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俗语浇析
潮汕方言,有人称其为hoh81o2。hoh8lo2二字,写法及解释有不同:有人说是“福佬”,谓潮汕人大部分自福建迁移入粤东,故称;有人说是“河洛”,谓有些潮汕人是直接从河南进入粤东,或者自河南移民至福建,再移民才至潮汕。追踪溯源,称为“河洛”,就如今天的陈姓人还喜欢在其居第上题“颍川旧家”的牌匾一样;还有人说是“学老”,谓潮汕方言音系复杂难学,一辈子要学到老才能学会,故称。这恐怕是穿凿附会之说;海陆丰一带,有跟台湾一样写作“鹤佬”的,便仅是译音而已了。 一、饮食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对食物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其个人的机体特征、时代条件、周围的自然环境等,而且更取决于其文化特点。不同的文化,对食物有不同的标准和消费方式。地处海滨的潮汕人对于食物更是有自己的一方见解和偏好。 1.“年夜尖头冬节乌 ” 尖头:江海交汇处的一种鱼。乌:乌鱼,一种淡水养殖鱼。冬节:冬至。在冬节至年关,此两种鱼最肥美。乌鱼是潮汕人较喜欢食用,也是比较值钱的一种淡水鱼,在潮汕俗语中有广泛的反映。与之相关的俗语还有“寒乌热鲈”(冬天的乌鱼、夏天的鲈鱼最为肥美),“乌鱼鳃,唔甘分厝边”(乌鱼味美,就连不能吃的鱼鳃都不与别人),到了六月,乌鱼不当令了,但这时苦瓜、勒鱼开始新鲜上市,于是又有“六月乌鱼存个嘴,苦瓜上市勒鱼肥”一谚。 2. “鲤姑喉吃赢草鱼头 ” 潮人谓鲤姑鱼的头部与肚子之间的部位最好吃,比草鱼头还美味。鲤姑鱼到六月最为肥美,是趁时好货。故还有俗语“六月鲤姑”一说。 3.夜昏东,眠起北,赤鬃鱼,鲜薄壳 。 晚刮东风,早刮北风,正是赤鬃鱼和短齿贻贝当令的季节。薄壳为潮汕特产,生长在江河的入海口,六月天的时候,生长得最为饱满,故有“六月薄壳—假大头”一说。 4.“钱螺蚌仔—食酸嘴 ” 钱螺、蚌仔两种贝壳类食物,个小肉少,不方便进食,同时也没有什么吃头。 5.“食蛴试身份 ” 蛴,蟹类的一种,壳的两端成锥状,大足瘦长,潮人喜用生蛴腌制生食,味极鲜美,如果肠胃不好,易引起腹泻,因此食蛴就能知道你身体好不好。 6.“三四卖梅,五六刮草 。” 每年的三、四月杨梅当令,市面上就开始有人卖杨梅了。但“一粒杨梅,三斗火”,杨梅有热气,容易上火,不能够多吃。由于杨梅不易保存,过了端午节,市面上就没有杨梅卖了。即“水梅唔过四月八,杨梅唔过五月节”。每年的五、六月天气热,街上开始有人卖草(凉份)。草,是三伏天潮汕民间小贩所卖的一种清热小食。一般都用一个大缸盛之,当有人购买时,用勺子从缸中一块一块的刮出装碗,并同时在碗中切割几下,撒上砂糖即可食用,与之相仿的消暑食物还有豆腐花。 7.“端午食叶,胜似服药” 潮汕药膳,应该是潮菜的一个组成部分。潮汕人讲究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形,还讲究饮食时人体的保健作用,这正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端午食叶,胜似服药”这句潮汕民谚,正体现了这方面的内容。端午时节,潮汕地区正是雨水充足,万物生长繁茂的季节,因而潮汕人便函顺应自然,在这时节进食盛产于此时的各种植物茎叶,以达到保养身体的目的。如蕃薯叶、秋瓜叶、苦刺芯、麻叶芯等,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具有凉肠解毒等作用。七样羹,食后变后生(年轻)这句俗语,是潮汕群众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有关饮食卫生,或者说是食疗方面总结出来的经验,含有深刻的医学道理。这句俗语话说的是,每年从大年三十夜至新春初七,潮汕地区的习俗,都是新年卓、团圆桌,酒菜筵席、大鱼大肉不断。