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所有文章

新闻中心 > 所有文章

  • 《吴南生捐赠书画展》在省博物馆展出

    昨天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专程到省博物馆观看《吴南生捐赠书画展》,对吴老的收藏、捐赠行为予以高度评价。本报记者李俊伟摄 近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汕头市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及广州艺术博物院协办的《吴南生捐赠书画展》在省博物馆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昨天上午专程到博物馆观看展览,称赞吴老的收藏、捐赠行为惠及百姓、造福社会,其高尚的精神境界、人格魅力和艺术情操令人钦佩,永远值得人们学习。 在副省长雷于蓝等的陪同下,汪洋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每一幅展品,不时与吴老交流,了解作品创作的年代、作者、艺术风格以及吴老收藏的故事。 汪洋指出,吴老收藏的是文化,保护了文化遗产,并通过捐赠传承文化,让更多精神财富、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为广东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文化宣传部门要组织力量,把吴老收藏背后的故事发掘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吴老的艺术追求和高尚品德。 吴南生同志是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在工作之暇,雅好书画创作与鉴藏。尤为让人钦佩的是,他秉承收藏家独乐不如众乐的文化传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先后多次将所藏书画无偿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汕头市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单位,使这些书画精品成为天下公器。同时,为保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吴老几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积极倡导更多的社会人士和团体投身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为推动广东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突出贡献,赢得社会各界的敬重与称誉。今年6月,在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协办的第四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中,吴老荣获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特别贡献奖。 此次展览共展出吴老捐赠给主、协办单位的书画作品共计74件/套,其中既有反映宋元山水画风格的绘画名迹,也有代表广东桑梓文化的乡贤书画,还有一部分吴老自己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其中吴老无偿捐赠给汕头市博物馆的书画作品悉数展出,包括具有巨大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的镇馆之宝元人《平沙落雁图》及他自己创作的书法精品40余件,这也是这批书画作品继今年初在深圳展出后再次异地交流展出,同时也是吴老捐赠给这四家博物馆的书画作品首次大团圆并公开展出。展览从7月20日开始,为期一个月。(令蔚、博文)

    07月29日 
    阅读全文
  • 林楚明:努力推动南枝拳发扬光大

    近日,在汕头举办的“大潮汕武术百馆精英大赛”上,来自我市的南枝拳第五代嫡传人林梓昊,他演练的蝴蝶双刀轰动全场,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那对家传“宝刀”在他手里快似流星、干净利落,行家们无不拍手称快。记者近日前往位于市区东二路中段的林楚明诊所兼武馆,亲睹“宝刀”真容并采访了林梓昊的父亲兼教练、南枝拳第四代嫡传人林楚明。 “南枝拳是我们揭阳的珍贵文化遗产,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而作为嫡传人我更感肩上责任重大,弘扬传承南枝拳,力促南枝拳进一步发扬光大是我毕生的心愿。”林楚明馆长满腔热情地对记者说。林馆长的曾祖父“打锡庭”是陈南枝亲传弟子,尽得陈南枝真传,林楚明生长在武术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几十年来习练南枝拳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林楚明练就一身传统的南枝拳,他深感责任重大,时时刻刻记挂如何更好弘扬传承南枝拳,更好的促进南枝拳发扬光大。 林楚明在赛前指导学生。通讯员 摄 林梓昊手里舞动的蝴蝶双刀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通讯员 摄 在林楚明的武馆里,记者见到一代名师“打锡庭”当年练功所用的双剑和双刀,双剑和双刀均用生铁所铸,分别重达6斤和5斤,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林教练的弟子们平常就是用这些“重武器”练功的。“平常一般人练功用的双剑和双刀重量均不足1斤,但我要求弟子们,要练南枝拳就要练实打实的,来不得半点花俏。”林楚明馆长满脸严肃地对记者说,正是在他的严格要求下,他的弟子们南枝拳功底扎实,在近年的各种大赛中屡获佳绩,为揭阳南枝拳争得了不少荣誉,其中他的儿子林梓昊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林梓昊今年24岁,已是国家六段拳师,在这个年纪能评上国家六段拳师实属罕见,林梓昊近年成绩斐然,在2008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锦标赛上力夺两枚金牌,在2010年第三届广东省武术精英大赛上荣获南拳、传统器械三项第一名,在近日的“大潮汕武术百馆精英大赛”上更是大放光彩,个人斩获南拳2枚、蝴蝶双刀1枚、阴阳杀手锏1枚、集体1枚共5枚金牌。 出身南枝拳武术世家的林楚明,以他的实际行动努力弘扬传承着传统的南枝拳,他几十年来授徒无数,其中有的徒弟已开始开馆传承南枝拳,继续着林楚明一路的追求——弘扬传承南枝拳,努力推动南枝拳进一步发扬光大。

