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开松:对强国的垄断说不
深圳市东方明珠(集团)董事局主席 创世纪转基因集团董事局主席 汕头市荣誉市民 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深圳市企业联合会功勋会长 深圳市企业家协会功勋会长 深圳市种子协会创会会长 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 泰国华人青年商会海外顾问 加拿大温哥华潮州同乡会第十二届荣誉会长 第五届潮商大会主席 深圳市潮汕商会战略决策委员会委员 吴开松:对强国的垄断说不 从中国农业生物技术排头兵 到成为进军国际市场的先锋 美国是经济强国,它凭借着不可抵挡的经济实力,将经济掌控大权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以棉花市场为例,借着抗虫棉转基因技术,美国称霸世界,垄断我国棉花市场多年。1998年,美国抗虫棉实际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95%。 改革开放至今将近30年来,中国经济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崛起的中国人当然不会看着本国棉花市场被垄断的局面,许多有志之士为打破这种局面做着多方努力。潮商吴开松经过充足准备,组建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率领旗下精英完成中国抗虫棉转基因技术的产业化过程,为中国棉花市场实现从被垄断到自主创新的翻身。如今,国产的转基因抗虫棉技术已经占据了国内82%的市场份额,打破国外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打破强国的垄断,并逐渐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与美国较量。 中国研发抗虫棉转基因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全国约有3亿棉农,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8000万亩左右,年产皮棉450-500万吨,年消费棉花450-475万吨,年产量和年消费量均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国棉区持续大爆发,给我国的棉花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棉花减产、绝产现象普遍,棉农谈虫色变,每年我国因棉铃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50-100亿人民币。小小的棉铃虫子害苦了广大棉农,长期以来,人与虫的搏斗一直循环着喷洒农药抗药性增强再喷洒更多农药的悲剧。棉农每到生产季节就不得不喷洒农药至少15次,棉花生产成本增加,又污染环境,很多地方还发生棉农因喷洒农药中毒死亡的事件。 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棉业生产,国家拿出很多钱来补贴给农民种棉花,农民还是不种,导致下游的纺织业面临严重原材料缺乏,只能到国外进口棉花。中国纺织品占全世界纺织品市场的70%,依靠进口棉花成本过高,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跟着调高,竞争力不强,销售不出去,好多棉纺厂纷纷收缩规模减少生产,裁人减员,很多工人都要下岗。国家有关部委领导意识到棉业问题的严重性。棉花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既威胁棉花产业,还影响我国的另一重要产业纺织业。自主研发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子势在必行!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指示一定要研发抗虫方法并在全国推广。中央有关部门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了抗虫棉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策略。由中国科技部牵头,中国农科院生物研究所和其他各省的农业生产和研究部门共同协调,组织一帮科学家研究抗虫棉转基因技术。 1992年,中国成功培育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这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取得这项科研成果的国家。但要形成产业还需要时间,还不能立即全面推向市场。此时美国也加快了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国际化步伐。在中国市场版图上,他们制定了大规模扩张计划。 美国凭技术领先,垄断中国棉花市场 美国早就拥有抗虫棉转基因技术,专门对付棉花虫害,我们曾经试图与美国公司合作,但没有成功。拥有该项技术的公司把抗虫棉种子的价钱提高,吊起来卖。因为技术垄断而产生了显失公正的双方:一方是公司的暴利,另一方是棉农不堪重负。 当美国发现中国已经研究成功抗虫棉转基因技术,趁我们还未形成产业,抢占先机,迅速在华成立抗虫棉公司,加大进入中国市场力度,甚至扬言要在5年内占领我国棉花种植领域。到1998年美国已占领了中国当年抗虫棉市场份额的95%,而国产抗虫棉仅占其中的5%。美国在华北一带大量生产抗虫棉种子,凭借其领先一步的高技术,在我国市场上,一斤种子卖到100多块钱。中国老百姓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不买美国的转基因抗虫棉种子,棉花就会长虫,要打农药,成本过高并且不环保;如果买他们的种子,则成本更高,算下来几乎没有盈利。此时美国不仅从抗虫棉的推广中获得巨大经济利益,还规定不许棉农自己留种和繁育,只能由外方提供种子,否则就是侵犯外国抗虫基因知识产权,就要罚款。 美国领先的棉种技术已经可以控制我国棉花生产的结构和产量,一旦成为事实,将严重威胁我国棉花生产的安全,进而影响我国的另一重要产业纺织业。 与美国人争夺棉花市场 在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下,1998年,以潮商吴开松为董事长的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拉开了与美国人争夺棉花市场的序幕。 中国抗虫棉技术研究的成功,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大的市场价值引起了吴开松的高度关注,浓重的农民情结使吴开松决心投资该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化推广。