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潮汕文化

新闻中心 > 潮汕文化

  • 人民日报|保护传承,延续城市文脉(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潮汕文化

    人民日报|保护传承,延续城市文脉(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8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4片历史文化街区、4170处历史建筑、292个中国传统村落……广东,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富集地。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潮汕英歌舞等非遗文化通过网络得到广泛传播,潮州牌坊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吸引游客观光游览……牢记嘱托,广东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商铺、洋行、茶馆、影院……走进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百载商埠、楼船万国”的风貌跃入眼帘。这片建筑面积庞大的近代骑楼建筑群,建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汕头老城区的文化标志。当地积极推进小公园开埠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颁布保护条例、保护规划等,对建筑群“修旧如旧、修新如旧、不增不减、原貌修复”。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里,一件件珍贵的藏品展现着当地的历史变迁;汕头侨批文物馆里,一封封泛黄的侨批记载了侨胞在异国他乡对亲人的思念。    摸清历史文化资源“家底”,广东持续开展普查、认定、登记、保护等工作,让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更新协同并进。目前,广东104片历史文化街区挂牌保护工作全部完成,经过“绣花”功夫微改造的历史文化街区,展现新的活力。    同时,广东加强政策支持,颁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推动非遗文化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走上始建于南宋的潮州广济桥,如同进入一处非遗集市。木雕传承人陈嘉巧手翻飞,一块木头变身龙虾蟹篓,“虾”“蟹”活灵活现。“现场为游客展示潮州木雕的最新工艺,也是一种传承和传播的方式。”陈嘉说。    “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潮绣、木雕、剪纸等40种工艺美术技艺保留完好。在广济桥上,非遗展示成为常态化文化活动。”潮州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钟敏介绍,桥上的部分亭台楼阁开辟为潮州非遗展室,游客能直观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潮州凤凰山云雾缭绕,水汽充沛,凤凰单丛茶因茶汤独具“天然花香”,素有“茶中香水”美誉。2022年11月,“潮州工夫茶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3年,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推动“非遗+旅游”、农旅结合,年均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茶农人均涉茶年收入超3万元。

    06月28日 
    阅读全文
  • 广东潮青在行动|全国人口第一县(市)普宁启动“竹仔鱼”行动,重点守护30处危险水域 潮汕文化

    广东潮青在行动|全国人口第一县(市)普宁启动“竹仔鱼”行动,重点守护30处危险水域

       6月21日,在广东省潮人海外联谊会青年委员会(简称:广东潮青)以及普宁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共青团普宁市委、市消防救援大队的共同推进下,2023年普宁市“竹仔鱼”暑假学生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在南溪镇举行。广东潮青主任张见悦,普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朝阳,普宁市政府副市长巫树林及各有关单位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不听话就吃竹仔鱼。’是一句让许多潮汕孩子听了害怕的话,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会用藤条教育,‘竹仔鱼’公益的名称取义于此。”广东潮青会主任张见悦说道,他强调,希望各位安全员不要把本次的活动当作一份普通“临时工”,而是一件积善行德的好事。“竹仔鱼”行动的工作好比一张网兜,只有全面、自始至终的认真值守,才能避免悲剧发生,恳请各位安全员用心守护各自的区域,严厉劝返擅自下水的学生,守好重点水域学生防溺水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期待暑期结束我们再传佳讯”    普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朝阳介绍,普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暑期学生防溺水工作。其中,市教育局牵头全市各学校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学生离校时与家长的衔接工作,全市各学校在暑期开始前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坚决做到“六个不准”;市水利局、 各乡镇场街道在溺水重点区域设置安全警示,加强水域安全隐患排查,在溺水重点区域竖立警示牌、悬挂禁止游泳等宣传标语;今年,在广东潮青的加持下,普宁市启动了暑期学生防溺水“竹仔鱼”行动,创新尝试由公益力量聘用安全员开展学生防溺水活动。    为支持2023年普宁市“竹仔鱼”暑期学生防溺水专项行动开展,广东潮青向普宁捐助20万元公益基金,该笔善款由潮阳实验学校普宁校区捐赠支持。普宁市副市长巫树林代表普宁市接受捐赠,并向捐赠方颁发公益牌匾。    启动仪式的最后,在张见悦主任、林朝阳常委、巫树林副市长、潮实负责人郑益烽、广东潮青秘书长林盛的共同启动下,2023年普宁市“竹仔鱼”暑期学生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结束后,普宁市30处溺水重点区域的防溺水专职安全员还到市水上救援协会会址开展防溺水安全员岗前培训。    据了解,今年暑假普宁市将在全市30处溺水重点区域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每处重点区域配备1—2名专职的防溺水安全员开展巡岸劝导、安全宣传等活动,同时结合往年暑期学生防溺水行动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健全工作机制,构建起全员参与、有效预警、及时反应的预防学生溺水网络和安全屏障。    广东潮青出席本次活动的名单:张见悦主任、林盛秘书长、黄剑丰副秘书长、林泽彬副秘书长、黄壮根副秘书长、郑凌健委员、杨晓鸣委员、黄新伟委员、许琼珊委员。

