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吃喝享乐 80后的旅行世界
川藏支教传授知识也是收获满足
俞涛
1987年出生,高三毕业后开始热爱旅行。2009年暑期骑单车游走黔东南地区;2009年11月9日至2010年1月,他来到川西北藏区,做了一名为期两个月的支教老师。
俞涛选择去川西北藏区支教之前,对藏区并不了解,只是因为朋友这样做了,他便也跟着来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与藏民同吃同住,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藏民,体验到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德格县温拖乡当批村位于雅砻江旁,是一个漂亮的小村落,冬天山上白雪皑皑,夏天则鲜花遍野。村里的小学叫“禅印寺小学”,禅印寺就在学校背后的山坡上。寺庙和小学都是“巴伽活佛”修建的。学校分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44个学生。俞涛教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体育、音乐、自然等,偶尔还得帮学生们做饭,此外,他还有项“艰巨的任务”——修理课桌椅。
支教生活很艰苦,俞涛的内心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充实。当地没有通讯信号,几乎与世隔绝,要打电话,需要跑到10里之外的村落。第一个月,每天的饮食都是白花花的面条、粥和馒头,没有菜,更没有肉。偶尔俞涛会和朋友一起去藏民家串门,不论何时,藏民们都会拿出好吃的招待他们——饼干、糖果、饮料、生牛肉,还有奶茶——真正的牛奶和茶的混合体,非常香。
俞涛说,支教经历让他学会了独立思考,更让他感受到来自藏民的真诚。有时,他从雅砻江提水回来,藏民们看见了,会冲过来帮忙。孩子们更是可爱,时不时地塞一把炒青稞给他。早上,孩子们怕他不适应寒冷的天气,会突然抓起他的手往自己脸上贴,问他冷不冷。所有的一切都让他感动不已。
Q&A
●去藏区支教,需要做哪些心理准备?首先是高原反应,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最好准备一些高原反应的药;其次,尽量提前做些功课,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以及生活方式等。我去之前,朋友告诉我到那两个月不能洗澡,我觉得自己可以接受才下了决心。
●支教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最重要的是尊重当地文化,尽量让自己去适应他们的做法和想法。曾经有人说过,在藏区做教育一定要以藏区文化为支点。我从不和他们说汉族如何如何,而是试着告诉他们保护本民族文化和保护本地区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珍惜自己的传统。
●如果想去支教,应该如何联系?
可以与一些教育NGO组织联系,北京的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经常组织志愿者开展这类活动。
间隔年在路上学习爱
孙东纯
1981年出生,2004年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每年都利用假期前往国外自助旅行。2006年末至2008年初在亚洲完成13个月的"间隔年"之旅。
“用一年的时间去远足,世界没有变,我变了”,这是孙东纯在经历“间隔年”后对自己的重新定义。
在欧美,年轻人在毕业之后工作之前,会作一次为期一年的旅行,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不同背景的生活。在旅行的同时,做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或志愿者工作,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一年,被称为“间隔年”。
2006年,一个偶然的想法,孙东纯带着存有21000元的国际银行卡,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开始了他“间隔年”的旅程。原计划3个月的旅行,他一走便是13个月。他来到印度、巴基斯坦、老挝、尼泊尔等6个国家,边做义工边旅行,外面的世界不仅让他认清了自我,他还拾获了爱情。
“不做义工的‘间隔年’是不完整的”,他强调。他除在印度和尼泊尔的仁爱之家做义工外,还在一些不知名的非政府组织里做过中文和英文教师。对他影响至深的是在印度加尔各答“垂死之家”,那是一家叫做Mother House的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的分支,专门收留年迈重病的老人,还有伤残人士。义工们的工作就是照顾他们,扶他们上厕所,给他们喂饭、洗衣服,帮他们洗澡甚至做饭。
看似简单的工作真正操作起来却变得富有挑战性。孙东纯第一次扶病人上厕所时,病人们的粪便满地都是。尽管穿着拖鞋,但脚踩在上面,滋味也不好受。但孙东纯没有放弃。他说,最痛苦的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这里几乎每几天就会有一个病人死去,昨天还接受自己照顾的老人有可能一夜之间就故去了。你会觉得生命脆弱如薄纸一般,一捅就破!”
一个月的义工生活,让孙东纯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义工生活让我懂得了关爱身边的人,包括我的家人、妻子、我的朋友,甚至路上的陌生人。人间总要充满爱,生命才会更美好。”
Q&A
●义工生活带给你最大的财富和改变是什么?
它让我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如此需要“爱”,每个人的一生可能就是学习如何去“爱”的过程。
●担任义工有资格限制吗?需要做哪些准备?
基本上,任何人只要愿意,并且身体状况良好,都可以去印度的“垂死之家”担任义工,该机构没有任何资格限制,但由于加尔各答生活环境较差,出行前请做好心理准备。“垂死之家”不提供住宿(修女除外),所有义工都得自己解决住宿,人们通常会选择加尔各答的背包客街Sudder treet。
●对80后旅行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首先,出发前思路要清晰,“间隔年”是用一种“间隔”正常社会生活的方式提升自己,使自己更好地进行调整再回归社会,不是逃避社会的方法。
●如何申请到“垂死之家”做义工?
