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所有文章

新闻中心 > 所有文章

  • 长实等香港家族企业管理智慧:老臣拿高薪

    长实系“老臣”位高权重,人工费更高,在香港早已家喻户晓。现年60岁的和记黄埔(00013.HK)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十几年前便荣登香港“打工皇帝”宝座。去年他的年薪高达1.7亿港元,日薪高达75万港元,以9100万港元的薪俸税成为上年度香港的“纳税皇帝”。

    05月09日 
    阅读全文
  • 郑康豪:身上有第二代民营地产创业者鲜明时代特点

    15年,打造一个地产王国;15年,铸就一个优质企业;15年,成为湾区豪宅专家。探寻皇庭集团迅速崛起的秘诀,就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其年轻的掌门人—36岁的皇庭集团董事长郑康豪。

    05月09日 
    阅读全文
  • 2万亿元养老市场诱惑:养老地产成开发商幌子

    “养老地产很热,但其实并不好做。”刘达指着酒店窗外一个正在动工的养老公寓项目对《新财经》记者说。那一刻,他的表情略带兴奋,但也有些茫然。兴奋的是,他进军养老地产的愿望开始实现;茫然的是,他担心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养老项目运营模式。 刘达是湖南一家房地产开发商老板。6年前,因看好长沙地产行业发展前景和巨大商机,他雄心勃勃地加入到住宅开发的队伍中来,得益于过去几年国内房价一路飞涨,刘达也赚得盆满钵满。但随着最近两年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销售压力就此到来。 通过朋友的介绍和实地调查,刘达萌生了转型之意,目标是时下方兴未艾的养老地产。目前他在长沙望城区的养老园区已经开工,但他只打算建少部分养老设施,多半还是住宅和商业配套。 “道理很简单,因为全做成养老公寓根本经营不下去,国内纯粹的养老地产没有成功模式。”刘达对记者直言。 刘达的做法和想法代表了目前众多养老地产开发商的行为。随着中国快步进入老龄社会,养老事业备受关注,养老地产也吸引着各地产开发商争相涌入。但养老地产最终不为养老,大多成为开发商从事商业开发的幌子。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开发商往往以养老地产为名头去拿地,在土地市场价格日益走高的市场背景下,“养老地产成为开发企业进行‘圈地运动’的工具”。 2万亿元养老市场的诱惑 刘达进军养老地产并非心血来潮,在此之前,他曾尝试过向旅游地产转型,但经历了一番考察后,最终选择了养老地产,“因为养老地产有很大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养老地产空间到底有多大呢?先看看国内养老产业的市场需求。 中国老龄研究中心主任党俊武提到了两个数字,第一个是老龄委此前公布的未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到2053年是4.87亿;第二个数字是失能老年人以及半失能老年人,目前这一数字有3300万。 世联地产战略顾问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文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2025?2040年,我国约有5000万老年人需要通过专门的养老机构来养老。按照目前每人每年5万元的养老费用计算,整个市场产值有2万多亿元。 事实上,中国人口老化还有结构性的问题。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认为,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形成了一批“421”家庭,上面有四个老人,中间一代两个人,下面一个孩子。朱凤泊认为,“421”家庭出现以后,对家庭的养老功能形成了冲击,也就为未来养老产业带来了市场空间。 在养老产业这块大蛋糕中,养老地产能分享到多大份额呢?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中提出90/07/03模式,即老年人90%为居家养老、7%为社会养老、3%为机构养老。这也意味着要想实现90%的居家养老,就要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适老居住区的建设。 在清华大学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副所长周燕珉看来,在90/07/03模式中,90%居家养老、7%社会养老都是养老地产的机会所在。 除了养老产业空间大外,养老地产热的另一个原因是,目前我国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存在不少弊端。 一方面,数量极其有限的养老机构很难满足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另一方面,养老院等福利性质的养老机构普遍面临床位紧缺、人手不足的问题,而以行政区划分的社区养老,又往往缺乏专门为老人服务的资源,在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性上存在不足。 “社区的养老服务建设滞后,住宅设计适合老年人的程度低等,这些因素对实现居家养老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周燕珉如是说。 正是由于家庭养老日益困难,养老机构及社区养老又不够专业,一种能将“居家性”及“专业性”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就有了新的市场。其中,专为老年人设计、打造的老年人公寓或专业化运营的养老机构将是两大发展方向。这正是近年养老地产快速升温的原因。 房企、险企扎堆养老地产 事实上,除了对全国养老行业和养老设施的了解外,刘达此前也花了大半年时间了解长沙当地的养老情况和市场需求。他的初步判断是,未来10年,长沙这个城市的社会养老就会有很大起色。 为此,他历经波折,终于在长沙望城区一个青山掩映、绿水怀抱的村落处拿了地,开始打造他期待已久的养老公寓,并于2012年年初开始动工修建。 就在刘达进军养老地产的同时,长沙各地打着养老公寓旗号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开建。“仅望城区就有好几个在建的养老公寓项目”,据刘达介绍,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不错,有两个养老项目离他的项目所在地不到一公里。 国内许多房地产公司也扎堆进入养老地产。 早在2008年,保利地产已涉足养老地产研究,直到目前,保利上海西塘安平老年健康生活小区才开发建设。远洋地产2010年即开始启动了对老年地产的研究工作,其首个机构养老的产品模型亦庄项目也于今年启动。 2010年年底,万科也高调宣布养老地产已成为旗下业务版图的新分支。万科总裁郁亮要求万科北京、上海公司在两地首先探索突破养老地产的成熟运营模式。绿城集团也多次表示,未来将告别纯高端地产发展模式,积极向养老、旅游多元化模式转型。 有媒体统计,现已有超过三成的品牌房企进入或宣布进入养老地产行业。除了房企积极进入养老地产之外,以泰康、新华、平安等为代表的保险资金也积极圈地建中高端养老社区。 2012年12月,新华保险与广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养老、健康产业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在此之前,新华保险明确将养老地产作为重要战略,并已经注册了两家项目公司来支持其养老产业的发展。 泰康人寿(微博)此前聘请专业公司针对不同地区进行专门的养老调查,花了两年的时间于2012年在北京、上海等地圈地成立养老社区。2012年6月,泰康人寿旗下第一家养老社区在北京昌平区奠基开工。 中国人寿首个养老养生基地国寿(廊坊)生态健康城于2011年11月在河北廊坊开工。据记者了解,中国人寿在福建厦门也有养生基地项目,在全国共有6个养老养生基地,其规划的“一南一北”养老养生示范基地的格局已经形成。 之前在此领域表现相对保守的中国平安也不甘落后。2012年9月,中国平安进军养生养老产业的首个项目“桐乡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在浙江省桐乡市正式启动。一名保险从业人员对记者透露,按照目前中国平安内部规划,未来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南部、海南岛等5个地区规划养生养老地产项目。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些与地产和保险无关的企业也在布局养老地产。比如中石化今年4月上旬就斥资80亿元在四川布局养老项目。中石化四川销售公司董事长黄久长目前表示,公司欲将该项目打造成国内最好的养老产?业。 “养老”只是幌子 养老地产如此热,最终建成的项目是否真的用来养老呢?答案是否定的。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一直处于调控之下的住宅型房地产又开始抬头,北京、上海的房价有所松动,长沙当地一些新楼盘也陆续开盘,价格正在上涨。精明的地产人刘达便选择这个时候开始出售其养老社区楼盘。 据刘达介绍,该楼盘虽然在郊区,但不错的环境和宣传中主打的“养老”概念还是吸引了不少顾客前往。但实地了解之后,顾客们发现,这个所谓的养老社区只是象征性地有一个面积不大且级别较高的养老院,而大部分都是住宅和配套商业。这让他们大为不解,甚至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一名两年来一直在长沙寻找养老公寓的人士就愤然表示:“几乎每个养老地产都不是真正建养老社区,都是搞商业开发,真是不能相信这些楼盘的宣传。” 但刘达有自己的解释,他对记者表示:“你可以说我们是打着养老的幌子做项目,但我们有难处,要是全建成养老公寓不但卖不出去,就算卖出去了也看不到收益。因为目前开发商基本没有探索出有效的养老地产模式。” 刘达的难处也是各大开发商共同面临的困惑。现在全国多数养老地产最终都以商业开发为主,只是象征性地配备极少部分养老项目。 “我开始做养老地产后,接触了上百家企业,真正能做好的不到10%,另外60%的企业根本没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原因在于,我们没有专业的养老地产设计机构,没有专门的为养老地产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还是照传统的房地产模式来运营,这当然不能成功。”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养生养老地产委员会主任陈宏对记者表示。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开发商往往以养老地产为名头去拿地,在土地市场价格日益走高的市场背景下,养老地产成为开发企业进行“圈地运动”的工具,成为房企曲线拿地的“拿地模式”。 据其介绍,从具体案例情况来看,比如一个养老地产只需要300亩土地,而开发商有可能拿地超过1000亩甚至更多,那么剩余的700亩做部分配套和住宅开发,开发企业通过1000亩的圈地,从总体上实现养老地产项目的整体盈利。 养老项目盈利难 为何热衷从事养老地产的开发商都不愿运营养老项目呢? 对从事养老地产的开发商而言,最大的难处是,土地审批难造成的运营成本高等现实情况让养老机构很难盈利,甚至可能长期面临亏损。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果养老地产的土地获取途径和商业地产一样,那么两者的成本也就相当,但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报周期却要长很多,一般都要7?10年,是商业地产的2倍。 “普通的商业地产都是可以用来销售的,但如果做养老地产,则需要进行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比如无障碍设施建设、医院等,这些都需要开发商来投资,但不可能立刻见到收益。”中国房地产协会老年住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朱文俊表示,“如此一来,若不是大的地产企业,很难有实力进行养老地产开发。” 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种情况下,若非出于无奈,并没有任何一家开发商会拿高价拍得的土地去做养老地产这种投资大、回报期长的项目。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更多的企业是打着做养老地产的旗号低价圈地,然后卖住宅。 国内最早专门面向老年人的房地产项目——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的开发商朱凤泊对此深有感触。 十多年前,朱凤泊以每亩30万元的价格拿到了623亩土地,按照国家规定可以开发40万平方米的住宅,但是因为要建设医院、护理院、养老院等配套设施,太阳城只开发了31万平方米的住宅。以62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的朱凤泊通过销售1600单元的住宅缓解了前期的开发资金短缺,用于下一阶段的开发。之后,5座老年公寓陆续投入使用,太阳城靠收取会员费以及年服务费才缓慢地实现了盈利。 与太阳城齐名的亲和源也是如此,据其高层公开介绍,成立7年、在投入资金超过6亿元之后,该项目才首度实现财务持平,前5年都相当艰难。 除了拿地难,养老项目的经营更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花样年总裁潘军曾坦言,养老地产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开发能力,也不是投资能力,而是管理能力。 远洋地产一名养老业务营销经理就表示,养老地产是一个涉及较多产业链的复杂行业,其中除了适老化设施营造之外,还包含老年活动、老年教育、老年医疗护理等方面。她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护理人员的培训和保?留。 戴德梁行华中、华西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及董事黎庆文指出,不同类型老人对硬件设计和软件服务有不同的需求,包括养生、护理和治疗,而这三个专业领域进入的台阶都相当高,不是普通服务商能够随便跨越的。目前在这样的专业服务体系发育远不成熟的情况下,让普通房地产与之对接,肯定没法找到着力点。 在黎庆文看来,房地产商有拿地关系多、开发建设管理经验多、融资渠道多、有营销资源和经营管理经验等优势,但缺乏养生、护理和治疗等技术资源。 而拥有养生、护理和治疗等技术资源的疗养机构、护理机构和医疗机构又缺乏房地产开发商的优势,做起物业开发力不从心。 房地产开发商与专业机构合作的开发也罕有成功案例,原因是房地产开发商与专业机构的盈利模式大不相同:一个是追求短期套现,一个是追求长期服务获利。 对于有地产商宣称已通过养老地产盈利,多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些利润不是纯养老地产项目部分,而是养老地产部分之外的住宅开发、商业配套的开发,开发商通过这些利润来补充、支援养老项目,从而总体上实现项目的利润平衡或盈利。