    06月23日 
    阅读全文
  • 端午去小公园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沉浸式体验“活”非遗 潮汕文化

    端午去小公园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沉浸式体验“活”非遗

    听潮籍名家和非遗人才分享潮汕人文故事、看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展示“绝活”、亲身体验非遗手工……记者从金平区委组织部获悉,从今天(6月22日)起,小公园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将举办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文艺公益性活动,汕、潮、揭三地众多非遗项目将进行集中展示,让非遗看得见、摸得到,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 近年来,汕头坚持保护优先、修旧如旧,以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持续推动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高标准打造了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设立王芝文(陶瓷微书)、陈建全(微雕)、黄荣浩(玉雕)、何汉林(木雕)、陈树泽(抽纱)、许遵英(剪纸)、许少雄(嵌瓷)、陈茂辉(陶塑)、章海元(手拉壶)、吴克煌(大吴泥塑)等10个大师工作室,以及汕头中国画院交流馆和潮汕文艺人才交流中心。    今年以来,伴随着小公园开埠区火热“出圈”,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也成为海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点。据统计,2021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50万人次,2022年接待800万人次,2023年春节期间就达到177万人次,“五一”假期接待游客8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倍。 此次举办非遗文艺公益性系列活动,旨在用好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打造潮汕文艺人才交流和文化传播平台,更广泛地集聚人才和服务群众,讲好汕头故事,推动潮汕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汕头高质量发展。该系列活动由汕头市委人才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金平区委组织部联合举办。    从6月22日起,每周六在潮汕文艺人才交流中心三楼,举办“小公园人才讲堂——周六有讲”,将邀请在外潮籍名家和潮汕文化艺术非遗人才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潮汕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和非遗技艺创作心得。6月24日下午3点,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文化学者、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林伦伦将分享题为《星汉灿烂——潮汕名人及其成长之路》的潮籍名人故事。    每月双周周六上午10:00至晚上10:00举办非遗手工体验日活动,将邀请汕头、潮州、揭阳等市的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到现场展示“绝活”,并与群众互动交流,通过手工制作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    每月双周周日上午10:00至晚上9:00将举办青年人才创业市集活动,将组织在汕高校、职业院校在读学生以及社会青年人才以市集形式展示创意设计产品,为青年人才搭建创业和创意设计展示平台,吸引青年人才参与潮汕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同时,在潮汕文艺人才交流中心二楼常态化举办潮汕非遗、文艺人才作品展示等。    每逢重大传统节日,这里还将举办非遗手工体验活动,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同时,将定期组织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到小公园开展研学活动,增进华侨新生代与祖国及家乡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交流。

    06月22日 
    阅读全文
  • 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侨批档案在汕头这样传承 潮汕文化

