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所有文章

新闻中心 > 所有文章

  • 潮祠堂厝顶“搬”进省美术馆

    据《信息时报》报道:广东省美术馆大堂“变身”祠堂,将12米长的潮州祠堂大屋顶“搬”入展厅,这也是广东美术馆开馆16年来第一次整体将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搬入大堂。昨日,“原道——卢芝高嵌瓷艺术展”开展,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等出席开幕仪式,展览将持续到10月10日。 昨日记者一走入美术馆,就被震撼了:一个长12米、宽1.4米、高2米的潮州祠堂嵌瓷屋顶屹立眼前,整个屋顶装饰全部嵌瓷制作,单瓷片使用数量就达10万块之多,屋顶中间是“双凤朝牡丹”,两旁“花鸟”为簇,屋顶前沿还有戏曲人物故事,中间偏左是“张飞战马超”,偏右是“关公战黄忠”,屋顶两侧分别是“文加冠”和“武加冠”,色彩绚丽、风格华丽。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介绍,为了让广州人近距离感受潮州祠堂嵌瓷之美,特别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嵌瓷)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卢芝高花了8个月的时间,在美术馆大堂重现潮州祠堂嵌瓷大屋顶,“这也是广东美术馆开馆16年来,第一次为民间艺人以个人展览的形式开展,第一次将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的搬入美术馆。” 本此展览还展出了卢芝高精心制作的嵌瓷优秀作品30余件,让观众领略潮汕嵌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鮀城街景演绎90后的毕业处境

    由广东省潮汕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办《不平凡的前一天》微电影首映仪式日前在汕头市迎宾馆举行。影片通过讲述一位90后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遭遇的处境,生动地反映了90后出生的一批大学生毕业后在就业方面的迷惘、困惑及成长。影片高规格的制作和触及生活的现实话题,在首映现场引发热议。试映结束后,许多观众热情地与主创团队交流,认为该片很适合在校大学生观看,能引起许多共鸣。据悉,影片将于近日在网络发行。 《不平凡的前一天》由帝远传媒制作出品。该片的创作团队全是刚毕业的90后。他们经过1个半月的筹备和拍摄,用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眼中的90后。出生于1990年的影片出品人李老衲说,筹拍这部影片,源于自己毕业3个月前的一次想法,当他思考着自己毕业后的去向时,他也曾迷茫、困惑过,“每个人都告诉我要上大学,却很少有人告诉我大学毕业后要怎么办。”由此,他萌生了一个念头,拍一部影片,把90后的现状和宿愿传递出去。 同为90后的年轻导演叶少翔表示,影片讲的是90后自己的故事。90后虽然有很多不足,但他们生长的平台不一样,成长的方式、速度也都不同于其他人,因此,虽然有缺点,但他们希望通过影片告诉大家,90后的梦想会成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 此外,作为土生土长的汕头人,李老衲还希望能为这个被许多人觉得是“文化沙漠”的汕头带来一点绿洲。在影片中,观众中将看到许多熟悉的汕头城市景观。据介绍,影片中有很多场景都是在汕头取景的,开机当天就选择在金砂乡。此外,海滨长廊、火车站、陈厝合内的廉租房等地,都是影片的取景地。对于汕头的观众来说,他们看到的不仅是电影,还有熟悉的汕头街景。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曾国奎:推动中国印尼经贸合作

