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所有文章

新闻中心 > 所有文章

  • 施少斌:不求500强但做500年

         从广州市区往花都的方向驱车半个多小时,王老吉药业的总部就在公路边。施少斌解释,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那么多应酬和杂事,可以安心工作;而且离机场只有10分钟路程,方便出差,不会错失无限商机。   年销售额每年以25%以上的幅度增长,成为我国中成药生产50强之一的资产优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变人力资本,通过品牌整合,让区域性品牌逐步成长为全国性品牌,并打通了海外市场的通道……   在成绩单面前,施少斌显得很谦逊:“不值得一提。只要用心去做,不管谁来都会做出好成绩。也许换一个人来领导,可能比现在发展得更快。”言语中,施少斌始终透露着潮汕人聪明、实干的商人本色。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全国有1600多家“老字号”,他们绝大部分都处于困难或亏损状态中。如何把老字号企业的优势与现代企业的市场发展相结合,是重振老字号最重要的命题。有人评价,王老吉药业的崛起,可谓是探索老字号与现代企业经营相结合的一个成功范例。   另类国企的“黄灯意识”   “国企并非代表着僵化和暮气。但是,要弱化国企意识,强化市场意识。”作为王老吉药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施少斌并不忌讳别人把王老吉称为“另类国企”,因为现在的王老吉既有民企的活力,也有外企的规范。   施少斌认为,国企、民企、外企只是所有制不同,面对的是同样的市场环境。随着市场的不断整合,国企也是在变中求生存求发展。最后,不是所有制决定它的生存,而是它是否具备发展的能力,能否把已有的资源整合发挥出来。百年来积累的经验、工艺,固然是一笔丰厚的无形资产,与时俱进地发展现代生产工艺,对王老吉来说至关重要。   关于国企改制,当时北京、上海等地的同行纷纷跑来向施少斌取经。施少斌曾给他们讲了一个“黄灯意识”:到了十字路口,绿灯转黄灯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如果你下车去问警察能不能走,还不等你回来,就已经转红灯了。但你在保证别人和自己安全的情况下通过了,那你就超越了别人走到了前面。比如说人才引进、用工制度、薪酬福利,如果死套当时的政策,就很难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有人把经营管理国企比喻为“戴着镣铐跳舞”,诀窍就在领导人的心态和对政策制度的把握上。   “取经者”被这个年轻人敏锐的思维折服了。   肯德基卖起了王老吉   2004年6月26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工人日报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策划大会暨著名策划评选活动”揭晓,施少斌以其“打造王老吉金字招牌”的成功案例,与倪润峰、张瑞敏等同时荣膺“中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称号。   如何才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当然是品牌!施少斌认为,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市场,一流企业做文化,但这往往会被经营者忽视。所以,施少斌把重心放在了提升王老吉的品牌个性,渐渐淡化其“凉茶”的形象,倡导一种健康的理念。   “做大王老吉,必须扩张它的资源半径。”施少斌说,对企业资源半径的扩张和整合的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凉茶占据了王老吉业绩的半壁江山,但凉茶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如何才能扩张其资源半径?   “这就要看你是把它看作是一个产品,还是定位为一种健康饮品。”施少斌说,这个市场充其量不过10亿元的销售额度,如果调整定位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量就大多了。通常人们都会觉得凉茶只是属于南方和夏天的饮料,但我们做了一个“反季节的促销”,发现冬天在北方的销量十分火爆,因为冬天气候干燥,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爱吃辛辣,更容易上火。这就是一个如何去扩张市场的问题。当然,口味、包装要有针对性的变化。   施少斌甚至还提出一个概念:能否把王老吉做成一种中国式咖啡或时尚饮品?   没过多久,谁都不会想到全球知名的快餐连锁店里竟然卖起了王老吉凉茶。从2004年7月26日起,王老吉凉茶在广东、广西、福建的200家肯德基餐厅开始售卖;2005年,肯德基还准备将它推广到全国1100家餐厅。   这也是王老吉首次试水与跨国连锁餐饮企业的合作。为配合肯德基的生产工艺流程,王老吉药业为其量身订做了15克装的凉茶颗粒以及10安士杯。这次合作为王老吉药业将来的品牌输出打下基础,同时,也把王老吉培育新新人类市场的眼光、多渠道的品牌建立和营销意图展现得淋漓尽致。

