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所有文章

新闻中心 > 所有文章

  • 抗战胜利70周年:关于抗战中的那些藏传佛教高僧

    抗战中的藏传佛教高僧(资料图) “藏传佛教僧人在严酷的战争面前,清醒地认识到唇亡齿寒,只有与各民族人民紧紧地维系在一起,才能拯救祖国,最终拯救自己。”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喜饶尼玛曾在《论战时藏传佛教界僧人的抗日活动》一文中这样写道。 据《蒙藏旬刊》1931年第1期所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十三世达赖喇嘛驻京总代表、雍和宫堪布贡觉仲尼(原为西藏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僧人)及九世班禅驻京办事处处长罗桑坚赞,西康诺那仁波切、贡嘎仁波切、松朋仁波切等藏传佛教界高僧在南京发起成立了“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 “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的成立对组织和号召藏族同胞进行抗日救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激起他们真挚的爱国热情和誓死抗战的决心。”喜绕尼玛说。 在牙含章先生所著《达赖喇嘛传》中曾描述,1932年1月,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得知日寇在上海的暴行,愤怒之余,立即令西藏各大寺庙数十万僧人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祈诵经文。 1933年12月27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拉萨圆寂。西藏地方摄政热振仁波切依照他的遗愿继续带领西藏僧俗群众,举行了3次大规模的祈祷法会,进行唪我军得胜之经,诅倭寇立灭之咒。 1932年后,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巡视上海、北平、察哈尔、绥远、甘肃、青海等地,沿途除向僧俗群众宣传抗日救国、虔诵靖国消灾大经公祈和平外,还慷慨解囊,捐助前线抗日将士,1937年10月28日,九世班禅捐赠医药费3万元(银元,下同),并带头认购救国公债2万元,同年11月8日,再次为赈济前线伤员及难民,捐款2000元。 四川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周锡银所著《为西藏和平解放而献身的格达活佛》中所述,1936年3月,红军北上抗日经过四川甘孜地区作短暂停留时,五世格达仁波切便与红军结缘,开始竭力支援红军,征集大量粮秣、皮毛等补充红军吃穿,并将当地辣椒、青稞酒等拿来为红军御寒,并为红军作向导、作翻译……还动员一大批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在圆寂前几天,九世班禅即命人起草了一份汉藏合璧的《告西陲民众书》,希望广大同胞团结一心,巩固后方,以完成抗日救国之大业。 1937年10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为团结各族僧侣,专程到善财洞(寺)拜见主持五台山藏传佛教事务的扎萨克大喇嘛罗桑巴桑,自此罗桑巴桑主动接近抗日干部,积极发动藏传佛教同乡进行抗日斗争,团结藏传佛教僧人抗日,并受到抗日政府的表彰。 抗战期间,中国内地藏传佛教僧人也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抗日行动。1938年,五台山分别举行抗日阵亡将士追悼会、庆贺平型关、忻口战役胜利大会;1938年秋至1939年春,有百余名五台山僧人参加了八路军,其中包括菩萨顶等10处藏传佛教寺庙僧人30余人。他们被编入晋察冀二分区四团,称之为“僧人连”。 1939年5月,青海籍著名藏传佛教高僧喜饶嘉措大师赴各大寺庙视察,号召僧俗民众团结起来,共赴国难,撰写了《白法螺的声音》等宣传抗日的文章,在此期间,藏族民众捐献羊皮袄达10万件之多。 “藏传佛教僧人的义举,对于鼓舞人民抗日斗志,推动抗战高潮进一步发展,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与协作,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喜饶尼玛说。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刘元春:中国佛教徒应该要有“为天地立心”的担当