    在印度尼西亚华人的圈子里,总能看见印尼潮州乡亲公会曾国奎先生忙碌的身影。作为华社精英的代表,2012年9月上旬他出席了雅加达博览会场苏西洛总统与夫人的恳亲会,9月下旬,又受邀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飞往狮城参加庆典活动。不仅如此,曾国奎先生作为印尼侨商,还经常回国参加国内侨办的投资洽谈会或者交流会,或是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奔忙。 在第六届“世粤联会”上,曾国奎先生作为印尼广东社团联合总会总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言称印尼华人社团的成长,经历了复苏和发展的过程,粤籍社团也不例外。他表示印尼粤籍社团由过去的力量分散走向今天的团结联合,凝聚了印尼华人的力量,维护了华人的共同利益,促进了中印尼两国的友好合作和交往,在新的阶段更应积极推动联合,努力融入主流。 受人尊敬的“地产大王” 曾国奎先生被喻为“印尼地产大王”,多次登上印尼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前五十名,其任董事局主席的穆利亚集团是印度尼西亚实力强大的综合性集团,商业经营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其中地产、工业在印尼及世界多个国家久负盛名,仅投资大型商贸商场、高档商住区等项目就多达一百亿人民币。不仅经济实力雄厚,曾国奎先生的社会地位亦令人瞩目。在其儿子的婚宴上,从印尼的达官贵人到华侨乡友、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加典礼的宾客达到了几千人,由此可见这位潮商翘楚在印尼社会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发达的事业固然是受人关注的原因之一,而曾国奎先生在印尼的尊贵地位与其热爱祖籍国、恭敬桑梓、广施布恩的行为有很大关系。作为印尼华商总会会长、印尼广东社团总会主席、印尼潮州乡亲公会主席,他关心祖籍国的发展、热心侨社活动、造福在印尼潮人社会。 热心的潮团领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尼已有不少潮人社团,但1963年发生“九卅”事件后,几乎所有华人社团、公会都被解散。直到新世纪初,印尼政治趋向民主,几位潮人贤达便组织发起,于2001年1月成立了印尼潮州乡亲公会。现任会长曾国奎先生在公会“精诚团结、敦睦乡谊”的宗旨上,继续带领公会促进潮人团结,发展教育福利事业,推动印尼的繁荣稳定。曾国奎先生当选印尼潮州乡亲公会会长的同时,他带领公会以及大马各地潮团发起组成印尼潮州总会,在成立大会上一致被推选为印尼潮州总会总主席。他表示,印尼潮州总会的成立将惠及大马各地潮团,影响力也将超乎想像。 曾国奎先生在担任印尼广东社团联合总会的主席时,积极筹办世粤联会,他认为印尼的粤籍社团任重而道远,应着重于加强内部团结,巩固和光大现有成绩,增强与印尼和世界各国华人社团的联系与合作,增强与广东家乡,与中国的联系和交往,在推动印尼和中国的友好往来和经贸合作方面发挥桥梁作用。 赤诚的爱国之心 虽然远在印尼,但是曾国奎先生依旧心系祖籍国。2008年4月,为了使北京奥运圣火在印尼首都雅加达顺利传递,陈大江、曾国奎等印尼华人精英在报纸上登文呼吁华人团结起来保卫圣火,并严厉谴责反华分子破坏火炬传递的行为。圣火传递当天2000名华人华侨组成啦啦队欢迎和护卫火炬的传递,彰显了印尼华人华侨的爱国之心。 印尼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曾国奎先生深知华人创业经营的不易,他建议华人华侨驾驭复杂局面,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提高华人地位。近年来,曾国奎先生身兼多职,代表印尼华人社团多次回国、回乡参加联谊活动以及考察投资环境,对海外华人社团积极传承中华文化、推动印尼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推动家乡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周惠娜:描绘建筑世界里的绚丽人生

    建筑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历来极少有女性涉足。在很多人眼里,高高的脚手架、粗犷的建筑工人,很难与娇小柔弱的女子构成一幅和谐的图画。然而在佛山的建筑行业里,在这块男性角逐的领地上,却有着这样一名女性,她以特有的方式完美的诠释了这刚柔并济的和谐——这个巾帼英雄就是佛山市汇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惠娜。 1988年8月,潮汕姑娘周惠娜来到佛山,调进刚成立一个月的城区建设总公司,凭着她的聪慧精干,她先后被提拔为人事科长、公司副书记。 1994年,城区建设总公司陷入困境,周惠娜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走马上任之后,她才发觉情况比想象中还要不乐观。 在她的带领下,公司上下一心,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扭亏为盈。同时建筑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全市建筑工程质量大检查中,由原来的倒数第三变成正数第三名。而周惠娜自己,也连续三年获得佛山市“城区十大优秀青年”荣誉称号。 2002年6月,公司进行了转制改革,全员职工持股的“佛山市汇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挂牌。现在的汇博公司坚持走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和其他配套的综合经营发展道路。投资创建了金源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汇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并投资开发了汇博华庭、汇博星辰等商住项目。 周惠娜,这位在建筑行业里摸爬滚打过来的潮籍女企业家,为建设和谐佛山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体现了她的自身价值,创造了一个绚丽的人生。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陈汉士:罐头大亨的慈善人生