    04月04日 
    阅读全文
  • 林强有:领军深圳工勘 向品牌时代进军

    2008年4月,林强有成功收购了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成为深圳工勘领军人物。这一收购,是深圳建筑企业资产重组的范例。预示着中国民营建筑企业正集结强大的实力,以较强的技术含量先行,整合资源、强强联合,通过兼并、收购等资产重组方式,异军突起,实现行业市场版图重新划分的新突破。 从2002年进军深圳建筑市场到2008年,短短六年时间,林强有的事业实现了不可想象的跨越式发展。这位诚信豁达的少壮派潮商,他的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就像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一切运筹于帷幄之中。这位科班出身的创业型老总,学习是他的动力,事业是他的生命,前进是他追求的目标。面对成绩,林强有看得很平淡:“这只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一个肯定和激励,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这些成绩为事业的发展确立了更大的目标。我个人的成绩,其实更多是团队的成绩。” 谈及深圳工勘的现状,林强有说:“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有很强的综合实力,我非常热爱和看好工勘这个品牌,对于企业的未来,我是很有信心的。”“虽然和施工总承包企业比起来,在企业硬实力方面还有一些差距,但我们会积极抓住知识社会带给技术型专业公司的发展机遇,从产品时代转向品牌时代,一步一个脚印,用事实证明我们的科技实力和文化实力。

    04月04日 
    阅读全文
  • 蔡文川:六年“三级跳”

