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失婚失业一无所有 如今身价千万娶回名媛
皮尔斯·摩根是谁?之前,大多数美国人只在选秀节目《美国达人秀》中见过他,他是评委之一。此外,对他知之甚少。 皮尔斯·摩根出席活动,总喜欢坐在沙发右侧。按他的说法,人们的眼睛习惯于从右往左看,因此坐在右侧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自己。“既然来了,为什么不让别人看见你呢?”这个煞费苦心让更多人认识自己的人,如今已不必为曝光率而烦恼。他将加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接替王牌主持拉里·金,成为新任晚间档访谈类节目主持人。 善做名人访谈 拥有高收视率 6年前,39岁的摩根被迫从英国小报《每日镜报》主编职位退出,事业跌入低谷。同时,他的婚姻亮起红灯。那是一段灰暗的时光,他几乎失去一切:汽车、秘书,甚至传真机。 6年后的今天,CNN向他招手,据说3年合同薪酬,加上《美国达人秀》评委工作,总收入高达2500万美元。他的情感生活也迎来第二春,新婚燕尔的娇妻将随他一起,从英国搬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 对于摩根接手访谈节目,舆论并不看好。媒体评论员罗伊·格林斯莱德说,CNN选中摩根,说明它更看重娱乐,而不是新闻。还有人评论摩根加盟CNN,好比“英国石油公司的石油泄漏,污染了美国海域”。 对此,摩根一笑了之。“是的,我被选中就是为了提高收视率,那正是电视要做的事,”摩根说,“这让我想起当年担任报纸主编时,人们说,‘你来不就是卖报纸吗’,我会说,‘是的,我就是来干这个的’。” 然而,摩根的自嘲背后,是他超强的访谈能力。摩根之所以引起CNN的注意,正是他在英国电视台做的《摩根的生活故事》访谈节目。节目中,受访对象在他坚持不懈的追问下,往往会敞开心扉,制造出一个个出人意料的话题,而这正是CNN所需要的。 因成功扮演伊丽莎白女王而获得奥斯卡奖的演员海伦·米勒在摩根的节目中透露,她“喜欢可卡因”。“她一说这话,我立即猜到小报上将出现这样的标题:女王爱可卡因,”摩根说,“果然,它们没让我失望。” 另一次访谈中,一向“钢铁般坚毅”的时任首相布朗说到女儿夭亡时,竟差点流下眼泪,令英国人唏嘘不已,也让CNN对摩根刮目相看。 有人由此猜测,来到美国的摩根是否会把奥巴马请到节目中,让他也流一回“男儿泪”?“我会有很多发挥空间,他的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摩根说。 对于他的访谈能力,他的好友、英国电视选秀元老西蒙·考埃尔赞叹不已:“皮尔斯对人感兴趣,这说明他是一个优秀的访谈者。”考埃尔几年前接受过摩根的一次电视采访,他称那是“他做过的所有访谈节目中最棒的一次”。2006年,考埃尔因合同原因无法出任NBC《美国达人秀》节目评委,便竭力推荐摩根接替自己。摩根果然不负期望,让美国人领略了英式幽默。 真正吸引摩根出任《美国达人秀》节目评委的是,能以脱口秀主持人身份在NBC这样的主流新闻类电视网络上抛头露面,从而提高知名度。他经常流露出对Fox名嘴奥赖利的羡慕,因为他能激起美国党派间的矛盾。“奥赖利非常引人注目,这正是电视唯一重视的东西,”摩根说,“你无法与收视率辩驳。” 摩根表示,他本人的政治立场模糊得多,也不会让CNN的节目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他强调,羡慕同行不是因为政治立场,而是因为他们“强大、有魅力、个性鲜明”。因假照丢饭碗 借达人秀复出 摩根1965年出生于英国东萨塞克斯郡,父亲是一名艺术家,在摩根一岁时去世。母亲改嫁后,生活一直不如意,摩根的童年是在小酒馆里度过,中学上的是很普通的综合学校。母亲一直期望能赚到足够多的钱送他去私立学校,但他并不觉得遗憾。他说:“上综合学校不会沾染私立学校教育的诸多毛病。” 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哈洛学院学习新闻,但常跷课。他在劳埃德保险公司找了份工作,因为想赚很多钱。