    07月28日 
    阅读全文
  • 潮籍国画名家作品在穗展出

    日前,潮籍国画名家作品展在广州文化艺术沙龙展出,得到较高评价。参加本次展览的有我市画家许成锋、郭建军、卢芝高、陈展、林天、谢湘如及揭阳市画家卓素铭。 据悉,这次展览展出山水、人物、花鸟国画作品60件,工笔和写意画一应俱全,大多是画家近年创作的精品力作。展览影响较大,参观者普遍认为,潮籍画家的作品有着扎实的传统功力,是体现潮州文化特色的一个侧面。

    07月27日 
    阅读全文
  • 黄焕国传记首发

    据《揭阳日报》报道,揭阳古代名人黄焕国传记首发式7月23日在揭阳市区举行。揭阳市社科界、文化艺术界人士和揭阳黄氏宗亲共300多人参加首发式。 黄焕国是宋代潮州地区的一位名人,是福建汀州名宦祠、揭阳乡贤祠供奉的宋朝地方职官。 据史料记载,黄焕国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地方经济以及减轻人民负担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被誉为“闽西生佛”。过去省志、府志和县志都为他立过传。现在编写他的传记,弘扬他的道德,宣传他的精神,对今天开展的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有着深远的意义。

    07月26日 
    阅读全文
  • 广东未成年人调查显示:年龄越大幸福感越低

    昨日,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向南方日报披露《儿童需求评估问卷调查报告》。据了解,本次调查由省妇儿工委和省社科院联合开展,通过抽样调查反映儿童未来十年发展的真实需求,为《广东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编制提供依据。这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加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广州、东莞、韶关、汕头、湛江抽取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样本,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721份。 年龄越大幸福感越低 调查员让儿童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打分,1分为最差,10分为最开心幸福。在所有的被访人中,平均分为8分,选择10分的比例接近一半,46.5%的儿童认为自己最为开心幸福。在不同学龄儿童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幸福感反而下降,小学生的幸福感平均分数是8.4,初中生为7.05分,高中生为7.36分。 调查显示,现在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排在前几位的是:容易网络上瘾(占69%)、运动不足(占51%)、学习压力大(占50%)、家务劳动不足和课业负担重(分别占43%和44%)。 父母孩子日均沟通32分钟 调查显示,父母和孩子平均每天的沟通时间是32分钟,小学、中学和高中的孩子和父母平均聊天的时间差别不大,表明亲子交流时间长短与孩子的学习阶段无关。 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素质所做的事情中,排在前三位的是陪伴子女并一起玩游戏(占42%)、经常一起运动(占39%)、兴趣班(占38%)。 初高中生诉心事选好友 调查显示,当前儿童的性格特点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任性(49.6%)、懒惰(47.9%)、不能吃苦(44.9%)、聪明(43.2%)、善良(42.4%)。 如果儿童有心事找谁倾诉?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找好友说(占33%)、找家长说(占24%)、或者藏在心里不说(占19%)。小学生的心事的诉说对象首选家长(占29%)和好友(占29%),而初中和高中的同学首选好友(分别占44%和39%),其次是藏在心里头不说(分别占18%和23%)。数据说明了中学阶段同伴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生做作业时间过长 调查显示,儿童平均每天的作业时间是74分钟,从小学到初中至高中的作业时间逐渐增多,小学平均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是59分钟,初中平均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是77分钟,高中平均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是120分钟。 作者:李强 王碧华