    在深圳这座大鳄云集的大都市,他是一个后来者,但在短短六年时间里,以白手起家的他惊人地完成了白酒-补酒-饮料产品的“三级跳”。他充分发挥深圳总部经济优势,以敏锐的大局意识在我国西部、中部和东北建立生产基地,以娴熟的“非常营销”手段平均每两年打造一个知名品牌,成为南方酒类市场的奇迹。 他还是一位“爱心大使”,至今资助了全国上千位失学孤儿,他以道德和爱心成就企业之本。 “这个月中我们要启动义卖活动了”,看完记者带来的“大商善天下”专题,蔡文川若有所思的说了这样的话。一个月后是孩子们开学时间,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要早早把资助的所有孩子的学费准备好。“这次义卖的全部收入将作为资助更多的失学孤儿的学费”。 蔡文川是深圳不得了酒业公司董事长,今年他又进军饮料行业。5月份他成功推出新一代果醋饮料“健康壹号”苹果醋,再次震动市场。 “我现在做梦都在想怎么卖酒”,他十分认真地说。中午跟记者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他还不忘让秘书带上几瓶苹果醋给附近一家酒楼的人员品尝。 “这么做员工理解你吗”记者问。 “做好人不怕没钱赚,有朋友不怕没饭吃!”蔡文川笑起来,向着记者,又像是向着身边的人。 粤东故事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蔡文川开始涉足酒类销售代理。他是茅台、五粮液等品牌在梅州的区域总代理。此后的近10年,他一直在摸索酒类营销,这一段时期给了他宝贵的市场经验。90年代中期,醋饮料兴起,在白酒市场上小有积累的蔡文川也加入这个行业。1995年蔡文川在揭阳投资了自己的果醋饮料厂,主打产品“健康壹号”,就在该产品投放市场不到半年,“××一号”醋饮料也进入市场。此时在市场竞争的还有潮州的“××一号”,饶平的“××一号”。一时间粤东醋饮料市场硝烟弥漫。 由于经常联系餐饮和娱乐场所推销产品,蔡文川结识了众多的朋友。“以前,我在汕头、揭阳时,大家都叫我‘健康壹号’!”他微笑着对记者说。粤东市场的激烈竞争让蔡文川开始考虑向发达的珠三角拓展。一天,他尝试着带了一批产品到深圳和东莞推销,但几乎所有的餐厅都对这个来自偏远山区的饮料保持不信任的态度,这使得他突然有了强烈的进入深圳发展的欲望。“那时给我的感觉是只有占领深圳这样的核心城市才能居高临下”。 在饮料市场激烈竞争的这些日子,蔡文川也在寻找白酒领域新的发展机会。1999年,他在一个招商会上听说四川一家酒厂要引资。头脑敏锐的蔡文川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他决定抓住机会创立自己的品牌企业。这一年,蔡文川成功在四川收购了这家酒厂,成立了四川醉不倒酒业公司。 四川离深圳那么远,你如何了解市场行情,当时的决定是不是有点冒险? 蔡文川告诉记者,经营者遇到好项目是绝对不能胆小的。当然,在进行投资前,仅有胆量也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充分的考察。“任何一种投资都要作好准备,如果单凭热情去冒险,很可能会事与愿违!”蔡文川说。 在正式投资前,蔡文川数次前往四川,深入调查后,蔡文川心中有底了:原酒厂只是因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导致经营不善。大量的市场调查让蔡文川深信:“巴蜀佳酿,历史悠久”,在四川投资极具市场前景。 经过技术改造、管理梳理等工作后,酒厂开始正式运营。蔡文川决定把营销总部放在深圳。 深圳雄起 “当时大部分人劝我说别做,这是很危险的。在梅州发展得很好了,如果跳出来,没几年就可能把钱都赔进去了。在深圳做酒失败的人不计其数。”蔡文川说,“2001年11月我来深圳,住在凯利来酒店。我自己有车但我不开,坐着摩托车去找办公地方和仓库,我没有去找朋友老乡。” 这次来深圳他实际上只带了4个“兄弟”,一个月后的营销队伍就扩展到50多人。“我们是以实际打拼出来的。钱是很难赚的,我当时就说我们要用精神、毅力去打造我们的市场。” 凭着稳扎稳打,蔡文川的企业开始在全国形成了营销网络。也就是在这阶段,当蔡文川在全国考察市场时亲眼目睹了那么多失学孤儿的苦难生活,他决定从正在起步的企业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资助这些孤儿。到现在他已经资助了全国上千名失学孤儿,让他们完成学业。 2003年底,振兴东北战略启动,为响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蔡文川又在长春投资建立不得了酒业公司。蔡文川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愈来愈强烈。掌握了消费心理,蔡文川开始向保健酒领域进军,“不得了”系列补酒开始走向市场。 创立“不得了”是蔡文川比较困难的时候,当时在投项目时尚缺资金,这让不愿求人的蔡文川很是急了一回。