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洋山一战,幸有援军迫击炮退敌”
图为刘老珍藏的“绝版”历史资料。 周晓云 摄 细数当年抗战历史,刘老感慨万分,唏嘘不已。 台风韦森特袭粤,汕头也受其影响狂风暴雨不断。但是,就在台风登陆翌日,94岁高龄的刘庆英,冒着风雨骑着自行车,一早来到报社,还带来了他收藏多年珍贵的“绝版”历史资料——《潮汕青抗会大事记》、《汕青游击队作战地域》。 记忆是一条河,愈接近源头愈是清澈,刘庆英老人谈起年少时代的经历,竟连一个细节都没有遗漏—— 口述 刘庆英(94岁,1938年加入潮汕青年抗日同志会,翌年加入汕青游击队改编的独九旅游击队,担任战时工作队长): “沦陷前,日军舰已停泊妈屿岛” 1938年3月,汕头沦陷的前一年,我在小学同学张暖磷的介绍下,正式填表加入青年抗日同志会。当时的活动据点,就在福平路正始小学的女校校区,因为学校里有两个篮球场,场地宽阔。那已经是日军全面侵华开始了,学校被迫停课,就借用这里成为了我们 的据点。 由于自从日军开始侵略中国,我就从收音机听到并学会了许多抗日歌曲,所以加入青抗会后不久,我就成为歌咏队队长,主要负责教青年们唱抗日歌曲。《救亡进行曲》、《武装保卫潮汕》等都是当时我教给大家的,学会了以后,就在全市游行示威时由我带领着大合唱。 其实在此之前,我早已跟随同学参加过一些抗日游行示威活动。之所以会在那一年正式加入青抗会,实在对日本仔的痛恨无比。 在加入青抗会之前,我在潮汕铁路公司上班,任统计员。自从日本仔来了之后,就频频对我们的铁路进行破坏。每天都派飞机出来轰炸铁路。刚开始的时候,日军下午轰炸完,我们就趁着半夜赶紧修补被炸毁的铁路,希望能尽量保证铁路的畅通。可是辛苦修补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铁路只勉强维持了一个上午,下午日军的飞机就又来轰炸了。而当时我们又没有大炮等火力与之对抗,只好无奈放弃,铁路也就一天天不像样了。 当时日军的飞机是由一艘“能登吕”(音译)号“航空母舰”载来汕头的,就停泊在妈屿岛岸。一开始它停在那里时,许多出海捕鱼或活动的老百姓,都会凑近点好奇地观望,而日军也没有什么防护措施。 我也曾在出海活动时近距离观察过,记得那是一艘深灰色的军舰。虽然叫“水上航空母舰”,其实没有现在先进,跟当时普通的兵船差不多,就是在船身的两侧分别停放着两辆飞机,合共4辆。后来日军开始利用这4架轰炸机对汕头进行破坏,大家才知道它的危害,也就不再敢靠近它了。 “活捉日军特务长,有力打击敌军” 1939年汕头沦陷时,我在华振中领导的潮汕警备司令部战时工作队第一队任队长,主要负责政治工作。还记得沦陷当日,日军已分几路包围汕头,步步逼近。形势危及之下,华振中让我们战工队赶紧撤离。于是我带着我们队12名队员,沿着潮汕铁路往潮州彩塘方向撤。 一路上,日军飞机一直在上空盘旋,不断有携家带眷的老百姓加入逃难队伍。大家逃到月浦铁板桥时,驻扎在那里的日军见大批难民,就拿起枪对手无寸铁的百姓扫射,人 群打乱,我们的队员也被人群冲散了。 我成功撤退到彩塘后,重新找到了司令华振中带领的队伍,成为了潮汕青年抗日游击队队员。我们游击队沿潮汕铁路桑浦山区一带,配合守军作战,在潮安城西南的平原上,接二连三地战胜了敌人。潮汕前线第一次活捉日军——日本特务长加藤始助的战斗,我就参与了接应工作。 当时,日本仔由于轻而易举地攻取了汕头、潮州和澄海,骄横益甚,常常三三两两离开他们的营地,到附近的乡村抢夺打杀。一个日本特务长常常在云步圩饮酒寻乐,在老百姓店铺吃东西却从不付钱。老百姓都对他恨得牙痒痒的。我们经过多次侦查研究,决定生擒这个特务长。 记得行动那天是1939年10月7日,我们的侦查员化装成农民混入往云步圩赶集的人群,等待加藤始助的出现。而其他的队员早已在附近埋伏,准备迎击和策援。不久后,加藤始助果然如预计地出现,又一次到云步圩柴铺巷酒摊喝酒。正当他点了菜准备大快朵颐时,汕青游击队副队长黄玉屏发出暗号,一个队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背后用手臂紧紧勾住了加藤的咽喉,再用力一拖,他就冷不防地倒了下去。 