    05月09日 
    阅读全文
  • 资本+智本: 80后创业青年的“转型之路”

      几天前,伴着欢歌笑语,张李桃的第一家农产品超市在奥韵康城开张了,这里的许多农产品来源于他自家的农业基地。他告诉记者,经营超市的同时,他还要支撑农产品生产、销售链条,让农业经营走向现代化。   在江城,有这样一群“80后”创业青年:他们拥有高学历,懂得创新管理,还擅长用“智本”创造“资本”,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转型之路”。   进与退:创新模式的存活了,粗放经营的淘汰了   当华东理工大学的硕士生张李桃辞去外企工作,回到无为县老家“种粮”时,身边人投来了不解的眼光。“一个硕士生咋又当农民了。”他们认为,“白领”来到田间创业,是人生的倒退。   张李桃本人却觉得,这是一次前进与自我超越的磨练。“如果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农民的生活将迎来崭新一页。”他告诉记者,经营的创业项目将实现标准化经营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标准化经营如同工厂的流水线。”张李桃解释道,比如种植水稻需要16道工序,创业团队需将每道工序的成本和质量进行标准化考量,以保证品质、节省成本。至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就是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实现一条龙服务,减少了中间环节、保障食品安全。   “我们还能同时解决买菜难与卖菜难的问题。”张李桃的创业伙伴、同是硕士生的吴应保告诉记者,一方面,他们拥有1万多亩的水稻基地和几百亩的蓝莓基地,年前根据市场需求给种粮大户下订单,避免农民盲目种植、出现产品滞销的状况。另一方面,他们的销售连锁店也将覆盖全市2000户以上的大社区,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购买农产品。   “要想提高竞争力,还得做到人无我有。”吴应保表示,今后,他们还将涉足农产品网上销售,并请专业人士为社区居民提供营养搭配知识,既方便市民“买菜”,又方便他们“做菜”。   变与守:“摆地摊”的少了,“凭智慧吃饭”的多了   多年前,江城青年对于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摆地摊”、“开饭馆”等概念里。由于缺乏资本与创业经验,这些“小打小闹”的创业行为往往没走多远就被市场无情淘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城创业青年的理念与经验得到质的提升,他们更愿意将智慧转化为资本。   杨杰就是这么一个“凭智慧吃饭”的创业青年。仍在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习的他,就已连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是去年芜湖市青年创业大赛的冠军。“红灯亮起时,我发明的LED护墙就自动落地,两边的汽车被墙挡住无法通行,行人可以安全地过马路;同样,当绿灯亮起时,行人也会被护墙挡住。”杨杰告诉记者,这个名为“LED道路行人护墙”的发明已经入选“国家重点推广科技项目”,单体造价就要100多万,一旦投入生产,不仅能给创业团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还能有效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   科技创业回报周期长,创业者也必须承受高强度工作,为什么很多像杨杰一样的江城创业青年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路?“创业者要想长远发展,就得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大学生,我们懂知识、有技术,用智慧创造财富,就是自己的核心价值。”杨杰朴实地笑了笑,给出了回答。   质与量:“资智”结合的成功了,盲目创业的行不通了   “这些成功的创业青年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敢于突破,有能力将‘资本’与‘智本’有机结合起来。”团市委一位分管青年创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在去年全市青年创业大赛上,选手们带来的创业项目既涵盖农产品等传统领域的渠道拓展,又涉及IT、网络等新兴领域的研发创新,其中不少参赛项目还申请了个人专利。“和以往相比,现在的不少创业青年主动接受创业教育,对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及相关政策也较熟悉。”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空有创业意识,没有创业理念的现象在江城越来越少,青年创业日趋高质量、高层次。   近年来,团市委以返乡农民工、农村创业青年为重点,全市各级团组织联合人社、农委等部门,对9382名农村青年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同时,举办芜湖市青年创业大赛,营造支持、鼓励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今天,盲目创业已经很难在江城行得通了。”该负责人说,只有坚定创业信念,合理规划创业,充分了解创业政策,才能真正走好创业之路。(潘晔)

    05月07日 
    阅读全文
  • 展示闽南文化 潮州文物也有份

    昨日,一批数量近60件的闽南文化文物抵达泉州市博物馆内,其中包括被网友誉为TVB“道具神器”的鸡公碗、珍贵锡质茶壶、妈祖“寻声救苦”牌匾、明清甚至更早时期的观音佛像。 与以往征集到的文物不同,这批文物来自潮州,主要为从宋代至民国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用品,而且件件文物都与闽南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05月07日 
    阅读全文
  • 从首富到零:施正荣的财富传奇