“一次吃饭的时候让我的一位朋友知道了,我以前帮了这位朋友一个大忙,他当时拿出可观的一笔钱来酬谢我,我觉得朋友比金钱更重要,坚决不收。这次朋友听说情况后找我,表示全力支持我。 两年后不得了酒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蔡文川开始把眼光投向健康饮料,依据前两次的经验又在河南投资了一家饮料厂,这家厂依托当地盛产苹果的优势,生产“健康壹号果醋饮料”,系列产品同样打出的是健康牌。 “虽然5月份才推出,但我们到6月份已经基本完成广东市场的布局,接下来会吃透广东市场,然后在全国发展代理商。”蔡文川自信地说。 [焦点对话]“做好人不怕没钱赚” 瞄准醋饮料 我们注意到“健康壹号”成为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宴会指定饮料,这种饮料推出多长时间,市场情况怎样? 蔡文川:研发的是好几年了,应该说现在是出成果了。5月份进入深圳市场,进入沃尔玛、天虹、万家、华润、新一佳等商场,经常出现抢买(改为“购”)、断货的现象,沃尔玛最多的是一天卖几百箱。 “健康壹号”在上海、江苏、浙江市场也做得很好。现在福建、湖南的市场也正在洽谈中。我们计划是先打开广东省的市场,然后再向其他的城市扩展。如上海、北京 的市场。只要这三个市场都打开了,产品就能销售得很好。 当时怎么会想到做醋饮料?你怎么看这个市场的发展潜力? 蔡文川:非典的时候,醋的价值一下体现出<

    04月04日 
    阅读全文
  • 陈少群:农产品掌门

    他是深圳唯一获得“中国商业服务业改革开放30周年功勋人物”的企业家。他领导的企业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建立起国内惟一一家全国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且旗下农批市场数量达到15家;探索出国内首家进行电子化交易的现代农批市场;孕育出交易规模国内第一的单体批发市场;在深圳本地股中第一家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在国内第一家以 “零对价”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使国有资产价值增值7亿多元。 陈少群领导的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地开疆拓土,建设了全国性的网络,这个全国性网络除成为各大中心的大“菜篮子”外,还带动了近300万农民脱贫致富,人均增收3500元左右。其中,布吉农批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已连续 14年居全国各大批发市场之首;公司投资控股的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农批市场,其肉类批发交易的管理手段是国内最先进的,采用轨道式经营、网络化管理、电子化结算,得到上海市政府很高的评价,被命名为“上海市肉类示范批发市场”;公司属下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近百万吨,成为京津唐地区的大“菜篮子”;公司投资管理的南昌、长沙、西安、成都等地的大型农批市场也都发展成为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地区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公司投资控股的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和昆明糖网市场,是国内最大的两家食糖市场,这两家市场是以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为依托,中远程合同与实物并举的网上食糖批发市场,其交易方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2005年农产品公司属下的农批市场的总交易量达1426.69万吨,总交易额达451.34亿元,约占到全国有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总交易额的9%左右。到2010年,公司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批发市场网络体系,批发市场(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的数量将达25个,年交易额超过600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成功的进行了股改,创新股改方案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被证券界评为2005年最有创意的股改方案。

