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妹”发奋读书赢得人生精彩
张春丽在办公室工作。 亚运会火炬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全国青联委员……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跟这些荣誉和头衔联系起来的,竟然是一位24岁的“打工妹”。 她就是深圳市十大读书成才职工张春丽。5年前来深圳时,她的学历是高中,岗位是深圳中显微电子公司流水线上的工人,现在她不仅成了这家高科技公司的行政白领,还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在职本科生。 家庭贫困忍痛放弃上大学 对莘莘学子来说,“金榜题名”是人生难得的喜事。 然而,对张春丽来说却不是这样。2004年高考,一向勤奋努力的她考出了610多分的好成绩,8月下旬的一天,江西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她家里。拿着曾经是梦寐以求的通知书,她内心十分矛盾和痛苦,躲在房间里大哭了一场。 原来,从高三下学期开始,她在学校日夜备战高考时,妈妈患上了严重的肝病。为了治病家里已经借了十几万元外债。为了不给爸爸妈妈再添负担,她不得不艰难地作出决定:放弃上大学。 当年9月,其他同学高高兴兴跨进大学校门时,她毅然撕掉了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踏上了前往景德镇打工的旅程。之后有3年时间,张春丽没有和任何高中同学联系,一向自强好胜的她暗自较劲,要和那些上了大学的同学“比一比”。 在景德镇打工期间,她始终没有绝望,没有放弃读书学习。她参加了亲戚开办的电脑培训班,学到了一项基本的工作技能。 来深务工求学一刻不停 2005年4月张春丽来到深圳,在中显微电子公司找到工作之后,她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公司附近八卦岭的一家培训机构,详细询问成人高考有关情况,她要在深圳再圆自己的大学梦。 当年10月,她参加了成人高考,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当我收到深圳大学成人教育中文专科班通知书时,我流泪了,是高兴之泪,我终于成为一名大学生了。”张春丽说。 考上深大后,她从此过上了上班——上课——回家“三点一线”的紧张生活。白天上班,晚上要去地王大厦的教学点上3个小时课,回到宿舍后,还要用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 2008年,她顺利获得了大专文凭,并且岗位已经换到了人事部,但她没有就此停下读书求知的脚步,而是选择了继续攻读英语本科。这时候,公司已经搬到了盐田港附近的北山路工业区,而深大的教学点,远在华强北路。这意味着,她将比过去更加辛苦。 她一周要上课四个晚上,从7点上到9点半,时间非常紧张。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她下班后连饭也顾不上吃。晚上下课坐238路公交车回宿舍,每次都要到11点多钟,她经常困得在公交车上就睡着了。 艰辛努力让人生大放光彩 读书让张春丽获得知识,眼界开阔,自信心也大大增强。2007年,因为素质不断提高,工作业绩突出,她被提升为行政人事部薪酬福利管理员,同时还负责公司《中显报》的编辑工作。薪酬福利管理主要是负责给每个员工发工资,工作十分重要。“整个公司上下1000多人,每个人的薪酬福利标准都不完全一样,工作量可想而知。”张春丽坦言。 面对新的困难,张春丽在学好深大课程之外,又刻苦钻研了薪酬管理方面的知识,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编制完善了公司薪酬管理的各项制度,重新建立了适应公司企业运营的薪酬体系,制订了对骨干员工的中长期激励计划。在公司当年的职工代表大会上,新的薪酬体系获得一致通过,并在后来的实施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张春丽以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人生的精彩。她曾经连续3年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2008年被授予广东省“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所有获得者中,她是最年轻的一个;今年,又被选为第十一届中华全国青联委员,并成为广州亚运火炬在深圳传递时的火炬手。 在张春丽眼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她告诉记者,不久拿到本科文凭之后,她将继续攻读与目前工作联系更紧密的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她已经和深大有关方面进行了联系沟通。“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不仅是为了文凭,更是为了充实自己。” 记者手记 不向命运低头 这是一个读书改变人生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不向命运低头的女孩。 上周六,张春丽在读书月“青工大课堂”演讲中深有感触地说:“在我自学成长的道路上,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泪水。成功时我不骄傲,失败时我不气馁。我驾驭一叶小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驶向我成功的彼岸。” 张春丽出生农村贫困家庭,对很多人来说,也许会就此“认命”了。可张春丽这个看上去比较弱小的女孩,却向命运发出了抗争。她选择了边工作边读书求知的道路。 这是一条阳光大道,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对张春丽这样一位打工妹来说,尤其如此。 不读书,我们很难想到她如何提升自己,张春丽没有放弃,她依靠自己的毅力,艰难地走了过来,并最终实现了人生的飞跃。这种精神是何等的令人钦佩。 采访中张春丽的好友吴友娇告诉记者,她总是用张春丽的故事来激励自己读小学的儿子。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张春丽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