    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侨批档案在汕头这样传承

    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侨批档案在汕头这样传承

    06月19日 
    阅读全文
  • 打造全新的汕头城市名片!首届汕头预制菜美食博览会开幕 潮汕文化

    打造全新的汕头城市名片!首届汕头预制菜美食博览会开幕

    打造全新的汕头城市名片!首届汕头预制菜美食博览会开幕

    06月19日 
    阅读全文
  • 潮州非遗组团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 再度迎来高光时刻 潮汕文化

    潮州非遗组团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 再度迎来高光时刻

     6月17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季播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单霁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龙洋,演员何冰在潮州古城,和观众一起,在传承与创新的交融中感悟广东非遗的多样性与生命力。 在昨晚播出的节目中,单霁翔、龙洋、何冰走进广济桥、广济楼、牌坊街。节目里,他们遇见20多项极具广东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深度体验流行海内外的千年粤绣(潮绣)、热血十足的普宁英歌、凝聚华人精神的佛山咏春拳、事无巨细的潮州工夫茶艺,并通过互动体验、非遗秀演呈现、深度话题畅聊等多种形式,感受文化岭南、秀美潮州的非遗魅力。    在节目的镜头里,夜幕之下的广济桥格外璀璨。人来人往的广济桥上,处处非遗景,浓浓非遗情——南国潮音唱出阵阵古韵,潮州木雕展现一寸一景,还有以假乱真的仿生瓷,形如蕾丝的通花瓷,化麦秆为艺术品的剪贴画,融入非遗元素的泥塑……“这是大地给予我们的宝藏啊,用最接地气的材料,创作出了最贵气的作品,传递了最和气的一种理念。”在广济桥上近距离欣赏潮州麦秆剪贴画后,主持人龙洋对这项潮州非遗项目赞叹不已。 镜头转向潮州旅游地标牌坊街,在这里,潮州卤鹅、潮州牛肉丸、潮州鱼生等潮州美食先后登场。节目中提到:广东人吃鲜食陈的饮食哲学,蕴藏在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食之中,香味浓郁独特的潮式卤鹅,需要用铁棒快速捶打上万次的潮州牛肉丸,还有鲜甜可口的鱼生……它们映射着烟火沸腾的生活,也代表着舌尖上的养生。节目中,单霁翔“亲自上手”体验如何切出“薄如纸”的潮州鱼生,他也对潮州菜做出了“食在广州,味在潮州”的高度评价。 起源于唐、兴盛于明,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潮绣,凭借立体浮雕感和华丽大气的风格,如今仍持续影响着东南亚潮流,其背后的深深嫁衣情,也寄托着家人对女儿美好的祝愿和期盼。节目中,主持人龙洋换上潮绣嫁衣,化身“潮州新娘”,为潮绣“打call”。 在节目尾声,凤凰单丛茶、手拉朱泥壶这对“双子星”再次搭档亮相重要场合,主持人和嘉宾在把盏品茗中,感受事无巨细的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非遗资源丰厚,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非遗项目4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上百人,具有整体性保护得天独厚的优势。透过《非遗里的中国》的节目镜头,观众探索了潮州深厚绵长的非遗文脉,感受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的耀眼光芒,潮州非遗再度迎来高光时刻。

    06月18日 
    阅读全文
  • 2023年潮阳区“竹仔鱼”暑期学生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启动 潮汕文化