    04月04日 
    阅读全文
  • 赵利生:诚信、善事与舍得

       “我的目的是让我们的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公众性企业。   我们金活医药公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上市公司,   真正地服务于广大的患者。”——赵利生   由代理名牌起家,成长为名牌代理,进而自创品牌持续发展,赵利生和他的金活医药在药品和保健品行业里一步一个脚印地闯了出来。短短十年左右,金活医药在医药行业的潮起潮落中走到了行业前端,身为虔诚佛教徒的赵利生在事业中践行了佛家的“舍得”精神: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他的身上闪烁着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智慧——社会责任和诚信精神。   不为良医,则卖良药的人生经历   创建金活医药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赵利生少年时期的梦想。祖辈济世救人的赵利生曾经梦想成为一名医生:“当时我觉得医生市个很好的职业,能够济世救人,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说法,而且当时医生收入也很不错”。简单质朴的话语,勾勒出一个脚踏实地的年轻人。   社会和自我,梦想和机遇,尽管时间的长河里很多东西不可预期,但总有一些不变的道理。   满怀希望的赵利生终究没有成为医生,但济世救人的理想却因此而延续下来。既然无法救死扶伤,那么就经营医人的良药吧,身为潮汕子弟的他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冒险精神。怀着执着的信念,赵利生后来创立了金活医药。   上世纪80年代,虽然已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药品、保健品市场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医药体系。严格的管理制度像沉重的大山一样横贯在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市场上迫切需要优质的医药保健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产品就是无法到达消费者的手中。   由于潮汕是有名的侨乡,侨胞常常从海外带回一些特效药品,供在内陆的亲人使用。虎标万金油、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KAWAI肝油丸……赵利生从小就十分熟悉同乡从海外带回的各种驰名药物。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有头脑的生意人却能最先从其中找到商机。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必定蕴含着惊人的医药品市场,赵利生敏锐地嗅到这块巨大蛋糕的诱人芳香。   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利生在香港认识了日本KAWAI肝油丸的香港代理商林添茂先生。通过林先生的详细介绍,他得知KAWAI肝油丸在日本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虽然当时的中国家庭还没有为孩子补钙的意识,但赵利生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而在中国大陆,这块市场仍然是一片空白!   金活实业就这样在一片的空白上诞生。一个月后,金活正式成为香港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的中国总代理。紧接着又以采购的方式经销代理日本KAWAI肝油丸系列、人字牌救心丸、喇叭牌正露丸等产品。少年时代推崇“不为良医,则卖良药”信念的赵利生开始为自己的事业奔波忙碌。   赵利生所选择代理的药品,无一不是久经考验的名牌:咳润肺良药—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自清代开始已流传民间,上佳的口感、独特的风味以及显著的疗效让念慈菴的川贝枇杷膏享誉四方;可爱的肝油丸(KAWAI)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的补钙佳品,对二战后日本儿童营养的提高和儿童增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经由金活医药的代理,这些名牌产品在中国内地落地开花:2001年10月,可爱的肝油丸被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列为指定推荐产品;2006年,念慈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在赵利生精明高效营销手段的运作下,越来越多的名牌药品进入了中国寻常百姓的家中。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加入到赵利生一手创建的名牌药品销售网络当中。金活“治病救人,服务健康”的经营理念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影响。   一诺千金,宽容大度的处事方式   在赵利生的眼里,金活的“金”字代表了他为人处事的一贯原则——一诺千金。   赵利生和他代理的药品厂商有着少见的良好合作关系。金活与香港京都念慈菴总厂有限公司、日本大幸株式会社(日本正露丸制造商)、日本河合制药株式会社(可爱的肝油丸KAWAI制造商)等合作已长达10多年。在良莠不齐的中国代理市场上,一般的代理关系能维持3、5年就已经算是长期合作了,赵利生一手创立的企业可以算是一个奇迹。凭借一手打造的销售平台和各种支持,还有诚信合作、平等互惠的经营风格,赵利生得到了各大名牌厂商的青睐。   在金活的代理下,在海外响当当的名牌药品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逐年攀升。往往产品在国外的销售开始滑坡,但是赵利生执掌的国内市场却一片红火。始创于1902年的日本喇叭牌正露丸是世界性产品,在百多年来的广泛应用中,证实了对治疗肠胃疾患效果奇佳。1999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正露丸全球市场销量锐减,只有由金活公司总代理的中国大陆市场不减反增,增长率达到40%!   厂商和代理商,从商品流通的链条上来看像是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即使有时候厂商做法非常过分,赵利生也要求下属用胸怀和气魄去承担风险。有一次,某香港厂商看到金活代理的自己的产品在国内销售势头非常好,利润节节攀高,于是便乘自己内部人事变动的机会单方面抬高价格,想把金活撇开,独占所有利润。这给了赵利生很大的压力,因为新的价格,金活代理这种产品根本没有利润可言!原本亲密的合作关系在利益面前一下子变得脆弱不堪。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赵利生没有追究厂商恶劣的违约行为,而是大度的选择分手,厂商存留在金活的近一百多万资金和药品也分毫不差的准时退还。   赵利生表示,在合作关系维持不下去的时候,宁可屈己为人,洒脱地放手。他坚信凭借金活自己的努力打造出的“名牌代理”的口碑一定会吸引更多更好的客户,选择分手只能是厂商的不明智。后来的情况果然印证了他的观点,该厂商杀鸡取卵的做法在行业内招致谴责声一片。而赵利生宽容大度,不计小利的做法反而大大加深了香港制药企业对金活的信任和好感,上门寻求合作的企业一时陡增。   水利万物而不争的佛教精神   赵利生信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担任了深圳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他表示,企业对社会和国家也同样有着一份责任。在短短的十多年里,金活医药集团向社会慈善捐款累计达2800万元。公司荣誉室里满是因为热心公益事业而获得的各类奖品奖杯:96年深圳红十字会爱心公益荣誉单位、98年深圳市红十字会“洪水无情人间有爱”、潮人经济促进会“热心公益惠泽社群”、深圳市统一战线抗非典先进个人、深圳光彩事业促进会“扶贫助学、利益众生”、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公益爱心企业、关爱儿童健康企业、深圳市民政局“捐助光荣”等等。   “我的目的是让我们的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公众性企业。我们金活医药公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上市公司,真正的服务于广大的患者。”赵利生在勾勒着金活未来的发展蓝图。2006年7月底,金活医药集团还向广东灾区人民捐赠了价值150多万元的消毒用品和药品。此外,2006年“中印友好年”大型国际交流文化活动“重走唐僧路”中,金活医药集团作为协办方向全国的寺庙捐赠金活健康新概念2万余包、价值100多万元,成为首家关注僧侣这一特殊人群卫生医疗状况的企业,之后金活再次向全国捐赠了价值近1000万元的药包。   在深圳这个快节奏的南方都市里,很多企业像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般一闪而过,也有很多企<