在1998年8月,吴开松投入资金成立了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以"投身基因产业,把握生命未来"为企业使命,遵循"创新、求精、合作、发展"的核心价值观,融合现代植物转基因技术与遗传育种技术,积极开展新型转基因农作物科研创新工作,是国内植物转基因技术产业化的先导企业。 创世纪转基因公司的道路非一帆风顺,在成立后的最初五年里连续亏损,而此时创世纪已经投资近亿。在这种情况下,吴开松并没有放弃,而是进一步增加创世纪的科研和经营力量。是什么原因使吴开松坚持下来呢?一方面是他认定了这个项目有广阔的前景,不轻言放弃。另一方面是对于创世纪的发展战略,他早已胸有成竹,那就是打造一条棉花产业链,而这条产业链必须经过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来合成。 到现在,创世纪公司在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项目上已经取得重大的发展,公司不但拥有转基因抗虫棉专利的知识产权,还拥有转基因棉花品种"鲁棉研23"、"川杂棉15"以及"鄂杂棉11号"、"泗杂棉6"、"创杂9号"等20多个品种。目前,公司已经在抗虫、耐盐、耐旱、耐寒、抗除草剂等功能基因开发、植物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以及棉花育种等方面工作已经卓有成效。其中,耐盐基因已经获得国家专利。由于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性、丰产性、适应性的表现非常优良,得到广大棉农的高度认同,公司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打开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创世纪转基因公司最重要的项目就是抗虫棉转基因技术。抗虫棉转基因技术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情,可以让中国棉农从中得到好处。这个项目的研究成功,彻底打破了全世界只有美国拥有此项技术的局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但只拥有技术还不够,抗虫棉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应用才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创世纪转基因集团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技术的大战当中。 农业与其他产业不同,每项科技成果研发出来以后,都要向市场介绍、推广,才能有所应用,造福群众。抗虫棉研发项目成功以后,"创世纪"一开始并没有把它当成公司的主要赚钱工具,没有像一般经营者那样将经济效益排在第一位,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推广上,想办法让他们的品种在全国占到一定的地位。当时国内美国推广抗虫棉种子采取的策略是首先在棉铃虫危害严重的河北省,以非正常、超常规的方法迅速推广,美国抗虫棉已经在时间上抢了先。现在我国的转基因棉花技术的推广时机已经成熟,必须尽快在中国推广,迅速改变市场被美国企业占据受人钳制的形势。 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创世纪"走公司+农户的产业化之路,通过股份合作、联产联销、特许经营、品种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多种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产业化经营模式。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使中国的抗虫棉占领了全国16个省份产棉地区的市场。连美国人都不相信他们有这么快的速度。 2005年,国产转基因品种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70%以上,国外转基因品种从1999年的95%下降到20%左右。当然,这些成绩与"创世纪"在推广工作中的努力分不开。 凭诚信、质量和价格优势制胜 虽然“创世纪”拥有我国培育的转基因棉花品种,产量高于国外,抗病性和适应性都比国外的好,但要让中国农民种自己的棉花,这里面还有一个很艰辛的过程。美国抗虫棉品种推广的地方,农民已经接受美国的技术,要让他们认识和了解中国抗虫棉的优势,改种中国抗虫棉,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很多时候一提到种子,老百姓都觉得美国的当然比中国的好,崇洋媚外思想比较严重。美国的有些技术是比较好,但价钱也相应高出很多。如何跟美国人竞争,加大推广力度,让棉农尽快了解中国抗虫棉的优势? 面对这样的难题,吴开松用了一个高招“点对点”对抗,用事实说话。一提起这段往事,吴开松很是骄傲:“我专门找了一批人去调查美国人在华北地区的活动,包括他们都种了哪些品种,在哪儿种,种多少。调查清楚之后,我们就在他们的旁边种,也就是他们种在什么地方我们也在附近种。为了更好展示创世纪公司棉花品种的表现优势,拉动端终销售,公司每年在棉花生长的后期,在各乡镇召开田间现场观摩会,组织周边棉农前往现场观摩。我们集中了一批棉农和管农业的领导到现场开会,告诉他们哪些是美国的,哪些是中国的,从抗虫性到产量到质量都做了一个比较。大家一看,我们中国的不比美国的差呀,甚至比他们的还要好。有了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后来在各地推广的时候也都采取这种方式。老百姓有目共睹,在事实面前逐渐改变了观念。这是其一。第二是比价钱,我们的种子比他们的价钱低,我也不图赚大钱,有点赚就行了。” 创世纪这几年来开展科技进万家活动。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国棉农的科学植棉水平,公司本着“奉献自己,服务三农”精神,2005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创世纪棉花科技进万家活动”,向广大棉农普及和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高产栽培技术。公司组织一批棉花专家,成立专业的服务队伍,深入棉田地块,以大面积植棉乡镇、经济贫困植棉乡镇为重点,针对性开展科技进万家活动。三年来,公司组织科技进万家活动近万场,数百万棉农从中获益,深受广大棉农喜欢,同进也受到各级地方媒体关注。 