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旅游景点介绍】深圳龙岗大鹏东山寺
深圳大鹏东山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街道办鹏城村东面,位于龙头石山南侧山腰,俯瞰大亚湾,背山面海,风景极为幽雅旖丽。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2012年6月24日至今,释传正任方丈。 东山寺始建于明朝洪武二七(公元1394年)年,一代风水大师赖布衣云游大鹏湾,路经东山龙头石山,发现该地有紫霞光,此乃吉祥之光,便告诉当地村民,此为胜地,在此建一座庙宇,可保一方平安,于是建成了东山寺。 东山寺历史至今经历过三次重修。 第一次重修在清咸丰四年(1854年)春。1993年,当地群众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侨自发捐资100多万,对东山寺展开第二次重修。2009年,进行了第三次重修。 史记记载深圳大鹏东山寺始建于明朝洪武二七(公园1394年)年,一代风水大师赖布衣云游大鹏湾,路径东山龙头石山,发现该地有紫霞光,此乃吉祥之光,便告诉当地村民,此为圣地,在此建一座庙宇,可保一方平安,于是建成了东山寺。 明代秀才王德昌重游东山寺时,即兴题下《大鹏东山寺》七律一首:不到东山而是秋,西风藜杖又重游,烟霞有约山如画,岁月无私人白头。檐下花飞深院静,菩提树荫古墰幽,丹梯欲上应长啸,遥望汪洋天际浮。 据清康熙《新安县志》中有记载:“东山寺,在大鹏所东门外山上,中为观音堂,左为上帝殿,右文昌阁,前三宝殿”。 东山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重修过一次,修建后的东山寺依山势低到高分成四进,前后进之间有天井隔开。 1992年,鹏城被确认为旅游胜地。大鹏镇当地群众,港澳台同胞和其他海内外人士,根据回忆和保存下来的资料,群策群力,在原旧址上重建东山寺。 2005年,受深圳鹏城东山寺合寺僧众及周边地区佛教信众之邀请。恭请德高望重的传正法师为东山寺主持。 2009年左右,为了弘扬佛教文化,创建和谐社会局面,应广大善信居士要求,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寺院修缮工作在传正法师的主导下紧张的进行中。 2014年11月 东山寺筹建六祖讲堂,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东山寺为混凝土结构建筑,清水石外墙,黄色琉璃瓦屋檐,依山势从低到高分成四进,前后进之间有天井隔 深圳大鹏东山寺 开。第一进前门,门前有十一级石阶,东侧禅房和客厅,西侧厨房。第二进“关帝殿”,供奉关帝神像,右为玄坛,后为韦陀塑像、雄钟和大鼓等。第三进“大雄宝殿”,设三宝佛和十八罗汉,右为“医灵殿”。第四进“观音堂”等。寺内增建“黄大仙殿”。寺院墙壁镶嵌福建彩画一百八十幅,寺外新建凉亭、水榭假山、石龟和花苑,周围新种桃李、枇杷、沙田柚、龙眼和荔枝等果树。[4] 2009年东山寺进行第三次重建。建成后分四进,即以大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为中轴心。两旁为伽蓝殿、祖师殿、功德堂和福寿堂,并配以钟楼、鼓楼、僧舍、客房、客堂、斋堂、禅堂和六祖讲堂。 2012年9月至2014年元旦,对大雄宝殿进行扩建,包括左方的伽蓝殿和钟楼,右方为祖师殿和鼓楼。全部采用纯菠萝格红木结构,地基砌以传统花岗岩,未使用任何钢筋混凝土。其中钟楼的万斤铜钟在中国台湾铸造,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及大悲咒。 主要景点 大山门 大山门位于寺院前山鹏飞路旁,坐北向南,面朝大鹏湾。 山门为四柱三间门楼式建筑,以花岗岩雕砌而成,总宽度21.80米,高度16米,气势雄伟。明间有三座拱形门,石柱为方形,楼顶雕有勾头、滴水,正面横额“东山寺”为传正大和尚所题,两侧联曰:“东城西就平心直行万卷一楼珍,山情水色真经自性一勺四海味。”(林若熹题)。背面刻有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所题写的“回头是岸”四个大字,两侧对联“鹏岛听梵歌袅袅禅风曲传海外,鹫峰添胜境悠悠法雨福泽人间。”(吕开义题)。 天王宝殿 天王殿为仿古明清风格建筑,殿前对联云:“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得甚果,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殿中对联云“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来由”。两厢四大天王保持着明清的雕塑艺术风格,神采飞扬,相貌威武。弥勒像后为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大雄宝殿 大殿为五开间,双层檐纯木结构,全部采用缅甸进口菠萝格红木,纯粹木结构榫卯衔接。屋顶采用江苏宜兴紫砂瓦,墙上青砖则专门定制于江西赣州。大殿悬挂传正大和尚撰写对联:“水天一色潮音深处有玄机如何是汝真面目,法门广大钟声悠扬无今古悟澈忘吾妙觉心”。殿内供奉三如来(中为释迦如来、左为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右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如来)。殿侧五百泥塑罗汉,仿自韶关南华禅寺,采用潮州陶泥,纯手工制作。 佛事活动 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盂兰盆节瑜伽焰口施食法会,佛教盂兰盆节,又称为僧自恣日、佛欢喜日、报父母恩日。盂兰盆,梵文UII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 东山寺在每年(农历)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举行祈福斋天活动,观音菩萨的最初译名是“观世音菩萨”,本意为遇到苦难“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体现,从隋唐以来,民间更是形成了广泛的观音信仰。
1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