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博物馆:潮人的精神家园
中新潮汕11月11日电 据《汕头日报》报道,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文物,下至近现代名人书画,陶瓷、玉器、木雕、书画、书籍,应有尽有……经过多年的努力,潮阳博物馆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现今已有馆藏文物3000多件(套),其中,包含了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332件,未定级文物817件,未定级古书籍1128部(册)以及其他文物。这些宝贝将在新建成的馆舍内全面展示,与独具一格的博物馆建筑设计交相辉映,传承潮阳悠久历史文化,打造一处潮阳人的“精神家园”。 3000多件文物承载悠久历史文化 潮阳置县于东晋隆安元年,至今已有1616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为保护和传承大潮阳这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潮阳于1982年设立博物馆,并致力于文物的征集、收藏、保管工作。博物馆馆长陈镇城向记者介绍了多年来馆藏的文物。看着厚厚的登记造册表,翻阅着国家级保护文化的相册,不得不感叹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物是多么难得可贵。 清光绪金漆木雕“羊城八景”屏风,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这可算得上是潮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个屏风由12条屏组成,正面中间用金粉描绘清后期广州的地理、城防、水路、河涌,具有考证清后广州的城市、环境等一系列图画纪实;上下描绘花边、吉祥物、古装人物故事;背面中间由清末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用金粉书写楷书;四周用镂空雕刻精美的花边、古装人物故事,工艺绘画十分精细,具有很高的历史考证价值和工艺绘画欣赏价值。每一屏高3.1米,宽60厘米,在1950年被收藏入馆。事实上,在这些馆藏文物中,石器类的文物很多。其中,最早一批是在1973年在潮阳金浦镇出土的石戈、石矛、石斧、石锛等石器,由此可以追溯潮阳最远久的历史。而陶瓷、玉器等文物也占据了相当一定比例,主要是东晋以来的文物,比如在铜盂镇出土的东晋青釉卧羊也十分精美,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此外,还有慈禧字、徐悲鸿虎画、朱熹对联、齐白石画等等,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新建馆舍引来民间无私捐赠多年收藏 这项民心工程牵动了众多海内外潮人的心。来自各地的民间爱好者纷纷无偿捐赠出各自多年收藏的“宝贝”,共计800多件(套),包括陶瓷、古钱币、地契以及民俗类的文物。其中,既有来自晋、汉代的青黄釉,还有现代华国锋印花笺“大展宏图”横披、叶选平楷书题“海滨邹鲁是潮阳”横披,甚至有两张潮阳当地居民最早考上北大的毕业证书……这些新捐赠的文物风格各异,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进一步丰富了潮阳博物馆的馆藏。 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建筑外观设计 博物馆是珍藏历史与古典,更是面向未来的人文建筑。除了馆藏文物,潮阳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也是独树一帜。经过一系列紧张的前期筹备工作,目前,潮阳博物馆已完成主体建设,将有望在年底竣工对外开放。博物馆坐落在潮阳中心地带的文光塔旁边,与周边文光塔、影剧院、护城河、文化馆、图书馆形成一体,成为潮阳的一处标志性建筑。 记者看到,这座新建成的潮阳博物馆建筑外观设计,采用现代建筑理念与潮汕传统文化相互融汇的设计手法,力求打造出大气、质朴、现代且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博物馆最大的特色是尽量融入地域传统文化元素,加入潮汕石雕、民居墙头、厝脊、走廊、花窗等设计。博物馆以四层半为造型,顶层屋脊采用红色的传统琉璃瓦,前面两侧折面造型,寓意博物馆对历史的延伸和秉承。尤其是博物馆大门两边的两幅巨型艺术石雕,集镂空雕、圆雕、沉雕、浮雕登技法于一体,几十个场景概括提炼了潮阳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充分展现出《千年古邑潮阳风情》,大气磅礴又惟妙惟肖。
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