吴开松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转基因抗虫棉种子的推广主要是与农民打交道。这里最讲究诚信和质量。棉农辛苦一年的收成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和生存,种子质量可以称得上是农民的命根子。种子质量不过关,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还可能出现农民集体上访甚至出现某些过激行为。“所以我经常告诫公司员工,一定要严把种子质量关,如发现质量有问题,全部销毁,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情!” 就这样,吴开松硬是凭着技术、价格优势、诚信和质量,赢得广大棉农的信任和口碑。 中国人说不!收复失地找回尊严 由于技术和成本的优势,加上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美国的垄断不但被打破,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小,丧失了规模优势,终于出现亏损,做不起来。在中国的公司,有的基本倒闭,有的也只是勉强维持。 现在,“创世纪”营销网络覆盖长江流域(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黄河流域(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天津)及新疆(南疆、北疆)三大棉区,在各产棉区的主要市县都拥有自己独立的营销网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抗虫棉品种里面,“创世纪”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目前使用“创世纪”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占全国抗虫棉种植面积的超过80%。 最近两年,美国公司经常来找吴开松,要跟“创世纪”合作做种子,但吴开松拒绝了。面对民族利益,面对中国三亿棉农的利益,吴开松说:“当然,我们一旦和美国这两家公司合作,市场将重新出现垄断,价格将由我们说了算,我个人是可以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最后吃亏的是农民,我不可以这样做。我只要有合理的利润就够了,我不赚那个暴利。” 2006年,我国已培育出64种适应不同棉区需要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国产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已占了全国抗虫棉种植面积的75%,完全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种子的垄断。目前,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棉花生产大省的国产抗虫棉种植率达到90%以上。全国累计推广国产抗虫棉1.56亿亩,为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创世纪"的营销网络非常完善,覆盖了全国主要的产棉区。 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竞争 现在国际上拥有抗虫棉转基因技术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很多外国的首脑或者农业部长来中国常常通过国家农业部索要抗虫棉转基因技术,农业部再把他们介绍到创世纪公司。中国的"创世纪"公司拥有的这个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的高端农业技术。 吴开松的眼光并不局限于国内,他早就把眼光投向国外。目前创世纪已经与印度、菲律宾建立了合作关系,在2001年10月第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上,创世纪公司与印度环球转基因有限公司签订了"中印合作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协议,项目金额2000万美元,该项目的成功签署是我国国产抗虫棉迈出通往国际市场的第一步。经过欧盟代表团的考察,创世纪公司确定参加欧盟第七框架南中国区转基因植物技术平台的建设计划。另外,创世纪公司又相继与越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根廷等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创世纪还正与印度国际种业集团公司洽谈在抗虫转基因蔬菜领域的科研合作计划,成为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进军国际市场的先锋。现在印度总理亲自签字允许创世纪公司进入,扭转了印度棉花市场完全被美国控制的局面。走出国门,在跟美国的竞争上,"创世纪"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优势和质量优势。在印度,美国人的种子卖到三十块美金一斤,也就是两三百块钱人民币,创世纪才卖三十块钱人民币一斤。 但是还有很多国家的棉花市场掌握在美国人手上,比如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有大量的棉花出口,他们更加急需抗虫棉技术,听说中国现在有这个技术,也找上门来希望在抗虫棉技术上进行合作。朝鲜的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到了北京之后,我们的国家领导问他们要什么,他们说要棉花,不长虫的棉花。 如今,拥有这项技术的美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份额上占25%,中国创世纪公司占75%,中国棉业转基因技术在国际上占据优势,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数据。吴开松说:"在国际上,我们一定要争市场份额。与美国相比,虽然中国抗虫棉在研究和产业化方面比美国晚几年,但中国抗虫棉更具有种质资源、研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创世纪预计在国内推广国产抗虫棉6000多万亩。我们还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公司展开全面竞争。"
06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