    07月25日 
    阅读全文
  • 3000家族财富榜发布 梁稳根家族成大陆首富家族

    (记者古晓宇)上周末,《理财周报》发布了2011年《3000中国家族财富榜》,三一重工(17.69,-0.10,-0.56%)的梁稳根家族以598亿元财富摘得首富家族桂冠,而去年的首富家族——李锂家族受公司市值下降影响,跌至第18位。 在梁稳根家族之后,李彦宏家族以536亿元排名第二,虽然经历了竞价排名受限、百度文库被诉侵权等风波,但李彦宏家族仍然从2009年的第27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六位,再到今年的第二位。53岁的许家印及其家族排名第三。 与去年李锂家族荣登榜首相似,森马股份的邱光和父子也是在公司上市之后,从此前的默默无闻一举登上富豪家族前十之列。不过去年上市的李锂家族受海普瑞市值下降的影响,今年仅排在第18位,财富比去年减少了118亿元。 从所属行业看,制造业一如既往地成为富豪的“高产行业”。在排名前十的富豪家族中,有4个来自制造业,3个来自房地产业,两个来自IT业,1个来自零售业。而从制造业子榜单来看,制造业身家超过1亿元的富豪多达600位,他们手握4380.95亿元财富。 在所有上榜家族中,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制造业这几个领域是今年“黑马”最多的行业。在新能源(1961.86,-68.03,-3.35%)行业,有五大家族财富超过百亿,分别是王传福家族(188亿元)、方威家族(178亿元)、孙广信家族(152亿元)、吕向阳家族(127亿元)、黄泽兰家族(103亿元)。而信息技术行业中,今年“10亿级”的家族有80个,比去年多了16个。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地产行业已逐渐失去核心竞争力,地产富豪家族出现了整体衰落。去年上榜的592个地产富豪家族财富总额为22454亿元,而今年这个数字只有4457亿元。

    07月25日 
    阅读全文
  • 海外潮人过中元节习俗

    在潮州地区,中元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海外潮人中,中元节节日气氛是仅次于春节。海外潮人一方面将故乡过中元节的习俗带到居住地,形成带有当地色彩的习俗;另方面,他们也在中元节期间,缅怀当年离乡背井到海外创业而客死他乡的先辈,祈祷这些前辈孤魂能叶落归根。中元节前后,又是一年当中各地潮人社团特别是慈善机构,开展扶贫济困慈善活动最为集中的时间。 在新加坡,中元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长达一个月。虽然道教和佛教的信徒庆祝中元节的意义不尽相同,但在新加坡庆祝仪式却大同上异。祭祀时以食物作祭品,焚烧金银纸等等。因此每逢中元节,在路旁和组屋楼下,到处可以看到善男信女焚烧金银纸,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还特地为此设置金银纸焚烧炉,为居民提供便利。目前,新加坡人普遍的庆祝方式是邻里之间组织大规模的中元会,中元会每年选出一位炉主,主持中元会事务,以及向会员收月捐等。中元节一到,这些月捐便用来购买祭品,拜祭完毕后,所有祭品均分给会员,每人一份。中元节的宴会热闹精彩,宴会上投标“福物”,把庆祝气氛推上高潮,投标所得用来补贴第二年购买祭品的费用。当晚也选出新的炉主。在中元节,各潮人善堂、商家店户都要筹集资金,杀猪宰羊,备办丰盛有食物,祭拜鬼神,普渡众生,施孤济困,倡导善行。 越南的胡志明市和蓄臻、迪石、芹苴、薄寮、金瓯、朱洋、隆田等地的潮人社团和慈善机构,依照祖籍地的乡俗,举行盂兰胜会,搭孤棚或祭坛,陈列纸钱、祭品等,请和尚或道士念经,施孤普渡。祭拜之后,则把物品施济给当地贫民。 中元节既是泰国潮人的重要节日,也是以善缘为基础的社团最为活跃的时候,他们各自举办盂兰胜会,施孤普渡。各地举行的盂兰胜会的仪式和日子,也略有不同,但都在农历七月期间进行。 曼谷的明月善坛,一般先举行渡阴仪式,由该坛经务组建坛礼佛诵经,理事长主持明烛礼佛,经务组诵大乘真经礼忏,超渡十方水陆无依孤魂往生极乐,并提供美味佳肴,珍馐美馔,饗祭十方无依孤魂,各得甘旨法食。渡阴仪式后,施放瑜珈焰口,接着开始阳施(即将物品施济贫困民众)。 道德善堂的盂兰胜会一连三天。首日下午5时,先请名寺大师主持开坛严净,启建道场,虔诚祷请诸佛菩萨、地藏王,圣驾光降香坛。普设盂兰盆颂礼忏追荐,求佛祖超渡无依孤魂,惠阳济困。当晚诵经礼佛,为大众消灾纳吉,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物阜年丰,永享太平。次日上午9时,由理事长主持明烛晋香礼佛,敬请高僧主持法事。中午举行斎僧。下午1时,恭设瑜珈焰口,普渡沙河男女田孑孤魂,往生净土,晋登极乐世界。下午3时,法事圆满。第三日上午9时,举行阳施济众善事。盂兰胜会期间的夜晚,还放映电影助兴。 位于泰国最北部的夜柿光明善堂的盂兰胜会于当天上午8时30分开始,由理事长带领全体理事及众善信,齐集于善坛。先遵泰俗恭请泰僧诵经,超渡无依孤魂,早脱苦海,往生极乐净土。接着明烛敬拜众神圣及拜祭先贤禄位。10时30分仪式结束后,即开始分发赈品阳施。 而东北部的乌隆府慈德善堂的盂兰胜会,一连三天,首日上午8时请神,下午4时由慈德善堂经乐组演净开坛,每天经组诵吉祥经,为埠众消炎纳福。次日下午3时,放水莲灯。第三日上午10时,乩组请銮开乩,点化金银财帛及祭品,下午恭请名寺高僧上法座施放瑜珈焰口,普施水陆男女孤魂。随后举行阳施善举。 香港的潮人在每年的农历七月期间,连续一个月都有演戏祭鬼的活动。香港政府允许潮人在湾仔、铜锣湾、深水埗、尖沙咀等地街道地段搭台设坛,“建醮超幽”,施济贫苦;近年来香港的一些潮人社团还经常到潮汕故乡请潮剧团到香港演出“施孤戏”。 在印尼潮州人聚居区之一的坤甸,每年的农历7月15日,当地的“三神宫”成为全市最热闹的地方。傍晚5时左右,当神庙擂响阵阵鼓声,人们便把祭拜先人的供品送到这来,举行欢送鬼神回国的仪式——施孤。6时整,鼓声急起,聚集在庙前的人群,向一艘以竹作骨架、用白纸糊成的船朝拜,在哀乐声中将这艘运送沦落异域的鬼魂回国的纸船焚烧。这时人们纷纷挥泪告别,表达他们对故国的眷恋和欢送鬼魂回国的虔诚心意。 从印支移民到法国的潮州人,虽然身处与潮州地区传统文化大相径庭的地方,他们对故乡的中元节习俗也大致相沿相习。法国潮州会馆在巴黎13区设立佛堂,于每年的中元节期间,从中国大陆等地方请来高僧主持仪式,举办施孤活动,成为欧洲大都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07月25日 
    阅读全文
  • 揭阳古代名人黄焕国传举行首发式