    2023年潮阳区“竹仔鱼”暑期学生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启动

       6月16日,潮阳区在黄图盛中学启动2023年“竹仔鱼”暑期学生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推广“竹仔鱼”暑期学生防溺水行动的成功经验,着力构建“全员参与、有效预警、及时反应”的预防学生溺水网络和安全屏障。    广东潮青主任张见悦,区长尤朝东,“中国好人”、潮阳乡贤陈振勇,区委副书记李友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晓丹等领导和嘉宾参加活动,并一同为活动的启动推动吉祥杆。    尤朝东宣布“2023年潮阳区‘竹仔鱼’暑期学生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正式启动。”    李友宣代表区政府接受广东潮青以及热心乡贤陈振勇、林志宏、林振龙捐赠,并向他们颁发公益牌匾。    区教育局、区水务局分别介绍了2022年以来学生防溺水宣传教育开展情况。    团区委负责人向“青春自护•防溺水专项行动”青年突击队授旗。    谢晓丹代表区委、区政府向捐资支持“竹仔鱼”行动的广东潮青以及热心乡贤陈振勇、林志宏、林振龙表示感谢,向专职防溺水安全员、志愿服务者等致以亲切的慰问。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坚持生命至上,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要坚持疏堵结合,常抓不懈开展宣传教育;要坚持齐抓共管,严密落实防范措施。同时,希望广东潮青、广大潮阳乡贤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潮阳防溺水工作,同心合力,共同构建学生防溺水安全屏障。    据悉,“竹仔鱼”行动是潮阳区与广东潮青联合开展的一项暑期学生防溺水公益活动,至今已成功开展两年。今年,广东潮青继续捐款20万元,“中国好人”陈振勇和热心乡贤林志宏、林振龙也分别捐款10万元支持“竹仔鱼”行动。潮阳区将在全区24处溺水重点区域配备35名专职“防溺水”安全员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并组建14支“青春自护•防溺水专项行动”青年突击队以及组建巡河志愿服务队伍,在全区60处重点河流和海门重点海域开展巡查劝导、安全宣教等活动,普及游泳安全知识及自救、互救常识。消防救援、应急管理、派出所以及慈善机构等救援力量也将形成救援联动机制,一旦出现溺水事故,快速出击,及时救援,全力以赴确保学生安全。    广东潮青副秘书长黄剑丰说:“‘竹仔鱼’是我们广东潮青的公益品牌,在潮阳区各级部门的配合下,我们已经连续两年取得了‘零事故’的好成绩,期待今年防溺水工作在前两年的基础上继续‘零事故’。”    “中国好人”、潮阳乡贤陈振勇表示:“希望每个家长、老师做好监督和教育工作,保护学生的安全,让他们不到危险的地方,平平安安过暑假。同时,希望更多的社会热心人士一起加入到防溺水公益事业,共同守好维护学生生命健康安全。”    启动仪式结束后,团区委和潮普慈善会还在现场开展防溺水安全员岗前培训及防溺水宣传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    潮普慈善会会长助理杨镇海说:“防溺水最主要是要做到‘六不准’:第一、不私自下水游泳;第二、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第三、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第四、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第五、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第六、不擅自下水施救。”    学生代表陈铠汾表示:“通过这一次暑期学生防溺水活动,让我深受启发,学习到了预防溺水的安全知识以及自救与救护的方法。”