    04月04日 
    阅读全文
  • 林少斌:招商地产“大掌柜”

       只会做房地产 作为职业经理人,林少斌的职业经历一点也不曲折,甚至也不多彩。因为没有太多的职业经历,林少斌在面对记者的时候,也总是以“我的经历太简单,只做过房地产,也只会做房地产”来避开这个话题。 1983年,23岁的林少斌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就直接分配到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以拓荒者的身份投身于深圳蛇口的开发,这一干就是整整23年。 1999年,林少斌从香港招商局回到深圳,成为第六任招商地产“掌门”。 1979到1984年,“招商地产”的前身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下属的房地产科,就相当于一个公司里的基建部门,主要做蛇口工业区内的一级开发,完全垄断了区域内的房屋建设。 这几年的招商地产却“野心暴涨”<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

    04月04日 
    阅读全文
  • 黄茂如:“百货大鳄”

    地产往事 这位发家于房地产行业,并成功打造出“商业+地产”模式的深圳百货大亨,向来低调神秘,连登富豪榜并一度挤进前十,被业界称为“隐形富豪”。 2004年,黄茂如首次登上富豪榜,其后一直极其神秘。在2009胡润百富榜上,黄茂如、张静夫妇以145亿的财产排名第46位。而在2009胡润零售富豪榜上,黄茂如、张静夫妇则位于黄光裕之后排名第三。 黄茂如的发家史并不为人所知,但黄氏兄弟,包括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黄世再,国都集团董事长黄茂展,信和地产掌门人黄振华等,均自立门户经营房地产项目,且每个人都在商界打出了自己的名堂。 黄茂如1992年起涉足房地产,是深圳最早参与城市运营的地产商,于深圳布吉开发了“茂业城”。1995年,黄茂如创建茂业集团,主营业务为地产和商业,并先后开发了都市花园、中兆花园、世纪豪庭、香蜜湖豪庭等地产项目,其2003年开发的世界金融中心更是成为了深圳的地标性建筑。 黄茂如获得的成功,被认为是源于茂业集团特别的“地产+商业”模式。1996年,茂业商厦成立,黄茂如开始涉足百货零售业。1997年,其首家百货店茂业深圳东门店正式开业,黄茂如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多次表示,茂业的地产是根据商业需求来搞开发的。 随着黄茂如在零售业的大获成功,茂业集团扩张至华南、西南和华东的不同城市,其销售业绩也一翻再翻。 作为茂业集团的幕后功臣,黄茂如秉承一贯的低调态度。也许很多人都听过“买一百送一百”的销售策略,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正是黄茂如挺进零售业时想出的营销方法,并创造了当时“66小时不打烊”的纪录。 在步入2000年后,有不少跨国零售巨头纷纷进驻中国,万科为了避免竞争,选择了将万佳超市转手卖给华润,一心专注住宅项目。而黄茂如的“商业+地产”策略正是在此时发挥作用,茂业集团的扩张一路高歌。 打造茂业系 早在2003年,便传出茂业集团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并积极准备在深港两地上市。然而茂业上市之路并不顺利,黄茂如转而选择了买壳和参与国企改制。 2005年,茂业集团开始高价收购成商集团的股权。成商集团在四川的零售门店均有突出的区域优势,其土储也达到300多亩,黄茂如正是利用成商集团,成功将“商业+地产”的模式复制到西部的商业重地。 但成商集团长期亏损让黄茂如有了更多的打算。在重组成商的同时,茂业集团层面的资产重组也同步展开,拆分商业地产和百货资产两大主业。经过一系列重组,“茂业系”的百货业资产独立出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股权结构。 2008年,茂业集团打包所有百货业资产赴港IPO。尽管经过了押后上市的风波,但在5月5日,茂业国际终于成功在港挂牌,集资25亿港元。 有不少证券界人士对黄茂如此番打包资产上市的运作表示称赞:“如果茂业集团通过对成商集团注入资产实现整体上市的话,最多是ST成商股价上涨带来增值。但是通过香港整体打包IPO,既实现整体上市,ST成商的资产也能实现二次融资,由此可见,黄茂如相当有资本运作手段。” 两驾马车并驾齐驱,黄茂如的资产迅速膨胀,并同时挤进四大富豪榜。 此后,黄茂如加快了复制的步伐。2008年10月16日至11月3日,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连续收购深国商、渤海物流、商业城三家商业类上市公司,黄茂如一时被称为“并购狂人”。 和成商集团一样,上述几家企业都有较好的商业地产资源。然而业界和投资者对黄茂如的疯狂并购提出了质疑,茂业国际的股价不断走低。 2009年,黄茂如在掌舵成商集团近4年后,突然辞去了其在成商的董事长一职,有业界人士猜测,很可能和此前茂业系的大肆举牌有密切的关系。但无论如何,黄茂如的入主堪称使成商集团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成商集团也跻身成为西南地区百货零售行业的领头羊之一。