    习主席在演讲中,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谈到中华文明发展的过去与未来,进而谈到“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饱含激情和睿智,给人鼓舞和启迪。 这些年来,面对“借佛敛财”等疯狂糟蹋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径,我们不断谈论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不断探讨如何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守护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虽杜鹃啼血,但迷茫叹息。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人为了个人眼前的利益,肆意割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的关系,数典忘祖,毁弃中华文化的精神法脉,扭曲我们的文化精神,严重污染了社会人心。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解读习主席的这篇演讲,尤其是关于佛教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不能不由衷地赞叹:这是推动和弘扬中华文化精神的“顶层设计”,展现了“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的宏伟气象!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习主席的演讲,始终贯彻着这样一个精神:为了世界持久和平,要让和平理念的种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形成防止和反对战争的强大力量;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华文明,尤其是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信仰精神,能够为世界文明与世界和平提供丰厚滋养。习主席的这些话是说给世界听的,更是说给我们自己听的。我们要珍视中华文明,因为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所以,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中华文明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相辅相成的结晶,也是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相融相摄的结果。多元多彩、平等包容、和谐仁爱、积极向上,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精神与时代风貌。这种文化的精神与特质,让我们在推进中华文明迈向世界的进程中,既不能妄自尊大,“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也不能妄自菲薄,避免“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做到真正的尊重和珍视,“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了解在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世界里,不论有多少的矛盾和对立,都难以回避和否定这样的事实:“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为此,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反思,不能不勇敢地担当。 习主席演讲中论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及其“独特的佛教理论”,并指出佛教“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同时,中国佛教对东亚文明以及世界文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也已经是历史的事实。不过,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习主席由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器引发的思考,蕴含着十分深邃的思想,以及迫切的现实期待:“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物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精美的物件,固然是文明的载体,固然是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但是,如果只满足于器物欣赏的层面,那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十分遗憾的。我们应当更加珍视“形而上”的“人文精神”,并让这种人文精神鲜活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显然,这是要通过发掘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引导与推动现实人生信仰,“让人们在持续的以文化人中提升素养,让文化为人类进步助力。”这是一种富有殷切期盼和远大抱负的情怀! 这让我们想起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在《展望21世纪》的对谈中,他们本着超拔自身的立场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客观精神,以积极开放、自由理智的态度,纵贯古今,为世界未来寻找出路。他们认为,稳定、和平、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和平应是宗教及信仰者最大的使命。对于有志于为和平作贡献的人来说,哲学、精神的研究和改造是最好的准备。在现代一些政治家眼里,和平只是一种利益的均衡或休战状态。但是,人类追求的真正和平,并不只是没有战争,而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争取正义的性格;它是一种无形的价值,是心灵与精神富有文化教养的一种状态;应是相互之间不加任何恐怖于对方,相互衷心依赖、相互爱护的一种状态。 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如何实现稳定的文化状态,是通向和平的出发点。为了和平,首先要把尊重生命的精神在人类心灵中确立,生命的尊严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价值。汤因比和池田大作认为,东方文化中对一切生命普遍尊重,因而转化成相互友爱的社会伦理,所以,和平的内涵是东方文化最显著的个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等道德观念,形成了社会及个人的行为规范。因而,未来世界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心在于东方文化。其中,中国化的佛教将承担重要角色。 佛法可以在人们的心灵中建立高深的智慧和宽大的慈悲精神,使整个生命系统在协调之中安祥平静,又具有一种合理的生命动力。佛法中依正不二、佛性平等、菩萨心行等种种智慧和精神,正是救治社会人心的良药,那种实践意义上的涅槃之境和现实意义上的极乐净土,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特别是佛法强调人类要从深层心理上和具体实践中,彻底消除“我执”,实现精神世界的转染成净、转凡成圣,将成为建立持久和平的根本。因而,汤因比期待这种宗教理念,“被整个世界接受”。 汤因比和池田大作同时还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值得称赞的世界文化交流模式。它形式上是贸易通道,但其中蕴涵着对未知世界无穷的探索精神,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渠道。特别是伴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中国的儒、道等传统文化以及后来已中国化的佛教,又回流到印度、中亚及欧洲等地。同时,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也传入东方,“丝绸之路”成了生机勃勃的文化大动脉,而且又大致是采取和平自愿的传播方式,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绚烂多彩,推动了文明发展。这种交流,不仅有利于物质文明的发展,更有利于精神文明的进步。正因此,汤因比曾表示希望生在“公元1世纪佛教已经传入时的中国新疆”。 习主席演讲中特别赞叹玄奘法师那种“坚韧精神”。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称赞,玄奘等舍身求法的人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文化抱有极坚强的把握,决不轻易动摇他们的自信力;同时对于别系的文化抱有恢廓的胸襟与精严的抉择,决不轻易地崇拜或者轻易地唾弃。”其实,对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明而言,这种精神正如当代著名高僧巨赞法师所极力倡扬的那样,是一种为社会、为人类、为信仰的担当、胸襟与肝胆,他认为中国佛教徒应当具有远大志向,要敢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刘元春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山林佛教是中国佛教传统的守护者 具有重要作用