但很快就厌倦了,于是转入新闻界,在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小报《太阳报》做编辑。28岁时,他被默多克选中,任《太阳报》子报《世界新闻报》主编,成为半个多世纪来英国最年轻的全国性报纸主编。两年后,他转投《每日镜报》任主编,一干就是10年。 摩根认为自己的成就源于母亲的影响,在他心目中,母亲“像岩石一样”坚强,总是教育他,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有收获。 在《每日镜报》时,摩根鲜明地表达了反战立场,同时也抵制“名流文化”,坚持把名人的八卦新闻置于“第29版之后”,认为“那才是属于他们的地方”,并且在报上公开讽刺他们的矫揉造作。不过,有时他也觉得无奈:“公众就是喜欢名人八卦。” 2004年,他一帆风顺的事业遭遇滑铁卢。《每日镜报》刊登了英国士兵虐待伊拉克人的照片,后来被揭照片有假,他因此遭报社解雇。 之后的三个月里,他焦虑、郁闷、酗酒,意志消沉。但很快便重整旗鼓。他出版《局内人——诽谤十年的私人日记》,揭秘名人生活,销量一路飙升。他创办面向7岁至14岁儿童的周报《第一新闻》,号称是“英国第一家全国性儿童报纸”。 2006年,他频频亮相《美国达人秀》,出尽风头。此时的他俨然变了个人:矫正了牙齿,头发吹得高高,不再穿廉价衬衣,总系着整洁的领带。他成了自己曾鄙视的“名流”。 新工作改变了他的生活圈子,也改变了他与名人相处的方式。他在担任《每日镜报》主编时,曾与多位名人交恶。比如,超级名模娜奥米·坎贝尔曾状告《每日镜报》侵犯隐私,摩根则回击说她是“撒谎大王”。结果,坎贝尔赢了官司。 但进入电视圈后,摩根改变了对坎贝尔的评价,称她为“一个了不起的、被误解了的女孩”。当坎贝尔听说摩根即将成为金的接班人后,特意发电子邮件表示祝贺,说要给摩根“一个大大的拥抱”。 摩根说,他不认为和名人交朋友是妥协,会影响他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他觉得与名人打交道,电视圈应该比报纸温和,因为“你要从受访者口中得到想要的东西,又不让他们难堪”。 苦追名门淑女 终于开花结果 事业峰回路转的同时,摩根的情感生活也开始转运。2006年,他访问时年29岁的专栏作家塞莉娅·沃尔登。当时,沃尔登正身着内衣为时尚杂志《GQ》拍摄照片。从摩根后来发表的文字来看,他显然对沃尔登一见钟情。阅人无数的他,对沃尔登不吝仰慕之辞,把她与昔日好莱坞著名性感女星碧姬·巴铎相提并论:“上帝创造女人时,赐福于好莱坞的巴铎和舰队街(英国伦敦新闻界)的沃尔登。” 据说4天后他就向沃尔登求婚,此后又多次在不同场合称赞她多么美丽、意大利语说得多么流利,同时,他也不避讳拿自己的笨拙和底层出身与之比较,甘做陪衬。 沃尔登出身名门,是英国前保守党议员乔治·沃尔登的女儿。摩根之所以能赢得沃尔登的芳心,与其说是短暂的激情,不如说是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不厌其烦地追求,我只好屈服。”沃尔登说。 今年8月,两人在牛津郡举行婚礼。年底,他们将远渡重洋,在纽约安家落户,开始在美国的打拼。在妻子和私人教练的调教下,现年45岁的摩根形象大有改善,比当小报主编时看上去更年轻、更健康。 对于CNN的新工作,摩根表示尚未确定将邀请谁上他的第一期节目,“邀请奥巴马是个好主意”,而最近晦气缠身的好莱坞影星梅尔·吉普森也是不错的选择。 他说自己的访问对象不会是博学多才的雅士,但并不排除“高级政客”。他的政治类访谈一向口碑不错。当《每日镜报》主编时,他曾56次单独面见前首相布莱尔。所以,尽管他对华盛顿当局尚不熟悉,他并不认为采访奥巴马或克林顿会有什么问题。“我想,作为一个采访者,我的最大财富在于,当我走进一个房间时,从不认为自己比任何人智力低。”摩根说。 从前对于美国,摩根评价不高。他曾说纽约人“傲慢、自以为是、贪得无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他的解释是:“我那时还不了解他们。” 如今,他对美国人有很多好话要说。“他们乐于助人,他们的爱国方式在我们国家已经绝迹,”摩根说,“事实上,许多英国传统特点,如彬彬有礼,正在英国消失,但在美国却还很盛行。”
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