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为光:因为我是潮汕人!
“千古不息韩江水,蜿蜒奔腾入大海,海滨邹鲁潮汕地,我的故乡我的爱……”前不久,在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二十周年庆典演出上,一首专门为联谊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所创作的主题歌《我的故乡我的爱》作为压轴节目闪亮登场,惊艳四座。操刀创作这首歌曲的,是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国家一级作曲家刘为光。 “因为我是潮汕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刘为光老师用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我一直非常希望能够创作一首颂唱潮汕的歌。” 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宝级”专家,刘为光曾为二百多部影视作品作曲,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多部音乐作品,其中以主旋律题材居多。他的代表作有故事片《杏花三月天》、《我的九月》,电视连续剧《我亲爱的祖国》、《好爸爸、坏爸爸》,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之恋》、《大鲁艺》等等,在国内音乐界享有盛名。 回顾刘为光的音乐道路,得从他12岁那年说起。那一年,刘为光“稀里糊涂地”被广州音乐学院(即后来的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的老师慧眼相中,离开他所熟悉的湘子桥和小公园,远赴广州求学。初中3年、高中3年,在广州生活了6年之后,刘为光再一次为了梦想启航,奔向他心仪已久的音乐殿堂——中央音乐学院。一晃,今年已是他到北京的第40个年头。 如果说在广州的6年,开阔了刘为光的眼界,奠定了他的开放的、向上的思想观和世界观,那么在北京的40年,则更是一个学习、融合、成长与提升的过程,由内而外地塑造和成就了今天的刘为光。一口标准的京片子,和举手投足间豪爽大气的做派,年近60岁的刘为光在外人看来俨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只有当他开口说起纯正的潮州话时,记者才发现,他其实乡音未改。刘为光告诉我们,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这片生他养他的潮汕大地,小公园附近的骑楼、老街,老家潮州府城的一条条巷弄……童年的一点一滴,至今仍在午夜梦回时光萦绕他的心头。多年来,刘为光一直在关注着潮汕地区的音乐文化发展,渴望能为家乡做点什么。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解不开的潮汕情结,刘为光欣然接受了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也是这场联谊会成立20周年庆典演出的总策划陈玩娟的邀请,为庆典主题歌作曲。当刘为光拿到歌词初稿时,他情不自禁亲自操刀,大刀阔斧地修改,增加了只有生活在北京的潮汕籍人士才有的、发自肺腑的感受:“天常蓝地常绿,南国花儿四季开,功夫茶香沁心肺,潮菜美味入梦来。啊,我的家就在这潮起潮落的地方,共同说着同一种语言叫潮汕话……”在歌词修缮、丰富的过程中,刘为光将自己对故乡的寄托和感情倾注其中,吟唱出一个在外多年的游子内心的美丽乡愁。 从接到初稿到创作完成,刘为光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便一挥而就。在为歌词谱曲的时候,刘为光别出心裁地选择用美声的演唱方法来表现,这不仅是因为广东地区较少有此类型的作品,更是因为他希望糅合西洋音乐的磅礴大气,以此来提升和丰富歌曲中所蕴含的潮汕文化内涵,来展现潮汕大地海纳百川的胸怀。 歌曲的演唱者林佳是一名大三学生,也是一名地道潮汕人。现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系主修美声的她在北京生长,除了家中常喝的功夫茶和父母教给的潮汕话外,她对于家乡几乎没有其它的印象。林佳坦言,拿到刘为光老师的作品后,歌曲中表达的内容让她对潮汕特有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她为能够有机会用自己所擅长的美声颂唱潮汕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在林佳的倾情演绎中,一股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在现场每一个潮汕子孙的心中激荡澎湃。这不仅仅是一首颂唱潮汕的游子吟,更是一首激励潮人奋发向上的励志曲。 “勤耕读,善进取,传承优秀多英才。重礼义,知感恩,赤子心中有大爱……啊,‘胶己人’,你的足迹遍及四海,哪里都有你的身影在创造奇迹,用满怀豪情搏击时代,齐努力,圆梦在未来!”是的,我们是礼义传邦、勤劳进取的潮汕人,我们不应该忘记先辈奋发拼搏的传统,更不应该忘记自己身上肩负的复兴之梦!只要我们携起手来,一齐努力,梦想实现的日子就在不远的未来!
08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