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努力打造潮剧人才洼地
汕头市向来十分重视文化人才建设工作,以此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作为粤东区域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汕头戏曲学校为粤东地区培养了一批艺术专业人才,特别是在戏曲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省内、国内乃至海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广东潮剧院以潮剧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契机开展潮剧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工作,组织老艺人对青年演员开展传统剧目的传承,并通过举办有利于潮剧发展的各类型演艺比赛、艺术研讨会等,促进潮剧人才的培养。
汕头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区域文化中心的意见》提出,力争至2020年前后,建成区域文化人才中心,依托高等院校、专业艺术学校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对各类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有利于吸收优秀文化人才来汕创业发展和优秀文化人才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拥有一批在各个文化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人物。《意见》提出,要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引进高端文化人才、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将“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打造区域文化中心的一项主要任务。
发挥学校作用培养高层次人才
利用优势打造潮剧人才洼地为高端人才提供才华展示舞台
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汕头戏曲学校校长林锦杭表示,学校创办至今已经54年,始终是粤东地区文化艺术教育、研究、传播传承的领头羊,在打造区域文化人才中心工作中,更应该承担起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重任,进一步发挥专业艺术学校的作用。
林锦杭表示,目前粤东还没有一所培养潮汕文化艺术人才的高等院校。近年来,学校一直为提升办学层次而努力,2005年,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已与韩山师范学院联合开办成人音乐教育大专和音乐学本科班,至今已为粤东区域培养了二百多名高层次艺术人才,也积累了承办高等艺术教育的经验,建议将学校从原来的中专建制升格为大专建制,为粤东区域培养更高层次的专业文化艺术人才。在提升办学层次的基础上,还应扩大办学规模,在现有潮剧表演、潮州音乐、舞蹈、声乐、钢琴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茶艺、舞台美术、舞台灯光、舞台音响、戏曲舞蹈服装制作等专业,扩大文化艺术教育覆盖面,培养更多门类的文化人才。
“在扩大办学影响这方面,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学校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良好基础和丰富经验,将学校建成潮人社会的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林锦杭表示,学校将加强与欧洲、美洲、澳洲、东南亚的潮州会馆及国内各地的潮汕同乡会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我省首批中华文化传承基地作用,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继续组织世界各地的华人团体,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来学校进行文化交流和培训,扩大潮汕文化艺术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利用优势打造潮剧人才洼地
“汕头要利用现有优势,努力打造成潮剧艺术人才洼地,把更多优秀潮剧艺术人才聚集在汕头。”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张怡凰认为,打造区域文化人才中心,首先必须充分发挥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和广东潮剧院两个潮剧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实行“一长一短、高低搭配”的培养模式,即艺校开展基础性、长时间的基本功培养,从中选拔部分有潜质的苗子送到广东潮剧院进行短期的提高培养,优秀者输送本院各剧团和粤东各演出团体,使汕头成为潮剧高端人才的输出地。其次,要提高汕头潮剧艺术人才的文化素养和学历层次,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潮剧人才队伍的文化素质。此外,要多举办高层次的潮剧艺术研修班,请知名艺术家授艺,邀请其他市演出团体派人参加,加强交流,使汕头成为潮剧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张怡凰表示,要将汕头打造成为潮剧艺术人才洼地,人才的发掘非常重要。每年都应举办一次属于汕头品牌的艺术赛事,如设立“潮之音”潮剧明日之星演艺大赛,发掘更多青年潮剧艺术人才,造就更多潮剧新星,使汕头成为潮剧明星辈出之地。同时,还要大力培养潮剧领军人物,成为各市潮剧从业者的标杆和楷模,才能巩固汕头潮剧艺术的领先地位。
为高端人才提供才华展示舞台
龙湖区文化馆馆长庄少武认为,打造区域文化人才中心,引进高端人才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要通过提供岗位、解决待遇等手段,以优惠政策形成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为他们提供才华展示舞台,从而建立属于汕头的文化人才库。与此同时,可以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外地高端文化人才莅汕办展、开设讲座,与本地文化人才进行交流,促进本地人才水平的提升。今年年初,龙湖区文化馆就与南潮花鸟画院联合,在翰苑举办“当代中国花鸟画名家精品展”,展出八位著名花鸟画名家作品,并举办“当代中国花鸟画创作学术讲座”,切实加强外地与本地人才之间的交流。庄少武表示,龙湖区文化馆计划接下来通过在北京、上海的艺术院校引进高端人才,进一步提升少儿舞蹈培训的层次,培养更多舞蹈方面的专业人才。
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