从医学的角度看,鱼肉类食物属酸性,所以到了初七以后,就应该多吃一些属碱性的蔬菜类,使体内酸碱平衡。此外,蔬菜类食物富含维生素,在大量吃食肉类之后,再多吃蔬菜,能起到消食开胃、清肠通便函的作用,对人体大有好处。 8.“三四桃李柰,七八犹甘柿 ” 三、四月桃、李、柰成熟,七、八月份犹甘和柿子当令。 9.“霜降,橄榄落瓮 。” 霜降时,橄榄成熟可以收获。要用瓮来装是因为橄榄见风就起皱,需装入瓮中密封保存才长久。 10.“立冬蔗食病痛 。” 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 二、婚姻类 (一)恋爱 1.“一钱,二缘,叁美貌,四少年,五好嘴,六敢跪,七缠,八绵,九强,十敢死。” 意谓谈恋爱的条件,第一爱情虽甜蜜,但经济问题还是重要的,所以要有钱;第二要有缘,因为有缘才能够相遇;第叁要长得俊俏、美丽;第四要年轻;第五要甜言蜜语,经常夸奖对方;第六要敢跪,勇于追求;第七要能一直跟着,纠缠到底;第八要赖着不走;第九要采取比较强势的态度;第十要用尽各种办法来追求。 2.“一钱,二缘,叁(美),四少年,五敢,六好胆,七豉,八绵,九跪,十姑晟。” 意谓谈恋爱的条件,第一爱情虽甜蜜,但经济问题还是重要的,所以要有钱;第二要有缘,因为有缘才能够相遇;第叁要长得俊俏、美丽;第四要年轻;第五要勇敢地表示;第六要大胆;第七要时常相处在一起;第八要赖着不走,才能日久生情;第九甚至可以用跪求;第十要好言相劝,以打动对方。 3.“爱情的热度,像六月天的火烧草埔。” 情人热恋的时候,那种情形就像夏天燃烧起来的草埔,热情如火。 4.“第一门风,第二祖公,第叁秀才郎。” 第一要讲求对方的家世,第二要看他的祖先是怎么样的人,第叁最好是读书人。 5.“饿狗肖想猪肝骨”癩蛤蟆想吃天鹅肉——条件相差悬殊,门不当户不对。 “饿猫不敢肖想要吃海底鱼”彼此条件相差悬殊,想都不敢想。 6.“龙交龙,凤交凤,隐龟交恫憨,叁八交叮咚。”意谓婚姻的对象条件相当,门当户对。 7.“目睭金金,人伤重。” 失恋的时候吃不下饭,两眼无神,睡不着,人看起来很虚弱的样子。 8.“看有食无干干癮” 意谓单恋,不能真正谈恋爱。 9.“媒人嘴,呼累累。” 媒人在做婚姻介绍时,都是说对方好的一面,说得天花乱坠,其实未必能够尽信。 10.“叁人共五目,日后没长短脚话。” 男方长短脚,女方是独眼的,媒人丢下这样的话,叁人一共五个眼睛,日后不能说关于长短脚的事。其实婚前男女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缺点,只有媒人知道,但为时已晚。这句俗语表示已答应别人的事就不能反悔。 11.“包领你入房,没保领你一世人。” 媒人只保证你能娶得到老婆或嫁得出去,但一辈子的幸福与否,媒人是不负责的。 三、礼节习俗类 1“人在人情在,人亡人情亡。”人如果还在的话,人情就还在;如果人死了,人情也就跟着亡了。 2.“见面叁分情” 只要见过面,什么事情都比较好说。 3.“茶满欺客,酒减欺客” 客人来家里喝茶,你泡茶的时候茶杯不能倒满,倒满了有暗示客人离开的意思; 客人来家里喝酒,你倒酒的时候酒杯不能到太少,太少了有暗示客人离开的意思。 4.“饲鼠咬布袋” 养老鼠养到反而咬破了布袋。 5.“碗内,洗碗外。” 形容忘恩负义 6.“隔壁亲家,礼数原在。” 即使是隔壁亲家,礼数仍要维持。 7.“无叁不成礼 ” 送礼的时候至少要有三样东西。现在台湾拜拜习俗仍是以叁为数。 8“熟悉人行生份礼 ” 熟悉的人礼数还做得很周到,反而让人觉得陌生、受不了。 9.“牛瘦没力,人穷白贼。” 牛若较瘦,力气会较差;人若穷些,可能会为生活说些谎话,因为经济因素说谎。 10.“细汉偷挽瓠,大汉偷牵牛。” 小时候偷瓠瓜,长大后就会偷牵牛。表示小时候偷小的东西,长大之后就不得了,敢犯更大的错误。
0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