    在2012年福布斯泰国富豪榜中,泰国泰万盛冷冻食品(大众)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陈汉士位列第25位。 现年78岁的陈汉士还经常挤出时间去上课学习,他认为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带领企业走在世界同行业的前头。这位年过古稀的老者带领的泰万盛冷冻食品(大众)有限公司是一个拥有3万多名员工的上市跨国公司,业务从泰国做到南北美洲,在泰国、美国等地拥有多家规模宏大的企业,是世界最大的海产品出口商之一。2010年10月份以8.6亿美金收购英国MW Brands SAS控股公司,该公司为欧洲最大的鲔鱼生产商,完成此次收购更有助泰万盛顺利拓展欧洲市场,也成为泰国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桩跨境交易。 金枪鱼大王 他本是身无分文的潮汕郎,上世纪50年代初,他辍学离开生养的家乡潮阳谷饶,远渡重洋来到泰国,先后以店员和中文教员身份赚取家用谋生活。60年代初,他开始从事海产品加工,凭借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聪明睿智的头脑,创办起颇具规模的食品罐头公司。管理上,他用以人为本的方法和严格的管理体制,形成独特的陈氏经营管理理念,使“泰万盛企业”从泰国扩展到亚洲、欧洲及美国等地,成为拥有10多间共3万多名员工的工厂,拥有世界第二大金枪鱼罐头工厂,他也被授予“金枪鱼大王”称号。 经商几十年来,陈汉士一直用“万一”两字提醒自己,教育子孙。“万一”是一种危机意识。他认为在生意场上“没有百分之百的赢家”,他主张固定资产不贷款或少贷款,因为做生意最怕的是付利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将近2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陈汉士以审慎的投资理念带领泰万盛如常发展,屡创佳绩。谈论营商的经验时,他认为在国外经商,一要遵纪守法,二要交足税金,三要审时度势,懂应变,四要用东方人的智慧和经验管理企业。要经营好一家企业,他认为成败的关键要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大力提高产品质量,让主顾买到最完美、最放心的产品;二是降低产品成本,让主顾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三是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千方百计增加员工收入,让员工乐于为企业奉献打拼。 赤子情怀 陈汉士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胸怀豁达,二十几年来,为家乡的福利事业、教育和体育事业尽心尽力。1985年首次回到阔别30多年的故乡大坑村,他便捐资60万元为家乡修建村道;1986年,为保护家乡文物古迹捐资35万港币;1987年,潮汕地区遭受台风暴雨袭击,捐资25万元帮助乡邻恢复灾后生产;1989年,捐资40万港币兴建潮阳体育馆;1991年,为帮助家乡兴建学校新校舍,他带头捐资130万港币,倡议乡人共捐资人民币270万元。2003年,当得知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筹建“潮汕侨批馆”,他率先捐赠人民币20万元以表支持,随后与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陈伟南先生一起发起筹集专项资金。同年,陈汉士获知谷饶镇大坑村筹建自来水工程时,立即捐资人民币100万元。 他从小饱受磨难,自知穷苦人家的苦滋味,于是在他事业有成之时,有意捐助困难学生上学的心愿也随着祖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和高校重视下得以实现。1999年开始,他独资设立了“陈汉士资助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助学金“以恤贫济困,扶持优秀人才”为准则,覆盖潮汕三市,每年资助大学新生100名,每人5000元。在校大学生能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因家庭经济未能摆脱贫困,难以坚持深造,可按学年连续申请组学金,每人每年3000元,直到大学本科毕业,符合条件的本硕连读生,也可申请。迄今十几载,汕头、潮州、揭阳三市进行了12次发放,共有2972人次的学生接受资助,助学金累计达1071.4万元。 赤子桑梓情深,自1982年始,每年春节,陈汉士专程回乡看望乡亲父老,30年来扶贫济困的善举从未中断。陈汉士热心体育活动,在新世纪之初,资助了潮汕地区的“汉士杯篮球赛”和“汉士杯中学生球赛”等各种体育赛事,为重振潮汕篮球运动不遗余力。 他身在异国,情系故乡。2008年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心,陈汉士毅然捐出救灾善款600万泰铢。2011年,陈汉士伉俪从媒体的报道中获知身患白血病的南京女孩黄燕的凄美爱情故事后,不辞万里送温情,为她进一步治疗捐资20万元。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张利钿:热心公益,扶危济困