    山林佛教是佛教传统的守护者(图片来源:资料图) 2014年11月28日至30日,由云南省鸡足山佛教协会举办的“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在鸡足山祝圣寺举行。佛教研究领域知名学者共同探讨“山林佛教”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 鸡足山地处滇西北,苍崖万仞,翠微千里,古木参天,绿荫生寒,是释尊座下大弟子、中国禅宗西土初祖迦叶尊者的道场,可谓山林佛教的典范。 山林佛教曾经是中国佛教的主体。传说在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佛的迦叶尊者是最为著名的头陀行的践行者。头陀行的实质是避世的苦行,例如要住在远离聚落、愦闹的阿兰若处或坟间、树下等处。这可以视为原始佛教时期的山林佛教之滥觞。后来,中国禅宗道场大多位于远离尘俗的深山林壑之中,形成了农禅并作的优良传统。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曾经说过,“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刀斧损斫,一一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梁之用。”这成为中国佛教的基本共识——山林中修养心性,待有所成就后,再来都市繁华之地度化众生。因为在山林中长辞俗事,容易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而道果成熟;在繁华愦闹的都市中把持住自己尚且不易,更何论修行的深入与进步?正因如此,山林佛教模式的修行生活,一度成为中国古代佛教僧徒的主流生活方式。 山林佛教是中国佛教传统的守护者。与会者认为,山林佛寺很多都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或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山林佛寺大多保留有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修持方式或规范,更有良好的道风或宗风,对于这些佛教文化遗产,应当尽量加以维持,使后人能够领略古朴佛教修持的风貌。山林佛教有助于佛教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这在物欲横流的商业时代,尤其具有借鉴意义;山林相比于都市,是更为适宜的修行场所,这对于维护和发扬中国佛教的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在一年前,鸡足山佛教协会为了抵制鸡足山最高峰木香坪的商业开发,保障住山僧不被驱赶,进行了坚决、持久的抗争活动,最终推动政府出台《云南宾川鸡足山僧人住茅棚静修规约(暂行)》,为佛教纯正道风的传承争取了生存空间。以此个案可以看出,山林佛教在维持自身传统以抗拒现在日益严重的商业化与世俗化流变中的示范作用。所以山林佛寺不但是涵养佛教自身价值的适当场所,也是当代社会保持优良传统的难得之地。 山林佛教与都市佛教有某种互补作用。与会者指出,山林佛教与都市佛教大可根据各自特点,承担不同的社会服务功能,二者恰好互补,并不构成同质竞争、对立关系。例如,都市佛教有较多资金,可以为山林佛寺的恢复重建等提供帮助,山林佛教则可以为都市佛教提供法门栋梁,并可为都市佛寺举办的市民禅修、参访、旅游等活动提供接待服务。另外,山林佛教的良好道风对都市中人也有某种清新的熏陶作用。总之,在各有特色、各展所长的前提下,都市佛教与山林佛教决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山林佛教对于当代中国山区农村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与会者指出,山林佛寺大多位于偏僻的山区或农村,为农村的佛教信仰者提供了修学的场所。尤其是现在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人,山林佛寺的心灵抚慰功能、社会组织功能,对于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山林佛教还为偏远的山区、农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 会议期间,鸡足山比丘、比丘尼二众无论是行路、过堂还是在会场开会,皆威仪肃肃,规范可敬。从这一细节亦可看出山林佛教在维系传统、严持戒律、修养心性方面的优势。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91无线”创始人胡泽民:投资两个潮汕本土项目