    故事要从一个传奇人物、中国前首富施正荣说起:7年前,施正荣创业四年,将尚德电力推上纽交所,财富飙升至150亿元,一跃成为“新财富500富人榜”首富。

    05月07日 
    阅读全文
  • 预防禽流感:金银花的草药传奇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出H7N9禽流感中药参考处方,金银花成为主要药材,而之前坊间盛传可以防治H7N9禽流感的板蓝根没有在列。这个“处方”面世后,金银花成了市民的新宠。作为一种常用来清热解毒的中药材,金银花究竟能否抵抗禽流感?我们又该如何预防禽流感?本刊记者采访了山东建联盛嘉中药有限公司中医顾问王常谊主任。   金银花姐妹与热毒症   古时候,有一个村里,一对善良的夫妻,生下一对可爱的女儿,一个叫金花,一个叫银花。两姐妹都到十八岁了,求亲的人络绎不绝,可姐妹俩私下发誓:“生愿同床,死愿同葬!”   谁知好景不长,忽然有一天,金花得了病,这病来势又凶又急,浑身发热,起红斑,卧床不起。请来医生给她看了病,医生惊叹地说:“哎呀!这是热毒症,无药可医,只好等死了!”银花听说姐姐的病没法治,整天守着姐姐哭得死去活来。没过几天,银花也被传染卧床不起。她俩对爹妈说:“我们死后,要变成专门治热毒病的药草。不能让得这种病的人再像我们似的干等死了。”   她俩死后,乡亲们帮着其父母把她俩葬在一个坟里。可这座坟上却什么草也不长,单单生出一棵绿叶的小藤。三年过去,这小藤长得十分茂盛。到了夏天开花时,先白后黄,黄白相间。人们想起两姐妹临终前的话,就采花入药,用来治热毒症,果然见效。   草药抵万金   金银花,又名银花、金花、忍冬花、金藤花等。每当夏秋季来临,我国南北诸省的山区、丘陵,都有这种蔓藤爬攀植物,开黄白两色的鲜花,清香扑鼻,这就是“金银花”.花开时初为纯白,继而变黄,十分好看。王常谊告诉记者采集该花颇有讲究,须在晴天清晨露水刚干时摘取,并及时晾晒或阴干,这样药效才佳。   据有关文献记载,金银花在我国已有2200多年栽植史。早在秦汉时期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载有忍冬,称其“凌冬不凋”;金代诗人段克诗曰:“有藤鹭鸶藤,天生非人有,金花间银蕊,苍翠自成簇。”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本草纲目》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自古以来,金银花常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等症,亦用于风热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等作用。禽流感属于中医瘟病的一种,金银花等中药材对其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不过,王常谊指出脾胃虚寒者(如经常肚子疼、腹泻、腹部发凉、手脚发凉)不宜用金银花泡水。而且金银花泡水和泡茶类似,冲泡两三次即可,隔夜后不宜再饮用。   ■链接   金银花的食疗方剂   金银粥   原料配方: 鲜金银花50克 (干品30克即可) , 甘草20克, 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 金银花、甘草洗净, 去杂质, 加水适量煮1 小时, 过滤取汁, 以汁水煮粳米为粥, 食用。   本粥功效: 消炎, 败毒, 治疗疗疮热毒等病症。   双花清暑饮   原料配方: 金银花250克, 菊花250克, 山植250克, 蜂蜜500克, 食用香精15克。   制作方法: 金银花、菊花、山植, 拣除干净, 用清水洗后入锅内, 加水2500 毫升, 用文火烧沸一小时后, 去渣留汁;将蜂蜜入锅内, 文火加热炼制至微黄, 粘手成丝, 缓缓倒入药汁内, 搅拌均匀, 用纱布过滤, 去除杂质, 冷却后饮用。   本饮功效: 有清热解暑, 开胃增食之功效。   银花绿豆粥   原料配方: 金银花30克, 甘草15克, 绿豆100克。   制作方法: 将金银花、甘草加水煎煮, 过滤取汁, 以汁煮绿豆为粥, 食用。   本粥功效: 适用于热毒炽盛患者。   ■延伸阅读   如何预防禽流感?   1、尽可能减少接触,特别是少年儿童与禽、鸟类的不必要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类的接触;因职业关系必须接触者,工作期间应戴口罩、穿工作服;   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家庭和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室内外通风,加强体育锻炼,不过度疲劳,增强机体抵抗力;   3、饮食方面注意将生熟刀具和刀板分开,食品存放时也要生熟分开,少吃生食物或半熟食物;多吃莴苣、苦菊、蒜薹等新鲜蔬菜;   4、当出现发热、畏寒等异常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5、年老体弱者可服用中成药玉屏风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密切接触者必要时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或按中医辨证防治。

    05月07日 
    阅读全文
  • 民间股神林园:中国股市是最能赚钱的地方

    投资事迹:从8000元到20亿的股神传奇!在多少人葬身充满暗礁和险滩的中国股海时,林园却从没有亏损过一分钱;当很多人靠赌博和投机妄想一夜暴富时,林园却仅靠两条腿和一个会算账的脑子稳稳地、大把大把地赚钱。——他,就是股神林园。