    张利钿 男,广东雅士利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总裁,经济师。1964年生,广东潮州人。他重视产品质量,参与新产品研发、产品信息反馈和同类产品的调查;与中大、汕大等大学专家进行交流,对严格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产品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有关婴儿配方食品法规标准以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精心调配,产品的质量标准高于国内标准。连年来雅士利公司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潮州市纳税大户”等称号。他个人2002年被评为潮州市劳动模范,并先后当选为省市人大代表。200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他重视产品质量,参与新产品研发、产品信息反馈和同类产品的调查;与中大、汕大等大学专家进行交流,对严格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产品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有关婴儿配方食品法规标准以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精心调配,产品的质量标准高于国内标准。连年来雅士利公司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潮州市纳税大户”等称号。他个人2002年被评为潮州市劳动模范,并先后当选为省市人大代表。200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一名企业家和食品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利钿可谓“身兼两职”。一方面要为食品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另一方面则要履行人民代表为人民的职责;为此,他将参会的议题,锁定在关系行业发展,更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上。 在其名为“食品企业在获得许可证之前必须通过食品化验室的认证”提案中,张利钿指出:这几年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报道很多,国家对食品安全也很重视,但是目前也频频出现一些大的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要想控制好食品安全就必须从源头上下手。所以他认为实验室、中心化验室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一个产品都能先通过化验室检测后再投放市场的话,那么产品的合格率肯定就非常高了。而且,通过检测后再出厂也可以让消费者更加放心。这次他提这个建议主要是想通过国家立法来强化一点,那就是:每一个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通过强制的实验室验证才能获得许可证。 张利钿表示:目前在雅士利集团,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雅士利任何的市场拓展、品牌建设行为均根植于此。而企业对产品质量负责,就是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同时,在雅士利集团“实实在在办企业,踏踏实实谋发展”的经营理念,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融合在每个雅士利人的血液中。而雅士利集团多年来热心公益,扶危济困,也是完善企业责任的另一种体现。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陈统金:爱国楷模,爱港典范