    06月16日 
    阅读全文
  • 新华社报道汕头侨批文化艺术展 | 在港开幕侨批展重温潮人家国情怀 潮汕文化

    新华社报道汕头侨批文化艺术展 | 在港开幕侨批展重温潮人家国情怀

    新华社报道汕头侨批文化艺术展 | 在港开幕侨批展重温潮人家国情怀

    05月26日 
    阅读全文
  • 深圳南山天后博物馆举办“辞沙”祭海大典| 潮商代表郑汉明、卢德厚担任主祭祀嘉宾 潮汕文化

    深圳南山天后博物馆举办“辞沙”祭海大典| 潮商代表郑汉明、卢德厚担任主祭祀嘉宾

       4月29日,深圳南山天后博物馆举行“辞沙”祭海大典。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的上千民众前来祭拜祈祷,向妈祖表达虔诚心愿,共同见证深台两地妈祖宫庙的文化交流。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南山区人民政府主办,台盟深圳市委、南山区台港澳事务局、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南山区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协办。 两岸代表互赠妈祖文化交流信物    台盟中央副主席孔令智、深圳市委常委王强、台盟中央联络部部长张骏、深圳市委台办主任郑崇阳、台盟深圳市委会主委林娜、深圳市南山区区长黄湘岳等领导出席大典。    潮商代表郑汉明、卢德厚等担任主祭祀嘉宾。    所谓“辞沙”,乃祭祀沙礁之意。据介绍,“辞沙”祭祀大典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是深圳南山天后博物馆(赤湾天后古庙)独有的祭祀习俗,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传承至今以“太牢”“沉海”祭祀海洋和海神的官方祭祀仪式。2006年,“辞沙”大典相继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台盟中央副主席孔令智颂祝文    仪式开始前,深台两地妈祖宫庙首先举行了文化交流仪式,领导嘉宾和祭祀嘉宾代表互赠妈祖文化交流信物并合影。    当天上午7点30分,正祭仪式正式开始。鸣钟鸣鼓,迎神,颂祝文……深圳南山天后博物馆遵循古制,恢复古礼,以《大明集礼》、《新安县志》等典籍记载为依据,结合岭南传统文化,举办第七届“辞沙”祭海大典活动,再现明代祭祀海洋的场景。大典现场,祭祀嘉宾和承献官等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将祭祀流程一一完整演绎。    正祭完毕后,祭祀嘉宾跟随作为供品的“太牢”一同登船出海,参加祭海仪典。“太牢”乃牛、羊、豕(猪)三牺牲。在迎神、上香、祭酒等传统仪式之后,“太牢”被沉入大海,献祭海神。 作为供品的“太牢”被送往海船。(薛超/摄 中国台湾网/发)    记者了解到,参加此次“辞沙”祭祀大典的除了港澳同胞、在深台商之外,还有上百名来自台南和高雄的台湾同胞。 “辞沙”祭祀大典祭海仪典进行中。(刘红/摄 中国台湾网/发)    来自台南的邱文岚女士第一次来到深圳参加“辞沙”祭祀大典,她表示,“辞沙”祭祀,同谒妈祖,令她十分感佩,也让她更加深切感悟到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希望未来能够参与更多两岸交流活动。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宗教信仰系出同门。”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陈忠和表示,“希望借今天的祭祀典礼,能够让台湾年轻人和乡亲了解到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方方面面的关怀。” “太牢”被送入大海。(马藤/摄 中国台湾网/发)    “我们和台湾同胞是一脉相传、同宗同源,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妈祖文化交流活动达到两岸相知相交、相识相近的过程。”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周保民表示。 深圳市潮汕商会会长郑汉明、常务副会长、惠来县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惠来县华清妈祖理事会会长卢德厚等担任主祭祀嘉宾 主祭祀嘉宾郑汉明会长、卢德厚会长和深圳市新联会副会长王楚兰、国际潮青联合会副会长兼专职秘书长黄坚泰、深圳市汕头商会常务副会长郑锡坤、深圳潮青商会副会长赵育忠等在大典现场    凤凰网深圳项目部市场总监林延峰、深圳市新联会副会长王楚兰、深圳潮青商会驻会会长黄坚泰、深圳市汕头商会常务副会长郑锡坤、深圳潮青商会副会长赵育忠等出席活动。