    05月07日 
    阅读全文
  • 潮汕文物为闽南文化献宝展示闽南特色

    金丝刺绣 潮州方言系出闽南,以潮州窑、潮州功夫茶、潮绣等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昨天上午,约60件潮州征集来的文物收入“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囊中,共同鉴证闽南文化的广泛传播。 闽南文化展示中心设在泉州市博物馆内,这个月开始布馆。目前,这里已经搜集到海内外闽南文化实物数百件,涉及闽南方言、宗教信仰、手工制作、侨批实物等。 昨天入囊的60件文物,年代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包括潮州窑陶瓷、潮绣、锡器,反映潮州方言与闽南方言关系的书籍《潮声十五音》,以及大量侨批。这些藏品,很多从潮州窑私人博物馆馆主李炳炎处获得,李炳炎也专门挑选6件赠送给闽南文化展示中心。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认为,这次征集到的潮州文物,完整地反映了潮州人的生活习俗及工艺水平。公婆龛、功夫茶器具及陶瓷等实物,讲述了潮州与闽南地区文化的共同元素,见证了闽南各地文化的普遍性。 烹茶用的潮州风炉(左)和孟臣紫砂壶 最风雅 烹茶四宝 乌龙茶的传统茶具“烹茶四宝”是“孟臣罐,若琛瓯,玉书煨,红泥烘炉”。昨天,有几件正好能组成系列展品的潮州茶文化器物,引起了陈建中的兴趣:烹茶用的潮州风炉,一枚底部有“孟臣”字样的紫砂壶,陶瓷和锡制作的大小不一的茶壶,铜制的茶叶罐子、青花茶洗、茶盘等。 孟臣罐是泡茶的茶壶,正宗的孟臣罐是宜兴紫砂制小茶壶;若琛瓯也可叫若琛杯,是一种薄瓷小杯,杯薄如纸;玉书煨是煮水的壶,为扁形薄瓷壶,只可容纳从汤杯只泡好一次的茶所需的水量;红泥烘炉是传统的煮水用的炭炉,需选取粤东优质高岭土烧制。 雕工精美的公婆龛 最细腻 木雕及潮绣 雕刻细腻的公婆龛,用于放置祖先牌位和照片;油漆剥落的“金镒芳”木质匾额,是清末潮州著名的信局名号,可与侨批中的印戳互相印证。从潮州淘来的藏品中不仅有木质的物品,也有柔软的潮绣抽丝制品。 潮汕抽纱源于历史悠久的潮州刺绣,而潮绣与广州刺绣又合称为粤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约在清光绪年间,一个女传教士,发现潮绣的优美精巧针法,深为赞赏。于是,她从国外带来一批抽纱图案和样品,用潮州出产的夏布,交给她所联系的群众加工,这便是潮汕抽纱的起源。 观音坐像 最古老 观音坐像 这批潮州文物中年代最久的,是一尊观音坐像,它高发冠,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掌心朝上,做布施印,叠坐在莲花座上。唐宏杰预计,它是明清甚至更早时期的作品。 潮州窑是我国长盛不衰的民用窑址之一,宋代以来就大量出产青白瓷,在清末民国都还大量外销。唐主任介绍,潮州窑的一大特点是瓷器中人物的头发或眉眼用褐彩描绘。 公鸡碗、盘 最八卦 公鸡碗、盘 前不久微博盛赞TVB的道具神器“公鸡碗”,它穿越了15部TVB剧,还获评“星爷御用龙套”,一跃成为周星驰的“吉祥物”。昨天,在馆藏中出现了一个“公鸡碗”和“公鸡盘”,上面都画着绿色的芭蕉叶、鲜艳的大公鸡和牡丹,吸引众人目光。 负责潮汕组征集文物的泉州市文物研究中心主任唐宏杰说,鸡与“吉”谐音,牡丹又象征着富贵。陈建中介绍,在闽南的农村地区,以前也有画着公鸡的类似餐具出现,算得上是闽南与潮汕地区文化的共同之处。

    05月07日 
    阅读全文
  • 潮商崛起 缘何500年不倒

    2013年4月15日《福布斯》发布华人富豪榜,在全球富豪榜排名第八的香港首富李嘉诚,连续第15年蝉联华人首富,净资产达到310亿美元。细观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其中有17名潮商。在血腥商战中500年屹立不倒的潮商群体,有何经商奥秘? 

    05月06日 
    阅读全文
共5454记录 首页 «上一页 ... 357 358 359 360 361 ... 下一页 » 尾页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