    记者张艳红报道:在当今互联网和各种创新思维迅猛发展的驱动下,潮籍企业家顺应潮流保持着族群的创造力和前瞻性,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领域都取得瞩目成就。近日,借着首届潮人创新创业大会在汕头召开的机会,记者采访到潮籍互联网精英胡泽民,听他分享自己创业和投资的心得。 创业要改变观念不要害怕失败 胡泽民,潮南峡山人,1994 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移动互联网企业“91无线”创始人。2004年加入福建网龙公司,曾任网龙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2013年91无线被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成就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2014胡泽民与合伙人创立了专注于投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早期股权基金魔量基金(Mfund)。 胡泽民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潮商团体的不断发展壮大,潮籍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大家通过不同的渠道走到了一起,“前段时间潮创会的几位发起人跟我交流,希望能为家乡创业的年轻人树个榜样,带动和支持他们创新创业,虽然我平时很少在媒体上露脸,但看到众多前辈仍很热情地为家乡发展出力,我也受到鼓舞,于是就加入其中”。 说到年轻人创业,胡泽民认为首先应该改变观念、开放大脑,以虚心的态度向外界学习,了解外面的世界。“潮汕人有一些很好的传统,如勤劳、重信用、能吃苦、有魄力、热爱家乡,等等,但有时候也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局限,往往只有走出去之后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自己的优势和差距又在哪里,从而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所以,他鼓励家乡的年轻人有机会多走出去看看,将眼光放得更远,多多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创业需要有不屈不挠的态度,还要足够虚心向比你能力强的人学习,吸引他们加入你的团队,这样你才有机会成功”。 潮创投资俱乐部助青年人创业 首届潮人创新创业大会成立了潮创投资俱乐部,缓解潮籍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对此,胡泽民认为,“钱的问题在一些人看来很难,但实际上又不是那么难,因为资金始终流向强者。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有能力的创业者,又有一个好项目,那么资金肯定会主动向你靠拢。” 据了解,胡泽民目前已经投资了两个优秀的潮汕项目,其中一个是“我有外卖”。“我跟林喆(我有外卖创始人)谈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决定要投他,因为在他身上我不仅看到了潮汕人的优秀品质,而且看到了一个创业者的特质,为了把这个项目做好,他勇敢地把全家搬到上海去,而且善于思考和琢磨”。所以,胡泽民说,“人”是他投资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一个人具备足够的能力和资格才能吸引到投资。 接下来,胡泽民还希望投资更多潮汕本土的优秀项目,“如果一个潮汕的项目和外地的项目摆在我面前,那么我更愿意投资潮汕的项目”。他表示,为了鼓励潮汕项目走出去,在他的孵化器容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这些项目提供三到五个办公的位置,免费使用三到六个月。“我希望自己起到火种的作用,然后有更多的人把火种传播下去,让潮汕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品牌。”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三个故事,还原青年李嘉诚