    在普宁大地,人们只要一谈到陈统金先生,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说:统金先生是一位爱国、爱港、爱乡的优秀侨领,他为咱们普宁争了光! 现任揭阳市政协常委、香港春林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普宁同乡联谊会会长的陈统金先生,是香港工商业界中的一位成功人士,他在香港创办了春林有限公司,经营制造珠绣手袋出口美国业务。陈先生系普宁市斗文村人,1962年移居香港,为了生计,他在一家生产珠绣手袋的工厂打工。年轻的陈先生与人为善,勤奋好学,吃苦耐劳,悉心掌握了每项生产工序要领和经销途径,为他日后成功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1964年他办起自己的珠袋厂,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经过几十年的精心经营和艰苦奋斗之后,他不但在香港站住了脚,还把生意做到了欧美等地,事业日益兴旺发达起来。 1967年,陈先生应邀参加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与轻工业局属下的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挂上了钩,互通有无,友好协作,换来了双赢的局面。改革开放之后,他便回内地投资兴业,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服务。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陈统金先生的珠袋经营业务,已形成了自行设计、内地制作、转口香港、直销美国的一条龙格局。事业的成功,缘于陈统金先生为人处世的真功夫。他不但练就了一套发展事业的本领,而且在为人处事等方面更是赢得了人们的称赞和好评。在待人接物、业务往来等方面,他坚持诚信理念,真诚待人,认真处事,这也正是他的成功之道。20多年来陈统金先生坚持在家乡扎根办厂,帮助乡亲解决就业出路。并坚持为家乡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据统计,自1992年以来,陈先生共捐资4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造福家乡的医疗、教育、卫生、道路、水改等项目。为表彰陈统金先生对家乡的赤子情深,1997年、2004年,普宁市人民政府先后3次授予他铁山兰花金质勋奖章。 陈统金先生具有谦逊谨慎、尊贤爱幼、务实肯干、风趣幽默的人格魅力,特别在服务社团方面凸现其威信和亲和力,赢得旅港乡亲们的信任和尊重。自1995年,他在普宁同乡联谊会任职以来,认真做好会务工作,默默奉献,尽职尽力。2005年,他不负庄世平先生和众乡贤的重托,当选该会会长。自此,他与联谊会同仁一道,积极开创社团工作新局面。2007年,连任该会会长至今,他更加发扬团结与民主精神,高举爱国爱港爱乡的伟大旗帜,积极提高社团影响力,为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曾多次率领港澳同胞组团访问家乡,探亲访友、观光考察,加强与内地经济文化的往来,促进交流与合作,动员港澳同胞及旅外侨胞回家乡投资兴业,为加强香港与家乡友好协作尽心尽责。该会社团会务搞得有声有色、蒸蒸日上,会员爱国爱港爱乡的热情更加高涨,受到香港特区政府的肯定,特别引起各个潮籍社团和各界人士的瞩目和尊重。多年来,香港普宁同乡联谊会被誉为爱国楷模,爱港典范的一面旗帜,而他便是那位令人钦敬的举旗人。 陈统金先生荣任揭阳市政协委员、常委以来,更加珍惜这份家乡人民的信任和荣誉,他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行职能,在每年两会期间的市党政领导与港澳委员的座谈会上,他都以一个赤子情怀踊跃发言,提出了不少有益于振兴家乡经济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各级领导的赞赏和采纳,为家乡的繁荣昌盛尽责尽力,为促进香港与家乡的友好协作贡献良多,家乡父老对此有口皆碑。 当人们传颂着陈统金先生关心和支持家乡各项事业建设所做出的贡献等爱国爱乡义举时,他却谦虚地说:我仅仅是一棵小草,也仅仅为家乡贡献了一点点绿色。从这棵小草;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侨领的高尚品德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精神境界!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杨铁生:行商、从善两不误

    杨铁生,男,榕城人,1958年出生。现任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揭阳市第三、四届人大代表,揭阳市工商联副主席、揭阳市劳动模范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工商联执委、广东省光彩协会理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杨铁生通过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着力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推进企业跨越发展。公司被揭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12条“经济大船”之一,5年来缴纳税收3亿多元。公司连续三届被评为“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他先后组建了“广东省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和“华南理工大学揭阳市工程技术研究院”、“国家级技术中心”等机构,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他参与研究开发的“氨基复合材料”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优秀发明专利奖。 杨铁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1993年在革命老区揭东县锡场镇投资4200万元创办“造血型”光彩项目,带领当地群众脱贫奔康。2002年获省光彩事业重奖。1994年至今,在教育、体育、文化、社会治安管理、扶孤助残及四川赈灾等方面,杨铁生个人及其企业累计捐资5550万元。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刘雄鸣:精通武术的商界名家