    04月04日 
    阅读全文
  • 赖海民:低调行事,厚道做人

    他不显山露水,身处闹市低调务实,从事地产开发一系列豪宅,总能以全新的开发理念引领深圳房市;他潜心基层、专注企业、勤奋做事、独具慧眼,10年长成“宝安地王”;他以成熟的运作思路、果敢的策略调整,在低市时期成功带领企业保持发展马力。 鸿荣源集团于1991年开始涉足建筑业,1996年开始房地产开发,长期盘踞深圳,对深圳进行深耕,成为本地最具成长潜力的开发商之一。1999年鸿荣源开发雅豪轩项目第一次在宝安采用全架空式双层绿化广场布局和地下采光车库,从而被深圳市政府评为第一批“花园式、园林式社区”。 2002年鸿荣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荣获深圳市房地产开发十强,2003年2月董事长赖海民先生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获“中国地产百杰”称号,其开发的熙园项目把人本精神融入设计中,处处体现人性化理念,被中国住交会组委会评为2003年度中国名盘。 目前,鸿荣源已成功开发了香蜜湖熙园、御景台、雅豪轩、鸿景园、尚都、西城上筑等豪宅精品项目,商业地产开发也是未来鸿荣源发展的重点。2005年,集团子公司中仅鸿荣源地产年纳税能力已跻身中国民营企业100强。2006年该集团获得深圳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排名亚军,2007年再次荣居深圳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排名第三名,后劲充足。 从2007年开始,鸿荣源集团开始布局珠三角和全国潜力城市,先后重金取得佛山、惠州、广州、长沙等地的核心地块,华南、华中、华北等众多一、二线城市均已进入其战略发展蓝图之中。未来今年鸿荣源集团将实现从区域开发向跨区域发展的转变,从单一住宅经营转向多元化经营,从项目经营转向资产经营、资本经营。2008年,通过重组S*ST兰光,鸿荣源正式踏上资本运作之路,前途无可限量。

    04月04日 
    阅读全文
  • 陈钦鹏:家族16年打造文具王

      陈钦鹏,1971年出生在广东潮阳,17岁那年从卖小百货开始涉足商海,随后进入文具行业。1991年创立深圳市齐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95年,齐心就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文件夹生产企业”,2003年,被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文具品牌企业”。陈钦鹏的目标是把齐心打造成世界级的文具品牌      简简单单的文件夹,陈钦鹏硬是把它做到了极致,国内文件夹市场三成已归“齐心”名下,“齐心”品牌已成为俄罗斯、伊朗、土耳其等地文件夹的第一品牌。如今,齐心文具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收入超过6亿元,“齐心”已连续多年入闱“中国十大文具品牌企业”榜。陈钦鹏说,是因为始终坚持品牌信念,才有“齐心”的今天,而品牌创新有时比技术创新更艰难。  塑造品牌从头开始  35岁的陈钦鹏爱笑,属于亲和力强的老板。他的办公桌后方墙壁上,悬挂着“品牌信念”牌匾。我们的谈话从品牌开始,一谈到这个话题,他就滔滔不绝。  陈钦鹏说,近年来,原材料大幅上涨,如何消化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品牌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样的产品如果加上齐心商标,售价可以提高15%,这就是品牌的价值。 然而,塑造品牌的过程其实非常艰难。 陈钦鹏说,品牌建设要注意3点,第一是要动手早,从企业创立之初就要树立起品牌意识;第二是舍得投入;第三是国际眼光。企业成立初期,陈钦鹏就决定打自己的品牌,并将品牌命名为“齐心”。刚建工厂, 陈钦鹏就聘请了清华工艺美院毕业的专家进行产品设计,在文件夹的流行色、材质选择、外观设计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尝到甜头后,他在1997年不惜花费500万元从香港聘请国际知名设计师,帮助齐心全面建立CIS和VI企业形象标识系统。 陈钦鹏有心把“齐心”培育成世界级品牌,他按照“要打市场,商标先行”的思路,早在1995年就在30多个国家进行了“Comix”商标注册,当时,“齐心”文具尚未销售到这些国家。齐心公司在海外对商标、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总投入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这在国内文具业内也是开风气之先河。 随着齐心文具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Comix”已在55个国家进行了商标注册,在伊朗、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齐心品牌文件夹的销量稳居榜首。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最大的百货大楼里,就有“Comix”形象店。齐心研制生产的碎纸机以“Comix”品牌进入日本市场,这是中国第一家以自己品牌进入日本主流市场的文具制造商 完美主义者的不懈追求 17岁的陈钦鹏单枪匹马闯世界,那时,他卖过毛巾、剪刀、文具等小商品,练就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后来,他为台湾一家文件夹企业做代理,1993年,陈钦鹏与一家台商联合投资500万元在汕头建起一家文件夹生产厂,陈钦鹏占30%股份,负责销售。1996年,陈钦鹏购买了台商的全部股份,继续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并开始品牌与渠道建设之路。 当时,国内文具业品牌意识并不强,陈钦鹏的品牌意识为何觉醒得如此早?他说,在销售文具过程中,发现日本和欧洲的文具设计非常新颖,颜色、款式、包装十分精美,而国内的文具很粗糙,当时就想,外国文具为何能做得这么漂亮?“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文化、艺术类的东西很感兴趣。我坚信,洋人能做到,中国人同样能做到。”在这样一种冲动下,陈钦鹏带领齐心向中高档文件夹市场进发。 “我认为,对于品牌建设者来说,工业设计投资比固定资产投资还要重要。”他反复强调工业设计的重要性。陈钦鹏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用于研发,请专业设计人才及专业工业设计公司为产品做设计,其文具的款式与色彩都是行业标杆。 在渠道建设方面,陈钦鹏率先提出“增值会员店”的营销模式,全国有6000多家文具店以“齐心”作为店铺招牌,不仅增强了品牌号召力,众多文具店也成为齐心文具物流与分销的重要渠道,可以更好地服务周围商圈。                                                       文具其实是大产业    小小的文件夹,陈钦鹏把它作成了一个大产业,但在他眼里,“齐心”还远远不算大。 陈钦鹏说,文具行业是个潜力非常大的产业,国内文具年销售量高达1000亿元,而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在全球财富500强的企业中,有不少是做文具或办公用品的。比如,STAPLES年营业额为160亿美元,OFFICE  DOTP年销售140亿美元,OFFICE  MAX年销售也有140亿美元。与这些大鳄相比,“齐心”显得非常幼小,但陈钦鹏对它充满信心,“齐心是我毕生的事业,以文件夹为主,在多元化战略指导下向办公相关产品及服务扩展,让齐心成长为世界级的办公文具企业。” 目前,文件夹仍是齐心的核心产品,齐心总收入60%来自文件夹,同时也开始向综合办公文具制造商方向迈进,产品发展到碎纸机、装订机、过塑机、CD包、手提电脑包等。       陈钦鹏介绍,齐心已建立起两个生产基地,一个在汕头,主要生产文件夹;一个在深圳观澜,生产碎纸机等办公用品。新的工业园选址龙岗,计划在2008年建成投产,主要生产电子辞典、碎纸机、装订机、过塑机、指纹考勤机、折纸机等电子类办公用品,年生产能力超过20亿元。为了让齐心加快发展步伐,陈钦鹏眼下正在筹划境外上市的事宜。(转载自 《深圳特区报》)