你可以和香港的Mother House联系,电话852-2-386-7707。
骑行中国追梦亚运
王卫
80后,2004年至2008年大学期间,利用寒暑假骑单车走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荣获中国吉尼斯证书——《首位骑行全国的在校大学生》;2008年,在湖南韶山传递奥运火炬142棒;2009年骑行东南亚6国为亚运做宣传;2010年计划骑行中国40个少数民族所在区域及中国台湾,他把这次活动命名为“骑行中国”。
为了帮助汶川108名孤儿实现来广州看亚运会的梦想,广州12名80后民间志愿者决定于4月中旬至9月中旬,自费骑行中国40个少数民族所在区域和中国台湾。
这群年轻人的领头人叫王卫。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也是中国第一个完成单车骑行全国的大学生。
“沿途我们将深入数十个少数民族生活区以及数十个大城市,送上亚运邀请信,欢迎大家到广州看亚运,还将邀请当地的书法家、画家为亚运题字、作画,采集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回到广州后,再将所收集的作品举办一个‘全国民族文化’特色展览,之后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热心人士赠送的作品进行义卖,所得款项将用于帮助汶川108名孤儿实现来广州看亚运会的梦想。”
王卫眼中,80后不是人们眼中娇生惯养的一代,而是可以肩担责任的一代。这些年来,“公益旅行”似乎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大学毕业时,曾有很好的单位要录用他,但被他拒绝了。“我不习惯坐办公室,我想利用自己的力量多为社会做点事。”
2008年7月,他和广州20多名志同道合的朋友,花了34天的时间骑行北京4000公里,为北京奥运会送去来自广州的祝福;2009年9月,他又带领8名团友骑行亚洲6国,宣传广州亚运;今年的“骑行中国”活动即将上路。
“骑行,只是我们感触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骑行,在欠发达地区改善教育环境,在发达地区提倡有益身心的户外生活方式一直是我们的目标。”王卫已组建起“齐天下”骑行团队,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力量,帮助全中国的大学生都能完成骑行中国的梦想。
王卫还有一个更远大的梦想——未来10年骑行全球,用自身行动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文化。2012年,他将带领他的团队,以丝绸之路为起点骑行,最终到达英国伦敦,为中国奥运健儿呐喊助威!之后,每届奥运会,他都将以骑行的方式,宣传奥林匹克精神。
Q&A
●这么长时间进行骑行,会不会影响学业?
骑行是对身心的锻炼,大学期间能更好地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丰富大学生活。有了这些经历,人生观、做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了大大提升,毕业后自然可以很快地融入社会。
●骑行经费不能一直靠朋友资助,有没有想过更好的途径?
我和我的队友们经历过这么多次的锻炼,都已是骑行高手。我希望以后我们能自己创业,我们初步设想开一家户外装备用品店,为都市白领策划或组织一些户外运动;另外,我们还可以做一些英语培训工作。
走进大自然做生态旅游的传播者
李维娜
1983年出生,大学期间曾参加中国大学生绿色营(青年环保团体)组织的生态考察,由此开始参与各类环保活动。毕业后成为绿色营专职工作人员,参与组织策划“中国青年环保大会”。2008年夏天,随台湾荒野保护协会到婆罗洲旅行,至今已3次造访婆罗洲。
地理信息专业的李维娜,早在大学期间就与“大学生绿色营”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她放弃了高薪工作,来到绿色营,成为一名专职人员。
绿色营其实是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由国家环境使者、著名环保作家唐锡阳先生及其美国籍夫人马霞女士于1996年创办,每年从国内著名高校选拔数十名优秀大学生组织为期一个月的环保考察活动,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大学期间,李维娜就参与了绿色营活动,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在四川的若尔盖地区,当地的环保意识让她十分感动。那一次,他们徒步去看黑颈鹤,回程时,看见路上有很多漂亮的小蘑菇,大家边走边采,十分开心,琢磨着回去还能煮餐丰富的美味。但一路跟随他们的小朋友们始终没有采上一朵,问其原因,“这是小青蛙的伞”。小朋友们的回答深深触动了李维娜,“人类总是觉得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可以利用的。其实,每一种生物都有他们存在的理由,我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应该学着尊重它们。”
绿色营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李维娜对自然生态的解读,她最终成为一名生态旅游的传播者。
“虽然离开了绿色营环保组织,我以后还是会从事推广生态旅游工作。大自然充满了智慧和感动,只是人们还没有发现,我希望能跟更多的人分享这份快乐。”
Q&A
只有大学生才能加入绿色营?青年人也可以加入,只是了解信息的途径和渠道窄很多。可以定期关注大学生绿色营官方网站(www.grchina.org)了解其信息。
如何加入大学生绿色营环保组织?
每年,绿色营都会将相关的招募信息下发到各大高校的社团,可通过他们了解。
你认为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与自然相处?
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敬畏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走进大自然中,应该尽量让自己放松,回归到人性最初的状态。万物都是平等的,对于大自然,你除了用肉眼看,还应用内心去感知,你会发现那是另外一种境界。
05月16日