    刘雄鸣 潮籍 金记冻肉食品行 董事长 广东省揭阳市政协 委员 澳门潮州同乡会 副会长 澳门潮汕总商会 常务副会长 金记冻肉食品行董事长刘雄鸣,澳门武术名家,精通蔡李佛拳、太极拳、长器械和推手等多门武术,蝉联澳门武术锦标赛1991至1994四届长器械冠军,并包揽1994年北京国际武术、太极拳邀请赛传统南拳、长器械、剑术三项冠军,现任澳门冻肉食品业商会副会长、澳门揭阳商会会长。 刘雄鸣在揭阳出生,1948年来到澳门,学习会计专业。1958年,开始创业,他把“武魂”融入了创业,始终坚韧地面对困难。他卖过豆制品、鸡蛋、烧腊食品,最后在冻肉食品行业立足,创立金记冻肉食品行。发展至现在,拥有5座共数万尺之冷冻仓库,销售冻肉有200多种,还有蔬菜、海鲜、肉丸、豆制品等等冷冻食品,在澳门冷冻食品行业里,占了60%多的市场份额。 刘雄鸣是揭阳市政协委员,一直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直接支助家乡的教育事业。2000年,刘先生和政协委员们一起捐助揭阳学院及五所小学。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汕“周五有戏”再演粤剧精品

    在本周“潮剧大观园·周五有戏”潮剧惠民演出中,粤剧将再度“来袭”,由广东粤剧院二团在9月6日、7日连演《蔡文姬》、《宝莲灯》两部精品剧目,为“欢乐广东”——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莅汕巡演活动添上精彩一笔。 广东粤剧院二团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粤剧文武生、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姚志强和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粤剧花旦麦玉清领衔担纲,云集了当今粤剧界演、音、舞各专业艺术精英,是一个具有高素质、高水平,享誉海内外的国办粤剧艺术表演团体。 作为广东粤剧院今年投资规模最大的原创剧目,新编大型古装粤剧《蔡文姬》可谓是为数不多的塑造蔡文姬这一人物精魂血肉的粤剧长剧。该剧在郭沫若先生的话剧本基础上另辟蹊径,以蔡文姬归汉修书的情感历程和克服别夫弃子的内心痛苦为主线,通过文姬归汉前后的命运抉择和曲折经历,对饱尝战乱别离之苦却深明民族大义的才女形象进行塑造,体现了中国文人的文化责任和文化担当意识。 广东粤剧院自确定该剧排演计划后,便倾尽全院上下之力,由麦玉清、姚志强、林家宝、黄少飞等集结成强大的演出阵容;同时,云集行内骨干力量、广延名家,导演,作曲、舞蹈编排、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造型设计等均是国内戏曲界的精英人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使该剧的唱腔更具粤剧味,剧组力邀名家出山,由广东粤剧院老前辈、著名粤剧音乐家黄壮谋担任该剧的唱腔设计,力求将其打造成既匠气独具又有血有肉、既有创新诗意又极具岭南风味的粤剧艺术精品。 该剧主演麦玉清表示,在过往的粤剧艺术表演生涯中,她时常演绎青衣行当的角色,但此次蔡文姬一角与一般的青衣有所不同。她认为,演历史剧必须对其历史背景有所了解,为此演员们对汉朝的历史资料做了大量的考究。“由于服饰十分繁复,并不利于施展水袖等戏曲身段,我更深入到角色内心去,以更细腻的肢体语言、眼神动作以及唱功念白去塑造人物,从里到外地把蔡文姬的丰富情感展示在广大观众面前。” 另外一部将献演的粤剧《宝莲灯》由名编剧家陈晃宫移植,首演于上世纪50年代,此后《宝莲灯》几乎成为每个粤剧演出团体必演的戏,被认为是粤剧移植最成功的作品之一。白驹荣、郎筠玉、陈笑风、陈小茶、卢秋萍等前辈分别在上世纪50和80年代演过此剧,白驹荣、郎筠玉演出的其中一折《二堂放子》于1958年拍成粤剧戏曲电影,成为宝贵的粤剧教材。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共5349记录 首页 «上一页 ... 321 322 323 324 325 ... 下一页 » 尾页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