    (一) 1942年,战乱中的香港。 一个寒风透骨的冬夜,为给父亲挣药费而进入一家小厂做工的李嘉诚,继续着一天的工作,把一堆皮带用刀割成车间作业的半成品。 饥肠辘辘中,看到老板们在暖暖的房间里喝茶谈天的悠闲,再对比自己和重病的父亲的境遇,他突然感到非常的无助、孤独,心生上天不公的怨愤。抑郁和愤怒中,刀割到了他的手,伤口深到可以清晰地看见到骨头。 呆呆地看着血从伤口流出,由红变黑,再转身看一眼暖室里的身影,14岁的李嘉诚默默从内心起誓——一定不要再做这样可怜的人。 (二) 1943年,父亲李经云病逝。兵荒马乱的年代,已从香港回到潮州的母亲和弟弟妹妹都无法赶来。守着父亲的遗体,15岁的李嘉诚暗自流泪,独自面对。 在亲戚帮衬下安葬父亲后,李嘉诚含泪把生活继续:白天工作10多个小时,晚上拼命学习知识。一本旧辞海,几张破报纸,自己既做学生,也当老师。 两年后,日本战败,香港重生。李嘉诚进入一家塑料公司工作。一天,老板要对外发一封信,文书生病请假,只能问职员,谁还会写,字写得好一点。四五个职员一致推荐李嘉诚,老板不放心这个17岁的少年,但也只能试试看。 信发出后,收信人打电话给老板,对这封信赞不绝口。这让老板对李嘉诚刮目相看。此后,他一路被老板从杂工提拔为货仓管理员、推销员直至总经理。 (三) 推销员很辛苦,但却是李嘉诚最渴求的工作。唯一的原因:可以快速挣钱。 为鼓励工厂的推销员做好业绩,老板出台了很有激励的奖励制度。还特别设定了一个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且配套相当高额的奖励。 在众人议论纷纷中默默的李嘉诚,直奔那个目标而去。人家做8小时,他就做16小时;人家签下一单,他非要求自己签下两单;人家因为被拒绝,被怠慢打不起精神,抬不起头,他被拒绝,被怠慢后,像是被加了油,拔腿就往下一家跑。 一年下来,他完成了那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业绩成为全厂7位推销员中的绝对第一,比第二名高出7倍,也超过其他6个人的总和。 这样好的业绩让老板欢喜,也让老板忧。一是当初制定政策时,老板自己都认为不会有人完成那么多的业绩,所以才给出那么高的奖励,但现在他觉得给多了,舍不得。二是其他人也对比自己小得多的李嘉诚,要领那么多的奖金很不是滋味。按照制度算下来,李嘉诚挣的,比总经理还要多。 察言观色中,李嘉诚看懂了大家的意思。即将到手,也是梦寐以求的奖金,让他转辗反侧,陷入矛盾和忧虑。又一个长夜漫漫后,他一早来到老板的办公室:你不用执行原来那个制度了,按照第二名的给我分红就行。 1年后,18岁,深得上下欢迎的李嘉诚,被提升为公司总经理。若干年后,谈到做人的忌讳,他说,第一,不要让人仇恨;第二,不要招人妒嫉。 作者:毕亚军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非洲潮人联谊会会长王建旭:现场观礼很不一样!

    受邀观礼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后,非洲潮人联谊会会长王建旭高兴地说:“在现场观礼,感觉就是不一样!” 王建旭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侨商,还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外交官,兼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南非洲粤港澳总商会会长等职。2001年,他发起成立了“南非-中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一方面以各种形式积极向南非介绍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向中国企业介绍南非的国情和投资环境,既为南非引进了中国的资金,又为到南非做生意的中国商人提供全面的经商信息。 王建旭说,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不光有英雄人物,也有很多无名的中华儿女。70年过去了,我们要缅怀历史、尊重先烈。他告诉记者,近几年他一直关注抗战老兵的生活状况,也乐意为他们尽一点力。他在住宿的北京饭店,见到了前来观礼的“华侨机工”英模,勾起了难言的情愫:“我们欠他们太多太多,而我们还没有对他们有足够的关注和关心。这次参加阅兵,也激发了我对中国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与我合影照片中的老兵,是南侨机工的老英雄。当年东南亚各国华人子弟组成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他们从各个国家、地区先后回到了祖国,为支援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将继承这种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传统,为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 辛瑞玲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香港江源集团总经理吴汉忠:父子同台观礼很荣幸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阅兵仪式,能现场观看如此盛大、如此恢弘的阅兵,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震撼人心、鼓舞人心、精彩纷呈的国力展示,太具冲击力了!同时,也体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强大。”这是汕头市荣誉市民、香港江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汉忠观礼时的最强烈感受。 “能受邀到现场观礼深感荣幸,”吴汉忠通过电话告诉记者,抗战老战士方队首先进入检阅,当看到屏幕播放当年抗日战争的场面时让他感触良多。“习主席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热爱和平、珍爱和平的决心。” 吴汉忠说,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向抗战老兵致敬!向伟大的中国致敬!  “我在广场的西区看台,我父亲吴镇明在东区看台。”此次父子同台观看阅兵,无疑是一大难得的佳话。吴汉忠为此倍感荣幸和珍惜。吴镇明是潮南民生医院副董事长,多年来捐资兴建潮阳区铜盂中学教学楼、潮南区练南小学教学楼等,“希望今后为汕头当地老百姓做更多的好事,继续为汕头的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贡献。” 本报记者 魏盼生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老挝吉达蓬董事长姚宾:祖国是海外华人坚强后盾