    04月30日 
    阅读全文
  • 汕头澄海赴泰国招商推介,狮头鹅、澄海玩具纷纷亮相| 与泰国华人青年商会签署《加强青年人才交流实践合作协议》 潮汕文化

    汕头澄海赴泰国招商推介,狮头鹅、澄海玩具纷纷亮相| 与泰国华人青年商会签署《加强青年人才交流实践合作协议》

    2023年汕头市澄海区泰国招商推介会现场 参加推介会的主要领导、嘉宾    2023年4月21日下午,“叙红头船乡情·谋高质量发展”2023年汕头市澄海区泰国招商推介会在泰国中华总商会光华堂隆重举行,澄海区委书记王楚彬、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副主席李桂雄、陈锡源、陈大呈、蒋应初、刘秉青(泰国澄海同乡会理事长),泰国潮州会馆代主席徐光辉,泰华进出口商会理事长林俊然,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会长李嘉淳,澄海区副区长林岳璋、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馀夏野、区侨务局局长蓝冬生、区委办公室蔡淅琦、汕头市狮头鹅产业协会会长林剑冰、澄海区玩具协会会长黄逸贤,以及泰国中华总商会、泰国潮州会馆、泰国华人青年商会、泰国澄海同乡会等泰华社会各侨团领导、嘉宾100多位莅临出席推介会。 汕头市澄海区副区长林岳璋先生介绍澄海投资政策及营商环境    汕头市澄海区副区长林岳璋先生首先介绍澄海投资政策及营商环境,现场播放澄海区招商推介宣传片,泰国华商企业反响热烈。 汕头市狮头鹅产业协会会长林剑冰作狮头鹅产业推介    汕头市狮头鹅产业协会会长林剑冰作狮头鹅产业推介,澄海狮头鹅是一只乡情鹅!它历史悠久,是汕头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业。作为潮州菜的头盘菜,狮头鹅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澄海狮头鹅体型巨大,是世界上三大巨型鹅种之一,被誉为“世界鹅王”,营养价值丰富,连续数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最健康的肉类”,具有良好的食疗功效。2008 年,狮头鹅鹅蛋作为国礼送给泰国国王。可以说,狮头鹅既连接了广大华侨和祖国的亲情血脉,又是中泰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澄海狮头鹅是一只产业鹅!近几年,广东省提出“预制菜十条”,促进农业食品化升级。汕头市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决策部署,澄海区委区政府推出若干措施扶持狮头鹅产业发展。目前澄海狮头鹅产业年产值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产业集群。“狮头鹅够力!好食!”,狮头鹅产业发展还大有可为!    澄海狮头鹅是一只致富鹅、兴旺鹅!澄海狮头鹅这个超级大 IP,将全面深入我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构建以食品工业为支柱、制造业为辅助的多元产业体系。让狮头鹅 “世界鹅王”的美誉名扬四海,将澄海打造成世界级的鹅产业发展标杆!打造“世界鹅都!”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澄海这只乡情鹅、产业鹅、致富鹅、兴旺鹅走向世界,为打造澄海狮头鹅五百亿产业集群而奋斗!为家乡乡村振兴事业作出贡献! 澄海区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烽作产业推介    澄海区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烽作产业推介,他表示,汕头澄海是中外闻名的玩具礼品生产出口基地,先后荣获“中国玩具礼品之都”“国家级出口玩具品质安全示范区”和“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玩具产业试点地区”等金字招牌。澄海玩具协会创立于1996年,现有会员单位超800家,是澄海地区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行业协会,为澄海玩具产业和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协会将继续加快实现玩具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中国澄海玩具创意产业总部基地专案的落地建设,全力支持企业外出参加展会拓展市场。借助“澄海玩博会”20年的品牌基础,凭藉澄海玩具扎实的产业发展优势,各界同心同力共谋产业发展。协会将继续做好玩具行业、玩具企业的代言人、发声人,继续把“澄海玩具”这块金字招牌擦亮,推动玩具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国潮粤品·积木潮玩出海”暨中泰美好生活联展系列活动项目启动    举行“国潮粤品·积木潮玩出海”暨中泰美好生活联展系列活动项目启动仪式,澄海玩具协会会长黄逸贤、 广东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风控负责人赵飞、流金岁月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周懿、泰国鸿耘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沉志涛、泰国星暹日报社长兼CEO郭颖桥、泰国星暹日报赖婕宁等共同上台启动。 广东熙望食品有限公司(物只卤鹅)张元铭和泰国佳铭发贸易有限公司洪海鸥签署《狮头鹅预制菜出口泰国战略合作协议》,澄海区委书记王楚彬、澄海区副区长林岳璋、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泰国澄海同乡会会长刘秉青见证。 澄海科创中心陈泳平和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会长李嘉淳签署《加强青年人才交流实践合作协议》,澄海区委书记王楚彬、澄海区副区长林岳璋、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泰国澄海同乡会会长刘秉青见证。    