    04月04日 
    阅读全文
  • 郑松兴:打造工业原料“华尔街”

    他联合马介璋、孙启烈、马伟武、梁满林等香港资深实业家,用五年的时间打造了一座城——“华南城”,集纺织服装、皮革皮具、电子、五金化工塑料、印刷纸品包装五大原料展示交易中心于一体,解决了困扰珠三角制造业企业多年来采购分散、缺乏完善原料供应链的难题,发展了“展会+市场”的创新展贸模式,打造了“网上华南城”的电子交易平台,重塑了生产服务业的商业模式,让政府、投资者、商家三方受益无穷。 珠三角地区150公里半径内汇集了众多的制造企业,这个区域有地缘优势、低廉的劳动力与土地开发价格以及先行开放的政策优势等多种有利因素,因此成为香港、台湾等地制造业外移的主要承接地。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也正进一步把生产基地向中国的这片土地转移。然而,与其他经济区域不同,采购分散、缺乏相应完善的原料供应链却一直是珠三角地区的软肋。许多企业因为原材料来源地的分散,大大提高了运营成本。 针对这种状况,2003年, 马介璋、孙启烈、马伟武、梁满林等香港资深实业家,斥资26亿,在深圳平湖一片荒山野岭上建造了一座占地1.5平方公里,面积50万平方米的物流新城——华南城,2004年下半年招商纳客,在整个项目建成投入正常运营后,营业额将达到2000亿人民币,可为当地提供约10亿的税收,将有近3万家商家进驻,新增10万个就业机会。 华南城首创“集成服务”,有效整合了产业链,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有力的促进产业升级、它打破了传统专业市场和物流业的产业边界,把跨十几个行业的原材料集中到5大专业市场内,互为补充,同时将工业原材料的供应、采购中需要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和运营活动,都合理地统合起来,让采购商的所有问题在华南城内得到“一站式”解决。它的发展目标是立足深圳,依托珠三角,辐射全国,影响国际,最终成为“世界级物流基地、全球性商贸平台”。

    04月04日 
    阅读全文
共5454记录 首页 «上一页 ... 302 303 304 305 306 ... 下一页 » 尾页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