    “作为老挝华侨代表,能获邀到祖国首都北京参加此次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非常光荣、非常自豪!强大的祖国就是我们海外华侨华人的坚强后盾和支撑!”活动结束后,记者电话采访了受邀参加观礼活动的老挝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会长、老挝吉达蓬集团董事长姚宾。  “我在海外生活、创业、打拼也有二十多年了,但我时时刻刻都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强盛,此次现场观礼,我再次深深地被祖国在军事、航空、高科技等领域所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所震撼!” 姚宾说,习近平主席在纪念活动上的讲话让他感受最深,广大的海外华侨华人,最期望看到祖国和平稳定的发展,没有和平,也就谈不上什么发展,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全人类只有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为广大民众谋福祉。 “一直以来,中老两国的传统友谊都非常深厚,发展的道路也很相近,而共同的利益也相当一致。” 姚宾表示,这次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携夫人受邀前来参加此次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促进了两国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为两国今后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记者 魏盼生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李大西:亲眼见证中国的强大

    作为海外华人华侨代表,知名潮人、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李大西昨天上午也应邀观看了阅兵式,他告诉记者:“在天安门广场零距离观看阅兵式,见识了中国军人的风采,见证了中国国力的强大,非常激动!” 李大西博士说:“大阅兵是对抗日英雄的伟大致敬!”,“听到习主席说同志们辛苦了,军人们喊出‘为人民服务!’我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习主席的讲话,发出了强烈的‘中国的声音’,‘裁军30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决心,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李大西现任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美国利曼兄弟公司助理副总裁、美国凯思比海外创业投资公司董事长、美国东方银行董事。早年,李大西以优异成绩获准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学习物理,并取得了博士学位。1990年,来自华尔街的猎头公司促成了李大西从物理学家向金融专家的转变,做了10年物理学研究的李大西终于下决心到华尔街去闯一闯。1999年,李大西与80名协会的核心成员成立著名的“工商协会海外创业投资公司”,主要目的是为希望回国创业的留学生和科技创业者提供援助。在美国生活那么久,李大西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在美国人的眼里你永远是中国人。“只有发奋图强,才能站稳脚跟;只有祖国强大,你才是一个人!这次阅兵看到了许多2009年国庆阅兵没有看到的新武器,令人振奋,令人感动!虽然也觉得很热、很累,但心中一直充盈着幸福感。祖国万岁!”  记者 辛瑞玲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陈经纬:裁军30万彰显和平发展决心

    此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及阅兵仪式的受邀嘉宾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经纬集团主席陈经纬先生也是其中之一。作为潮汕人的骄傲,陈先生多年来爱国爱乡,为国家的发展和家乡的繁荣尽心竭力。昨天一大早,陈先生便来到现场参加大会,观看阅兵仪式。在昨天下午接受电话采访时,陈先生仍难掩内心的激动,他告诉记者,在现场观看阅兵感觉非常震撼,也为国家的强盛而自豪,“恢弘的阅兵仪式体现了国家军事力量的不断强盛,中国人受欺压的历史不会再重演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阐释了隆重纪念抗战的深远意义,并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陈经纬先生认为,裁军30万的决定意义非常深远。首先这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中国不但自己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更是为全世界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作出积极贡献。而此次众多高科技新式武器在阅兵仪式上亮相,在震撼人心的同时也彰显了国家强大的科技、军事实力。“裁军的决定显示中国正进一步改变过去的人海战术,注重用高科技的手段加强军事力量。”陈经纬先生认为。 陈经纬先生说,此次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元首也应邀参加了大会和阅兵仪式,这是中国国力日渐强盛的体现,中国强国、强军的梦想将成为现实,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得到了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政府和人民的认可与尊重。 记者 郑梦婕

    09月06日 
    阅读全文
共5454记录 首页 «上一页 ... 260 261 262 263 264 ... 下一页 » 尾页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