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塑像选址莲花山顶
2000年11月9日,工作人员正为邓小平塑像拆卸围板时,东面天空出现一道巨大彩虹。 2000年11月14日,在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举行邓小平塑像揭幕仪式。资料图片 2000 2000年11月14日,在深圳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隆重举行了邓小平塑像揭幕仪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自为塑像揭幕。 李统书,时任深圳市委副书记,参与了小平塑像蕴酿到落成揭幕的整个过程,他向记者讲述了揭幕前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 口述 李统书 (时任深圳市委副书记,去年从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岗位退休) 夙愿七年终实现 2000年11月14日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天气特别好,阳光灿烂。 下午4点20分,江总书记出现在莲花山山顶广场。4点23分,在热烈的掌声中,江总书记从礼兵手中接过缎带,轻轻一拉,红绸滑落,小平塑像展现在人们眼前的那一刹那,热烈的掌声又响了起来。 接着,在《春天的故事》的音乐伴随下,两位礼兵迈着正步来到塑像前,为小平塑像敬献花圈。在他们身后,十对少先队员为小平塑像献上了鲜花。 整个揭幕仪式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实现了深圳人民竖立邓小平塑像的多年愿望。 这个愿望从蕴酿到实现,前后经历了七、八年的时间,早在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后,深圳市委就在当时热闹繁华地段——深南路与红岭路交叉口竖立了一幅小平同志半身像宣传画,很受市民关注。1997年,小平逝世时,宣传画周围更是成了社会各界群众悼念伟人的地方,画像周围摆满了深圳市民放置的花圈。但宣传画的底板是用铁皮做成的,由于受面大,画面颜料一遇天气变化极易变形剥落,影响了画像的质量效果。 这时市委就提出要为小平同志竖立塑像,以作永久的纪念。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的厉有为同志亲自抓这项工作,多次组织专门工作班子进行研究,邀请省、市著名艺术家、雕塑家设计和创作小平塑像。 小平塑像几易其稿,当中多次征求小平亲属的意见,最后的定稿是以“60年代的身材,80年代的形象”来创作小平的塑像,因为上世纪60年代是小平身体最好的时候,而80年代则是他思想最成熟的时候。 20周年庆典成契机 1997年2月,小平同志逝世后,深圳人民期待竖立伟人塑像的愿望更加迫切。3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给中央写报告,请示竖立邓小平同志塑像。 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6月29日,赴港参加政权移交仪式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来到了深圳,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就落住在麒麟山庄,当时卓琳大姐腰有毛病,来深的第二天,我陪同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曾庆红同志去看望大姐。 在去麒麟山庄的路上,我在车上抓住机会向曾庆红同志汇报了深圳准备竖立小平塑像的事情。我说:“小平同志是深圳经济特区的缔造者,深圳人民对小平有着特殊的感情,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深圳特区,就没有深圳人民的幸福生活。几年前市委就组成专家小组,创作小平塑像,现在已经全部完成了。我们也向中央呈报了请示件,希望快点批下来。” 曾庆红同志回答说:“深圳人民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做法和心情中央理解,现在珠海、上海等城市也在请示竖立小平塑像,中央会通盘考虑,深圳能不能考虑找个合适时机,例如在将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的时候,或者其他重大节日来办好这件事。” 我听了曾庆红同志的话后,别提多兴奋了。到麒麟山庄后,我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厉有为书记报告了这个情况。邓小平塑像落成揭幕仪式也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头戏。 珍贵照片留下美好记忆 我一直感叹自己是个“幸运儿”,几乎全程参与了小平塑像从蕴酿到落成的整个过程。 2000年,身为市委副书记,我参与负责筹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庆祝活动。当时为了保密和保护塑像,小平塑像一直用木板围着,对外处于封闭状态。 11月9日,离揭幕只有几天时间,为了保证小平塑像揭幕仪式能够顺利进行,下午四五点时,我和时任副市长的卓钦锐同志以及工作人员十来个人上了莲花山,现场指挥拆木板。“开始卸板!”指令一下,木板一块一块卸下来,当时大家的心情都挺激动,非常专注地仰视披着红绸布的小平塑像。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大声喊起来:“你们看,你们看,东面有彩虹!”我们朝东边笔架山的方向望去,果然一道巨大的彩虹从莲花山一直跨至笔架山上空,大约在空中停留了10分钟之后逐渐消失,这时天上还下起了小雨。彩虹出现时,木板还没有全部卸完,在场的一位同志抢拍下了这一自然奇景,这张珍贵的照片成了那天上山所有人的美好记忆。 文言碑文终“夭折” 矗立在海拔105米莲花山主峰的小平塑像气宇轩昂,这是中国第一座以城市雕塑形式竖立的邓小平塑像。 小平塑像选址莲花山,寓意深远:莲花山位于深圳市中心区的中轴线上,空间开阔,地势较高,塑像坐北向南,遥望按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回归祖国的香港,塑像大踏步向前走,仿佛要迈向香港,去完成伟人生前要去香港看一看的心愿。 其实小平塑像的选址颇费周折,意见很多,经历了数年的时间。曾经考虑过现在大剧院对面小平画像的位置,但是这样不论从红岭路南向或从深南路东向走过都是先看到塑像的背面;又有人提议放在大剧院前广场,但是用剧院做背景,与小平同志的身份又不符;后来想定在蔡屋围地王大厦旁三角地,这里是进入深圳市中心必经的地段,但是面朝西,塑像受光面不好;之后有人建议放在火车站,因为那里人流旺;又想过把市政府往后移100多米,摆在市政府大院中,这些建议都被一一否定了。最后有人提出放在中信城市广场的位置,但由于拆迁费过于庞大而作罢。 后来,深圳开始规划新的城市中心区,大家的目光逐渐集中到了莲花山,因为莲花山是规划中的城市中心区中轴线的底端。1996年,我随厉有为书记到莲花山考察中心区的规划问题,当时山上杂草丛生,外来闲杂人员搭了不少临时帐篷,宰猪的,养鸡的,乱得很,臭气熏天。后来,莲花山因为小平塑像的竖立而进入了改造阶段。 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在竖立小平塑像时,有人提出要把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缔造特区的来龙去脉,用最简练的文字写一篇碑文,镌刻于塑像旁的花岗岩墙上。当时的市委市政府采纳了这个建议,并由深圳商报社的侯军同志主笔,用文言文写成了一篇“赋”,文章写得相当精彩。但在后来的讨论中,最终还是决定采用小平同志自己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和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新闻链接 邓小平塑像矗立在深圳莲花山公园主峰的山顶广场中央,铜像高6米重7吨,为青铜铸造,基座高3.68米。塑像的造型为具有动感的、邓小平同志大步向前走路的姿态。铜像由白澜生等四位著名雕塑家集体创作,上海造船厂铸造。江泽民同志为铜像题字。现在,山顶广场已成为广大市民和中外游人缅怀一代伟人风采的最好去处。
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