这时候,埋伏在一旁的队员一拥而上,迅速用力地按住加藤的手脚,还给了他扎实的一拳,加藤顿时鲜血直流,昏迷过去。就这样,队员们把昏迷了的加藤始助抬出云步圩,圆满完成活捉任务。 “助保安团守乌洋山,成功退敌” 在加入汕青游击队后,我们在潮汕警备司令兼独九旅旅长华振中和副旅长揭阳人吴履逊的带领下,配合司令部管辖下的保安团进行了多次抗击日军的行动。华振中和吴履逊都十分勇敢,我很是敬佩。而且待我们又很和善,我们英勇的女战士吴秀远中弹殉国时,他们还联名写了致其家长的慰问信,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当时战况打得较为激烈的,当属乌洋山那一仗。那一仗我们胜利后,我还因此立功受表彰。那时一个保安团驻守在乌洋山正面,而我们游击队正好在附近。日军则在山的侧面。双方炮火僵持了4、5个小时后仍无结果。我们的战友陈儒义就是在这次战役中腿部中弹受伤的。当时我就跟司令说,在离乌洋山不远的福全岗那里也有我们的保安团,他 们有炮兵连,何不让他们来支援。司令听后问我:“你会不会说省城话?(粤语)”,我答“会”,他便同意:“那你去跟他们说”。于是,我就背着枪离开阵地,去寻后援。 福全岗那里风景很优美,有两个山头,一个山头驻军,另一个山头放着4门迫击炮。我跑上去跟他们连长说,我们在乌洋山从早上打到现在,一直僵持不下,而我们的援军又少,可是日军的驻军就在乌洋山不到1里路远的地方,很容易就能包围我们。让他们帮助我们。 团长听后很爽快地答应了。从4门迫击炮中拿出了2门借我们,还有炮弹7、8箱。就在山头向着日军的阵地发了差不多20发炮弹,打得日军七零八落,死伤众多。 后来我们听当地的老百姓说,这次战役中死掉的日兵,用了3个“甩谷桶”装,才够把他们的尸体拖往云步圩。 史料 华振中与独九旅 华振中,原十九路军旅长,曾参加过1932年“一·二八”上海抗日战争。“七·七”抗战爆发后,任一六〇师师长,曾在庐山金轮峰抗击日寇。1938年冬率领独九旅驻防潮汕。 1939年6月21日,独九旅旅长华振中得悉日军登陆汕头后,即下令各部队死守抵抗。此时,驻扎在汕头市、庵埠镇、新津港这个三角地区的,仅保安第五团、独九旅六二六团一部和汕头市的警察、自卫团等,约3000人。虽处劣势,但防军仍奋起抵抗。 6月25日,日军主力2000余人沿铁路线和护堤公路进犯潮州。独九旅和保五团等部,在华美、彩塘、金石、浮洋、乌洋等地设防抵抗。庵埠到潮州仅30余里,但日军耗了整整2天。 7月16日,华振中集中独九旅、保安团、预六师一部共6000多兵力,反攻潮州城。独九旅六二五团曾攻入潮城,激战三昼夜,后在数路敌军围攻下退出,双方死伤甚众。 (——本文参考和引用《中共潮汕地方史》) 潮汕青年抗敌同志会 潮汕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原称为“青年救亡同志会”(简称青救会)。成立于1937年8月13日。汕头青救会成立之后迅速在汕头掀起抗日宣传热潮,每天到市中心区小公园和主要街道表演抗日街头剧,唱救亡歌曲,教潮汕方言抗日歌谣,演讲时事和防空防毒知识等,在人民群众中建立起了良好声誉。 同年9月,汕头市的救亡工作局面打开后,韩江工委和汕头市工委决定不失时机地将工作中心转向各县。于是,从1937年8月下旬到1938年1月,在各县中共党组织的领导和汕头青救会及其各支工作队帮助下,潮汕各县除南澳外,都成立了青年救亡同志会。1938年1月,青救会改名青抗会。 青抗会是当时中共潮汕地方组织领导下的抗日救亡团体。它在团结广大青年、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开展统战工作、推动潮汕国民党当局抗日、培养干部和为发展党组织输送后背力量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参考和引用《中共潮汕地方史》)
0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