积极开展RCEP贸易活动,牵头主体冠海水产40吨水产预制菜正式发货出口至RCEP成员国和美国。作为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汕头市金派食品有限公司入选“圳品”,成为了汕头加速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抓手。此外,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汕头市首个地理标志市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达濠鱼丸》,对有效规范达濠鱼丸及其制作工艺,传承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广东力推“年鱼经济”的营销模式,该产业园顺势而为,在节庆时间点闪耀纽约时代广场,打造达濠鱼丸节庆经济,做大做强达濠鱼丸产业。据介绍,到2023年,汕头市濠江区将力争把产业园打造成为全省水产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先导示范区、全球现代水产品供应生产基地、全省水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区、粤东水产科创与成果转化高地;同时发挥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营销”模式,建立农民合理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的长效机制,撬动联农持续稳定增收与带动就业的新动能。

    12月29日 
    阅读全文
  • “厝角头”等文化符号亮相深圳文博会 潮州展馆“文旅”融合“潮味十足” 潮汕文化

    “厝角头”等文化符号亮相深圳文博会 潮州展馆“文旅”融合“潮味十足”

       12月28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市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今年的潮州展馆以“古韵宋城 工夫潮州”为主题,携近300件汇聚匠心匠艺工艺美术精品参展,展馆面积为历届之最,向各界展现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元素和“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文化魅力。    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首次举办的文博会,本届文博会主要内容分为线下博览与交易、云上展示与交流,以及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三大部分。线下博览与交易,重点展示国内、国际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及产品,打造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品类最齐全、规模最宏大的展示与交易平台。云上展示与交流,通过利用全景拍摄技术,再现文博会线下12万平方米的展会现场,连同云上国际馆,为参观者呈现身临其境720°3D沉浸式视觉效果与观展体验。 展览现场十分热闹! 带你细细看!    独具潮味的“厝角头”    美轮美奂的嵌瓷艺术……在“非遗·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馆”13号馆的中心位置,凭借造型独特的外观设计,丰富多样的非遗作品,别具心思的文化创意,潮州展馆成功吸睛,不少参展商与游客被潮州工艺美术精品吸引,纷纷驻足观赏。    在第十八届文博会期间,中宣部组织包括潮州市在内的8个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市级单位)参加在深圳市会展中心“文化科技·数字创意馆”14号馆的“版权让文化生活更美好”主题展览活动,我市的潮绣《祝福祖国》、潮州木雕《双凤朝牡丹》、大吴泥塑《和谐潮州》、手拉壶《蒸蒸日上》等艺术精品在该馆展出。 还有非遗传承人展示技艺    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州工夫茶艺受邀在“粤港澳大湾区馆”12号馆广东展馆展演。 潮州木雕 潮州手拉壶 大吴泥塑 据了解,此次潮州展馆占地面积236.25平方米,外观设计体现潮州传统建筑“五行山墙”、木雕嵌瓷装饰艺术以及潮州地标性建筑——广济桥、牌坊街、镇海楼等文化元素,内部以潮州传统庙堂、民居厅堂方式设计展线、布置展品、规划企业及文化展品展示空间,充分展示了潮州打造文化强市建设标杆,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添彩的文化自信。 近年来,潮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发挥文化优势,深化文化赋能添彩,坚持“文化铸魂”,推动“山水宋城”之美与时代精神相激荡,促进文化与经济相融合,让潮州文化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12月29日 
    阅读全文
共5340记录 首页 «上一页 ... 82 83 84 85 86 ... 下一页 » 尾页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