为推动澄海狮头鹅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促进泰国与汕头澄海两地的青年人才开展交流合作,广东熙望食品有限公司(物只卤鹅)张元铭和泰国佳铭发贸易有限公司洪海鸥签订《狮头鹅预制菜出口泰国战略合作协议》,澄海科创中心陈泳平和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会长李嘉淳签署《加强青年人才交流实践合作协议》,澄海区委书记王楚彬、澄海区副区长林岳璋、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泰国澄海同乡会会长刘秉青上台见证。 澄海区委书记王楚彬致辞    澄海区委书记王楚彬致辞是表示,澄海是全国著名侨乡,是“红头船”的起航地。旅泰侨胞素有念祖爱乡的光荣传统,长期关注支持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各大乡会商会不遗馀力发挥桥樑纽带作用,为广大旅泰侨胞与家乡牵线搭桥、联络联谊做了大量工作。澄海玩具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40年的发展,澄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玩具产品生产基地,在全世界打响澄海“玩具之都”的名号。4月1日,成功举办了第22届汕头(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达成协议成交金额138亿元人民币。    澄海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狮头鹅生产基地,狮头鹅牵挂著在外游子的味蕾,寄託著海外侨胞们的乡愁,2021年底,实现了狮头鹅预制菜出口“零的突破”,澄海狮头鹅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助推打造澄海狮头鹅百亿产业集群。当前,澄海已成为企业家们的投资“热土”,诚邀大家参与到澄海发展的浪潮中来,共赴澄海产业发展的广阔蓝海,共用澄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王书记盛情邀请各位企业家、乡亲常回家乡看看,尝狮头鹅、品工夫茶、看红头船,施展才华、投资兴业,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在澄海,您将真真切切感受到“家己人”的温暖,感受到产业发展的“春天”!家乡这片热土,期待您的归巢!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致辞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致辞表示,澄海是泰国潮籍侨胞祖辈“下南洋”的出发地,也是“红头船”的发源地和“中国玩具制造、出口基地”,世界最大鹅类狮头鹅的故乡。泰国澄海籍华侨华人众多,刻苦耐劳,爱国爱乡,在泰国政商界取得了杰出的成绩,为推动泰中友好、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与各领域合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著RCEP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泰国与澄海两地在商贸、旅游、食品、人才、文化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商机无限。    近年来,澄海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准显著提高。此次王书记率团访问泰国,举办招商推介会,为泰国华商企业参与汕头澄海的新时期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泰国中华总商会将继续搭建泰国与汕头澄海两地友好合作桥樑,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红头船”精神,共用澄海新时期投资发展新机遇,为泰中及汕头澄海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与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随后,举行“玩具传乡情”捐赠仪式,汕头市澄海区委书记王楚彬向泰国澄海同乡会会长刘秉青先生授牌,以玩具为媒,以乡情为桥,推进澄海玩具产业走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泰国澄海同乡会理事长刘秉青致辞    泰国澄海同乡会理事长刘秉青致辞表示,来自家乡“澄海泰国招商推介会”在泰国中华总商会隆重举行,是我们澄海人的骄傲和自豪!玩具和狮头鹅是家乡——澄海最具有特色的产业,王楚彬先生荣任澄海区委书记以来,励精图治,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好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之路,为玩具产业的大发展开创新的局面。同时举办“喊全球吃澄海狮头鹅”文化节,提升澄海狮头鹅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澄海狮头鹅“出村进城”,破浪出海,迈向世界各地。以一业火,带一地红,促百业旺。祝愿家乡经济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招商推介会圆满成功,载誉荣归! 与会领导、嘉宾参观玩具、狮头鹅展区    叙红头船乡情,促高质量发展,助力澄海优秀特色产业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与会领导、嘉宾移步玩具、狮头鹅展区参观,随后举行欢聚晚宴,2023年汕头市澄海区泰国招商推介会圆满结束。

    04月23日 
    阅读全文
共299记录 首页 «上一页 ... 4 5 6 7 8 ... 下一页 » 尾页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