    (记者 孙燕銮)揭阳古代名人《黄焕国》传昨天在市区举行首发式。我市社科界、文化艺术界人士和揭阳黄氏宗亲共300多人参加首发式。 黄焕国是宋代潮州地区的一位名人,是福建汀州名宦祠、揭阳乡贤祠供奉的宋朝地方职官。据史料记载,黄焕国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地方经济以及减轻人民负担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被誉为“闽西生佛”。过去省志、府志和县志都为他立过传。现在编写他的传记,弘扬他的道德,宣传他的精神,对今天开展的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有着深远的意义。 据了解,《黄焕国》是市社科联主办的“揭阳名人系列丛书”的一个项目,是我市文、史两栖作家彭妙艳历时近一年时间,查阅大量古代文献,包括地方志、史书、当时人所写的笔记、诗歌等等古籍所形成的著作。

    07月25日 
    阅读全文
  • 我市画家杜应强入编《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

    杜应强画集 (记者陈健)著名画家杜应强入编大型系列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又称大红袍系列)。近日,该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不仅是对杜应强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我市书画艺术界的一大盛事。据悉,该画集共收录了杜应强20多年来的174幅国画作品,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孙美兰、刘曦林分别撰文评述。 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是我国最高档次的美术家专集丛书之一。目前,该系列丛书已陆续出版了已故美术大师徐悲鸿、齐白石、李可染、黄宾虹、吴冠中、关山月等,及现代美术名家黄永玉、杨之光、石齐、谢志高、张广、宋雨桂、陈家泠等的专集近八十集。能否入编其中,既是衡量画家艺术价值的标杆,也是画家的最大殊荣。 在中国画界,杜应强的水墨山水画早已被人所熟知。他以潮汕大地常见的榕树和牛作为载体,运用中国画水墨特有的媒质,创造出自己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语言,把水墨画的表现力和独有技巧推到一个新的较完美高度。从艺50多年来,他创作发表了大量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国际性展览并屡获殊荣。其作品《榕荫清塘》、《月上榕梢》、《村口古榕》和《初夏》等分别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馆、国家博物馆、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贝尔达姆美术馆等中外艺术机构收藏。先后出版了《杜应强国画集》、《杜应强版画集》、《杜应强速写集》、《榕颂·杜应强作品集》等五十多册画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的评价是:因为有坚定的方向、执着的追求,有对水墨的独到体悟,杜应强的水墨山水画不落俗套、自出新意。

    07月25日 
    阅读全文
  • 汕头“怪才”国画登上台湾邮票

    年过七旬的他在汕头文化艺术界声名远播,能歌善舞,精于书画,还是一位雕塑能手,艺术品收藏家,曾被人称之为怪才。回顾这几十载的艺术人生,吴德水却说,在艺术学习的道路上,我还是一名小学生。 一次偷书,与艺术结缘 62年前,汕头开张了第一家书店。11岁的吴德水是个画画迷,书本上的空白处都画满了他的杰作。当时他在书店里看中一套《水浒传》连环画,可家里穷得叮当响买不起,他便动起偷书的念头。有一天,他趁一位看管大伯离开的空档,赶紧把书塞进衣服底下,抱着书包准备开溜,猛地,一只大手从背后将他擒住。他吓得直冒冷汗,赶紧向大伯求饶。那位大伯得知年少的吴德水痴迷画画后,不但没有追究,还将那套连环画塞进吴德水的书包,拍拍他的肩膀说:希望以后你成为一个艺术家。正是这句话,从此鞭策着吴德水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进取、努力。 一次选拔,文工团担纲 其实艺术家是苦行僧,艺术造诣需要天赋,更需要勤奋学习。吴德水用自己的人生阅历语重心长地总结了这句话。1958年,国家41军文工团在汕头专区组织第一个地委级文工团,当时吴德水不仅爱画画,还喜欢唱歌跳舞,便有幸被挑中,后还被派送去国家总政文工团、广州音乐学院、广东省歌舞团、广东舞蹈学校进修,在广州进修时,每到星期六日,我就跑到附近美术学院旁听岭南著名画家黎雄才讲课,吴德水回忆说,正是这样如饥似渴地学习,他一路从演员、编导、歌舞队长向前奔跑。 后来他被汕头总工会组织的汕头工人歌舞团聘为歌舞编导,多次在舞蹈《南海卫士》、《民兵英雄陈殿雄》、小舞剧《瓮中捉鳖》等节目中任总编导。那时吴德水创作产量十分惊人,据他介绍,那时几乎每天晚上挑灯作战到天亮,共创作了100多个节目。其中不少节目都获得各种奖项,像1965年创作的抗美援朝舞蹈削桩歌参加当年省职工文艺汇演比赛,不仅获一等奖,还成为了学习样板,16支参赛队伍均要求学习这支舞蹈。同时吴德水还对潮汕英歌舞、布马舞、鲤鱼舞、钱鼓舞等民间舞蹈颇有研究。他还是1970年风靡城芭蕾舞剧《白毛女》的艺术指导兼管弦乐队指挥。吴德水还是一位雕塑能手,龙湖区连续几年组织的大型广场雕塑,不少便出自他手。 一次授徒,教洋人学画 直到现在,吴德水还保持着年轻时的干劲,晚上回家坚持画画、创作音乐、小品等至深夜两三点,早上七点起床是习以为常的事。近十年来,他先后成为中国书画研究院艺委会委员、国际潮汕画画总会汕头会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展。2009年他参加首届和文化书画展获金奖的国画作品,在去年和国内另外三幅作品,登上了台湾十全十美系列邮票。 多年来,他因工作繁忙从不教人学画,但却破例教授一位专程慕名而来的外国友人。几年前,一位40来岁的德国女士随她丈夫来潮汕地区工作。2009年,她跑到吴德水的工作室,用拗口的普通话向他表达了想学中国画的愿望。吴德水认为这是文化交流,便破例认真传授她中国画的技法。学画一年多后,这名女士还将在中国学习创作的40多幅国画,带回家乡举办画展,在当地引起不小的反响。

    07月25日 
    阅读全文
共5349记录 首页 «上一页 ... 399 400 401 402 403 ... 下一页 » 尾页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